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2): 177-180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郭颂, 黄文忠, 凌锋, 吴红照, 孙继民, 楼永锦, 龚震宇, 侯娟, 陈恩富
GUO Song, HUANG Wen-zhong, LING Feng, WU Hong-zhao, SUN Ji-min, LOU Yong-jin, GONG Zhen-yu, HOU Juan, CHEN En-fu
“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mosquito-free village" in Zhejiang province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77-180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2): 177-180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12-07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2-09 10:58
“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郭颂1, 黄文忠2, 凌锋1, 吴红照2, 孙继民1, 楼永锦2, 龚震宇1, 侯娟1, 陈恩富1     
1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杭州 310051;
2 浦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浙江 浦江 322200
摘要: 目的 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农村的"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从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将蚊虫防制技术和管理应用于试点农村,在具体实践中总结优化"无蚊村"建设的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无蚊村"建设标准主要针对农村蚊虫防制中的环境治理和管理2个方面作出技术要求,评价主要由组织管理、蚊虫密度和村民健康教育效果3个方面组成,并限定抽样原则。结论 该标准在农村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可为农村地区蚊虫的综合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无蚊村     标准     评价指标     蚊虫防制    
Discussion on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index of "mosquito-free village" in Zhejiang province
GUO Song1, HUANG Wen-zhong2, LING Feng1, WU Hong-zhao2, SUN Ji-min1, LOU Yong-jin2, GONG Zhen-yu1, HOU Juan1, CHEN En-fu1     
1 Zhe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angzhou 310051,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2 Pujia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En-fu, Email: enfchen@cdc.zj.cn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et of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index for "mosquito-free village" in rural areas. Methods Mosquito control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were applied to pilot village from the principles of green, economic, sustainable, and long-term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a set of "mosquito-free village" construction standard and evaluation index were summarized from this practice. Results "Mosquito-free village" construction standard contains technical requirements mainly on environmental renov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evaluation is based on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the density of mosquitoes and the villagers-health education effect, which limits the sampling principle. Conclusion The standard is feasible in rural practice, and provides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integrated mosquito control in rural areas.
Key words: Mosquito-free village     Standard     Evaluation index     Mosquito control    

蚊虫作为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类医学昆虫,其不但骚扰刺吸人血,影响居民学习、工作和生活,同时可传播多种重要疾病,近年来常见的蚊媒传染病主要有登革热、疟疾、流行性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中国大部分地区有蚊虫孳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旅游和贸易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不断改变等影响[1-3],蚊媒传染病防控压力日渐增大,蚊虫防制需求日趋迫切。农村病媒生物孳生地类型复杂、数量多,防制工作较为薄弱,为有效遏制农村人居环境的蚊虫孳生,降低蚊密度,从绿色、经济、可持续和长效管理机制的角度出发,通过农村现场试点,探索“无蚊村”建设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为农村地区蚊虫综合防制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点村概况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杭坪镇薛下庄村地处浙江省中部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三面环水,背靠青山,村内住户约170户,散落居住,村内有人工湿地和生活污水处理终端设施,山上以种植毛竹为主,生态环境秀美。

1.2 “无蚊村”创建措施

建立村级工作队伍,通过环境治理和生物、物理防治手段进行蚊虫防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干预及村制度建设,发动群众,使“无蚊村”建设制度化、长期化和规范化。

1.3 标准的制定

结合薛下庄村“无蚊村”的创建经验、实践中可达到的蚊虫控制水平和蚊虫防制相关国家标准,探索适合农村的“无蚊村”创建标准和评价体系,主要包含“无蚊村”创建的蚊虫防制技术要求和组织管理、评价和抽样方法及原则等。

2 结果 2.1 标准范围

本标准旨在规定“无蚊村”建设的密度控制水平和技术要求,力求适用于我国有蚊虫孳生的农村地区。本标准可用于农村蚊虫控制的效果评价。

2.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T 23797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GB/T 2777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GB/T 31717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环境治理蚊虫。凡是注有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未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3 术语和定义 2.3.1 无蚊村(mosquito-free village)

