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郑宇婷, 杨明东, 周克梅
- ZHENG Yu-ting, YANG Ming-dong, ZHOU Ke-mei
- 云南省边境地区2016年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 Analysis on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of dengue fever vectors in border areas of Yunnan province, 2016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57-16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2): 157-16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12-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2-09 10:58
登革热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埃及伊蚊有重复吸血习性,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能力较白纹伊蚊强,属于世界性传播登革热最危险的蚊种[1]。自2002年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瑞丽市首次发现埃及伊蚊以来[2],陆续在德宏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州)和临沧市边境县报告有埃及伊蚊分布。自云南省2004年首次报告输入登革热病例以来,病例逐年增加[3],2013-2016年在云南省边境地区的景洪、勐腊、瑞丽和耿马县先后暴发多起登革热疫情,现场均捕获到埃及伊蚊,且有向周边扩散趋势[4]。云南省边境线长4 060 km,口岸和通道众多,交通日趋便利,边境出入境人员数量庞大,极易受境外疫情影响并导致疫情暴发。因此,在云南省边境地区尤其是重点县(市)开展蚊媒监测对全省的防控工作有重要意义。为有效应对伊蚊传播病毒性疾病,2016年在中国-缅甸(中缅)、中国-越南(中越)和中国-老挝(中老)边境的重点县(市)开展了伊蚊媒介监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地点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勐海县;普洱市的孟连、澜沧、江城县;临沧市的耿马、镇康县;保山市的腾冲县;德宏州的芒市、盈江、陇川、瑞丽市(县);怒江州的泸水县;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河口县;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麻栗坡、马关县共17个县(市)进行调查,在每个县(市)城区东、南、西、北及口岸共设5个调查点,每个点调查≥50户。
1.2 调查方法2016年全年监测,其中1-4月、12月,每月监测1次;5-11月每月监测2次。检查各种积水容器内伊蚊幼虫和蛹并记录。各积水容器按性质分为永久性(如水缸、水池等)和暂时性(如花瓶、轮胎、废弃瓶罐等)容器。收集阳性容器的蚊幼虫,带回实验室饲养至4龄进行鉴定[5]。若遇到蚊幼虫较少,或采集过程中被强制倒出而无法捞捕等无法采集鉴定的,仅记录。计算公式:
布雷图指数(BI)=有伊蚊幼虫或蛹孳生容器数/调查户数×100;容器指数(CI)=有伊蚊幼虫或蛹孳生容器数/调查积水容器数×100%;房屋指数(HI)=阳性房屋数/调查房屋数×100%[6]。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7.0软件,录入2016年17个监测县(市)统计的暂时性积水容器和永久性积水容器的CI数据,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者数据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蚊幼虫监测情况2016年8月蚊幼虫BI、CI和HI最高,分别为9.45、4.15%和6.65%。其中1月BI、CI和2月HI最低,分别为0.47、0.31%和0.39%。6-10月均BI>5.00,见表 1。
2.2 伊蚊孳生容器情况瑞丽市的永久性容器和景洪市的暂时性容器CI最高,分别为9.96%和9.97%,其他监测点CI见表 2。17个监测点的永久性容器和暂时性容器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91,P=0.174)。
共捕捞鉴定伊蚊幼虫3 382条,其中埃及伊蚊1 472条,白纹伊蚊1 910条。从鉴定蚊种的数量看,白纹伊蚊在轮胎中最多,水池中最少;埃及伊蚊在水桶中最多,竹节中未捕获。从构成比情况分析,永久性容器以水池、暂时性容器以花瓶、水桶及其他等阳性容器中捕捞的埃及伊蚊较多,在轮胎、废弃瓶罐及菜坛子中捕捞的白纹伊蚊较多,见表 3。
2.3 伊蚊分布情况耿马、景洪、陇川、勐腊、瑞丽、盈江和勐海县(市)有埃及伊蚊分布,其中景洪、勐腊和瑞丽市(县)全年均有埃及伊蚊分布;所有监测点均有白纹伊蚊分布,见表 4。
3 讨论登革热传播媒介蚊幼虫密度变化与气温、降雨量和孳生地状况有关[7],其中埃及伊蚊幼虫密度主要受温度影响,白纹伊蚊幼虫密度主要受水分影响[8]。2016年6-10月为蚊幼虫活动高峰,8月达最高峰,与国内其他调查相似[4, 9-11]。暂时性容器和永久性容器的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与国内其他省以往调查结果不同[12-13]。据文献报道,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存在着激烈的种间竞争,以白纹伊蚊为优势,两种蚊幼虫孳生条件虽相似,但分布不同,很少在同一孳生环境中发现[8]。2016年对部分阳性容器捕捞的伊蚊幼虫进行鉴定发现,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不同,埃及伊蚊是家栖型,在野外的竹筒中未发现。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以轮胎为主,其次是水桶和废弃瓶罐,埃及伊蚊孳生环境以水桶为主,其次是轮胎、废弃瓶罐和花瓶,可能与云南省居民的生活习惯不同有关。边境地区居民喜好用蓄水池、水桶和水缸等储水,民俗中用花瓶插花供佛较多,废弃瓶罐随意丢弃。因此,在处理登革热媒介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孳生容器的治理,特别是轮胎涉及到交通运输,可能使埃及伊蚊的分布范围扩大。
白纹伊蚊在云南省分布广泛,埃及伊蚊分布区域呈逐渐扩大趋势。2014年云南省固定调查中有7个县(市)发现埃及伊蚊,同年的流动调查在临沧市耿马县孟定镇首次发现埃及伊蚊[14]。2016年全年调查发现,耿马县除4月外均监测到埃及伊蚊。2010年芒市城区周边首次发现埃及伊蚊[15]。截至目前,云南省德宏州的芒市、瑞丽、陇川和盈江,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勐腊、勐海,临沧市耿马8个边境县(市)有埃及伊蚊分布[16-17]。据WHO提出的媒介伊蚊密度等级并结合国内对登革热防制研究认为,BI≥20的地区对登革热传播有高度危险性,而BI<5为安全密度的评价指标[6, 9, 18-19]。本次监测表明,云南省边境地区2016年6-10月的BI>5,有传播登革热的风险。
