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张杰, 姬淑红, 陆崇华, 冷培恩, 周毅彬
- ZHANG Jie, JI Shu-hong, LU Chong-hua, LENG Pei-en, ZHOU Yi-bin
- 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虫种类调查
- Investigation on mosquito species in underground garage in Yangpu district of Shanghai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1): 38-4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1): 38-4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1.01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8-2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12-06 17:10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2 Shang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地下车库是蚊虫越冬的重要栖息场所,冬季地下车库温度相对较高,四季均有尖音库蚊复合组(Culex pipiens complex)繁殖[1-2]。上海市杨浦区常见蚊种有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骚扰库蚊(Cx. pipiens molestus)、淡色库蚊(Cx. pipiens pallens)和致倦库蚊(C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等,其中白纹伊蚊是登革热的重要传播媒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是斑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了解杨浦区地下车库尖音库蚊复合组蚊种构成及主要蚊种形态特征,对采自地下车库的库蚊进行鉴定分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根据车库集水井与外环境接触程度的相对不同,将杨浦区地下车库大致分为全封闭小空间、全封闭大空间和半封闭3种类型。全封闭小空间为地下空间中可完全隔离,有可以打开的门和外界相通,通常保持关闭状态;全封闭大空间为地下车库或地下室距离外界较远处,室外自然光无法照射,常年仅靠灯光照明;半封闭空间为处于地下空间与外界相通的通道交界处附近,通常可受部分室外自然光照射,少部分可以看到室外。
1.2 调查地点选取上海市杨浦区3种类型地下车库各1个,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从地下车库集水井中采集蚊幼虫,饲养至成蚊,之后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雄性库蚊制作尾器标本。
1.3 分类方法首先鉴别形态特征明显的白纹伊蚊,将其分离后计数;其余库蚊按雌雄分类,并分别计数。雄性库蚊制作尾器标本置于显微镜下观察,根据尾器标本阳茎内叶、中叶的形态特征和相对位置进行种类鉴定及地理株分类。
根据陈汉彬和陆宝麟[3]研究,尖音库蚊复合组尾器阳茎形态中,内叶端角外伸部分细短而呈钩状,中叶末端平齐,为骚扰库蚊;内叶端角外伸部分长宽呈叶状,中叶末端圆钝或平齐,为淡色库蚊;内叶端角外伸部分呈宽叶状,中叶末端削尖,为致倦库蚊;少数尾器内叶介于短钩状和长叶状之间呈刀叶状,表现出尖音库蚊和淡色库蚊之间过渡的特征,考虑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及以往种类调查情况,分类为骚扰库蚊与淡色库蚊之间的中间过渡型。
2 结果 2.1 样本采集情况2013年12月起全封闭小空间型地下车库采集蚊类4次,共170只,全部为库蚊;制作尾器标本49份,鉴定后全部属于骚扰库蚊。经后续讨论及现场确认,认为该车库集水井所处空间完全封闭,其内孳生的蚊种繁殖方式只能为自育,应为骚扰库蚊,故终止对该车库的调查。
另外两种类型地下车库采集蚊幼虫后共羽化成蚊2 220只,包括白纹伊蚊357只、库蚊1 863只。其中全封闭大空间型地下车库共羽化966只,白纹伊蚊及库蚊分别占23.71%和76.29%;半封闭型地下车库共羽化1 254只,白纹伊蚊及库蚊分别占10.21%和89.79%,见表 1。白纹伊蚊数量较少而库蚊较多,且库蚊均隶属尖音库蚊复合组。
为辨别尖音库蚊复合组的种类构成,每月从雄性库蚊中随机挑选一定数量制作尾器标本进行鉴定分类,共制作尾器标本497份。其中17份标本损坏或形态无法观察。因此,可明确鉴别形态的有效尾器标本共480份。
2.2 尖音库蚊复合组的种类构成地下车库中库蚊占绝对优势,根据尾器鉴定结果对库蚊种类构成进行分析。鉴定后480份有效尾器标本均属于尖音库蚊复合组,其中淡色库蚊数量最多,占有效标本总数的41.87%(201/480),其次是骚扰库蚊,占29.38%(141/480);致倦库蚊占26.04%(125/480);最少见的中间过渡型仅占2.71%(13/480)。
全封闭大空间型车库内,骚扰库蚊为优势蚊种,占该车库中有效标本的54.09%(119/220),其次为淡色库蚊,占27.27%(60/220);半封闭型车库内,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该车库中有效标本的54.23%(141/260),其次是致倦库蚊,占35.77%(93/260),其他蚊种数量及构成比见表 2。
2.3 地理株形态特征以文献[4]中“我国尖音库蚊复合组雄蚊阳茎DV/D值测定及研究结果”为参照,按各地区典型尖音库蚊复合组地理株的尾器形态对有效样本进行分类,了解地下车库库蚊的主要形态及地理杂合情况。
骚扰库蚊为尖音库蚊的生态亚种[5],所有尾器阳茎形态特征大致相同,其中141只内叶均是典型的钩状。致倦库蚊之间的形态差异不大,其中大多数类似福州地区典型地理株,共91个,在致倦库蚊中占72.80%;其他两种分别为类似南昌地区的20个,类似贵州地区的14个,见图 1。
