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旭振, 倪秀锋, 吴军, 周伟清, 胡应辉, 段金花, 蔡松武, 林立丰, 邓惠, 赵晓明, 李国强, 陈锡炎, 方娆莹
- LIU Xu-zhen, NI Xiu-feng, WU Jun, ZHOU Wei-qing, HU Ying-hui, DUAN Jin-hua, CAI Song-wu, LIN Li-feng, DENG Hui, ZHAO Xiao-ming, LI Guo-qiang, CHEN Xi-yan, FANG Rao-ying
- 绿篱技术应用于登革热蚊媒控制的现场试验研究
- The field test for insecticidal barrier spray on vegetation to control dengue mosquito vector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2): 152-15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2): 152-15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2.01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11-07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2-17 09:02
2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州 510340;
3 先正达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 广东 广州 510060;
4 韶关卫生消毒杀虫队, 广东 韶关 512026;
5 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 广州 510440
2 Guang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Syngenta (China) Investment Co., LTD;
4 Shaoguan Health Disinfection Team;
5 Guangdong Provincial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Products and Drug
伊蚊是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和黄热病等疾病的传播媒介,在传染病疫情发生和流行的应急防控时,需以快速、有效地监测和控制媒介伊蚊密度为基础[1-2]。绿篱技术喷药对昆虫有长效滞留灭杀效果,已用于农业害虫及蚊、蝇的防治[3]。在实际应用中,伊蚊成蚊密度的应急控制多采用超低容量或热烟雾喷药法。本研究于2015年6-9月,选择广东省韶关市碧桂园凤凰城为试验现场,比较绿篱技术与超低容量两种喷药方法的快速和滞留灭蚊效果,并观察蚊媒控制效果的时效性,探索应用绿篱技术喷药对快速抑制蚊媒的方法及其在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Demand CS大灭,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1:100比例用水稀释,以0.8 ml/m2绿篱技术低容量(雾粒ϕ 100~200 μm)喷洒灭蚊;50%甲基嘧啶磷乳油〔Actellic 50 EC保安定,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按1:10比例用柴油稀释,以0.06 ml/m3热烟雾法灭杀成蚊;10.4%氯菊·烯丙菊水乳剂(Aqua Resigen列喜镇,德国拜耳公司),按1:10比例用水稀释,室外参照0.012 5 ml/m3剂量超低容量(雾粒ϕ 25~50 μm)喷洒杀灭成蚊。
1.2 器械背负式机动低容量喷雾器(型号:MS073D,日本丸山制造所);金鹰牌2610型热力烟雾机(美国丹拿公司);背负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器(型号:3950,美国丹拿公司)。
1.3 试验现场于2015年6月中旬至9月上旬选择韶关市碧桂园凤凰城小区作为试验现场,该小区分为相距1 km左右的东、西2个区域,均为绿化园林式住宅区,区域内绿篱丰富,已建成住宅单位12 731个,已入住6 966户,入住3万人左右。其中独幢、双拼、三拼或联体别墅4 621户,已入住2 604户,入住1.2万人左右。
1.3.1 绿篱技术与超低容量喷洒试验现场在小区东区选择3幢绿篱丰富的园林式独幢别墅,其中2幢为试验组,另一幢为对照组。
1.3.2 别墅绿篱技术试验现场在小区东区另选4幢绿篱丰富的园林式独幢别墅,在征得别墅业主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同意后进行试验,2幢为试验组,另2幢为对照组。两组间距离约60 m。
1.3.3 绿地绿篱技术试验现场在小区西区选择绿篱丰富、人流较多的小区会所绿地(面积约2 500 m2)为试验区;另选择距小区会所>100 m的绿篱丰富的小区公园(面积约3 000 m2)为对照组。
1.4 试验观察指标及方法 1.4.1 诱蚊诱卵指数(MOI)[4-5]每次试验每幢别墅放置诱蚊诱卵器25个,公园或绿地放置50个,放置4 d后收回,记录伊蚊成蚊或卵阳性数,计算MOI。
1.4.2 人诱蚊指数每幢园林式独幢别墅在喷药试验前,分别安排2人在做好充分防护的情况下,于别墅户外两侧绿化带各诱蚊15 min,记录吸引到身边的伊蚊数量;施药后30 min,同样位置和方法人诱蚊15 min。分别计算人诱蚊指数〔只/(人·15 min)〕。
