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王建玲, 胡桂英, 徐立青
- WANG Jian-ling, HU Gui-ying, XU Li-qing
- 1例布鲁氏菌病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a case of brucellosi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1): 75-7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1): 75-7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2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8-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12-06 17:10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牛、羊等携带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而引起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疾病,在我国流行范围较广[1]。2014年11月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科(布病科)确诊了1例布病患者,该患者有发热、头痛、左膝关节肿痛等症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患者刘某,男,汉族,14岁,在校学生,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平安镇大路村人。
1.2 方法 1.2.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了解患者家中牲畜的种类、来源及养殖情况等。
1.2.2 血清学检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以出现可见凝集为阳性;试管凝集试验(SAT),诊断标准为对未进行过布鲁氏菌疫苗接种人员的血清滴度为1:100(++)以上的凝集现象判为阳性。
1.2.3 细菌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法对患者进行全血病原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形态、生长特性、染色特征及生化反应特点进行菌种鉴定。
1.2.4 诊断标准根据《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进行。
2 结 果 2.1 患者基本情况患者持续发热1周以上,达38~40 ℃,头痛,自行服用感冒类药物,一直未见好转,后关节疼痛,左膝关节肿大,无法正常行走和正常在校学习,故休学在家。该患者于2014年7月30日到青海省西宁市仁济医院接受住院治疗,期间一直无法查出病因,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未见明显效果,病情反复发作,后出院在家静养。由于患者未得到有效治疗,休养期间病情再次加重,于2014年8月25日,再次到仁济医院住院治疗,医生怀疑是滑膜炎,抽取关节腔积液进行化验,仍未查出病因,症状依旧未减轻。之后患者病情愈加严重,从行走吃力发展到无法自行行走需要他人辅助或拄拐前行。此时医生怀疑是布病,建议患者到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布病科进行诊断。
2.2 流行病学调查患者家中有160余只育肥羊,均为山东省的小尾寒羊,其中一部分为自繁自养,另外一部分购买自附近农户,在购买前后均未对羊进行检疫或免疫。患者父母常年与羊接触,患者也时常有喂羊、与羊玩耍或帮助家人清理羊舍、接羔等行为,家人和患者在与羊接触时均无任何防护措施,在与羊接触后也很少有彻底洗手或消毒等行为,患者及家人无饮生奶、食用未煮熟羊肉的习惯,也未留意过与羊接触或接触羊的排泄物、打扫羊舍、接羔、处理流产胎羔等时手上或身上是否有伤口。患者家中的羊有流产现象,2013年羊流产率达到30%左右,2014年流产1只。经调查,患者及家人对布病知识了解较少,并未对羊的流产现象引起重视,对流产的羊未进行检疫和疫苗注射,并将流产物直接喂犬。患者住处周围有饲养户3户,家中饲养的均为小尾寒羊,每户饲养10只左右。近年周围布病疫情不详,具体情况需进一步调查。
2.3 实验室检测对患者血清抗体进行检测,RBPT为阳性,SAT滴度为1:200(++),根据发病时间、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结果及病例对照研究,确定为布病急性期。患者父母血清布病抗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验室病原细菌培养过程中,从患者全血及其家中收集的流产动物心脏、脾脏、肝脏中各分离出1株菌,根据菌落形态、单相特异性A及M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初步确定4株菌均为羊种布鲁氏菌。
2.4 治疗方案及其效果患者在得到确诊后转入青海省传染病医院进行治疗,采用多西环素100 mg/次,2次/d,6周;利福平600~900 mg/次,1次/d,6周;链霉素肌肉注射15 mg/kg,1次/d,2~3周。服用上述药物的同时搭配服用一些保肝类药物,具体药物由医院开具。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头痛、发热、左膝肿痛等症状有所缓解,能够独立活动,无不适感,并且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再次进行血清学检验,患者血清RBPT仍为阳性,SAT滴度仍为1:200(++),患者继续接受治疗,治疗过程中先后2次到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布病科进行血清学检验,RBPT仍为阳性,SAT滴度2次检验结果均为1:100(++),基本体征有所缓解,后期治疗药物主治功能是养血舒筋、祛风除湿、化凝抗痹类中药。该患者后续跟踪调查工作仍在进行。
3 讨 论通过调查可知,患者因接触携带布鲁氏菌的羊后而感染布病,具体感染途径不详,患者及家属对布病了解甚少,在购买羊只时未对其进行检疫、免疫等。在饲养、接羔及清理羊舍等过程中,均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与羊接触后也未及时进行有效彻底的自身清洁和消毒,发现有羊只流产后未及时查明原因,也未引起重视,对布病的危害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防范意识淡薄是感染布病的主要原因[2]。患者住处周围养羊农户对布病及其防护知识也了解甚少,使患者所处的环境中居民感染布病的概率增高。未引起医务人员重视、医生对布病的认识不足、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和基层检测条件不足是造成误诊的主要原因,布病一旦误诊,因为延误治疗而转入慢性期,受累组织器官功能结构损害,患者劳动能力及生活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治疗难度大、费用高,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与生活[3-4]。医院未在第一时间给予患者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使患者的病情加重,经济损失严重,对患者的精神、身体及其生活、学习、经济等均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家中对购入的羊只未进行检疫,在饲养过程中未接种疫苗,对流产的病羊和流产物未及时处理,将流产物直接喂犬,使布病在畜间传播并感染到人。检疫、隔离和淘汰病畜是控制布病传染源的有效措施[5],只有切断传染源才能保证人类健康。
为预防控制布病的流行与暴发,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牛羊等家畜交易市场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动物流通环节的卫生安全,切断传染源,降低布病流行风险。对患有布病的动物及早进行扑杀处理,对未患布病的动物进行疫苗注射。对农牧民家中的牛羊等家畜做好检疫、免疫工作,严格规范病畜、死畜的淘汰和处理,加大对农牧民及相关职业人群的宣传力度,普及布病知识及其防护知识,加强动物养殖人员的干预措施,提高人们对布病知识的了解,加强自身安全防护。加大对医护人员布病知识的培训力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基层医务人员缺乏布病知识是误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基层医务人员布病知识的培训,积极向居民宣传布病防治知识,提高医务人员的临床诊断能力,可避免布病的误诊[6]。
[1]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2. |
[2] | 蒲敬伟, 袁立岗, 梁俊明, 等. 人羊共同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调查及启示[J]. 湖北畜牧兽医, 2013, 34(2): 45–46. |
[3] | 刘俊贤, 韩国毅, 梁占魁. 492例布氏菌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7, 22(4): 306–307. |
[4] | 赖力英, 姚冬梅. 布鲁氏菌病误诊为骨关节病1例分析[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 39(2): 215–216. |
[5] | 张士义, 朱岱, 冮森林. 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治50年回顾(待续)[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3, 18(5): 275–278. |
[6] | 王鼎盛, 王建国, 刘广宇, 等. 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与防控对策的研究[J]. 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2, 27(2): 2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