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诗杰, 刘辉, 李奔福, 字金荣, 彭佳, 王东, 盖瑶, 张雄英, 巴建峰, 刘启胜, 薛靖波, 肖宁
- YANG Shi-jie, LIU Hui, LI Ben-fu, ZI Jin-rong, PENG Jia, WANG Dong, GE Yao, ZHANG Xiong-ying, BA Jian-feng, LIU Qi-sheng, XUE Jing-bo, XIAO Ning
- 四川省石渠县2016年小兽感染棘球蚴情况调查分析
-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echinococcosis infection in small mammals in Shiqu county of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n 2016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3): 235-238, 24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3): 235-238, 24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3.00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8-01-08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4-11 14:11
2 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济南 250021;
3 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 云南 普洱 665000;
4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兰州 730000;
5 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 西宁 811602;
6 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石渠 627350;
7 甘孜藏族自治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康定 626000
2 Jin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Yunnan Institute of Parasitic Diseases;
4 Gans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5 Qinghai Endemic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6 Shiqu County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7 Ganzi Prefectur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棘球蚴病(包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传播需要棘球绦虫(Echinococcus)在终末宿主(如犬、狼和狐狸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如绵羊、牛等偶蹄类及野生小型哺乳类动物)等双宿主体内寄生[1]。在公认感染人体的4种棘球绦虫中,以细粒棘球绦虫(E. granulosus)和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locularis)分布最广、危害较大,其幼虫分别可引起细粒棘球蚴病和多房棘球蚴病[2-3]。多房棘球蚴病因具有类似肝癌的转移和浸润特性且死亡率高而受高度关注。石渠县两种棘球蚴病高度混合流行,其中多房棘球蚴病患病率为6.80%[4],患病率之高、疾病负担之重在全球罕见[5-7]。本研究通过对四川省石渠县野外小兽棘球蚴感染的空间分布及流行情况进行调查,为该病防治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2016年4、6、8和10月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开展调查。根据地貌特点,选定90个捕鼠点(样方),每个乡(镇)≥1个村,覆盖23个乡(镇)、冬夏牧场和农牧区。
1.2 方法 1.2.1 样方制作 1.2.2 捕获方法及密度计算采用布夹法[8]和绳套法[10],根据野外小兽觅食活动规律[8, 11],在日出前放置鼠夹和绳套,尽可能将样方内小兽全部捕获。小兽密度(只/hm2)=捕获总数(只)/样方面积(hm2)。
1.2.3 诊断及剖检消毒后剪开小兽皮肤,用肉眼观察并仔细触摸,检查胸、腹腔脏器有无包囊等病变,记录宿主种类、雌雄、年龄及包囊位置、大小和数量。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ArcGIS10.1软件分析小兽空间分布情况。
2 结果 2.1 小兽密度及其分布在格孟等19个牧业乡(镇、牧场)打样方86个,布放鼠夹34 852夹次,绳套4 868个,共捕获小兽4 054只,平均捕获率为10.21%(4 054/39 720),平均密度为188.56只/hm2,棘球蚴感染率为4.93%(200/4 054)。其中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青海田鼠(Lasiopodomys fuscus)和藏仓鼠(Cricetulus kamensis)捕获数分别为2 232、1 792和30只,平均密度分别为103.80、83.35和1.40只/hm2,感染率分别为6.50%、3.01%和3.33%,见表 1。高原鼠兔的密度、感染率均高于青海田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0,P=0.004;χ2=25.652,P=0.000)。在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和洛须镇打样方4个,均未捕获小兽。