通过综合防制技术和管理使得蚊虫密度达到一定控制水平的村庄。

2.3.2 控制水平(control level)

通过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将蚊虫密度降低至本标准规定的密度水平。

2.3.3 控制范围(control range)

村庄及其最边缘向外延伸100 m的区域。

2.3.4 环境治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为防止蚊虫繁殖或减少其繁殖到最少程度,以及减少人与其接触,面对环境因素及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改造或(和)处理,包括设计、组织、实施和监测。

2.3.5 环境改造(environmental modification)

是环境治理的方式之一,为防止、清除或减少蚊虫孳生地而对土地、水体或植被进行环境改造,对人类环境条件无不良影响的各种实质改变,包括排水、填塞、平整土地、修整岸边等措施。

2.3.6 环境处理(environmental manipulation)

环境治理的方式之一,包括对蚊虫栖生地造成暂时性不利其孳生的各种有计划的定期处理。主要包括稻田、菜地灌溉管理以及水生和陆生植被控制等措施。

2.3.7 阳性积水处(positive site)

有蚊幼虫或蛹孳生的各类容器积水、各类坑洼积水和各类排水系统的井口积水等。

2.3.8 百户指数(100 household index)

每100户居民家庭内、外环境中所检查到的阳性积水处数。

2.3.9 阳性勺(positive dip)

从水体中用采样勺取水,发现有蚊幼虫或蛹的取样。

2.3.10 采样勺指数(dip index)

对大中型水体,包括池塘、湖泊和河流,沿岸每隔10 m,用采样勺取水,阳性勺占取样勺的百分比。

2.3.11 蚊虫停落指数(landing index)

评价人在居民区、单位、公共场所等外环境下暴露一侧小腿,于日落后30 min开始,记录30 min内停落在人小腿上并被拍死或用电动吸蚊器捕获的蚊虫数量,计算蚊虫停落指数(停落雌蚊数/人次)。

2.4 技术要求 2.4.1 环境治理 2.4.1.1 环境改造

(1)屋顶的反梁结构、平顶屋、雨棚、水箱:应在屋顶的反梁结构和平顶屋设置排水系统,每周疏通和清出淤泥1次;雨棚应改建成斜坡,防止积水;水箱应加盖密封。

(2)厕所:应将农村的老旧旱厕改造成现代卫生厕所,防止蚊虫孳生。

(3)牲畜棚:应在牲畜饲养场所设置合理的防蚊设施和排水系统,每周更换牲畜饮水槽(盆)内的饮用水。

(4)河道管网:包括地下沟渠、下水道和电缆沟等。对水渠、水沟和下水道等雨污排水系统定期清理污泥、硬边硬底、保持河流畅通而不至于淤积成为蚊虫孳生地;应做到密封或用沙料填充密闭各种铺设于地下的电缆沟等。

2.4.1.2 环境处理

(1)垃圾处理:及时清除外环境中的纸杯、一次性饭盒、泡沫盒、塑料袋、碎碗、饮料罐、废桶、废竹木等生活垃圾以及建筑垃圾,防止形成积水。

(2)地面小型容器:对于地面容器,如酒瓶、酒坛、瓦缸、石臼、石槽、陶罐等,应放置于室内或加盖密封,可翻转倒放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但要注意防止翻转后再次形成积水;可每周清除盆景托盘积水;轮胎可置于室内,室外放置可采用打孔或切割的方式,防止形成积水。

(3)大中型水体和容器:应在永久性大中型水体(如池塘等)放养鱼类;对暂时性大中型水体(如喷泉等)定期换水;对于蓄水池、缸等容器可加盖密封或放养鱼类,防止蚊虫孳生。

