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1): 91-93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吴照, 杨丽, 刘旭红, 李治平, 贾玉新
WU Zhao, YANG Li, LIU Xu-hong, LI Zhi-ping, JIA Yu-xin
兰州市2006-2015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Analysis on the cockroach surveillance in 2006-2015, Lanzhou city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91-93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1): 91-93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4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8-27
网络出版时间: 2017-12-12 11:34
兰州市2006-2015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吴照1, 杨丽2, 刘旭红1, 李治平1, 贾玉新1     
1 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生物防制科, 兰州 730001;
2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 100730
摘要: 目的 了解兰州市蜚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 为科学制定防制对策及控制蜚蠊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于2006-2015年在兰州市城区选择3个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餐饮店2处、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和居民区各1处, 各调查点相对固定, 采用粘捕法每月中旬调查1次。对蜚蠊密度及其侵害率进行二元变量相关性分析, 运用t检验和Bivariate Correlation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各生境布放粘蟑纸21 600张, 回收21 126张, 阳性2 928张, 捕获蜚蠊43 685只, 均为德国小蠊, 平均密度为2.07只/张, 侵害率为13.86%;以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 达3.28只/张, 医院最低, 仅为0.26只/张。不同生境均受蜚蠊侵害, 侵害率与密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92, P < 0.01)。结论 德国小蠊为兰州市优势种, 密度高峰期在6-10月, 应在4-5月蜚蠊密度高峰期前采取杀灭措施。
关键词: 蜚蠊     密度监测     分析    
Analysis on the cockroach surveillance in 2006-2015, Lanzhou city
WU Zhao1, YANG Li2, LIU Xu-hong1, LI Zhi-ping1, JIA Yu-xin1     
1 Gans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Lanzhou 730001, Gansu Province, China;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Supported by the Medical Science Research Program of Gansu Province(No.GSWSKY-2015-38)
Corresponding author: JIA Yu-xin, Email:jyx1212411@126.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rmine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and seasonal dynamics of cockroache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Methods We used glue boards to catch the Blattella (cockroaches).We selected 3 survey sites in Lanzhou city and placed the glue boards at the 15th of each month from 2006 to 2015.For each site, the investigators randomly selected two catering establishments, one farm product market, one hotel, one hospital and one residential area.All the sites were relatively fixed.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cockroach density and infestation rate were tested by one-sample Kolmogorov-Smirnov test and Bivariate Correlations. Results From 2006 to 2015, we placed 21 600 glue boards at chosen sites, and retrieved 21 126 boards, which caught 43 685 cockroaches.They were all B.germanica.The infestation rate was 13.86% and the average density was 2.07 per board.The density of farm product markets was the highest (3.28/board) and hospital was the lowest (0.26/board).The infestation rate of cockroach wa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e density (r=0.892, P < 0.01). Conclusion Blattella germanica was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in Lanzhou city.The population density peak was from June to October during 2006 to 2015.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control cockroaches in April and May before the onset of the cockroach density peak.
Key words: Cockroach     Density monitor     Analysis    

蜚蠊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其通过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原虫的卵等传播疾病, 为城市室内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及密度等可能发生变化。为及时掌握兰州市城区蜚蠊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 从而科学合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 我们于2006-2015年对兰州市蜚蠊密度进行了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及时间

在兰州市城区选择3个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餐饮店2处、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和居民区各1处[3], 各调查点相对固定。于2006-2015年每月中旬调查1次。

1.2 监测方法

采用粘捕法, 统一采用粘蟑纸(17 cm×10 cm)。用甜鲜面包作为诱饵(2 g/片), 每处布放粘蟑纸10张。分别在市场的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店及宾馆的操作间和餐厅、医院的病房、居民区各户的厨房布放粘蟑纸, 晚放晨收[4]。每个标准间(约15 m2)放置1张, 居民每户放置1张。每次监测时, 粘蟑纸必须更新。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计算公式:

1.3 统计学处理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实施双录入,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侵害率与密度的相关性检验进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 运用t检验和Bivariate Correlations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蜚蠊种群构成

共捕获蜚蠊43 685只, 均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其中若虫占捕获总数的63.00%, 雌、雄成虫分别占19.50%和17.50%。