2.2 不同乡(镇)野外小兽棘球蚴感染及其分布情况德荣马乡野外小兽密度最高,达328.00只/hm2,麻呷乡最低,为36.00只/hm2。格孟乡、德荣马乡、长沙贡马乡、阿日扎乡和色须镇(红旗乡)野外小兽感染率居前5位,分别为7.58%、7.32%、6.73%、6.52%和5.83%;长须干马乡野外小兽感染率最低,为1.20%。19个牧业乡(镇)野外小兽感染棘球蚴及其空间分布情况见表 1,图 1、2。
2.3 不同牧场野外小兽感染棘球蚴情况冬季牧场(4、10月)和夏季牧场(6、8月)样方数分别为39和47个,棘球蚴感染率分别为5.62%(87/1 548)和4.51%(113/2 5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13,P=0.113);夏季牧场野外小兽密度高于冬季牧场,分别为213.28和158.77只/h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40,P=0.000)。冬季牧场高原鼠兔密度高于青海田鼠(t=12.420,P=0.000),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1,P=0.392);夏季牧场青海田鼠密度高于高原鼠兔(t=5.165,P=0.000),但感染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33,P=0.000)。在两种牧场中3种小兽的密度、感染率变化情况见表 2。
2.4 不同月份野外小兽棘球蚴感染情况在4、6、8、10月,高原鼠兔、青海田鼠感染率均明显增加(χ趋势2=12.109,P=0.000;χ趋势2=3.415,P=0.038),两者感染率高峰值分别在8、10月。在6、8和10月,高原鼠兔感染率均高于青海田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4、30.024、4.682,P=0.013、0.000、0.030)。各月小兽感染率情况见表 3。
3 讨论 3.1 石渠县主要宿主动物分布及棘球蚴感染的总体水平石渠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平均海拔>4 000 m,是青藏高原核心区域。冬季长达8~10个月(通常指10月至次年4月),为典型的高原极寒气候。已有调查表明,高原鼠兔和青海田鼠是当地优势种[12],且均为多房棘球绦虫的易感中间宿主[13-14]。本次调查显示,棘球蚴宿主动物在19个牧业乡(镇、场)均有分布,高原鼠兔密度高于青海田鼠,但各乡(镇)宿主动物密度、优势种不同。青海田鼠作为鼠疫和棘球蚴病均易感的双易感宿主,其密度低于2010—2013年国家鼠疫监测点监测数据[15]。19个乡(镇)宿主动物棘球蚴感染率为4.93%,处于较高水平,但不同乡(镇)、不同宿主动物感染率变化很大,高原鼠兔感染率高于青海田鼠。在真达乡、奔达乡、正科乡和洛须镇均未发现小兽(洞穴);在生产方式为半农半牧的麻呷乡,仅捕获高原鼠兔9只,因样本量太小,未计算感染率;故上述5个乡(镇)多房棘球绦虫野外小兽分布及感染情况均低于本次调查最小值处理。
3.2 冬季牧场和夏季牧场在棘球蚴病传播流行中的地位调查显示,宿主动物在夏季牧场的密度高于冬季牧场,但其棘球蚴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夏季牧场中青海田鼠密度高于冬季牧场,而其棘球蚴感染率低于冬季牧场。在冬季牧场,高原鼠兔的密度高于青海田鼠(t=12.420,P=0.000),但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1,P=0.392)。夏季牧场地域广阔,远离定居点,天气温暖舒适,青海田鼠繁殖数量和密度快速增加,部分在冬季牧场拴养的牧羊犬到夏季牧场改为放养模式,狼和狐狸等野生终末宿主活动频繁,更易对宿主动物捕捉吞食;加之夏季牧场交通不便,“月月驱虫、犬犬投药”的防控措施可及性差,很难落实到位;以上诸多因素决定了夏季牧场中野外小兽在棘球蚴病传播流行中扮演关键角色。而在冬季牧场,因宿主动物感染率较高,且居民居住持续时间长,犬、宿主动物、人集中在相对局限狭小的活动范围,其在棘球蚴病传播流行中的地位同样不容忽视。
3.3 防控措施的实施与挑战2006年石渠县开展中央补助包虫病综合防治项目[16],多年来,四川省也安排专项资金实施省财政转移支付包虫病(棘球蚴病)防治、富民安康工程等[17-18]。2015年石渠县为加大对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19],取得了较好进展。但本调查表明,该区野外小兽仍分布广、密度大,棘球蚴感染率高,在一个传播季节里宿主动物感染率逐月升高,其传播流行情况依然严峻,防控仍面临挑战。
3.4 调查的局限性本研究仅对当地野外主要小兽分布及其棘球蚴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棘球蚴感染情况仅用肉眼观察确诊,感染部位未纳入统计分析。同时,棘球蚴感染的病理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期为包虫病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1] |
Deplazes P, Rinaldi L, Alvarez Rojas CA, et al. Global distribution of alveolar and cystic Echinococcosis[J]. Adv Parasitol, 2017, 95: 315-493. DOI:10.1016/bs.apar.2016.11.001 |
