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Vol. 29 Issue (1): 107-110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王桂安, 马晓, 杨思嘉, 孙斌
WANG Gui-an, MA Xiao, YANG Si-jia, SUN Bin
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化管理及其应用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vector surveillance in Ningbo city, Chin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8, 29(1): 107-110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8, 29(1): 107-110
10.11853/j.issn.1003.8280.2018.01.029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9-01
网络出版时间: 2017-12-12 11:27
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化管理及其应用
王桂安, 马晓, 杨思嘉, 孙斌     
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所, 浙江 宁波 315010
摘要: 目的 提高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分析利用价值,更好地发挥监测结果对媒介传染性疾病暴发的预警作用。方法 通过开发建设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系统,充分挖掘宁波地区近10年的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利用互联网技术对监测结果进行报送分析。结果 新方法提高了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报告的时效性及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便于基层开展监测工作。结论 新系统对于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有重要意义,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价值。
关键词: 媒介生物     监测     信息化    
Research o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application of vector surveillance in Ningbo city, China
WANG Gui-an, MA Xiao, YANG Si-jia, SUN Bin     
Ningbo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Ningbo 315010,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Supported by the Zhejiang Province Key Subject of Medicine(No. 07-013)
Corresponding author: MA Xiao, Email:max@nbcdc.org.c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analysis and utilization of vector surveillance data, and better monitor the risks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Methods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Ningbo vector surveillance information system, the surveillance data of virus vector in Ningbo area was fully executed; and analyzed based on internet technology. Results The new method improved the accuracy of the surveillance results, the timeliness of the data analysis report and the utilization value of the surveillance data, reduced the cost of human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d the vector surveillance work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Conclusion The new system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informatization process of vector surveillance, and has a good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Vector     Surveillance     Informatization    

病媒生物广泛存在于生活环境中,其可通过叮咬等方式传播疾病,在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中1/3以上为病媒生物传染病,如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等。为制定、实施、评价和调整病媒生物控制策略和措施,降低病媒传染病发生风险,我国自2005年开始在全国1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40个县(市)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目前已经在全国各地实施[1]

病媒生物监测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监测结果对防制虫媒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及提高传染病风险预警能力至关重要。人力保障和监测体系完善是完成此项工作的重要保证。目前,国内一线病媒生物监测机构普遍面临人员短缺及监测数据时效性低、分析利用价值偏低等问题。在此局面下,最大可能地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价值,更好地为病媒生物传播性疾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是现阶段病媒生物监测工作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宁波市CDC开发建设了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媒介生物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进程,在工作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对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系统研发过程及实践经验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现阶段媒介生物监测模式

长期以来,我国病媒生物监测数据的上报采用纸质版逐级上报模式,监测数据手工统计分析,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统计结果易产生错误,信息严重滞后,监测结果利用价值低,对媒介传染性疾病的预警效果不明显。另外,基层疾病预防控制(疾控)部门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工作重心通常为对突发疫情的处置及重大传染病防控,大多数基层疾控机构缺乏专业病媒生物监测人员,多数人员身兼数职,对常规性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力不从心,监测工作的专业性很难提高,缺乏创新性。省、市疾控机构虽定期对基层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但监测工作具有连续性、长期性、繁杂性和劳动强度大等特点,业务指导部门很难有足够精力持续地提供现场技术支持。一般仅通过常规督导等方式提高监测质量,现实工作中效果不明显。因此,提高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便利性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2 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模式

系统虫媒监测部分包括监测数据管理、监测数据分析、监测过程分析和病媒生物简报4部分,见图 1

图 1 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主功能界面
1.2.1 监测数据管理

监测数据管理主要对现场监测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具体监测时间、监测地区、监测环境等基本信息,天气、温度、湿度、风力等影响病媒生物密度的气象信息。不同病媒生物记录布夹数、诱蚊灯数、诱蝇笼数、粘蟑纸数及捕获数量等监测信息(这些具体监测结果统计后以报表形式显示,图中无法显示),见图 2;以2016年9月25日海曙区成蚊监测为例,成蚊监测数据填报界面见图 3