1.5 现场试验方法 1.5.1 绿篱技术与超低容量喷洒快速灭蚊比较试验前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每幢别墅进行1轮MOI本底监测。试验组中的1幢别墅以背负式机动低容量喷雾器、使用“大灭”做绿篱技术低容量喷洒,重点喷洒蚊虫通常停落的区域,如植物叶片背面、树干、墙壁背阴面、阴暗的角落等,操作时喷嘴向上斜45°进行喷洒;另1幢别墅以背负式机动超低容量喷雾器,使用“列喜镇”进行超低容量喷洒;对照组别墅则不喷药。在上述3幢园林式独幢别墅喷药试验前后,均同时采用人诱蚊法进行伊蚊密度快速调查。喷药后,两组每幢别墅均进行1轮MOI监测,比较试验前后蚊密度变化。
1.5.2 别墅绿篱技术试验试验前同时对试验组和对照组别墅各进行连续2周、每周1轮的MOI监测。试验前先采用热烟雾法(“保安定”)灭杀试验组和对照组成蚊,以降低试验初期蚊密度。后以背负式机动低容量喷雾器,使用“大灭”对试验组2幢别墅应用绿篱技术低容量滞留喷洒,施药范围为别墅户外5 m范围内、高度2 m以下的绿篱及墙面,重点喷洒蚊虫通常停落的区域,如植物叶片背面、树干、墙壁背阴面、阴暗角落等,操作时喷嘴向上斜45°进行喷洒。对照组别墅不做药物处理。绿篱技术喷药后两组的每幢别墅持续进行每周1轮的MOI监测,当试验组MOI≥20时,试验结束。
1.5.3 绿地绿篱技术试验试验前先同时对西区会所绿地(试验区)和西区小公园(对照区)进行连续2周、每周各1轮的MOI监测。其他操作步骤与1.5.2相同。
1.5.4 伊蚊抗药性试验按照国标《蚊虫抗药性检测方法生物测定法》(GB/T 26347-2010)中的敏感基线法的幼虫浸渍法进行。
1.6 统计学处理所有现场试验数据使用Excel软件记录整理后,应用SPSS 16.0软件先对试验场所的试验组和对照组连续2周的本底MOI进行χ2检验,以评价两组的均衡性;然后对试验后两组每周连续监测的MOI进行趋势χ2检验,以比较两组MOI随观察时间变化的差异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在试验观察期,当地的白天气温为28~35 ℃、湿度为65%~88%。其中本底伊蚊密度监测期的第1周有2 d为中至大雨;试验观察过程中的第3、6、8周分别有3、2和3 d为中至大雨甚至暴雨。
2.1 绿篱技术与超低容量喷洒快速灭成蚊效果比较使用“大灭”进行绿篱技术低容量喷药与使用“列喜镇”超低容量喷药后,2幢别墅外环境的人诱蚊密度分别从17.50、9.00只/(人·15 min)迅速降至0,均能达到快速清除试验区内伊蚊成蚊的作用。且根据绿篱技术喷药试验别墅住户反映,喷药后持续约1.5个月无蚊虫叮咬或叮咬人明显减少,与MOI监测结果一致,见表 1。
2.2 绿篱技术别墅区控制登革热蚊媒的效果试验前经采用“保安定”进行热烟雾法空间处理后,两组别墅的人诱蚊密度分别从8.89和11.13只/(人·15 min)均降至0。绿篱技术喷药后,试验组MOI≤5、≤10和≤20的持续时间分别为4、4和7周;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4和7周,试验组蚊媒密度回升时间迟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7,P=0.014),显示绿篱技术喷药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使MOI控制在≤20达7周,见表 2。
2.3 绿篱技术会所绿地控制登革热蚊媒效果试验前经采用“保安定”进行热烟雾法空间处理后,试验区和对照区的人诱蚊密度分别从10.56和13.73只/(人·15 min)均降至0。绿篱技术喷药后,试验区MOI≤5、≤10和≤20的持续时间分别为2、3和6周;而对照区则分别为0、0和1周,且观察期试验区的蚊媒密度低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551,P=0.014),显示绿篱技术喷药对绿篱丰富的园林绿地中登革热蚊媒密度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控制MOI≤20达到6周,见表 3。
2.4 绿篱技术与超低容量喷洒控制伊蚊密度的成本试验组2幢别墅的面积均约790 m2,其中绿地面积均为380 m2。每幢别墅每次绿篱技术低容量喷洒耗用“大灭” 250 ml,超低容量喷洒耗用“列喜镇” 700 ml,药物成本分别约50和200元;每幢别墅每次使用器械的动力消耗及折旧等费用约需50元;试验前2人共同合作执行配药、加药和现场施药操作,每幢别墅大约耗时40 min,人工成本按0.70元/m2计算,绿篱技术喷药约为280元,超低容量喷药约为420元;其他综合成本主要包括人员防护、交通、器械维护等,按每幢别墅每次约需分摊100元。
综上所述,两种施药方法的费用分别为480、770元左右,按蚊密度持续有效控制的时间计算,每幢别墅两种施药方法控制蚊虫成本分别约为10元/d和16元/d,绿篱技术喷洒较超低容量喷洒的费用约节省37.50%。两种施药方法的成本有差异,可能是实际操作中,在处理相同环境时,因只针对绿篱施药且稀释度较高,绿篱技术较超低容量喷洒的面积要少1/3~1/2,用药量节省近2/3,但处理效果相同。
2.5 绿篱技术喷药后伊蚊的抗药性在试验60 d后,对试验区捕获的白纹伊蚊进行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对氯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0.33和1.17倍,未发现抗药性的产生。