(4)稻田、菜地:稻田可养鱼或采用间歇性灌溉等方式;需蓄水的菜地可每周换水。

(5)竹筒、树洞、叶腋:竹筒应“米”字形劈开或填平;用沙料填充堵塞树洞;在叶腋处打孔。

(6)种植水生植物的容器:应每周对种植水生植物的容器换1次水,或用泥砂填充容器,定期加水,或改植土培植物。

2.4.2 组织管理 2.4.2.1 村组织

成立村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配套的工作队伍,明确控制范围。

2.4.2.2 制度建设

建立蚊虫防制相关的工作制度(包括村级蚊虫防制实施计划、有关防蚊和灭蚊的村规民约及奖惩制度),并完善巩固长效机制。

2.4.2.3 健康教育和干预

通过通俗易懂易行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使村民充分了解蚊虫防制知识,掌握防蚊、灭蚊技能,全民参与营造良好的防蚊、灭蚊工作氛围。

2.5 评价方法 2.5.1 组织管理

健全的村民组织管理、工作队伍和工作制度。

2.5.2 蚊虫密度评价方法和控制水平 2.5.2.1 蚊虫密度评价方法

采用蚊幼虫吸管法、勺捕法和人诱停落法,依据GB/T 23797进行监测。

2.5.2.2 控制水平

(1)小型积水蚊虫密度控制水平:百户指数≤3。(2)大中型水体蚊虫密度控制水平:采样勺指数≤1%,平均每阳性勺<3只蚊幼虫或蛹。(3)外环境蚊虫密度控制水平:停落指数≤0.5。

2.5.3 村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2.5.3.1 评价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村民进行抽样调查。

2.5.3.2 评价标准

村民蚊虫防制知识知晓率≥90%;村民蚊虫防制行为形成率≥85%;农户蚊虫防制实际参与率≥95%。

2.6 抽样原则

(1)小型积水:<100户的村庄,所有农户均调查;≥100户的村庄,按照户数抽样≥100户。(2)大中型水体:3个,可按照实际情况增减。(3)外环境诱蚊:≥5人次。村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抽样人数30人,可按照实际情况增减。

2.7 评价

当村组织管理、蚊虫密度和村民健康教育效果同时达到本标准要求水平时,方可视为达到“无蚊村”标准。

3 讨论

本文旨在探索适用于农村的蚊虫防制技术规范,规范建设“无蚊村”可以填补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农村的特殊情况,参考国家相关标准,通过具体试点实践,制定适合农村的蚊虫防制技术和评价标准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村各环境相对于城镇更加复杂,较小的面积内常有复合更多样的生境元素,布局不协调、治理难度大、年轻人口流出较多、“空巢化”现象严重和村民思想行为较难转变等[4-5],这些因素阻碍爱国卫生运动在农村的实施。现行大多数蚊虫防制技术标准和评价标准主要适用于城镇,对农村较少系统论及,如《GB/T 2777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仅适用于城镇蚊虫控制的效果评价,目前,我国尚无系统针对农村的病媒生物防制技术规范和标准。对本次“无蚊村”建设试点积累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进行推广,为建立农村蚊虫防制标准提供实践经验,同时促进农村爱国卫生运动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加快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实现健康与农村社会经济良性协调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在农村地区的实现。

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用于“无蚊村”建设。实施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病媒生物综合预防控制策略建设“无蚊村”[6-7],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力度,全面加强治理农村垃圾和清除蚊虫孳生地[8]。主要采取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依靠村组织和村民自主力量,采取低成本、低经济负担措施,有效地控制蚊虫数量,将蚊虫密度长期控制在低密度水平,在建设“无蚊村”的同时,将农村建设为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宜居的美丽家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村庄环境治理包括环境改造和环境处理,按照由上至下的空间关系,环境改造适用于屋顶、老旧厕所(粪坑)、牲畜棚和河道管网等的治理,环境处理适用于地面垃圾、地面小型容器、大中型水体和容器、稻田、菜地、竹筒、树洞的叶腋水生植物等的处理。这些治理措施既遵循防蚊技术要求,又要考虑农村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使村民更好地享受科学防蚊的益处。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卫生厕所、河道、排水系统等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居住区相互交错欠缺规划,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日常文化氛围缺乏积极引导,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相对薄弱[9],是农村病媒生物防制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村委会在“无蚊村”创建中成立工作小组和队伍,制定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范围,对全村统一认识、积极参与有重要意义。试点村庄将控制范围界定为村庄及其最边缘向外延伸100 m区域,主要考虑村庄范围的独立性和可操作性,避免与邻村区域发生重叠。“无蚊村”建设标准中的环境治理措施参考《GB/T 31717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环境治理蚊虫》内容,并针对农村特殊生境提出治理措施,如老旧旱厕的的蚊虫〔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等〕孳生问题不容忽视,建造现代卫生厕所,因地制宜做好厕所下水道管网建设和农村污水处理显得极为重要;农村部分菜地(如芋艿地等)需阶段性蓄水,容易忽视该阶段的蚊虫孳生;同时创新一些环境处理方法,如室外轮胎采用切割方式,较打孔处理更方便实用;竹林砍伐后形成的竹筒是伊蚊孳生的重要场所,以“米”字行劈开竹筒较传统的“十”字行劈开效果好,通过制定村规民约,采取“谁砍伐竹子谁处理竹筒”的“标准”伐竹程序等新办法,形成“人人有责”的长效管理机制。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均为农村蚊虫防制的有效办法。

