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明瑾, 张剑锋, 严晓岚, 俞丽玲, 杜海娟, 谢娟, 闻礼永
- YANG Ming-jin, ZHANG Jian-feng, YAN Xiao-lan, YU Li-ling, DU Hai-juan, XIE Juan, WEN Li-yong
- 浙江省2015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 Schistosomiasis surveillance in Zhejiang province in 2015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1): 82-8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1): 82-8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10-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12-06 17:10
浙江省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迄今未发现本地急性感染、新感染病例(畜)和感染性钉螺,血防成果巩固。但钉螺面积仍在徘徊,部分地区螺情出现反复及扩散,外源性传染源时有输入[1],血吸虫病重新传播流行的因素仍然存在。为掌握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动态变化,制定科学防治策略,对2015年全省血吸虫病疫情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螺情监测根据《浙江省查灭残存钉螺技术方案(2013年修订版)》,对原流行区采用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进行螺情监测,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非流行区采用10 m系统抽样法。按《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二五”计划》要求,全省年度计划查螺面积为4 770.2 hm2,将捕获的钉螺压碎解剖镜检,观察其存活和血吸虫感染情况,对当年及3年内有螺环境采取药物结合土埋的方法进行灭螺。
1.2 病情监测对2015年查出钉螺的自然村中6岁以上人群、放养的牛、羊、猪等家畜及来自或往返于当前血吸虫病传播未阻断县和疫情回升县人群进行病情监测。按《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二五”计划》要求,全省年度计划调查8.24万人,流动人口4.84万人。人群采用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方法进行血清学筛查。耕牛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L?DIGFA)进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学呈阳性的人(畜)用尼龙绢袋集卵孵化法结合沉渣镜检进行粪检。
1.3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根据《浙江省晚期血吸虫病人内科治疗救助项目工作方案(2014年修订版)》,开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在全省历史血吸虫病流行区,开展疑似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筛查、诊断和确认,对1 119例患者进行救治。
1.4 统计学处理收集、整理201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年报表,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 χ2检验并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螺情2015年在全省55个流行县(市、区)417个乡2 839个村开展螺情监测。查螺投工141 727工,实际查螺面积6 261.96 hm2,完成计划数的131.27%(6 261.96 hm2/4 770.20 hm2)。在20个流行县中查出有螺乡(镇)83个,有螺村255个,螺点1 017个,查出有螺面积39.34 hm2。解剖钉螺78 428只,未发现感染性钉螺。按照有螺环境2年以上无螺定为消灭,全省22个流行县有螺乡(镇)94个,有螺村328个,实有钉螺面积65.72 hm2,其中水网型地区0.27 hm2(占0.41%),山丘型地区65.45 hm2(占99.59%)。全省12个血吸虫防治重点县有螺面积为62.15 hm2,占全省有螺面积的94.57%(62.15 hm2/65.72 hm2)。
全省23个县开展灭螺工作,灭螺投工101 028工,实际药物灭螺96.61 hm2,有螺环境改造灭螺3.44 hm2,反复扩大灭螺面积达2 011.68 hm2,改造历史钉螺孳生环境面积316.15 hm2,消灭钉螺面积35.16 hm2。
2.2 病情2015年全省55个流行县和3个非流行县(北仑区、镇海区和象山县)采用IHA法开展血清学筛查,共检查11.28万人,完成年度检查计划人数的136.89%(112 800/8 2400);其中流动人口检查6.51万人,完成年度流动人口检查计划人数的134.50%(65 100/48 400)。血检阳性679例,阳性率为0.60%(679/112 800),其中流动人口阳性287例,阳性率为0.44%(287/65 100)。粪检702人,未发现本地粪检阳性患者,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8例。扩大化疗583例。8例输入性病例中有7例为慢性日本血吸虫病,1例为往返非洲的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主要来自江西省(7例)和安徽省(1例),其中5例来自当前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2例来自传播控制县,1例来自尼日利亚返乡务工人员。患者主要分布于慈溪市(4例)和杭州市区(4例),其中6例为医疗机构被动报病查出,2例为主动监测发现。输入性病例确诊后,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中心(省血防中心)及时指导当地开展患者治疗、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未出现本地血吸虫病流行。农业部门开展牛血清学查病3 705头,粪检772头,无粪检阳性,淘汰牛19头。
