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2): 191-193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高少坤, 史献明, 杜国义
GAO Shao-kun, SHI Xian-ming, DU Guo-yi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探讨
Study on interictal period for animal plague foci in Hebei province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91-193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2): 191-193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2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10-28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2-09 10:58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探讨
高少坤1, 史献明2, 杜国义2     
1 蠡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 保定 071000;
2 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流行的静息期,为河北省鼠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1981-2013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采用夹日法捕获长爪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获达乌尔黄鼠进行调查,计算宿主动物密度;查阅鼠疫历史资料,确定流行年份。结果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以2002年宿主动物密度最高,为4.75只/hm2。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在1971-2015年间共发生4次动物鼠疫流行,涉及8个流行年份,即1971、1972、1984、1994、1995、2002、2003和2005年,平均约10年流行一次。结论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客观存在,约10年。
关键词: 动物鼠疫     静息期     探讨    
Study on interictal period for animal plague foci in Hebei province
GAO Shao-kun1, SHI Xian-ming2, DU Guo-yi2     
1 Lixi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aoding 071000, Hebei Province, China;
2 Anti-plague Institute of Hebei Province
Supported by the Key Medical Projects of Hebei Province in 2017 (No. 20170446) and National Maj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No. 2016YFC1201304)
Corresponding author: DU Guo-yi, Email: dgyhbs@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pidemic intermittent period of plague natural foci which wound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ague in Hebei province. Methods Meriones unguiculatus were caught by diurnal method and Citellus dauricus were investigated by the one-day bow clip capture from 1981 to 2013 in the natural foci of plague in Hebei province. The density of host animal plague was calculated. Historical data was consulted and the epidemic year was determined. Results The plague was found in 1971 in Hebei province. There were 4 animal plague epidemics from 1971 to 2015. There were 8 epidemic years, namely, 1971, 1972, 1984, 1994, 1995, 2002, 2003, and 2005. The average gap was 10 years.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period of about 10 years of plague exists in the natural focus of the plague of Hebei province.
Key words: Animal plague     Intermittent     Study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布在北部的康保县,疫源地面积1 000余km2,位于坝上高原区,地形属丘陵地带,西高东低,气候寒冷,年平均气温为7 ℃,年平均降雨量400 mm,植被以芨芨草、野苜蓿等为主,农作物以小麦、马铃薯和莜麦等为主。疫源地处于鄂尔多斯高原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鼠疫自然疫源地和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鼠疫自然疫源地交叉地带,主要宿主动物为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两种,疫源地性质比较复杂,媒介在主要宿主动物间交叉较为常见。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自1971年发现开始进行鼠疫监测。通过动物鼠疫监测数据寻找动物鼠疫的发生规律,从而建立动物间鼠疫流行理论,为今后鼠疫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收集材料

1981-2013年在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采用夹日法捕获长爪沙鼠,采用一日弓形夹法捕获达乌尔黄鼠,带回实验室检验。

1.2 主要宿主动物密度监测方法

按监测区各类生境面积0.5%比例分层抽样,以单公顷一日弓形夹法捕获达乌尔黄鼠。按监测区各类生境面积0.2%~0.5%分层抽样,以单公顷24 h弓形夹法捕获长爪沙鼠。每块样地面积为1 hm2,样地四周边缘有明显标志,样地间距>200 m。布夹后,每隔2 h检视鼠夹1次,次日早晨收回全部鼠夹。检查鼠夹过程中及时取下被捕鼠类,再将鼠夹重新在原洞布放好,继续捕鼠。鼠密度(只/hm2)=捕鼠数量(只)/样方面积(hm2)。

2 结果 2.1 宿主动物调查情况

1981-2013年共调查长爪沙鼠和达乌尔黄鼠样方面积16 353 hm2,捕鼠9 487只,平均鼠密度为0.58只/hm2,以2002年鼠密度最高,达4.75只/hm2,其他年度监测情况见表 1

表 1 河北省康保县主要宿主动物调查情况
2.2 流行年份统计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自1971年发现以来,共有4次动物间鼠疫流行,8个流行年份,平均约10年发生一次。参与鼠疫流行的动物有6种、蚤类有3种,见表 2

表 2 河北省鼠疫疫源地动物种类
3 讨论 3.1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及流行概况