图 2 宁波市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功能界面
图 3 宁波市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成蚊监测数据填报界面
1.2.2 监测数据分析

监测数据分析主要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因系统上已导入宁波地区近10年的病媒生物监测数据,实现监测同比分析和监测环比分析(图 4),形成图和表两种方式并生成监测统计表、监测记录表等内容,所有内容均可以图、表形式导出(图 5~7)。

图 4 宁波市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数据分析功能界面
图 5 宁波市2016年6月鼠密度监测汇总
图 6 2016年宁波市不同生境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图 7 2014-2016年宁波市成蚊密度监测结果
1.2.3 监测过程分析

监测过程分析主要对监测方法及监测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包括不定期的现场督导、监测质量控制方案水平等。系统嵌套有病媒生物督导表格,可在督导过程中记录发现的问题并生成督导结果反馈表。监测质量控制方案记录数据上报、数据审核、现场监测方法、监测过程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并及时向出错的基层疾控部门反馈(图 8)。

图 8 宁波市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监测过程分析功能界面
1.2.4 病媒生物简报

病媒生物简报是以简报的形式反馈监测结果,分析各地病媒监测结果、监测过程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等(图 910)。

图 9 宁波市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病媒生物简报生成界面
图 10 宁波市2016年9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简报
2 结果 2.1 监测结果的即时传递

以往通过Excel软件汇总各地区监测数据后进行数据分析通常需要几天时间,而通过病媒生物信息监测系统直接录入数据,可获得监测数据实时分析结果,并形成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改变了以往信息滞后的局面,且数据分析结果准确性高,减少了因人为计算导致的结果偏倚。

2.2 监测数据录入形式统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Excel软件收集数据不仅难于发现错误,即便发现错误再退回各地区修改也耗时较久。而信息系统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增加了对常识性错误、逻辑错误的自动识别判断功能,减少了人为因素导致的错误,同时统一了数据录入格式,解决了各地上报病媒生物监测数据标准、格式不一致等问题,便于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病媒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 监测数据利用价值

系统开发过程考虑历年监测结果的使用价值,对结果进行校正后将2005年后数据统一导入到数据库中,可对历年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极大地提高了数据的利用价值。

2.4 媒介传染性疾病的预警功能

因监测信息实现了快速共享,对突发病媒生物公共卫生事件的地区可进行快速风险评估,时时掌握各地区病媒生物密度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及时处理各种病媒传染病提供有力保障。

2.5 监测结果的安全性

在设计信息系统时充分考虑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数据上报过程均在卫生专网内进行,并对上报人身份进行核实,最大程度地避免数据的丢失、篡改及涉密数据的泄露等。

2.6 存在问题及优化方案

宁波市病媒生物监测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无现实系统可以参考,开发过程结合工作实践,由于系统新颖,在应用初期难免存在一定问题,宁波市疾控系统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发现问题及建议如下:(1)各地区对计算机的硬件配备标准不同,个别地区发生因承载过大而引起网络瘫痪问题。在使用过程中应加强网络维护,同时配备符合要求的计算机,保证网络畅通,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系统的功能。(2)加强人员培训,特别是数据填报人员。数据填报的准确性是保证整个信息系统内容输出准确性的关键环节,应通过设置错误输入自动提醒、常识判断错误、逻辑错误等方式确保所填数据真实可靠。(3)填报数据细化到各监测点,有效利用监测数据。目前,系统输入数据为各监测点以生境为组合的数据,无法体现具体监测点信息。下一阶段应对监测点继续细化,以每盏诱蚊灯、诱蝇笼为基础数据,提高数据的全面利用价值。