因白纹伊蚊的广泛分布及埃及伊蚊分布区的不断扩大,2013-2015年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临沧市、耿马县和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和勐腊县多次暴发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登革热疫情[20-22]。随着云南省与周边国家贸易往来的加强,跨境流动的增加,登革热疫情暴发的风险不断加大。通过对媒介伊蚊种群进行监测,并结合血清学和其他病原学资料,可以预测其发生规律[23]。2016年8-9月瑞丽市和勐腊县相继暴发登革热疫情,启动Ⅳ级响应,且监测蚊媒密度BI超过登革热疫情暴发的阈值(BI≥20)。因此,全面了解各地登革热媒介分布情况,可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在今后的登革热防控工作中,应做好常规监测,扩大登革热媒介监测范围,并根据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
[1] |
龚道方, 周红宁. 中国登革热重要媒介白纹伊蚊的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6): 607-610. |
[2] |
董学书, 蔡福昌, 周红宁, 等. 云南省边境口岸蚊类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15(2): 142-145. |
[3] |
姜进勇, 郭晓芳, 唐烨榕, 等. 云南省2004-2014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与防控对策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5-8.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02 |
[4] |
杨明东, 姜进勇, 郑宇婷, 等. 云南省边境地区埃及伊蚊分布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406-408.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20 |
[5] |
董学书, 周红宁, 龚正达. 云南蚊类志[M]. 昆明: 云南科技出版社, 2010, 30-90.
|
[6]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登革热防治手册[M]. 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
|
[7] |
马晓, 范飞能, 吕辉, 等. 宁波市2011年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 567-568. |
[8] |
刘礼平, 段金花, 林立丰, 等. 两种重要登革热媒介蚊虫的种间竞争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4, 15(4): 264-265. |
[9] |
徐仁权, 蔡恩茂, 徐友祥, 等. 上海地区白纹伊蚊监测与药物防制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3, 14(4): 256-260. |
[10] |
汪家旭, 刘德发, 陈鹭伟. 厦门市区登革热病媒分布调查[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02, 8(3): 19-20. |
[11] |
严子锵, 胡志刚, 江毅民, 等.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及其影响因素[J]. 热带医学杂志, 2010, 10(5): 606-608. |
[12] |
谢艺红, 谭毅, 闭福银, 等. 2005-2008年广西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1): 52-54. |
[13] |
郝海波, 夏世国, 姚梦雷, 等. 2010-2014年荆州市登革热媒介监测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6, 32(9): 1008-1010. DOI:10.7629/yxdwfz201609019 |
[14] |
李华昌, 杨贵荣, 史爱军, 等. 云南临沧市边境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15, 15(2): 186-188. |
[15] |
马丽, 番绍虎, 雷剑, 等. 云南省芒市2007-2010年登革热监测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2, 28(6): 657-660. |
[16] |
杨明东, 姜进勇, 郭晓芳, 等. 2009-2014年云南省登革热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5, 10(8): 738-742. |
[17] |
王丕玉, 吴超, 张苍林. 云南部分地区登革热传播媒介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06, 6(11): 1933-1934. DOI:10.3969/j.issn.1009-9727.2006.11.006 |
[18] |
吴维学, 金玉明, 孙莲英, 等. 海南省200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监测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07, 7(10): 1863-1864, 1920. DOI:10.3969/j.issn.1009-9727.2007.10.071 |
[19] |
曹一鸥, 刘学成, 祝小平, 等. 2008-2009年四川省登革热蚊媒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2): 117-120. |
[20] |
刘永华, 尹小雄, 杨召兰, 等. 云南省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524-526.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6.010 |
[21] |
刘华兴, 刘江云, 鲁秀英, 等. 云南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4, 9(3): 268-270. |
[22] |
李园园, 朱进, 李鸿斌. 云南西双版纳州登革热传播媒介分布调查[J]. 中国热带医学, 2016, 16(3): 237-239, 265. |
[23] |
王怀位, 王新国. 登革热媒介伊蚊的种群监测和防治[J]. 医学动物防制, 2000, 16(7): 389-3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