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2): 151-156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王莹, 周良才, 严薇荣
WANG Ying, ZHOU Liang-cai, YAN Wei-rong
武汉市登革热风险评估研究
Risk assessment on dengue fever in Wuhan city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2): 151-156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2): 151-156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2.00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10-23
网络出版时间: 2018-02-09 10:49
武汉市登革热风险评估研究
王莹1,2, 周良才3, 严薇荣1     
1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30;
2 湖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武汉 430050;
3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所, 武汉 430015
摘要: 目的 建立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登革热传入的风险等级。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利用风险矩阵法评估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结果 该指标体系建立了14个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指标和6个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指标。德尔菲法专家权威系数均> 0.8,咨询结果具有权威性;专家对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及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79和0.595(χ2=59.478,P < 0.05),说明专家意见协调性好。根据指标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值的百分比确定发生风险的等级(69.26%)为很可能发生,风险严重程度(49.70%)为中等,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结论 建立的风险评估体系可用于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的评估;认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为高危险度的结论符合实际。
关键词: 登革热     指标体系     风险评估     德尔菲法    
Risk assessment on dengue fever in Wuhan city
WANG Ying1,2, ZHOU Liang-cai3, YAN Wei-rong1     
1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Hubei Province, China;
2 Hube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
3 Wu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upported by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of Wuhan City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No. WG16B04)
Corresponding author: YAN Wei-rong, Email: 19147478@qq.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th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of dengue fever in Wuhan city. Methods Firstly, the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 was constructed by literature review, and then the Delphi method was applied to optimize the risk assessment system and determine weight coefficient. Additionally, the risk assessment matrix was adopted to assess the risk level of dengue fever. Results The risk assessment indicator system consists of 14 indexes on the risk probability and 6 indexes on risk severity. The results of Delphi method consulting:the authority coefficients above 0.8 indicated that the results of consultation were authoritative. Harmonious coefficient on the risk probability and risk severity were 0.579 and 0.595 respectively(χ2=59.478, P < 0.05), and were of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opinions from experts were harmonious. According to the percentage of total weighted score in the maximum score, the risk probability (69.26%) is likely to occur, the risk severity(49.70%) is moderate, and the risk level of dengue fever import into Wuhan city is high. Conclusion The assessment system can be us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dengue fever in Wuhan city. The risk level of dengue fever in Wuhan city is high and justified.
Key words: Dengue fever     Indicator system     Risk assessment     Delphi method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和白纹伊蚊(Ae. albopictus)传播。研究表明,全球128个国家、39亿人面临登革热病毒感染风险[1]。每年登革热病毒感染病例约3.9亿例[2]。1990年以来,我国登革热疫情具有高度的时空聚集特征,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云南等南方省份。近几年,登革热分布范围明显扩大,疫情纬度进一步上升,从南方边境至黄河流域的山东和河南省均出现过病例[3-4]。本地暴发频率呈增高态势,2014年为21世纪登革热暴发最大规模年份[3, 5]。2017年杭州市出现登革热本地暴发流行,截至2017年8月28日,累计发现本地现症病例104例。武汉市1945年曾经发生过输入性登革热的本地大流行。目前,武汉市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及其传播媒介白纹伊蚊,输入性登革热在武汉市存在本地流行风险。因此,建立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评估登革热风险等级,进而采取早期预防及控制措施,对防止登革热传入武汉市引起地方性流行有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构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分析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各项影响因素;评估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的等级。

1.2 研究方法

通过文献法初步构建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和风险严重程度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按照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根据专家对指标重要性的评分确定权重系数。利用风险矩阵法评估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

1.3 风险评估矩阵

判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及风险危害严重程度(I)等级,将(P,I)值代入风险评估矩阵,确定风险等级。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描述性分析,分析德尔菲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积极系数、权威程度等;计算每个指标专家评分的均数、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计算指标的加权评分。采用Kendall协调系数及χ2检验,计算Kendall协调系数,得出全部专家对所有指标的协调程度,并进行检验,若P<0.05,则认为协调系数经检验后有统计学意义,评估的可信度较好,评价结果可取。

2 结果 2.1 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指标的建立

依据重要的、易于评价的、相对独立的基本原则,搜集、整理分析我国登革热疫情和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建立相关资料[6-13],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评估指标设立14项,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评估设立6项指标。通过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对指标的重要性和熟悉程度进行评分,优化指标体系并确定权重系数,具体指标见表 12。本研究共咨询20名专家,权威系数均>0.8。第2轮专家对登革热传入风险的可能性及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的意见协调系数分别为0.579和0.595(χ2=59.478,P<0.05),可以认为全部专家对全部指标的意见协调,评估结果可取。