2.3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救治情况2015年全省共有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119例,分布在嘉兴、衢州、金华、绍兴、湖州、杭州和台州市的30个县,分别占64.08%(717/1 119)、20.11%(225/1 119)、5.09%(57/1 119)、4.82%(54/1 119)、3.13%(35/1 119)、2.06%(23/1 119)和0.71%(8/1 119)。开展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内科治疗救助1 119例,救助完成率为100%。死亡91例,其中因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死亡的占56.04%(51/91),因癌症死亡占25.27%(23/91),因肺部及其他感染死亡占9.89%(9/91),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占5.49%(5/91),其他自然死亡占3.30%(3/91)。2015年底,全省尚存历史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 028例。
3 讨 论血吸虫病是严重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之一。浙江省历史上有55个血吸虫病流行县,通过积极防治,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1996年转入监测巩固阶段[1]。2015年全省继续围绕《浙江省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十二五”计划》目标,按照《浙江省血吸虫病监测巩固方案(2013年修订版)》开展防治工作,监测结果表明,全省保持无本地急性感染患者、新感染患者(畜)和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得以巩固。
2015年全省螺情与2014年比较[2],全省实有钉螺面积65.72 hm2,较2014年下降了5.40%(3.75 hm2/69.47 hm2),部分地区(嘉善、德清县等)螺情出现反复及扩散。有螺村数与2014年比较增加了1.55%(5/323),螺点数减少了9.20%(103/1 120),实有钉螺面积较2014年略有下降,降幅为5.40%。22个有螺县中13个县有螺面积较2014年呈不同程度下降。有螺面积下降>1 hm2的有3个县(嵊州市、婺城区、兰溪市),其中兰溪市下降了46.42%,降幅较大。其余10个县(市、区)(临安市、建德市、秀洲区、平湖市、长兴县、新昌县、义乌市、柯城区、龙游县和黄岩区)有螺面积下降均<1 hm2,其中秀洲区、柯城区、建德市、平湖市和义乌市的有螺面积下降率均>50%。有2个县2015年复现钉螺,其中嘉善县2013年残存的0.03 hm2有螺面积被消灭后,间隔1年再次在原螺点河道附近复现有螺面积0.21 hm2;德清县自2006年查到0.40 hm2有螺环境后已连续8年未发现残存钉螺,2015年在一水库上游再现有螺面积0.65 hm2,有螺环境复杂,灭螺难度大。另外安吉县、金东区、东阳市、江山市、衢江区、常山县和开化县螺情较2014年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开化县有螺面积达8.83 hm2,较2014年上升了22.47%。
分析2015年全省螺情徘徊的原因,一是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加强对血吸虫防治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责任,加大了查灭螺力度,如开化县2015年加大查螺投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钉螺普查,当年有螺面积较2014年上升了22.47%。二是通过以点带面,强化技术培训,查灭螺质量得到提高[3-4]。2015年是全面实施血吸虫病监测点工作的第一年,浙江省血防中心及各市(县、区)均结合相关工作开展了血吸虫病防治监测技术培训和技能竞赛,确保了监测队伍的稳定和技能的提高,同时在全省推广使用新型灭螺药物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提高了灭螺效率和杀螺效果[5]。三是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加强查灭螺技术指导,实施螺情核查及灭螺考核机制,灭螺质量得到巩固[6-7],如2014年兰溪市有螺面积为8.51 hm2,经过实施承包灭螺责任制,有螺面积下降了46.42%;秀洲区自2012年发现超过20 hm2有螺面积以来,政府重视,部门配合,因地制宜地开展了切实有效的灭螺措施,2013-2015年的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43.62%、97.40%和90.62%,呈逐年下降趋势。四是全省残存的有螺面积主要分布在山丘地区,环境以沟渠及其相连的田地为主,呈动态分布,同时根据全省有螺村螺情分析,近1/4有螺村因受水产养殖、苗木种植、饮用水水源等影响,药物灭螺受到很大限制,螺情无法短期内压缩,反而会沿水系向下游及周边环境扩散,同时随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农业产业结构与种植方式的改变(如稻田轮种次数减少、苗圃产业兴起和田地抛荒增加)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适合钉螺孳生的环境。