3 讨论

目前,信息化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2]。我国正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均急需加快步伐。公共卫生信息化对于提升重大传染病监测和科学决策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公共安全和全民健康有重要作用[3]。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迅速,为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化提供了技术支持。近些年,我国在卫生领域应用信息化、网络化进行数据监测分析的范围越来越广,如妇幼卫生监测、死因监测、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等[4-6]。这些领域信息化应用提高了工作人员的效率,减少了数据的误报、漏报率,最大程度地实现了多方数据共享,促进了领域内学科发展。

当前,我国媒介生物监测信息化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地区在探索适合媒介生物监测的网络直报系统,广东省建立的网络直报系统实现了地区资源共享,为各地对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比较创造了有利条件[7]。数据直报减少了数据中间处理环节,提高了数据利用的时效性。而时效性是建立媒介传染性疾病暴发预测预警机制的必然需求。有研究显示,蚊密度与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和疟疾等蚊媒传染病发病存在较强的相关性[8-10]。快速、准确掌握蚊虫密度变化趋势对媒介传染病防控有重要意义。宁波市媒介生物监测信息系统迎合了信息化发展的要求,改进了传统病媒生物监测模式,为我国媒介生物监测工作信息化提供了较好的实践经验,对推进我国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信息化进程有重要引领作用。

信息化是公共卫生发展的大方向,是引领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新引擎,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环境下,只有主动运用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信息化对提升病媒传染病危险因素的识别能力和防控能力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媒介生物监测网络体系还不够完善、监测数据利用价值偏低,宁波市CDC开发的监测信息系统为更好地整合监测数据资源,为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减少监测信息重叠及资源浪费等提供了实践经验,也将大大提高病媒生物监测信息在疾控体系中的效用和价值。同时,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即时收集和分析,可动态分析病媒生物密度变化趋势,极大地便于现场调查工作的开展。当前,我国媒介传染病发生风险依然严峻,登革热、疟疾和乙脑等媒介传染病时有发生[11]。通过依靠媒介监测信息化系统,加大对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及数据挖掘力度,从而更好地分析研究判断媒介传染病的发生风险,为科学指导预防传染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下一步在使用过程中将不断改进、完善监测信息系统,实现通过手机APP等方式在监测地点即时录入监测数据,使系统更好地为我国媒介传染病的防控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起勇.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09-113.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1
[2]
刘冬云. 信息安全对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运行的新要求[J]. 中国健康教育, 2008, 24(4): 302-303.
[3]
马家奇, 赵自雄. 中国疾病控制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与展望[J]. 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6, 13(1): 18-21.
[4]
刘铮, 代礼, 朱军, 等. 国家级妇幼卫生监测数据网络直报系统信息安全现状分析[J].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2013, 9(3): 305-309.
[5]
廖江, 张梦群, 魏咏兰. 论开展死因监测网络直报系统[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4): 416-417.
[6]
刘雅, 程金生, 郭朝晖, 等. 医用辐射防护监测网工作网络直报系统的建立[J]. 中国辐射卫生, 2015, 24(2): 140-143.
[7]
梁焯南, 张韶华, 林爱红, 等. 广东省病媒生物监测网络直报系统运行的效果评价[J]. 医学动物防制, 2009, 25(12): 913-914. DOI:10.3969/j.issn.1003-6245.2009.12.011
[8]
高文, 马丽华, 黄钢, 等. 河北省2013-2015年蚊媒传染病与蚊密度相关性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350-353.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09
[9]
熊益权, 陈清. 1978-2014年我国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4(12): 1822-1825. DOI:10.3969/j.issn.1673-4254.2014.12.24
[10]
吕炜, 黄谊, 段丽琼, 等. 2007-2011年湖南省蚊媒传染病与蚊虫密度季节消长相关性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2, 19(11): 1662-1664. DOI:10.3969/j.issn.1006-3110.2012.11.020
[11]
黄钢, 韩晓莉, 王岩, 等. 市级疾病控制机构病媒生物监测能力评估初探[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 525-528, 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