淡色库蚊的形态分布较为复杂,镜下观察形态特征有半数近似南京[6]和上海地区的典型地理株,分别是54和48个,共占淡色库蚊总数的50.75%;其次,形态近似陕西西安的40个,占19.90%;近似河南南阳的24个,占11.94%,见图 2;其余淡色库蚊阳茎形态仍对应6个地区典型地理株,但均少见,共占淡色库蚊总数的17.41%。
13只中间过渡型库蚊经对比后发现近似甘肃地区的尖音库蚊,见图 3。由于骚扰库蚊与尖音库蚊形态相似,综合考虑上海市的地理位置及已知的蚊种分布情况,认为其属于骚扰库蚊,但可能存在与淡色库蚊杂交的情况。
3 讨论随着城市发展,上海市的地下空间快速增长,对地下车库的蚊种进行调查,通过对比不同类型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的差异,分析可能传播的疾病并有针对性地控制蚊密度。本次调查分析了上海市杨浦区地下车库蚊种构成,且通过观察尾器的形态特征分析库蚊的地理株分布及杂合情况。
我国北方地区为淡色库蚊孳生地,南方地区蚊种主要为致倦库蚊,并在北京、沈阳、上海市发现骚扰库蚊[4, 7]。有研究表明,在28°~30° N出现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两者中间型同时存在的居间类群特征[3]。上海市地处30°40′~31°53′N,属于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交界附近位置,是蚊虫种类、形态复杂和多样化原因之一。
全封闭小空间型地下车库内的孳生水体完全封闭,与地下车库内外几乎无任何接触,基本无嗜血可能,车库内蚊虫均为骚扰库蚊,符合该蚊孳生及自育的习性。全封闭大空间型地下车库的孳生水体与车库内部有一定接触,但与车库外部空间无直接连通,整体仍相对封闭,骚扰库蚊有较大的数量优势,其次为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半封闭型地下车库内的孳生水体处于车库内外的交界处,可与外部空间直接接触,此类车库水体内淡色库蚊孳生数量最多,其次是致倦库蚊,骚扰库蚊数量较少。由此可见,地下车库内的蚊种与其内部孳生水体的封闭程度相关,越封闭则骚扰库蚊的比例越高,反之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比例增高;而淡色库蚊与致倦库蚊并存的地下车库中,淡色库蚊的比例略高于致倦库蚊,与上海地区处于种群交叉地带而稍偏北的地理位置特征相吻合。
有研究表明,我国的尖音库蚊复合组中的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间杂交无生殖隔离[8],而淡色库蚊和骚扰库蚊杂交亦无生殖隔离[9],解释了本次调查中尾器阳茎形态的多样化及出现骚扰库蚊与淡色库蚊中间形态的现象,尽管数量较少,但表明杨浦区尖音库蚊复合组内已出现杂交情况,提示蚊种复杂程度将增加。
从尾器阳茎形态按地理株分类的情况分析,淡色库蚊构成较为复杂,约半数接近上海和南京地区的地理株特征,然而类似陕西西安及河南南阳地理株的数量亦不少,提示区域内蚊种可能随人类活动产生一定的流动情况,且可能远至我国西北地区的蚊虫也与上海地区有较大数量的交流。
随着经济贸易、人类活动、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某一区域内的蚊种构成和携带病原体状况也会发生改变[10-11]。在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应对蚊种、蚊密度、分布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进行密切监测,及时了解蚊种构成及分布,对控制蚊媒传染病至关重要。
[1] | 周毅彬, 朱江, 范明秋, 等. 上海市冬季尖音库蚊复合组现状初步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4, 21(2): 117–122. |
[2] | 曹晖, 高强, 樊坚, 等. 上海市黄浦区101个地下车库蚊虫孳生情况及应对措施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155–159. |
[3] | 陈汉彬, 陆宝麟. 中国尖音库蚊复组的研究[J]. 贵阳医学院学报, 1983, 8(1): 1–13. |
[4] | 邢丹. 中国尖音库蚊复合组分子系统学的研究[D].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3. |
[5] | 赵彤言, 陆宝麟. 骚扰库蚊在我国新记录及其自育性和分类学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3, 4(4): 241–243. |
[6] | 吴炳耀, 李敏, 于金兰, 等. 江苏地区尖音库蚊复合组种群组成调查分析[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3, 36(5): 323–325. |
[7] | 姬淑红, 赵彤言, 冷培恩, 等. 骚扰库蚊上海新纪录及其自育性及对四种杀虫剂的抗性水平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0, 17(3): 170–173. |
[8] | 赵彤言, 陆宝麟. 中国尖音库蚊复合组杂交的研究[J]. 动物分类学报, 1996, 21(2): 218–223. |
[9] | 赵彤言, 董言德, 朱礼华, 等. 骚扰库蚊与尖音库蚊复合组其它亚种杂交的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1998, 5(1): 41–44. |
[10] | 周正斌, 吕山, 张仪, 等. 上海市蚊媒种类、分布及其病原[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28–32. |
[11] | 高强, 曹晖, 周毅彬, 等. 上海市中心城区成蚊种群动态及新变化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4, 21(2): 1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