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1): 80-82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田珍灶, 胡灿, 周敬祝, 邹志霆, 李法锦, 郭军, 黄红武, 余多, 姚刚, 冷远强, 曾地敏, 杨国军, 郭黄吉
TIAN Zhen-zao, HU Can, ZHOU Jing-zhu, ZOU Zhi-ting, LI Fa-jin, GUO Jun, HUANG Hong-wu, YU Duo, YAO Gang, LENG Yuan-qiang, ZENG Di-min, YANG Guo-jun, GUO Huang-ji
贵州省道真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Daozhe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80-82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1): 80-82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9-01
网络出版时间: 2017-12-12 11:27
贵州省道真县一起输入性登革热疫情的调查处置分析
田珍灶1, 胡灿1, 周敬祝1, 邹志霆1, 李法锦1, 郭军1, 黄红武1, 余多2, 姚刚2, 冷远强2, 曾地敏2, 杨国军3, 郭黄吉3     
1 贵州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 贵阳 550004;
2 道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道真 563500;
3 遵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贵州 遵义 563000
摘要: 目的 调查贵州省道真县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点及媒介伊蚊种类及其密度, 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表对2016年7月道真县马尔代夫归国人员中的登革热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利用ELISA方法对归国人员血清进行IgM抗体检测; 采用人诱法和布雷图指数(BI)法对媒介伊蚊密度进行调查。结果 26名归国务工人员中, 登革热IgM抗体阳性6份, 其中临床诊断病例5例, 疑似病例2例, 隐性感染者1例, 罹患率为30.77%。7例患者经治愈出院, 其余19人隔离观察14 d未发病。道真县玉溪镇、河口乡和棕坪镇的媒介伊蚊监测人诱停落指数为2.4只/(人·h), 超过C级[人诱停落法≤ 1.5只/(人·h)]水平; BI为7.0, 略高于控制登革热传播的阈值(BI ≤ 5)。结论 该起登革热输入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未引起本地流行。
关键词: 登革热     输入性疫情     白纹伊蚊    
An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dengue fever outbreak in Daozhe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China
TIAN Zhen-zao1, HU Can1, ZHOU Jing-zhu1, ZOU Zhi-ting1, LI Fa-jin1, GUO Jun1, HUANG Hong-wu1, YU Duo2, YAO Gang2, LENG Yuan-qiang2, ZENG Di-min2, YANG Guo-jun3, GUO Huang-ji3     
1 Guizho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iyang 550004, Guizhou Province, China;
2 Daozhe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Zuny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upported by the Progra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undation of Guizhou Province[No.Qian-Ke-Pingtai(2012)4006] and Guizhou Province Government Founds for Talent Base Construction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o.RCJD1401)
Corresponding author: ZOU Zhi-ting, Email:392541120@qq.com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in Daozhen county, the species and density of local Aedes mosquitoes, and provide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on dengue fever cases and other returnees in July 2016.The dengue IgM antibody of the serum returnee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and investigating the Aedes mosquitoes in the town where the cases reside was carried out by human baiting and Breteau index(BI). Results There were 5 clinical cases, 2 suspected cases, 1 asymptomatic infection among all 26 returnees from Maldives, with morbidity rate 30.77%.Six sera were positive for dengue IgM antibody, 7 cases were treated and recovered.Other 19 asymptomatic individuals were quarantined for 14 d, and no new clinical cases emerged.Investigating the Aedes mosquitoes in towns of Yuxi, Hekou, and Zongping revealed that landing rate on human was 2.4, the mosquito density was more than C level(human landing rate less than 1.5).BI was 7.0, slightly higher than the threshold for the spread of dengue fever(BI ≤ 5). Conclusion An imported dengue fever outbreak from Maldives occurred in Daozhen county in 2016.There was no secondary dengue transmission locally, because of the effective preventive measures.
Key words: Dengue fever     Imported epidemic     Aedes albopictus    

2016年7月19日贵州省CDC接到遵义市道真县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报告, 7例有相似临床症状。为确定疫情性质和波及范围, 明确流行病学特征, 以及时采取防控措施, 7月20日贵州省CDC专业人员前往道真县进行调查处理, 认定为因马尔代夫归国务工人员引起的登革热聚集性输入疫情, 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为2016年7月17日由马尔代夫归国的务工人员, 采用个案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08)》和《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年第2版)对病例进行诊断并确定病例性质(输入性病例和本地病例)。

1.2 实验室诊断

采集登革热病例血清标本, 利用ELISA法检测IgM抗体, 登革热IgM检测试剂盒由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

1.3 媒介伊蚊监测

在道真县玉溪镇、河口和棕坪乡采用人诱法, 在道真县玉溪镇采用布雷图指数(BI)法对输入性病例居住的乡镇进行媒介伊蚊成蚊及其幼虫密度调查。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2016年7月19日08:30, 4名从马尔代夫归国务工人员到道真县CDC报告其可能罹患登革热, 并要求进行相关检测, 与其共同返回的人员还有22人。该批人员因部分工人身体不适, 集体决定回国。2016年7月17日共同乘坐马尔代夫至广州市的航班, 并转乘广州市到贵阳市的高铁, 7月19日到达道真县, 其中7人居住在道真县旅馆, 15人返回道真县家中, 另4人分别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1人)、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2人)和重庆市武隆县(1人), 并于7月21日全部到达道真县医院。

26名归国人员中, 登革热病例8例, 罹患率为30.77%, 其中5例临床诊断病例、2例疑似病例、1例隐性感染者, 无重症和死亡病例。7例留院治疗, 至8月4日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隔离观察密切接触者19人, 至7月28日未发病, 随后解除隔离。