3 讨论2014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对周边区域产生严重影响[6],以及2015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外寨卡病毒病的发展形势,探索快速抑制登革热媒介伊蚊方法及其在登革热疫情应急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显得非常重要和紧迫。在人居环境中,吸血源、孳生地和栖息地是蚊媒存在的三要素,对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域的白纹伊蚊,因其不能持续飞行而需栖息的习性,人居外环境中由种类繁多的低矮小灌木等绿色植物构成的自然或人工绿化带是其最普遍的栖息地。因此,除对蚊虫孳生地采取控制措施外,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无明显的驱避作用、不影响蚊虫停落时间且植物叶片附着性较好、耐雨水冲刷的“大灭”微囊悬浮剂。采用绿篱技术喷药时,重点在蚊虫通常停落的区域,如植物叶片背面、树干、墙壁背阴面、阴暗角落等光线阴暗处,以喷嘴向上斜45°进行滞留喷洒,可起到较长时间的灭杀伊蚊成蚊效果。
本试验中绿篱技术处理的区域属典型的园林式人居环境,各别墅庭院中人工混杂种植了如鸭脚木、桂花、棕榈、小叶榕、凌霄、竹子、铁树等大量低矮植物,是验证在不同植物实施绿篱技术喷药灭蚊效果的良好现场。在现场的快速灭成蚊试验中,绿篱技术与超低容量喷药法均显示出快速清除试验区伊蚊成蚊的作用,因喷药目标相对有针对性,在处理同类环境中,绿篱技术喷洒较超低容量喷洒节省费用约37.50%,快速灭蚊效果相同但蚊媒密度控制效果更持久。由于此次试验与晁斌等[7]试验均在南方进行,试验过程中较大的降雨量可能降低了喷药效果的持久性。
在进行1次绿篱技术喷药后,别墅试验区蚊媒密度回升时间较对照区显著延迟(χ2=10.667,P=0.014),绿地试验区观察期间的MOI水平低于对照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1,P=0.014),两类试验区MOI符合控制水平要求(≤5)的持续时间在2~4周,MOI控制在低密度水平(≤10)的持续时间在3~6周,有效控制蚊密度持续时间在6~7周,显示绿篱技术喷药对登革热媒介伊蚊密度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晁斌等[7]研究结果相似,但持续时间短于Li等[8]的结果。
本试验因区域有限,绿篱技术处理的别墅只是相对独立,施药区域仅在各幢别墅绿篱笆为界的庭院内。因此,试验可能因非试验区蚊媒的入侵而受干扰,降低了绿篱技术喷药的实际效果,若以更大区域实施绿篱技术喷药,对伊蚊的防控时间可能会更长。且试验期间又正逢当地的夏季和雨季,连续暴雨和烈日交替出现,“大灭”的持效时间得到了考验,说明微囊剂型确实可在植物表面有较长时间的滞留灭蚊作用。
综上所述,绿篱技术喷药具有很好的快速杀灭伊蚊成蚊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滞留灭蚊效果,该方法以蚊媒栖息地的绿篱为喷药目标,在达到控制蚊媒目标的同时,既减少了施药面、节省了费用,也降低了因药物污染环境导致蚊媒产生抗药性的概率;以低容量喷雾器作为绿篱技术喷药工具,降低了施药器械的成本。为了有效地控制环境中登革热媒介伊蚊,需认清药物喷洒控制成蚊密度的局限性[9],应普及防蚊控蚊意识、发动居民清理小型积水等各类蚊虫孳生地,通过合理适度的绿化规划减少蚊媒栖息地[10-11],纠正和避免以药物灭杀作为蚊媒控制主导措施的观念[6]。
志谢: 本试验得到广东省韶关市碧桂园凤凰城物业管理处梁银峰等人员的支持与配合,特此志谢[1] | 刘起勇, 孟凤霞, 樊景春.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1): 1–4. |
[2] | 刘起勇. 寨卡病毒媒介伊蚊控制策略和措施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93–98. |
[3] | 商怀君, 孟宪新, 李洪芬, 等. 绿篱施药法控制蚊蝇密度的应用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19(5): 426–428. |
[4] | 林立丰, 卢文成, 蔡松武, 等. 新型登革热媒介监测诱蚊诱卵器的设计及效果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5, 16(1): 26–28. |
[5] | 林立丰, 段金花, 李荣彪, 等. 现场比较诱蚊诱卵器与传统幼虫监测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6): 454–457. |
[6]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
[7] | 晁斌, 阮峰, 崔利伟, 等. 绿篱技术在社区蚊虫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3, 19(6): 494–497. |
[8] | Li X, Wang ZM, Dong YD, et al. Evaluation of lambdacyhalothrin barrier spray on vegetation for control of Aedes albopictus in China[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10, 26(3) : 346–348 .DOI:10.2987/10-6007.1. |
[9] | 邓惠, 刘旭振, 蓝志忠, 等. 广东省韶关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203–205. |
[10] | 黄清臻, 傅军华, 严子锵, 等. 城市登革热防控几点建议[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17–119. |
[11] | 周毅彬, 赵彤言, 冷培恩. 孳生地治理对控制白纹伊蚊效果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