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Vol. 28 Issue (5): 492-495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杨瑞, 谭梁飞, 熊进峰, 姚璇
YANG Rui, TAN Liang-fei, XIONG Jin-feng, YAO Xuan
湖北省2015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Analysis of disease vector surveillance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in 2015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5): 492-495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5): 492-495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23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7-06-26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8-09 16:08
湖北省2015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杨瑞, 谭梁飞, 熊进峰, 姚璇     
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消毒与病媒控制部, 武汉 430079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主要病媒生物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2015年1-12月,在湖北省17个市(州)采用夹夜法和粘捕法监测鼠类及蜚蠊,使用诱蚊灯法和笼诱法在3-11月监测蚊虫及蝇类;采用SPSS 16.0和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湖北省2015年鼠平均密度为1.05%,以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蚊平均密度为1.95只/(灯·h),以牲畜棚最高;蝇类平均密度为2.13只/笼,以农贸市场最高;蜚蠊平均密度为0.22只/张,以餐饮店外环境和农贸市场相对较高。病媒生物优势种分别是褐家鼠、三带喙库蚊、家蝇及德国小蠊。不同生境的鼠、蚊、蝇、蜚蠊种群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基本掌握了湖北省主要病媒生物情况,建议各地按照全省病媒生物的实际情况采取防控措施。
关键词: 病媒生物     监测     密度     季节消长    
Analysis of disease vector surveillance in Hubei province, China in 2015
YANG Rui, TAN Liang-fei, XIONG Jin-feng, YAO Xuan     
Hube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Wuhan 430079, Hubei Province,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AO Xuan, E-mail:yaoxuan_006@163.com
Abstract: Objective By monitoring disease vectors to grasp their community structure, density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and provide scientific data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vector-borne infectious diseases. Methods The disease vector surveillance was carried out in 17 cities and counties in 2015. Rodents and cockroaches were respectively monitored with traps set at night and glue traps; mosquitoes and flies were respectively monitored with mosquito lamps and cage traps. After data collection, SPSS 16.0 and Excel 2003 software were used to carry out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Rodent density of the year was 1.05%, the highest rodent density was in villages. Mosquito density was 1.95 per lamp hour, the highest mosquito density was in livestock sheds. Fly density was 2.13 per cage, the highest fly density was in farmers' markets. Cockroach density was 0.22 per glue trap, the highest cockroach density was in farmers' markets and restaurant.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were Rattus norvegicus, Culex tritaeniorhynchus, Musca domestica, and Blattella germanica, respectively.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rodents, mosquitoes, flies, cockroaches all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in different habitats.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seasonal fluctuation of vectors in Hubei province were preliminarily known, control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depending on the situation.
Key words: Disease vector     Surveillance     Density     Seasonal fluctuation    

病媒生物控制是对媒介传染病,特别是对尚无有效疫苗控制的虫媒传染病防控的重要手段[1]。病媒生物监测作为CDC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的工作任务,可为病媒生物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为了解湖北省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湖北省组织制定出《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3版)》,实现对省内17个市(州)的鼠、蚊、蝇、蜚蠊种群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的监测,现将2015年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2]和《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3版)的要求,严格选点,鼠和蜚蠊全年监测,蚊和蝇于3-11月进行监测;鼠、蚊、蝇及蜚蠊监测分别采用夹夜法、诱蚊灯法、笼诱法和粘捕法。

1.1 鼠密度监测

每个市(州)设城镇居民区、特殊行业(餐饮店、食品、超市等环境)和农村自然村3个类型的监测点各1个,每个监测点每月室内外布放有效夹≥100夹,全年监测。每月中旬采用夹夜法监测,统一选用中型钢板夹(120 mm×65 mm),以生花生米为诱饵,晚放晨收。室内布放1夹/15 m2,>15 m2的房间按每15 m2为1间折算标准间数,布夹数量依此类推。居民区以外环境为主,特殊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操作间、餐厅)均应兼顾,农村自然村室内外均匀布放。捕获鼠类进行鉴定,并记录捕鼠地点及监测当日的天气情况。

1.2 蚊密度监测

每个市(州)设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牲畜棚5类生境进行监测,除牲畜棚外,其他监测均在外环境中进行。于3-12月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两次监测间隔不少于15 d,风雨天气顺延。统一采用诱蚊灯法,选择远离光源干扰和避风的场所悬挂诱蚊灯,诱蚊灯光源离地1.5 m。每个监测点悬挂诱蚊灯1盏,每次监测于当天日落后开始悬挂诱蚊灯,次日清晨收回。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将诱捕的蚊虫麻醉或低温处理后,分类、计数。

