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Vol. 28 Issue (6): 615-615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王再山, 谢树军, 史献明, 杜国义
WANG Zai-shan, XIE Shu-jun, SHI Xian-ming, DU Guo-yi
一起鼠疫血清F1抗体阳性回顾性研究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ositive detection of serum F1 antibody against plague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6): 615-615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6): 615-615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6.02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8-30
一起鼠疫血清F1抗体阳性回顾性研究
王再山1, 谢树军2, 史献明3, 杜国义3     
1 张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河北 张北 076450;
2 河北省蠡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1400;
3 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关键词: 鼠疫     血清检测     回顾性研究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ositive detection of serum F1 antibody against plague
WANG Zai-shan1, XIE Shu-jun2, SHI Xian-ming3, DU Guo-yi3     
1 Zhangb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angbei 076450, Hebei Province, China;
2 Lixian County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
3 Anti-plague Institute of Hebei Province
Corresponding author: DU Guo-yi, Email: dgyhbs@163.com

截至2016年,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共发生动物间鼠疫流行4次〔以检出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为准〕,平均约10年发生1次。1984年距上个流行年长达12年,距下个流行年长达10年,处于2个流行年度中间,通过对鼠疫进行监测,未检出鼠疫菌,但疫源地1只沙狐血清鼠疫抗体呈阳性。而1984年是否为动物间鼠疫流行仍存在争议,故对沙狐血清鼠疫抗体阳性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来源

为1984年5月在河北省康保县牧场鼠疫监测点日常监测中捕获的沙狐,带回实验室备检。

1.2 试剂和设备

鼠疫F1抗体IHA试剂盒由中国CDC鼠疫布鲁氏菌基地提供(批号:1984);酶标仪(型号:ELx800,博腾仪器有限公司);其他为常规试剂,为实验室自备。

1.3 方法 1.3.1 细菌学检验

取5只沙狐的腺、肝、脾、肺和心脏进行镜检、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鼠疫菌培养、动物实验常规“四步检验”[1]

1.3.2 血清学检验

室温自然分离沙狐血清,按常规进行IHA、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和ELISA[1];腺、肝、脾、肺和心脏进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RIHA)。

2 结果 2.1 细菌学检验结果

经镜检、噬菌体裂解试验、鼠疫菌培养和动物实验,结果均为阴性。

2.2 血清学检验结果

5只沙狐(成年狐1只、幼狐4只)脏器经RIHA,结果均为阴性;其中1只成年沙狐血清鼠疫F1抗体阳性,IHA、RIP和ELISA滴度分别为1:80、l:5 120和1:160。

3 讨论 3.1 细菌学检验阴性、鼠疫F1抗体阳性原因分析

该结果说明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1984年有动物间鼠疫流行。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动物疫情流行具有间歇期,在此期间以当时的检验技术未检出鼠疫菌[2],鼠疫动物传播疾病流行可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静息期后重新复燃。1984年河北省对鼠疫的日常监测发现,其主要宿主动物长爪沙鼠,密度为0.28只/hm2,但无细菌学和血清学阳性结果指证,而沙狐血清阳性证实当时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有啮齿类动物或媒介生物感染鼠疫,可能因沙狐在捕鼠过程中感染鼠疫或被感染鼠疫的蚤类叮咬。本次流行存在两种可能,即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存在微小疫源地,用当时技术无法检出鼠疫菌及鼠疫菌在静息期发生反转变异导致鼠疫散发。

3.2 鼠疫流行引起的思考

动物鼠疫流行间歇期间隔时间为10~15年[3]。河北省鼠疫自然疫源地于1971-1972年流行动物间鼠疫,至1994-1995年鼠疫流行间隔22年,1984年处于两次流行之间,恰好与两次流行间隔10~12年,虽然1984年前后该疫源地内主要宿主动物密度无明显升高现象,但出现鼠疫F1抗体阳性,证实本次动物间鼠疫流行的存在。(2)通过对动物间鼠疫流行进行分析,支持鼠疫菌在自然界存在微小疫源地和鼠疫菌变异学说[4],经过1971-1972年的鼠疫流行后,采取了以灭鼠、灭蚤为主的防制工作,鼠密度一直保持较低水平。但1984年前后,因气候因素或其他原因,鼠疫菌发生反转变异而感染啮齿类动物或媒介生物引起小范围的动物间鼠疫流行,但常规检测技术无法检测,支持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存在“微小疫源地”和鼠疫菌发生变异存在机制学说。(3)鼠疫监测的目的是发现动物间鼠疫(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以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人类感染。因动物间鼠疫存在间歇期,可在以后的鼠疫监测中采取相应的监测方法。针对与本地相似的鼠疫疫源地在间歇期主要采取抽样进行监测,在鼠疫流行期加大监测力度,既可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又可节约人力、物力。上述观点只针对与本地相似疫源地的监测,具体实施仍待讨论。

参考文献
[1]
杜国义, 史献明, 董国润, 等. 鼠疫血清学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1): 91-92, 94.
[2]
安翠红, 范锁平, 孙养信. 陕西省鼠疫疫区30年动物鼠疫监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4): 314-317.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4.04.007
[3]
魏绍振, 杨晓燕, 熊浩明, 等. 兴海县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后鼠疫动物病流行现状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10): 1885-1887.
[4]
纪树立. 鼠疫[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 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