1971年11月26日在河北省康保县康保牧场后羊圈村距离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约2 km处,于1只自毙长爪沙鼠中分离到第1株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鼠疫菌),证实了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存在,说明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具有独立性[1]。此次动物间鼠疫的流行区域涉及到康保县3镇1场,流行面积约1 000 km2,分离鼠疫菌19株,经过动物间鼠疫疫区处理,疫情很快得以控制,主要宿主动物密度降低,未波及到人间。自1971年首次发现鼠疫后,先后又发生3次动物间鼠疫。其中1984年虽未分离到鼠疫菌,但在河北省康保县康保牧场捕获到5只沙狐(1只成年狐和4只幼狐),经血清学检测,在成年狐体内发现鼠疫F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为1:1 280,提示在当地发生了动物间鼠疫,可能因流行面积较小或其他原因而未监测到,但通过对动物疫区处理,开展以灭鼠、灭蚤为主的疫区处理工作,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很快降低,未发生大规模的动物间鼠疫疫情[2]。1994-1995年、2002-2005年先后发生动物间鼠疫[3]。从河北省鼠疫流行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几种观点:(1)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独立存在,不依附于其他鼠疫自然疫源地。(2)历史上人间鼠疫流行很可能为当地原发,由动物间鼠疫波及到人间所致,并非全部由外来传入。(3)动物间鼠疫的流行有一定的静息期,一般为10年左右。(4)动物间鼠疫流行无人为干预即疫区处理,很可能会波及到人间而引起人间鼠疫流行。(5)动物间鼠疫流行静息期内的鼠疫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的存在机制尚不清楚。从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间鼠疫流行情况看,鼠疫流行的静息期客观存在,平均每10年流行一次,与我国鼠疫流行间歇期的时间跨度基本相同[1]。从监测数据也可以看出,动物间鼠疫流行与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有直接关系,1993-1995、2001-2005年主要宿主动物密度均明显高于1981-2013年的平均水平。鼠疫疫源地主要宿主动物密度高,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可能性大。

3.2 河北省动物间鼠疫流行支持鼠疫静息期学说

鼠疫菌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长期存在,但鼠疫菌在鼠疫静息期的去向未知,我国鼠疫专家在20世纪70年代对该问题已进行研究[4],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1)微小鼠疫疫源地的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在鼠疫流行静息期内存在小范围的鼠疫流行,但因目前监测手段未监测到,鼠疫菌存在于这些微小疫源地内,一旦条件成熟会造成大规模的鼠疫流行。(2)外来学说。鼠疫流行后,鼠疫菌在疫源地内不复存在,因偶然因素鼠疫流行地区由感染鼠疫的鸟类或其他携带鼠疫菌动物进入鼠疫非流行区而引起该疫源地的重新流行。(3)土壤植物保菌说。在鼠疫流行期,啮齿类动物因感染鼠疫菌与土壤或植物接触而保存下来,条件成熟后重新引起动物间鼠疫流行。(4)细菌变异说。动物间鼠疫流行末期,鼠疫菌在动物体内经过几代传染而发生变异,不复存在,在条件成熟后(鼠密度上升)重新发生反转变异而引起动物间鼠疫流行。以上学说支持鼠疫流行存在静息期,揭示了动物鼠疫流行规律。

3.3 鼠疫静息期存在的原因

动物鼠疫疫情发生后,大规模的疫区处理会造成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急剧下降,几年内鼠密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5]。我国鼠疫防治工作为政府领导,已经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防治网络,监测水平一直较好,坚持开展灭鼠工作,尤其是发生动物间鼠疫的疫区处理,使用大量物力、财力使疫区内动物密度很快下降,疫源地内宿主动物恢复慢,宿主动物经过10年左右的自身调节逐渐恢复,当上升到一定程度后再次引起动物间鼠疫流行。鼠疫菌属于耶尔森菌属,耶尔森菌属还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 enterocolitica)和假结核耶尔森菌(Y. pseudotuberculosis),这3种致病菌具有相同的抗原结构达20多种,细菌DNA相似率达99%以上[6]。鼠疫菌本身是一种肠道杆菌,其定位到啮齿类动物的肝脾内而发病,引起动物鼠疫流行,3种菌本身在自然界可能是1种菌,只是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了变异形成3种。鼠疫菌质粒或毒力岛等基因结构的丢失往往使鼠疫菌发生变异,似乎也为鼠疫菌在静息期发生变异提供了证据[7]

3.4 研究动物鼠疫流行静息期对我国鼠疫防控具有深远意义

本研究有助于揭示鼠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机制,进一步掌握鼠疫存在和发生流行的内在规律,为制定鼠疫防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对改变现有工作方法,节省防治经费和人力等方面意义重大,对我国鼠疫防控工作有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宋东霞, 史献明, 孔祥骊, 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发现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6, 7(1): 51-56.
[2]
杜国义, 杨顺林, 史献明, 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蒙系绵羊血清鼠疫F1抗体调查[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3, 28(5): 351-352.
[3]
王海峰, 杜国义, 史献明, 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菌生物学特征的研究概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 638-639.
[4]
纪树立. 鼠疫[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95-97.
[5]
刘合智, 刘满福, 白万翔, 等. 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自然感染鼠疫动物的研究[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5, 20(4): 225-226.
[6]
苏丽琼, 宋志忠. 鼠疫抗原及其免疫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动物防制, 2006, 22(9): 632-635.
[7]
万马, 樊振亚. 鼠疫耶尔森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1999, 14(6): 33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