[2] |
肖宁, 邱加闽, NakaoM, 等.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发现的新种:石渠棘球绦虫的生物学特征[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8, 26(4): 307-312. |
[3] |
刘辉, 肖宁, 杨诗杰, 等. 青藏高原地区犬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7, 29(2): 129-138. |
[4] |
黄燕, 齐颜凤, 秦圣超, 等. 四川省棘球蚴病患病情况调查及评估[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012, 28(8): 594-597. |
[5] |
Budke CM, Campos-Ponce M, Qian W, et al. A canine purgation study and risk factor analysis for echinococcosis in a high endemic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J]. Vet Parasitol, 2005, 127(1): 43-49. DOI:10.1016/j.vetpar.2004.08.024 |
[6] |
Wang Q, Vuitton DA, Qiu JM, et al. Fenced pasture:a possible risk factor for human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in Tibetan pastoralist communities of Sichuan, China[J]. Acta Trop, 2004, 90(3): 285-293. DOI:10.1016/j.actatropica.2004.02.004 |
[7] |
许光荣, 张丽杰, 曾光. 2006-2011年四川省甘孜州棘球蚴病疫情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3, 31(3): 224-228. |
[8] |
李富忠, 汪立茂, 李光清, 等. 青海田鼠活动规律的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01, 28(4): 429-430. |
[9] |
刘振才, 汪立茂, 李光清, 等. 青海田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监测指标及方法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 13(2): 95-97. |
[10] |
张守栋, 杨传华, 林恭华, 等. 高寒草甸3种啮齿动物内脏器官及相关性比较[J]. 四川动物, 2015, 34(3): 424-428. |
[11] |
张堰铭, 张知彬, 魏万红, 等. 高原鼠兔领域行为时间分配格局及其对风险环境适应的探讨[J]. 兽类学报, 2005, 25(4): 333-338. |
[12] |
Wang Q, Vuitton DA, Xiao YF, et al. Pasture types and 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Tibetan communities[J]. Emerg Infect Dis, 2006, 12(6): 1008-1010. DOI:10.3201/eid1206.041229 |
[13] |
张静宵, 王虎. 青海省动物棘球蚴病及棘球绦虫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4): 350-352. |
[14] |
何金戈, 邱加闽, 刘凤洁, 等. 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Ⅱ.牲畜及野生动物两型包虫病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2000, 16(5): 62-65. |
[15] |
祁腾, 杨孔, 汪立茂, 等. 石渠县2001-2013年鼠疫疫源地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5, 31(5): 485-488. |
[16] |
刀吉, 刘继蓉, 鲁明德, 等. 1962-2012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病学分析[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 2015, 13(2): 73-80. |
[17] |
四川省卫生厅. 四川省防治包虫病行动计划(2010-2015)[Z]. 成都: 四川省卫生厅, 2011.
|
[18] |
李伟, 徐克均, 许光荣, 等. 甘孜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的流行和防控现状[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1, 38(5): 315-317. |
[19] |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政府. 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包虫病综合防治试点工作方案(2016-2020年)[Z]. 成都: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