2.2 流行病学特征

7例病例和1例隐性感染者均居住在道真县, 其中1例在玉溪镇, 7例在河口乡。在马尔代夫工作时均为修桥工人, 居住在3个宿舍, 即A(4例)、C(2例)、D(1例病例和1例隐性感染者), 3个宿舍居住人员分别为6、5、5人; 首例患者发病时间为2016年7月7日, 末例发病时间为7月10日, 疫情共持续4 d, 7-10日病例分别为1、1、4和1例, 提示为点源暴露, 登革热潜伏期为3~14 d[1], 推测可能暴露日期为2016年6月26日至7月4日; 患者分布情况见表 1

表 1 贵州省道真县登革热患者信息
2.3 暴露特征

因工种要求, 务工人员作业时均穿长袖上衣和长裤, 袖口和裤脚均扎紧。务工人员下班后返回宿舍, 沐浴后换成短衣短裤。无集体出游活动及外出就餐史, 日常生活多在宿舍。单位自设食堂, 位于宿舍二楼, 食堂条件简陋, 无纱窗、无驱蚊剂等防蚊、灭蚊设施, 务工人员在食堂就餐时间较长。推测人员在食堂就餐时被蚊虫叮咬而感染的可能性较大。通过对26人进行登革热知晓率的调查发现, 仅4人了解登革热, 出国前及出国后相关部门并未给该批人员进行登革热等相关知识培训或健康教育。据患者反映, 当地怀疑感染登革热时, 仅发热>40 ℃予以治疗。

2.4 伊蚊密度监测结果 2.4.1 人诱法监测

在居民区、宾馆、竹林、菜地和幼儿园外环境总诱蚊时间为10 h, 捕获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雌蚊24只, 停落指数为2.4只(人/·h), 见表 2

表 2 道真县人诱法监测蚊虫密度情况
2.4.2 BI法监测

在居民区、医院、公园、工地和花房共调查100户, 调查容器441个, 伊蚊幼虫阳性容器7个, BI为7.0, 见表 3

表 3 道真县玉溪镇BI法监测蚊幼虫密度结果
2.5 防控处置措施

根据媒介伊蚊的调查情况, 道真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于2016年7月23日组织城区和所涉及乡镇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灭杀成蚊为辅的专项灭蚊行动。7月23-31日, 使用药品敌莱施(150包×100 g)、杀虫气雾剂(50瓶×750 ml)和奋斗呐(50包×100 g)进行消杀, 消杀面积分别为县医院室内4 000 m2、室外144 000 m2, 道真县CDC 6 000 m2, 该批人员居住过的旅馆5 000 m2, 玉溪镇、河口和棕坪乡重要场所20 000 m2。蚊虫孳生地清理分别为县医院90个、道真县CDC 20个、旅馆30个, 玉溪镇、河口和棕坪乡共110个, 同时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3 讨论

登革热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2]。随着全球商旅活动日益频繁、气候条件变化及人口流动, 全球登革热疫情呈上升趋势, 波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3]。目前登革热已成为我国重点监测与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病例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和福建省等地, 输入性病例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广东省[4-7]。本起疫情为输入性登革热疫情, 为外出务工人员在马尔代夫工地食堂就餐时被蚊虫叮咬而感染。经调查发现, 该食堂未采取防蚊、灭蚊措施而导致疫情发生。在登革热流行地区, 人群未采取防蚊措施是感染的高危因素。因此, 登革热患者的防蚊隔离至关重要。因本次PCR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未分离出毒株, 故无法与马尔代夫登革热流行株比较。

本次媒介伊蚊监测显示, 道真县有白纹伊蚊分布, 蚊密度水平略高于控制阈值[8]。BI为5~10, 有发生本地传播的低风险。道真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16.4 ℃、降雨量为800~1 400 mm、日照时长为1 076 h、无霜期>270 d, 适宜蚊虫孳生繁殖。因此, 需要及时对输入性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加强对本地媒介伊蚊的监测, 及时防蚊灭蚊, 降低本地传播风险。

4名务工人员积极主动到道真县CDC报告并要求检测, 说明接报人员对登革热的敏感程度及相关部门积极组织和协调对控制疫情至关重要。因此, 应提高出入境人员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流行性疾病的认识、防病能力及报告意识; 同时, 应增强医疗卫生人员对流行性疾病的认识; 加强劳务输出、公安、检验检疫等相关部门的协作, 做好联防联控, 对来自疫区的外出返乡人员进行严格检查并及时追踪监测。

参考文献
[1]
黄亚兰, 阳帆, 黄达娜, 等. 2014年深圳市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6, 16(2): 131-135.
[2]
王世文, 李德新. 提高早期发现能力加强我国登革热防控工作[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07, 21(2): 封2.
[3]
王芹, 许真, 窦丰满, 等. 中国2005-2007年登革热流行现状与监测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9, 30(8): 802-806.
[4]
张顺先, 王英, 闫磊, 等. 我国2005-2012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6): 401-402. DOI:10.3969/j.issn.1671-8194.2013.16.309
[5]
姜进勇, 郭晓芳, 唐烨榕, 等. 云南省2004-2014年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监测与防控对策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5-8.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02
[6]
冯云, 张海林, 潘虹, 等. 云南省登革病毒血清型和基因型多样性及溯源研究[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17, 31(1): 24-30.
[7]
Sun JF, Wu D, Zhou HQ, et al.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netic diversity of Dengue virus during the third largest historical outbreak of dengue in Guangdong, China, in 2014[J]. J Infect, 2016, 72(1): 80-90. DOI:10.1016/j.jinf.2015.10.0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 27771-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蚊虫[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