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吴照, 杨丽, 刘旭红, 李治平, 贾玉新
- WU Zhao, YANG Li, LIU Xu-hong, LI Zhi-ping, JIA Yu-xin
- 兰州市2006-2015年蜚蠊监测结果分析
- Analysis on the cockroach surveillance in 2006-2015, Lanzhou city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91-9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1): 91-9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8-27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12-12 11:34
2 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 100730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蜚蠊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其通过携带致病的细菌、病毒和原虫的卵等传播疾病, 为城市室内重要的卫生害虫之一[1]。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病媒生物种类、分布及密度等可能发生变化。为及时掌握兰州市城区蜚蠊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 从而科学合理、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 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 我们于2006-2015年对兰州市蜚蠊密度进行了监测,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地点及时间在兰州市城区选择3个调查点, 每个调查点随机选择餐饮店2处、农贸市场、宾馆、医院和居民区各1处[3], 各调查点相对固定。于2006-2015年每月中旬调查1次。
1.2 监测方法采用粘捕法, 统一采用粘蟑纸(17 cm×10 cm)。用甜鲜面包作为诱饵(2 g/片), 每处布放粘蟑纸10张。分别在市场的食品加工销售柜台、餐饮店及宾馆的操作间和餐厅、医院的病房、居民区各户的厨房布放粘蟑纸, 晚放晨收[4]。每个标准间(约15 m2)放置1张, 居民每户放置1张。每次监测时, 粘蟑纸必须更新。蜚蠊密度和侵害率计算公式:
利用EpiData 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实施双录入, 运用Excel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 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侵害率与密度的相关性检验进行二元变量相关分析, 运用t检验和Bivariate Correlations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蜚蠊种群构成共捕获蜚蠊43 685只, 均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其中若虫占捕获总数的63.00%, 雌、雄成虫分别占19.50%和17.50%。
2.2 德国小蠊密度及其侵害率德国小蠊密度由2006年的4.78只/张降至2015年的1.11只/张; 侵害率由2006年的23.50%降至2015年的13.17%, 见表 1。各年度蜚蠊侵害率与密度呈正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949, P<0.01)。
2.3 德国小蠊季节消长2006-2015年兰州市全年均有德国小蠊活动, 6-10月为密度高峰期, 12月至次年2月密度较低; 侵害率以10月最高, 见图 1。
2.4 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分布情况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密度不同, 2006-2015年平均密度为2.07只/张, 其中农贸市场平均密度最高, 达3.28只/张; 其次为宾馆、居民区和餐饮店, 分别为2.90、2.22和1.94只/张; 医院的蜚蠊密度最低, 仅为0.26只/张; 不同生境德国小蠊侵害率均有所下降, 见图 2。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与密度高度相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0.892, P<0.01)。
3 讨论 3.1 蜚蠊侵害情况蜚蠊密度及侵害率在2006-2010年出现明显下降, 自2011年开始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相对较高且平稳水平, 其原因可能为: (1)2006-2010年兰州市为落实《兰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实施方案》, 政府及各部门加大了蜚蠊的防制力度; 通过各种方式宣传蜚蠊的危害及其防制方法, 增强了居民的防制意识, 使德国小蠊密度和侵害率出现阶段性的下降。(2)在蜚蠊防制过程中, 不规范使用杀虫剂的现象严重, 使德国小蠊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 加大了防制难度。(3)较多的生活设施为德国小蠊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如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及室内缝隙等, 利于其繁殖、孳生。(4)大部分单位、家庭对防制蜚蠊工作的复杂性认识不足, 仅依赖于药物防制, 未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3.2 蜚蠊防制的最佳时机兰州市全年均有蜚蠊活动, 但蜚蠊密度随气温变化而出现季节波动, 以12月至次年2月为较低水平, 6-10月为高峰期, 与q其他地区大概一致。提示应选择4-5月蜚蠊密度高峰期前开展突击防制[5]。
3.3 重点场所的蜚蠊防制不同生境蜚蠊密度不同, 宾馆、餐饮店和农贸市场的蜚蠊侵害率较高, 主要因其总体卫生状况较差, 环境潮湿, 水源、食源丰富, 缝隙多, 易于蜚蠊孳生繁殖, 提示以上生境是兰州市蜚蠊防制的重点场所。
3.4 综合防制控制蜚蠊密度因德国小蠊的危害性大且防制难度高, 为保障居民健康应采取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防制措施[6-8]。此外应坚持长效机制, 遵循经常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原则。
综上所述, 应充分了解蜚蠊的生活习性及其抗药性, 筛选出最佳杀虫剂; 同时通过微信、手机客户端、各种APP及海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蜚蠊的危害及其防制方法, 增强居民防范意识; 在社区开展讲座, 使居民学习了解蜚蠊防制的有效方法。坚持环境防治、物理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 坚持专业防制与群众防制相结合; 经常性与临时性监督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防制工作。同时为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五大战略之一“建设健康环境”[9], 应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及食品药品监管, 尤其是灭蟑药剂的监管;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通过大环境和居家“微环境”的治理, 最大程度地减少蜚蠊危害。
[1] |
江雪峰, 陆宝麟. 城市灭蟑螂[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1-4.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
[3] |
刘令初, 周群玉, 赵怡双, 等. 台州市2011-2014年蜚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99-30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22 |
[4] |
王芸, 李国太, 火照宏, 等. 兰州市蟑螂密度监测和现场灭蟑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9, 15(2): 150-152. |
[5] |
魏清明, 鲜红, 周道兴, 等. 2009-2011年绵竹市蚊、蝇、鼠和蟑螂密度监测[J]. 职业卫生与病伤, 2013, 28(1): 22-25. |
[6] |
苏畅, 林敏珍. 厦门市2014年苍蝇密度监测资料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6, 16(1): 95-96. |
[7] |
张勇, 周小洁, 刘婷, 等. 2015年北京市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首都公共卫生, 2017, 11(1): 7-10. |
[8] |
任全喜, 田靖. 2006-2008年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蟑螂密度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09, 3(12): 729. |
[9] |
刘远立. 创新驱动发展迈向全民健康: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J]. 紫光阁, 2016(9): 25, 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