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仰青, 柳小青, 虞以新
- LIU Yang-qing, LIU Xiao-qing, YU Yi-xin
- 南昌市2009-2012年不同生境蠓类调查分析
- Investigation on the biting midges in different habitats in Nanchang, China, 2009-2012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3): 267-27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3): 267-27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2-23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4-11 14:11
2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北京 100071
2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Academy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蠓是双翅目(Diptera)蠓科(Ceratopogonidae)中的一类微小型昆虫,体长大多数为1~5 mm,少数最小约0.7 mm[1]。蠓科昆虫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除新西兰和南极洲外,世界范围内均有分布[2]。我国的蠓科昆虫包括细蠓亚科(Leptoconopinae)、铗蠓亚科(Forcipomyiinae)和蠓亚科(Ceratopogoninae)共39属,其中吸血蠓类有3个属,分别为库蠓属(Culicoides)、蠛蠓属(Lasiohelea)和细蠓属(Leptoconops)。吸血蠓刺吸人、禽、畜等动物血液,引起虫咬性皮炎并传播疾病,是重要的医学媒介昆虫之一[1]。
南昌市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地区,位于115°27′~116°35′E、28°10′~ 29°11′N之间,气候湿润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适宜蠓科昆虫的孳生繁殖。为全面了解和掌握南昌地区蠓科昆虫的种类构成、分布及其季节消长等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蠓及蠓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笔者于2009—2012年在南昌地区不同生境对蠓科昆虫进行了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诱蚊灯(功夫小帅牌,24 W,220 V,波长365 nm,武汉市吉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集蠓袋,用60目绢纱制成。
1.2 调查生境2009—2012年在南昌市5个城区选择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各1处,4个农村县(区)选择农户住宅区、牛棚或猪圈和城镇居民区各1处。
1.3 调查方法每月监测2次,上、下旬各监测1次,每处挂诱蚊灯1盏,除牛棚和猪圈挂在室内,其他生境均挂在室外。挂诱蚊灯时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距地面1.5 m,于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12 h,次日取出集蠓袋,带回实验室进行分类。将各类生境采集的蠓科昆虫标记好分别浸泡于75%乙醇内,在Leika M205A体视镜下进行分属,并按不同生境采集的标本随机抽样,挑取样本制作玻片标本鉴定至种。标本制作和形态学鉴定参照文献[1]。蠓密度计算公式:
采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生境和不同年度的蠓密度进行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Kruskal-Wallis H(W)检验分析,利用Excel 2007软件制作蠓的季节消长和密度曲线。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蠓种构成共采集蠓科昆虫63 874只,隶属于8属88种,其中毛蠓属(Dasyhelea)8种、裸蠓属(Atrichopogon) 9种、铗蠓属(Forcipomyia)28种、蠛蠓属7种、库蠓属33种、阿蠓属(Alluaudomyia)、柱蠓属(Stilobezzia)和贝蠓属(Bezzia)各1种。南昌地区蠓科昆虫50个新纪录种,分别为库蠓属25种、铗蠓属14种、裸蠓属6种、毛蠓属2种、阿蠓属、贝蠓属和柱蠓属各1种。其中发现并描述4个新种,分别为美姿裸蠓(A. brenthus)[3]、洪都铗蠓(F. hongdouensin)[4]、盾形铗蠓(F. clypedus)和长茎铗蠓(F. longipenis)[5],见表 1。
2.2 不同生境蠓类构成及其密度分布以牲畜棚蠓密度最高,达4.12只/(灯·h),其他依次为公园、医院、居民区和农户,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251,P=0.181)。居民区和医院均以毛蠓属数量最多,分别占各生境捕获总数的36.07%和43.50%;公园以铗蠓属数量最多,占34.04%,其次为毛蠓属,占31.92%,库蠓属和蠛蠓属共占23.16%;农户以库蠓属为主,占49.14%,其次为铗蠓属,占34.76%;库蠓属为牲畜棚的绝对优势属,占86.35%,其他蠓属所占比例均<10%,见表 2。
2.3 不同年度各生境蠓类密度2009—2012年居民区平均蠓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0,P=0.029),公园、医院、牲畜棚和农户生境平均蠓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2.4 蠓类季节消长蠓类全年平均密度以2009年最高,达3.73只/(灯·h),其次为2010、2012和2011年,密度分别为1.89、1.70和1.16只/(灯·h)。2009年全年共有3个密度高峰,分别出现在5、7和9月,5月最高,为7.72只/(灯·h),1—3月和12月未监测到蠓类。2010年全年有3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分别在4、7和9月,最高峰在9月,密度为5.72只/(灯·h),自2月开始有蠓类活动,12月活动终止。2011年全年有3个不明显的高峰,分别在7、9和10月,最高峰出现在9月,密度为2.60只/(灯·h)。2012年全年出现2个活动高峰,分别在7和9月,最高峰在9月,密度为5.66只/(灯·h),全年自3月开始有蠓类活动,12月终止,见图 1。