表 1 登革热风险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Table 1 Assessment index and grading criteria of probability of dengue fever
表 2 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评估指标及评分标准 Table 2 Evaluation index and grading standards of the severity of dengue fever
2.2 确立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

对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和危害严重程度的每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分为4个等级,分别赋值。根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确定权重系数。

2.3 评分与风险等级的确定

对每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及评分,结合权重系数计算加权评分,得出指标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H)。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风险危害严重程度(I)各分为5个等级,分级的依据为总加权评分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H)[6, 13-14],见表 3

表 3 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严重程度分级 Table 3 The grade of the probability and severity of the risk
2.4 风险等级评估

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P)和风险危害严重程度(I)的等级代入风险矩阵指数表,确定登革热传入风险等级[15-16],见表 4

表 4 风险评估矩阵指数 Table 4 Risk assessment matrix index
2.5 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影响因素分析 2.5.1 登革热传入风险可能性影响因素 2.5.1.1 传染源

登革热是当前传播速度最快的蚊媒病毒传染病,在全球广泛分布,目前该病在100多个国家呈地方性流行,在我国近几年的分布范围明显扩大,疫情纬度进一步上升,本地暴发频率呈现增高态势。目前与武汉市直航的国家有14个,其中泰国、越南和马来西亚均有严重的登革热疫情。入境贸易较频繁的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及巴西等美洲国家,均有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武汉市港口岸既往出入境船舶检疫查验及集装箱查验中,截获的病媒生物极少,无输入性媒介病原体检测记录。2015年武汉市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7例,2016年6例,截至2017年7月31日,报告2例。输入国家主要为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越南和柬埔寨等。

2.5.1.2 传播途径

武汉市白纹伊蚊广泛分布且密度较高,4-10月平均布雷图指数(BI)均>5,5-7月蚊密度高峰期BI>20,4-10月气候条件(气温、湿度、降雨量)易于登革热传入及流行扩散,5-7月最易于登革热的传播。

2.5.1.3 预防控制措施

武汉市航空口岸有比较完善的出入境旅客检疫查验流程,但登革热潜伏期为3~14 d,平均为4~7 d,有的旅客入境时并未表现出临床症状;且武汉市航空口岸未进行登革热现场快速检测,传染源截获率较低。武汉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并将其纳入国家卫生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负责组织和监督管理辖区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广泛宣传,发动社会参与,将蚊密度控制在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标准C级以内。WHO关于登革热疫苗的意见书中说明,登革热疫苗CYD-TDV(Dengvaxia®)已在多个国家注册,WHO建议,只有登革热负担较高的国家或地区才需要考虑引入CYD-TDV[17]

2.5.1.4 人群的易感程度

武汉市雨水充沛、夏季高温、降雨集中,蚊虫孳生地和栖息地较多。居民生活习惯(种菜和栽花等)更利于蚊虫孳生,居住环境较易暴露于蚊虫。根据武汉市媒介生物现场调研显示,工厂及建筑工地极易发现蚊虫阳性积水,且工人防蚊意识薄弱,较易暴露于蚊虫。自1945年后,武汉市并未出现登革热本地病例及流行,故居民对登革热普遍易感。

2.5.2 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

登革热是一种蚊媒病毒传染病,其传播途径已很明确,近年来在WHO所有区域的传播速度很快,病死率达0.02%~0.13%,严重且致命的登革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病死率可达12%~44%。登革热一般为自限性传染病,并发症较不常见,一般无后遗症。对登革热无特异治疗方法,但及早发现和适宜的医护可将病死率降至1%以下。当登革热暴发流行尤其是出现死亡病例时,可造成居民恐慌,影响社会稳定。一旦发生登革热疫情,将对来自疫区的人员及货物加强出入境监管,势必影响贸易效率及人员出行计划。因此,登革热也影响社会经济。

2.6 影响因素评分及风险等级评估

评分结果见表 56。对风险发生可能性的14个指标评分,得出指标的总加权评分为207.78,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为69.26%,确定风险发生的等级为b(很可能发生)。风险严重程度的指标总加权评分为149.08,占最大分值的百分比为49.70%,风险严重程度为3级(中等)。按表 4进行综合评价,登革热在武汉市发生的风险等级评估为高危险度风险(H)。

表 5 登革热风险影响因素评分 Table 5 The score of affecting factors for dengue fever introduction
表 6 登革热危害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评分 Table 6 The affecting factors to the severity of dengue fever
3 讨论 3.1 本研究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目前,国内大多数登革热定性风险评估研究仅限于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探讨,指标评分依据较笼统,可操作性不强,较少用于实际的应用,且未制定出适用于各地的登革热传入风险评估体系。对于武汉市及位于武汉市国境口岸登革热的传入风险研究甚少,也未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

