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赵岩, 蔡坤英, 郭新昌, 王磊
- ZHAO Yan, CAI Kun-ying, GUO Xin-chang, WANG Lei
- 海淀区老旧小区病媒生物防治行动中防治策略与效果分析
- Analysis of the strategies and effects of the vector control in old communities in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2): 191-192, 19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2): 191-192, 19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2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11-1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2-17 09:43
2 北京市海淀区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北京 100037
2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Haidian District
病媒生物通过叮咬、机械性携带病原体并传播疾病,目前已是困扰人类生活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居民区是病媒生物孳生的主要场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1-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居民反映受病媒生物骚扰,尤其是老旧小区的居民,环境卫生管理和病媒生物防制能力弱、卫生状况较差、病媒生物孳生较为严重及孳生地得不到有效治理。为此,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及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财政出资、政府主导、群防群治与专业技术队伍防制相结合”原则,通过公开招标聘请专业病媒生物防制公司,对海淀区26个街道的124个老旧小区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工作,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取得了良好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药物及器械奋斗呐、安备(德国巴斯夫公司产品),大灭、保安定(瑞士先正达公司产品),列喜镇(德国拜耳公司产品),溴敌隆蜡块(北京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瓷质鼠盒(北京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CO2诱蚊灯(北京隆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捕蝇笼(慈溪市亚细亚卫生杀虫药械厂)。
1.2 方法于2013年7-9月各月上旬对124个老旧小区共进行3次全覆盖消杀。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4],对每个街道采用20%抽样法,于消杀后3 d随机选择消杀防治小区,对蚊、蝇、鼠、蜚蠊(地井内)密度进行监测(遇风雨天气顺延),共3次。
1.2.1 消杀方法①空间喷洒及热烟处理:主要用于社区内绿地,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如超低容量喷雾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时采用热烟处理,喷洒时间主要在黄昏和夜间;②滞留喷洒:主要用于蚊、蝇的栖息场所,如社区内绿地、小区单元门口、果皮箱、雨水箅子和地井壁等;③绿篱技术:选用药物大灭,采用低量喷雾技术在距离主要保护建筑物周围1 500 m的防护区域内的乔木、灌木及草坪施用;④热烟处理:用于地井;⑤孳生地处理:对社区地井内水体和其他小型积水,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药;⑥设立捕蝇站:在垃圾箱等易吸引飞虫的区域设立捕蝇站(悬挂捕蝇袋),诱杀成蝇;⑦设立鼠饵站:沿社区建筑,选择距其20~30 m处布放防鼠饵站、投放鼠药并粘贴警示标。同时针对地井投放鼠药,杀灭在地井内活动的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
1.2.2 密度监测 1.2.2.1 成蚊密度监测采用CO2诱蚊灯,每个监测点每次布灯2盏。选择远离干扰光源、背风场所作为挂灯点。在光源离地1.5 m处挂灯,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CO2气瓶,诱捕蚊虫2 h。关闭CO2气瓶,断开电源,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并收集蚊虫进行分类和计数。
1.2.2.2 蝇密度监测采用诱蝇笼法,每个监测点放置蝇笼2个。用臭豆腐作为诱饵,每次放置6 h,于09:00-10:00布放,15:00-16:00收回。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并对捕获蝇类进行分类和计数。
1.2.2.3 鼠密度监测采用粉块法,每次监测布放粉块50块。沿墙根布放200 mm×200 mm的粉块2块,间距≥5 m。粉块应布放于平整、干燥的地面。傍晚放置,次日清晨检查并记录阳性粉块数和有效粉块数。以鼠迹阳性率表示鼠密度。
2 结果因蜚蠊的消杀采用热烟雾机处理地下管线,不便进行密度监测,故未监测其密度。
2.1 蚊密度监测结果经过3次消杀后,蚊密度分别为2.40、0.44和0.25只/(灯·2 h),与2012年同期比较蚊密度分别下降了29.62%、95.03%和80.31%,见表 1。
2.2 蝇密度监测结果经过3次消杀后,蝇密度分别为7.85、4.44和2.27只/笼,与2012年同期比较蝇密度分别下降了71.42%、91.53%和84.31%,见表 2。
2.3 鼠密度监测结果第1次消杀后鼠迹阳性率为0.08%,与2012年同期比较鼠密度增加了100%;第2、3次消杀后鼠迹阳性率为0,见表 3。
3 讨论海淀区老旧小区病媒生物防治行动改变了传统工作模式,贴近居民服务,创新工作思路,借鉴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病媒生物控制策略与经验[5-7],探索将“政府主导、群防群治”与“政府出资、专业队伍防治”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新模式,由专业病媒生物防制公司在26个街镇的124个老旧小区开展防治工作,防治方法科学创新多样,针对不同生境采用不同方法,有效地降低了病媒生物对居民生活的骚扰。3次消杀后的病媒生物密度监测结果显示,蚊、蝇密度呈明显下降趋势,与2012年同期比较密度下降较明显,8月达密度高峰,8月上旬第2次消杀后蚊密度为0.44只/(灯·2 h),蝇密度为4.44只/笼,与2012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了95.03%和91.53%。
本次消杀行动针对蚊、蝇采用了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较满意效果,总结经验如下:化学方法处理前要清理孳生地,达到治本清源的目的;因蚊虫主要活动于黄昏和夜间,故空间喷洒时间选择在黄昏进行,保障了防治的适期并可提高药效,空间喷洒虽在短时间内可快速杀灭蚊虫,但持效期短,针对蚊虫喜栖息在绿篱内的特点,对小区的绿化带进行了滞留喷洒,即绿篱处理技术;地井是蚊虫及蜚蠊栖息的主要场所,但其空间狭小,空间喷洒和滞留喷洒均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故采用热烟雾机通过烟雾的飘散分布于地井空间处理;针对蝇类的主要孳生场所垃圾箱,采取悬挂捕蝇袋的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由于鼠类防治采用的是毒饵法,属于慢性杀鼠剂,且与布放位置、鼠类的取食等诸多因素有关,故防治效果较慢,前期监测密度下降率不明显,但后期鼠迹阳性率降为0,达到了预期目的。
病媒生物防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立病媒生物防治的长效机制,应根据每年的监测情况持续开展类似的消杀行动,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为传染病防控奠定基础。
[1] | 马红梅, 陈海婴, 熊志伟, 等. 媒介生物及媒介生物性疾病风险评估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 592–595. |
[2] | 邹饮. 广东省病媒生物防治的现状与展望[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5): 444–446. |
[3] | 赵奇, 张玉勤, 郭祥树, 等. 公共场所重要病媒生物侵害调查结果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19(5): 403–406.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S].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
[5] | 曾晓芃, 付学锋, 张勇, 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病媒生物风险识别与评估方法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2): 98–101. |
[6] | 马彦, 曾晓芃, 孙贤理, 等. 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面临的挑战及其防制策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6): 531–536. |
[7] | 曾晓芃, 钱坤, 马彦, 等.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效果分析与经验启示[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6): 526–5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