2.5 不同生境蠓类季节消长不同生境蠓类活动高峰时间不尽相同。居民区蠓类全年有1个较明显的活动高峰,在9月;公园蠓类全年有2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在5、9月,呈双峰状态;医院蠓类全年有3个逐渐升高的活动高峰,在4、6和9月;农户蠓类全年有3个逐渐升高的活动高峰,分别在5、7和9月;牲畜棚蠓类全年呈单峰形态,在7月有1个明显的活动高峰。所有生境在1、2和12月无蠓类活动,以医院蠓类活动高峰时间最早,在4月达到第1个高峰,其次为公园和农户,在5月达到第1个活动高峰,见图 2。
3 讨论通过2009—2012年连续4年每月上、下旬对南昌地区蠓类种群密度进行监测,发现蠓类8属88种,据文献[1]记载,南昌市蠓类仅有4属9种,2011年刘仰青等[6]调查发现,南昌地区蠓类有5属29种。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大大丰富了南昌地区蠓科昆虫种类,特别是一些吸血蠓类,由文献[1]记载的7种增加到40种,其中在南昌地区广泛分布的荒川库蠓、尖喙库蠓和异域库蠓,是牛、羊蓝舌病的主要传播媒介[1]。
关于林区蠓科昆虫季节消长和构成的研究较多[7-8],但居民区、医院、农户和公园等生境与人类活动较密切的蠓类分布、构成和活动情况在国内报道较少。2009—2012年南昌地区蠓类季节消长情况大致相同,每年的7、9月均为活动高峰,因每年天气各异,蠓类的首个活动高峰也不同,但均在4—5月。蠓类自2月下旬、3月初开始活动,12月下旬终止,其中活动最早的为毛蠓属,与刘增加等[9]2008年研究结果相似,青海省蠓类自4月开始活动,5月密度达到全年最高峰,11月活动消失。蠓类的活动受温度、湿度和照度变化影响较大,同时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其活动和终止时间也不同。
不同生境蠓类构成及季节消长不同。除牲畜棚蠓类一年只有1个明显的活动高峰外,其他生境均有双峰和三峰现象,且一年中最后1个活动高峰均在9月,全年第1个活动高峰出现在4—5月。库蠓属在5种生境均有分布,所占比例为9.51%~86.35%,是牲畜棚生境的绝对优势属。除牲畜棚未发现蠛蠓属外,其他生境均有分布,所占比例为0.08%~7.72%,公园数量最多,居民区最少。不同生境吸血库蠓所占比例可能与生境内存在的吸血宿主不同有关,自然因素尤其是降雨量和温度对其数量、活动有重要影响。
蠓科昆虫体型微小、分布广、扩散性强、孳生地类型复杂,不同蠓属孳生地类型不尽相同,有水生型、陆生型和半水(陆)生型,各种水体、湿地、各种疏松湿润、荫蔽的土地等均为其孳生场所,孳生地广泛且形式多样,给蠓类的防制带来很大困难。2009—2012年南昌地区蠓类密度有逐渐下降趋势,可能因2011年南昌市举办了第七届城市运动会(城运会),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至城运会结束,为保障其顺利举行,在城区范围内全面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对城市外环境重点场所的媒介生物(蚊、蝇)进行了化学防治,提示爱国卫生运动及合理的化学防治在防制蚊、蝇的同时也可降低蠓类密度。蠓类体型微小,标本制作过程繁锁、费时费力等。本研究仅从属的层面分析了不同生境蠓类的分布情况,下阶段将形态学和分子鉴定技术相结合,准确、快速地鉴定蠓类,特别是吸血蠓的种类,了解不同生境、不同种类吸血蠓的活动规律和吸血行为,为预防控制蠓传疾病奠定基础。
[1] |
虞以新. 中国蠓科昆虫[M].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6: 1-9, 39-1610, 1669-1671, 1682-1683.
|
[2] |
Mellor PS, Boorman J, Baylis M. Culicoides biting midges:their role as arbovirus vectors[J]. Annu Rev Entomol, 2000, 45: 307-340. DOI:10.1146/annurev.ento.45.1.307 |
[3] |
Chen HY, Liu YQ, Yu YX. Two new biting midges of the subfamily Forcipomyiinae Lenz(Diptera:Ceratopogonidae)from China[J]. Zootaxa, 2012, 3582: 33-36. |
[4] |
刘仰青, 陈海婴, 虞以新. 江西省南昌市铗蠓亚属一新种描述(双翅目:蠓科)[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1): 60-61. |
[5] |
Liu YQ, Chen HY, Yu YX. Description of two new species in the genus Forcipomyia(Diptera:Ceratopogonidae) from China[J]. Entomotaxonomia, 2017, 39(1): 76-81. |
[6] |
刘仰青, 陈海婴, 柳小青, 等. 南昌市梅岭风景区蠓类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1): 67-69. |
[7] |
郭文泽, 刘国平, 薛万琦. 虎林林区吸血蠓种组成调查及防治对策[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5): 380-381. |
[8] |
刘国平, 李东力, 王继群, 等. 我国东北三省吸血蠓的区系分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15(1): 40-42. |
[9] |
刘增加, 张继军, 宫占威, 等. 青海省双翅目蠓科昆虫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5): 357-3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