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1): 97-99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李育强, 许忠济
LI Yu-qiang, XU Zhong-ji
2010-2014年景德镇市三带喙库蚊监测结果分析
Surveillance on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in Jingdezhen city, 2010-2014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97-99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1): 97-99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8-30
网络出版时间: 2017-12-12 11:27
2010-2014年景德镇市三带喙库蚊监测结果分析
李育强, 许忠济     
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控制科, 南昌 330029
摘要: 目的 了解景德镇市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密度水平及其季节消长变化, 为后续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于2010-2014年采用诱蚊灯法对景德镇市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5种生境的蚊类进行监测, 每月2次; 利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 采用LSD-t及SNK-q检验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数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0-2014年景德镇市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 占捕蚊总数的51.26%。其蚊虫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749.1x+1 509 397.4, R2=0.917, P=0.010)。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布呈单峰型, 最高峰在6月, 密度为3.28只/(灯·夜)。牲畜棚和农户的三带喙库蚊数量远高于其他生境, 但呈明显下降趋势, 不同生境蚊虫数量最高峰均在6月, 但农户在8月还有1个小高峰。结论 初步掌握了景德镇市三带喙库蚊密度水平、生境差异、年度波动和季节消长等情况, 为后续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三带喙库蚊     监测     生境    
Surveillance on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in Jingdezhen city, 2010-2014
LI Yu-qiang, XU Zhong-ji     
Jiangx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anchang 330029, Jiangxi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XU Zhong-ji, Email:xuzhongji2008@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acquire the density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information of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in Jingdezhen city, and provide data for following study. Methods Light traps were used to get surveillance data from residential areas, parks, hospitals, farmyards and livestock sheds in Jingdezhen city twice per month between 2010 and 2014.LSD-t and SNK-q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by SPSS 19.0. Results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was the predominant mosquito specie in Jingdezhen, accounting for 51.26% of the mosquito population.The declining trend in 2010 to 2014 was significant(y=-749.1x+1 509 397.4, R2=0.917, P=0.010).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x.tritaeniorhynchus showed a single peak in June, which the density was 3.28 per light per night.Although the density in livestock sheds and farmyards was much higher than other habitats, the declining trend kept the same.The maximum peak in June appeared in all habitats while the farmyard had a secondary peak in August. Conclusion In this study, we acquired the density, habitat, interannually fluctuation and seasonal variation of Cx.tritaeniorhynchus in Jingdezhen city, and provided the basic data for the follow-up work.
Key words: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Surveillance     Habitats    

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主要叮吸猪、牛血, 兼吸人血, 在室外于黄昏后至黎明前叮咬人, 是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媒介[1]。其幼虫孳生在城乡较清净的水体中, 常见于水田、池塘、水坑、沼泽、洼地和灌溉沟渠等地, 在城市下水道污水口处也可见其孳生[2]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属丘陵地带, 市区处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之中, 如遇持续暴雨天气易产生水患。同时该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境内光照充足, 雨量充沛, 温和湿润, 四季分明。农业及畜牧业是景德镇市重要的支柱性产业, 是中国商品粮基地环鄱阳湖水稻种植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国优良种猪繁殖基地。适宜的气候及地理环境使三带喙库蚊成为该地区的优势蚊种。景德镇市自2009年起成为江西省国家病媒生物监测点, 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对当地蚊虫进行监测。通过对景德镇市2010-2014年三带喙库蚊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以了解该地居民区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规律及其密度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选择

选取景德镇市昌江区和珠山区的居民区、公园(含街心公园)和医院各3处, 农村选择民房和猪圈各3处。除猪圈外, 其他均在外环境中进行。

1.2 监测时间

2010-2014年每月监测2次, 相邻两次间隔为15 d, 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越冬蚊活动前1个月开始监测, 连续2次监测皆未捕到蚊虫则结束。

1.3 监测方法

每个监测点各布放诱蚊灯1盏, 自18:00-18:30开始监测, 连续诱集6 h。次日取出集蚊盒, 鉴定蚊虫种类、性别、计数, 记录当时主要气象数据(气温、湿度和风力)、环境类型并计算蚊密度。

蚊密度〔只(灯/·夜)〕=捕获蚊虫数(灯数/×布放夜数)

1.4 统计学处理

利用Excel 2007软件整理数据, 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LSD-t及SNK-q检验对不同年度、不同生境中的三带喙库蚊数量两两间差异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蚊种构成

2010-2014年捕获蚊虫有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Cx.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x.pipiens quinquefasciatus)、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以三带喙库蚊为优势蚊种, 占捕获总数的51.26%。三带喙库蚊捕获数量分别占各年度捕获总数的54.37%、54.57%、63.55%、56.97%和20.49%, 其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y=-749.1x+ 1 509 397.4, R2=0.917, P= 0.010), 见表 1