“十二五”期间浙江省2011-2015年人群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91%、0.89%、0.84%、0.72%和0.60%[2-3, 8-9],其中外来流动人口的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0.74%、0.67%、0.85%、0.61%和0.44%,呈下降趋势,经 χ2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9.065、98.189,P<0.01),与全国实施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后,血吸虫病疫情整体下降有关[10]。2015年查出输入性血吸虫病病例8例,主要来自毗邻浙江省的江西和安徽省的血吸虫病疫情控制县。输入性病例主要分布于宁波和杭州市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医疗机构被动报病为主,说明该地区经济发达导致流动人口较为集中[11],且医疗机构培训工作到位,血吸虫病诊断意识强,确诊送检机制完善,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检验人员血吸虫病查病技术操作规范,技术力量强。2015年浙江省发现首例往返非洲的输入性埃及血吸虫病病例,为2013年该省首例输入性曼氏血吸虫病以来再次发现境外输入血吸虫病病例,说明该省病情监测体系敏感高效,诊断意识和监测能力较全面。
综上所述,2015年浙江省钉螺面积虽较2014年有所下降,但仍残存较大面积的钉螺,个别地区又复现钉螺,且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现,防治形势不容乐观。今后要继续贯彻《血吸虫病防治条例》,采取“以查灭残存钉螺和防控外来传染源为主的综合性巩固策略”[12],依法开展防治工作;抓住重点地区,重点查清钉螺分布,有的放矢地进行灭螺工作;加强查灭螺技术指导,创新工作机制,提高技术水平,有效压缩钉螺面积;强化部门合作,结合五水共治、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开展环境改造;加强病情监测,特别加强有螺地区流动人口血吸虫病监测;加强省级血吸虫病粪检实验室的建设和质量控制[13];继续做好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的救治和核查工作;加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巩固全省血吸虫病防治成果,为达到消除血吸虫病标准奠定基础。
[1] | 闻礼永, 郑伟, 严晓岚, 等. 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纵向监测及防治策略探讨[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0, 17(3): 135–139. |
[2] | 谢娟, 严晓岚, 林丽君, 等. 浙江省2014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5, 31(增刊): 120–123. |
[3] | 俞丽玲, 朱明东, 严晓岚, 等. 2012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3, 40(6): 402–404. |
[4] | 陈文, 朱明东, 严晓岚, 等. 浙江省血吸虫病粪检实验室质控测试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 23(3): 318–320. |
[5] | 孙锋, 张剑锋, 朱明东, 等. 26%四聚·杀螺胺悬浮剂实验室和现场杀灭山丘钉螺效果评价[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4, 41(2): 90–94. |
[6] | 李理, 张剑锋, 严晓岚, 等. 2008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0, 17(2): 123–125. |
[7] | 张剑锋, 陈文, 严晓岚, 等. 2010年浙江省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1, 38(4): 208–210. |
[8] | 张剑锋, 严晓岚, 朱明东, 等. 浙江省2011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2, 39(5): 294–297. |
[9] | 林丽君, 严晓岚, 朱明东, 等. 浙江省2013年血吸虫病疫情监测结果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5, 27(2): 157–159. |
[10] | 雷正龙, 张利娟, 徐志敏, 等. 2014年全国血吸虫病疫情通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 27(6): 563–569. |
[11] | 李理, 张剑锋, 严晓岚, 等. 浙江省192例输入性血吸虫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2, 39(2): 114–116. |
[12] | 闻礼永, 严晓岚, 张剑锋, 等. 当前我国传播阻断省份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和巩固策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 23(1): 18–21. |
[13] | 林丽君, 严晓岚, 朱明东, 等. 浙江省血吸虫病粪检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结果分析[J].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2014, 41(3): 215–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