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魏绪强, 周小洁
- WEI Xu-qiang, ZHOU Xiao-jie
- 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 Study on insecticide resistance dynamics to beta-cypermethrin in Blattella germanica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Beiji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27-2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1): 27-2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0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8-3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12-12 11:28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13
2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目前,对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等病媒生物的防制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法。但长期大量不合理使用有机合成杀虫剂,使有害生物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重[1],抗药性己成为制约化学防治效果的主要因素[2-3]。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开展了大范围的蜚蠊防制工作,虽取得一定效果,但抗药性问题也随之突显[4]。此后,关于蜚蠊对各类杀虫剂的抗性报道也逐渐出现[5-6]。北京市于2008年首次开展大规模居民家庭蜚蠊控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防制效果和社会效益,但仅限于居民区环境。随着卫生城区的创建和大规模的灭蟑行动逐渐开展,杀虫剂的使用频次和剂量增加、施药方法与剂型选择不合理导致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谱越来越广,发展越来越快,导致部分常用杀虫剂的防制效果降低,给蜚蠊防制带来新难题。因此,及时了解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动态发展情况,从而合理选择杀虫剂和施药方式,对提高防制效果有重要意义。我们于2014和2016年选用高效氯氰菊酯对北京市11个城区的德国小蠊野外种群敏感性进行测定,为制定合理的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来源德国小蠊敏感品系引自北京市CDC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由北京市东城区CDC消毒科医学昆虫饲养室饲养,选用健康活跃雄性成虫。野外种群于2014年5-7月和2016年5-7月采自北京市东城、密云、怀柔、大兴、西城、昌平、石景山、朝阳、顺义、房山和门头沟区。采集生境为宾馆饭店、小旅馆、农贸市场和小餐饮店,两年采集地点相同,由服务于上述单位的杀虫公司利用蜚蠊诱捕器或粘蟑纸(为保障蜚蠊存活只取带卵荚雌虫于饲养室内孵化)捕获,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在北京市东城区CDC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科医学昆虫饲养室建立种群(驯养1代以满足生物测定的试虫需求),选健康活跃雄性成虫。
1.2 杀虫剂95.2%高效氯氰菊酯(beta-cypermethrin)原药,由天津龙灯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1.3 方法生物测定参照国标《GB/T 26352-2010蜚蠊抗药性监测方法》中的药膜法。以丙酮为溶剂将各种杀虫剂原液配制成0.05%稀释液,并取2.5 ml稀释液于500 ml锥形瓶中,不断转动瓶子,使药液均匀沾于瓶底和瓶壁,放置过夜,使丙酮全部挥发。每次实验均重复3次,以丙酮原液为对照。后于各瓶颈处涂抹石腊油和凡士林的等量混合物。每瓶放试虫10只,在规定时间观察其击倒数量,至全部击倒,并观察24 h死亡率。
1.4 抗性判定标准[7]抗性倍数(RR)=野外种群半数击倒时间(KT50)/敏感品系KT50。抗性倍数>50为极高抗;10<抗性倍数≤50为高抗;5<抗性倍数≤10为中抗;1<抗性倍数≤5为低抗;抗性倍数≤1为无抗性。
1.5 统计与计算采用SPSS 17.0软件计算KT50及其95%CI。
2 结果2014和2016年北京市不同城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014年11个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01~5.14倍,其中顺义种群的抗性倍数最高,西城种群最低;2016年采自同一地区的11个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1.11~4.70倍,其中密云种群抗性倍数最高,西城种群最低。东城、密云、怀柔、大兴、西城和昌平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呈降低趋势,东城野外种群抗性发展最快,由2014年的2.39倍上升至2016年的4.44倍,西城和昌平种群的抗性倍数几乎无变化,分别由1.01倍上升至1.11倍和3.35倍上升至3.45倍;而石景山、朝阳、顺义、房山和门头沟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呈升高趋势,门头沟种群抗性下降最快,抗性倍数由4.58倍下降至2.73倍。两年间北京市11个城区德国小蠊野外种群抗性水平有所波动,但总体处于低抗水平(除顺义野外种群2014年抗性为中抗外),见表 1。
3 讨论本研究分别于2014和2016年对北京市11个德国小蠊野外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11个野外种群中有6个种群抗性倍数增加,5个种群抗性倍数降低。部分城区野外种群抗性发展速度较快,但仍处于低抗水平。可能原因:①北京市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随着国家对病媒生物加强监测、防制工作逐步法制化、规范化,社会各界对其危害逐步了解,防制工作频繁;②倡导综合防制理念。随着居民对环保和健康理念的逐渐加深和提高,降低了对化学药剂的依赖程度。清除有害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从根本上杜绝其发生和蔓延;③新剂型的推广使用。杀蟑胶饵因具有效果好、定点释放、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逐步得到专业人员与居民的广泛认可,在美国普遍应用已超过25年历史[8]。我国自2000年后逐步开始推广使用杀蟑胶饵[9],有效延缓了因滞留喷洒而导致的抗药性问题;④用药方式的改变。各区根据本区用药史,新旧药剂轮换使用,停止或减少已产生抗性药剂的使用次数,使德国小蠊逐渐恢复对这些药剂的敏感性。
杀虫剂产生抗性的本质是一个复杂的生物进化过程,影响因素很多。本研究结果表明,两年间不同城区德国小蠊抗性水平并非均呈升高趋势,部分城区抗性有所降低,尽管与种群的采集有关,但仍有部分反映整体抗性演化趋势。定期对不同城区的德国小蠊野外种群进行抗性动态变化监测,对指导蜚蠊防制和延缓其抗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有害生物防制中科学、规范用药,通过合理的轮换用药延长杀虫剂的使用寿命,定期进行抗性监测,及时了解抗性治理效果及其发展情况,积累相关资料对于指导合理用药有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抗药性监测应始终贯穿于整个化学防治过程,合理选择杀虫剂、施药方式和施药周期等,对切实提高防制效果有重要意义。
[1] |
孙俊, 杨维芳, 徐燕. 我国蜚蠊及其防治研究概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4): 275-280. |
[2] |
钦俊德. 近20年来我国实验昆虫学的发展[J]. 昆虫学报, 2000, 43(3): 318-326. |
[3] |
赵志刚, 霍新北. 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机制及预防控制策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6): 505-508. |
[4] |
周小洁, 刘婷, 钱坤, 等. 溴氰菊酯对德国小蠊滞留喷洒药效与kdr突变关系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4): 310-313. |
[5] |
林立丰, 徐火周, 张紫虹, 等. 广东省主要媒介害虫抗药性现状、对策研究及其应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0, 11(5): 340-344. |
[6] |
林立丰, 卢文成, 蔡松武, 等. 广东省德国小蠊对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0, 11(1): 32-34. |
[7] |
Lee LC, Lee CY. Insecticide resistance profiles and possible underlying mechanisms in German cockroaches, Blattella germanica (Linnaeus) (Dictyoptera:Blattellidae) from Peninsular Malaysia[J]. Med Entomol Zool, 2004, 55(2): 77-93. DOI:10.7601/mez.55.77_1 |
[8] |
Appel AG. Laboratory and field performance of consumer bait products for German cockroach (Dictyoptera:Blattellidae) control[J]. J Econ Entomol, 1990, 83(1): 153-159. |
[9] |
周小洁, 张勇, 刘美德, 等. 蟑螂胶饵适口性快速量化评价方法初探[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7, 23(1): 1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