2.2 德国小蠊密度及其侵害率

德国小蠊密度由2006年的4.78只/张降至2015年的1.11只/张; 侵害率由2006年的23.50%降至2015年的13.17%, 见表 1。各年度蜚蠊侵害率与密度呈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949, P<0.01)。

表 1 2006-2015年兰州市德国小蠊监测结果
2.3 德国小蠊季节消长

2006-2015年兰州市全年均有德国小蠊活动, 6-10月为密度高峰期, 12月至次年2月密度较低; 侵害率以10月最高, 见图 1

图 1 2006-2015年兰州市不同月份德国小蠊的平均密度及侵害率变化
2.4 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分布情况

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密度不同, 2006-2015年平均密度为2.07只/张, 其中农贸市场平均密度最高, 达3.28只/张; 其次为宾馆、居民区和餐饮店, 分别为2.90、2.22和1.94只/张; 医院的蜚蠊密度最低, 仅为0.26只/张; 不同生境德国小蠊侵害率均有所下降, 见图 2。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与密度高度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892, P<0.01)。

图 2 2006-2015年兰州市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密度及侵害率变化
3 讨论 3.1 蜚蠊侵害情况

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在2006-2010年出现明显下降, 自2011年开始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较高且平稳水平, 其原因可能为: (1)2006-2010年兰州市为落实《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 政府及各部门加大了蜚蠊的防制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蜚蠊的危害及其防制方法, 增强了居民的防制意识, 使德国小蠊密度和侵害率出现阶段性的下降。(2)在蜚蠊防制过程中, 不规范使用杀虫剂的现象严重, 使德国小蠊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加大了防制难度。(3)较多的生活设施为德国小蠊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如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及室内缝隙等, 利于其繁殖、孳生。(4)大部分单位、家庭对防制蜚蠊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仅依赖于药物防制, 未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3.2 蜚蠊防制的最佳时机

兰州市全年均有蜚蠊活动, 但蜚蠊密度随气温变化而出现季节波动, 以12月至次年2月为较低水平, 6-10月为高峰期, 与q其他地区大概一致。提示应选择4-5月蜚蠊密度高峰期前开展突击防制[5]

3.3 重点场所的蜚蠊防制

不同生境蜚蠊密度不同, 宾馆、餐饮店和农贸市场的蜚蠊侵害率较高, 主要因其总体卫生状况较差, 环境潮湿, 水源、食源丰富, 缝隙多, 易于蜚蠊孳生繁殖, 提示以上生境是兰州市蜚蠊防制的重点场所。

3.4 综合防制控制蜚蠊密度

因德国小蠊的危害性大且防制难度高, 为保障居民健康应采取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制措施[6-8]。此外应坚持长效机制, 遵循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 应充分了解蜚蠊的生活习性及其抗药性, 筛选出最佳杀虫剂; 同时通过微信、手机客户端、各种APP及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蜚蠊的危害及其防制方法, 增强居民防范意识; 在社区开展讲座, 使居民学习了解蜚蠊防制的有效方法。坚持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 坚持专业防制与群众防制相结合; 经常性与临时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防制工作。同时为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五大战略之一“建设健康环境”[9], 应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及食品药品监管, 尤其是灭蟑药剂的监管;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通过大环境和居家“微环境”的治理, 最大程度地减少蜚蠊危害。

参考文献
[1]
江雪峰, 陆宝麟. 城市灭蟑螂[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3]
刘令初, 周群玉, 赵怡双, 等. 台州市2011-2014年蜚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99-30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22
[4]
王芸, 李国太, 火照宏, 等. 兰州市蟑螂密度监测和现场灭蟑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2): 150-152.
[5]
魏清明, 鲜红, 周道兴, 等. 2009-2011年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3, 28(1): 22-25.
[6]
苏畅, 林敏珍. 厦门市2014年苍蝇密度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6, 16(1): 95-96.
[7]
张勇, 周小洁, 刘婷, 等. 2015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7, 11(1): 7-10.
[8]
任全喜, 田靖. 2006-2008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蟑螂密度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09, 3(12): 729.
[9]
刘远立. 创新驱动发展迈向全民健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 紫光阁, 2016(9): 25,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