表 1 2010-2014年景德镇市蚊虫密度及构成
2.2 三带喙库蚊季节消长

2010-2014年各年三带喙库蚊密度均呈单峰分布, 平均蚊密度在6月达到最高峰, 为3.28只(灯/·夜), 之后逐月递减, 但2011年7月蚊密度出现极端低值〔0.02只(灯/·夜)〕。2010-2014年蚊密度高峰分别在8、6、5、6和7月, 分别为6.93、5.96、3.32、3.46和3.28只(灯/·夜), 见图 1。5年的平均蚊密度最高值呈“V”形迁移,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45, P=0.046);通过LSD-t检验发现, 2010年与2014年、2011年与2014年三带喙库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34)。

图 1 2010-2014年景德镇市三带喙库蚊密度季节消长
2.3 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分布

牲畜棚和农户三带喙库蚊数量远高于其他生境, 以牲畜棚最高。2010-2014年中仅2013年三带喙库蚊数量出现回升, 其他年度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数量均呈下降趋势, 以牲畜棚和农户下降最为明显, 见表 2。5种生境三带喙库蚊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10, P<0.01);对5种生境两两间密度差异进行LSD-t检验, 公园与居民区、公园与医院、居民区与医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953、0.783和0.019), 而农户与居民区、公园、医院、牲畜棚4种生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16、0.010和0.005)。牲畜棚除与农户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外, 与其他各生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生境逐月分布除农户在6月有1个密度最高峰, 8月还有1个次高峰外, 其他生境三带喙库蚊数量均呈单峰分布, 最高峰出现在6月。

表 2 2010-2014年景德镇市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分布情况
3 讨论

三带喙库蚊为景德镇地区的优势蚊种, 随时间变化呈明显下降趋势, 2014年其构成比首次低于致倦库蚊, 可能与该市近年来加快城镇化建设有密切关系[3], 因致倦库蚊主要孳生于人居环境, 而三带喙库蚊多孳生于稻田等农村环境中, 故致倦库蚊构成比及数量变化呈现明显的“V”形, 而三带喙库蚊则呈下降趋势[4]。对全国19个省的三带喙库蚊研究发现, 该蚊的孳生和栖息习性很可能受城镇化建设的影响而适应城市环境, 因此, 仍需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监测[5]

2010-2014年景德镇市三带喙库蚊数量高峰出现在6月, 但各年度高峰值差异明显。通过检索景德镇市的历史天气, 三带喙库蚊高峰期大多以中雨、小雨或多云为主, 气温则在24~30 ℃之间, 在此种条件下, 适宜三带喙库蚊产卵孳生。

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数量依次为牲畜棚>农户>居民区>公园>医院, 同时总密度在监测年间总体呈下降趋势, 该趋势与国家及其他省的监测结果大致相同[5-7], 但居民区、公园和医院3种生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 不同生境三带喙库蚊数量均有所下降, 与当地城镇化建设及持续开展的爱国卫生运动有密切关系。在爱国卫生运动中, 景德镇市政府对蚊媒传染病防控尤为重视, 在配合施药的同时, 开展专项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集中对车站、农贸市场、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区域的环境卫生进行清理, 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同时在开展专项“爱国卫生月”活动中, 各区政府联合社区卫生人员向居民发放防蚊、灭蚊宣传资料并提供防病咨询, 从社会动员、发挥群众作用的角度减少蚊虫孳生地。

本研究未对当地三带喙库蚊的抗药性进行调查, 故无法完全判断引起三带喙库蚊数量下降的原因。有文献表明, 气温与三带喙库蚊繁殖间存在关联[8-9], 但未明确气候与三带喙库蚊消长间的必然关系, 且未进行连续监测, 因此, 三带喙库蚊消长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有待验证。若在三带喙库蚊孳生高峰月每日进行密度监测, 并对比监测点的气温、湿度和风速, 可提供更多依据。

综上所述, 通过对景德镇市三带喙库蚊连续5年的监测, 初步掌握了其密度水平、生境差异、年度波动和季节消长等变化, 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
[1]
邓德明, 皮丹丹, 刘成军. 2005-2014年内江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及临床分析[J]. 四川医学, 2016, 37(9): 1014-1017.
[2]
李春晓, 郭晓霞, 黄恩炯, 等. 城市中三带喙库蚊新孳生地的发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 18(1): 31.
[3]
樊坚, 曹晖, 周艺彪, 等. 上海市黄浦区2008-2015年蚊虫消长分析[J]. 上海预防医学, 2016, 28(8): 521-524.
[4]
刘文华, 林立丰, 蔡松武, 等. 广东省清远市快速城市化过程中蚊虫群落动态变化规律[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6): 561-563.
[5]
刘小波, 吴海霞, 殷文武, 等. 2006-2012年全国19省三带喙库蚊监测研究[J]. 疾病监测, 2014, 29(4): 281-286. 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4.04.008
[6]
吴海霞, 鲁亮, 孟凤霞, 等. 2006-2015年我国蚊虫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5): 409-415.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01
[7]
肖珊, 彭莱, 龙建勋, 等. 长沙市2007-2015年成蚊密度监测及趋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1): 46-50.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3
[8]
王学忠, 杜尊伟, 李菊昇, 等. 不同生境蚊类生态学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 16(2): 98-100.
[9]
仲洁, 何隆华. 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95-99.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