该指标体系遵守了重要的、相对稳定的、易于评价的基本原则,涵盖了传染病发生、发展的不同时间阶段,以及自然、社会影响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易于评价,可操作性强。德尔菲法是系统分析方法在意见和价值判断领域内的一种有效方法。参加本研究的专家权威程度较高,意见协调。本研究采用的风险矩阵法评估标准来源于AS/NZS4360:2004(澳大利亚/新西兰风险管理标准),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方法过程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本研究对14项登革热传入性风险影响因素指标和6项危害严重程度影响指标分别进行了论述和评分。论述和评分的依据和数据真实有效,主要来源于WHO公布数据及建议、中国CDC颁布文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武汉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相关文件及报告、武汉市CDC相关文件及监测记录、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相关文件及统计系统、中国气象局气象数据中心等。综上所述,本研究对武汉市登革热传入的风险评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3.2 降低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的建议

武汉市登革热传入风险较高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媒介蚊虫密度较高、分布广,BI≥20;蚊虫控制实施力度不够,多个入境交通工具来源地及沿途港WHO公布为受染区域,气候因素很适宜蚊虫孳生和繁殖,人群普遍无免疫能力,登革热疫情在国内外广泛分布。

目前,武汉市输入性病例较少,每年不到10例,随着经济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快速发展,输入性病例增多,极易引起登革热本地流行,本地降低登革热传入风险最主要方法是控制蚊媒密度,使蚊虫密度控制水平达到A级;及时清理媒介伊蚊孳生地,控制白纹伊蚊BI<5;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实现媒介伊蚊的可持续控制。

参考文献
[1]
Brady OJ, Gething PW, Bhatt S, et al. Refining the global spatial limits of dengue virus transmission by evidence-based consensus[J]. PLoS Negl Trop Dis, 2012, 6(8): e1760. DOI:10.1371/journal.pntd.0001760
[2]
Bhatt S, Gething PW, Brady OJ,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burden of dengue[J]. Nature, 2013, 496(7446): 504-507. DOI:10.1038/nature12060
[3]
Lai SJ, Huang ZJ, Zhou H, et al. The changing epidemiology of dengue in China, 1990-2014:a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25 years of nationwide surveillance data[J]. BMC Med, 2015, 13: 100. DOI:10.1186/s12916-015-0336-1
[4]
岳玉娟, 任东升, 刘起勇. 2005-2013年中国大陆登革热疫情时空分布[J]. 疾病监测, 2015, 30(7): 555-560.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5.07.008
[5]
Sun JF, Wu D, Zhou HQ, et al.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Dengue virus during the third largest historical outbreak of dengue in Guangdong, China, in 2014[J]. J Infect, 2016, 72(1): 80-90. DOI:10.1016/j.jinf.2015.10.007
[6]
曹鑫. 国境口岸输入性虫媒传染病及媒介生物风险分析和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0.
[7]
陆永昌, 张家祝, 张明江, 等. 虫媒传染病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3, 26(增刊): 28-30.
[8]
吴烽, 钟玉清, 陈胤瑜. 登革热传入性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06, 33(10): 1964-1966.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6.10.097
[9]
廖如燕, 陈胤瑜, 吕志平, 等. 登革热传入风险预警量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9, 32(2): 78-84.
[10]
徐云庆, 刘春晓, 顾大勇, 等. 西尼罗热传入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8, 31(6): 375-378.
[11]
卢亮平, 马芬, 王丽, 等. 莱姆病暴发流行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1): 41-43.
[12]
林新武, 康素萍, 赖天然, 等. 莆田口岸登革热流行风险分析[J]. 口岸卫生控制, 2014, 19(3): 33-37.
[13]
马红梅, 柳小青, 陈海婴. 基于风险评估矩阵法的城市蚊媒疾病风险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9): 887-890.
[14]
朱启超, 匡兴华, 沈永平. 风险矩阵方法与应用述评[J]. 中国工程科学, 2003, 5(1): 89-94.
[15]
Limited SG, Australis S, Zealand SN. HB 436: 2004 Risk management guidelines companion to AS/NZS 4360: 2004[S]. Sydney: Standards Australia International Ltd, and Wellington: Standards New Zealand, 2005.
[16]
黄安平. AS/NZS 4360风险管理标准评介[J]. 北方经贸, 2003(10): 99-100. DOI:10.3969/j.issn.1005-913X.2003.10.043
[17]
W HO. Dengue vaccine:WHO position paper, July 2016-recommendations[J]. Vaccine, 2017, 35(9): 1200-1201. DOI:10.1016/j.vaccine.2016.1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