评价标准分为组织管理、蚊虫密度评价和村民健康教育效果3个方面。蚊虫密度评价参考《GB/T 2777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中城镇的A级标准,采用蚊幼虫吸管法、勺捕法和人诱停落法,依据GB/T 23797进行检查,但将路径指数法的路径指数改为蚊幼虫吸管法的百户指数,主要原因是农村各户住所交错,居民区道路复杂,计算路径指数较困难,而农户居住各自独立,以“户”为基础计算较方便。村委会的组织管理及对村民进行健康教育是形成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蚊虫防制并非一劳永逸,需要长期持续努力。通过村委会定期宣传、检查和指导及制定村规等长效方式使蚊虫防制观念深入人心,不断巩固取得的成果,营造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通过村民蚊虫防制知晓率、蚊虫防制行为形成率和农户蚊虫防制实际参与率评价村民健康教育效果,蚊虫相关健康教育对于帮助村民认识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改变自身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重要意义[10],是“无蚊村”建设的重要环节。

评价项目的抽样原则参考《GB/T 2777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中评价城镇蚊虫控制水平的抽查数,针对农村情况作出修改。如蚊幼虫吸管法中小型积水的抽样,考虑有些村庄较小,以100户为界限,<100户的村庄,调查所有农户;≥100户的村庄,按照户数抽样≥100户。蚊幼虫勺捕法的大中型水体选取3个,可按照实际情况增减。人诱停落法外环境诱蚊考虑东、南、西、北、中5个方位,≥5人次。基于农村人口较少的特点,村民健康教育效果评价抽样30人,可按照实际情况增减。

通过建设“无蚊村”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防蚊、控蚊新局面。应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短信和微信等手段,坚持以形成村民自觉参与的主动性为目标,大力宣传做好环境卫生及消灭蚊虫的目的、意义和措施,发动村民以“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清洁家园”为主的蚊虫防制行动,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推行健康生活方式,真正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在村庄中长期保持“无蚊”是可行的,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Kilpatrick AM. Globalization, land use, and the invasion of West Nile virus[J]. Science, 2011, 334(6054): 323-327. DOI:10.1126/science.1201010
[2]
樊景春, 刘起勇. 气候变化对登革热传播媒介影响研究进展[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3, 34(7): 745-749.
[3]
Medlock JM, Leach SA. Effect of climate change on vector-borne disease risk in the UK[J]. Lancet Infect Dis, 2015, 15(6): 721-730. DOI:10.1016/S1473-3099(15)70091-5
[4]
王伟光, 丁立庆, 于治远. 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调查与思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 21(9): 19-20.
[5]
陈炜. 新时期农村基层爱国卫生运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2, 23(6): 221-222.
[6]
刘起勇. 媒介生物控制面临的挑战与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策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1): 1-8.
[7]
刘起勇. 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和措施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93-98.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01
[8]
周毅彬, 赵彤言, 冷培恩. 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 3-6.
[9]
华林明. 嘉兴市农村爱国卫生的现状与思考[J].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08, 28(9): 663-664.
[10]
钟海波. 汕头市蚊媒传染病健康教育干预研究[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1): 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