1.3 蝇密度监测

每个市(州)设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绿化带、居民区4个监测点,各监测点相对固定。于3-12月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两次监测间隔不少于15 d,风雨天气顺延。采用笼诱法,每处布放诱蝇笼1个(φ 250 mm,笼体高400 mm,笼脚高100~300 mm,圆锥形芯高350 mm,顶口φ 25 mm),诱饵为红糖食醋饵(25 g+25 g)+25 ml水。诱饵盘与诱蝇笼下沿间隙12~20 mm,笼身底端距地面高度10~30 cm。于09:00-10:00布放,15:00-16:00收回,每次放置6 h。将捕获蝇类麻醉或低温处理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风速等数据。

1.4 蜚蠊密度监测

每个市(州)设农贸市场、餐饮店外环境、宾馆、医院和居民区5个监测点,各监测点相对固定。全年监测,每月中旬监测1次。统一采用粘捕法(粘蟑纸规格:170 mm×100 mm)。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 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每15 m2房间布放1张,<15 m2的单独房间按15 m2计算,>15 m2房间按15 m2为1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 h,晚放晨收,每个监测点≥30张。监测时不得选择1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为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数据的汇总、整理与制图,利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鼠类季节消长、种群构成及不同生境鼠密度

2015年湖北省各监测点共布放71 133夹次,有效夹68 898夹次,捕获鼠类725只,平均鼠密度为1.05%。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47.31%,其他依次为小家鼠(Mus musculus,29.66%)、黄胸鼠(R. tanezumi,17.52%)和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5.24%),其他鼠种占0.27%。从全年鼠密度季节消长看,平均鼠密度于5月达到高峰。在3种生境中,农村自然村鼠密度变化与平均鼠密度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以农村自然村鼠密度最高为1.57%,其次是特殊行业和居民区,见图 1表 1。3种生境的鼠类构成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73,P=0.000)。

图 1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
表 1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鼠密度和主要种群数量(只)
2.2 蚊类季节消长、种群构成及不同生境蚊密度

2015年全省布灯1 727盏,捕蚊20 204只,平均密度为1.95只/(灯·h)。蚊类种群构成以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4.79%,其他依次是致倦库蚊(C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25.80%)、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12.38%)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1.56%),其他蚊种占5.47%。蚊密度从3月开始升高,7月达到最高峰,之后逐渐下降。不同生境中,牲畜棚与总蚊密度趋势基本一致,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5.92只/(灯·h),其次是农户和公园,见表 2图 2。5种生境的蚊种构成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 031.314,P=0.000)。

图 2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蚊密度季节消长
表 2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蚊密度及蚊种数量(只)
2.3 蝇类季节消长、种群构成及不同生境蝇密度

2015年全年共布笼1 179个,捕蝇2 517只,蝇类平均密度为2.13只/笼。捕获蝇类以家蝇(Musca domestica)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39.85%,其次是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10.85%)、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8.74%)、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8.62%)、市蝇(Musca sorbens,8.26%)、巨尾阿丽蝇(Aldrichina grahami,7.19%)和棕尾别麻蝇(Boettcherisca peregrina,5.88%),其他蝇种占6.68%。全年蝇类密度呈单峰分布,于6月达到高峰(3.61只/笼);居民区蝇密度高峰在5月,餐饮店外环境相对稳定,在5-9月蝇密度保持在1.90~2.76只/笼之间。不同生境中农贸市场和绿化带蝇密度与总密度消长规律基本保持一致,以农贸市场蝇密度最高,其次为餐饮店外环境,见图 3表 3。4种生境蝇种构成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409,P=0.000)。

图 3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蝇密度季节消长
表 3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蝇密度及蝇种数量(只)
2.4 蜚蠊监测 2.4.1 季节消长

2015年全省共回收粘蟑纸31 100张,阳性1 710张,捕获蜚蠊6 968只,密度为0.22只/张,蜚蠊侵害率为5.50%。蜚蠊密度以8月最高,之后在10月有一小高峰;侵害率呈单峰分布,7月达最高峰,为8.87%,见图 4

图 4 2015年蜚蠊密度及其侵害率季节变化情况
2.4.2 不同生境蜚蠊密度、侵害率及种群构成

2015年蜚蠊密度以餐饮店外环境最高,达0.45只/张,不同生境蜚蠊侵害率以餐饮店外环境和农贸市场相对较高。捕获蜚蠊中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0.79%,其次为黑胸大蠊(Periplaneta fuliginosa)和美洲大蠊(P. americana),分别占4.94%和4.10%,其他种类占0.17%。5种生境蜚蠊种群构成经χ2检验,3种生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7.250, P=0.000),见表 4

表 4 2015年湖北省不同生境蜚蠊密度、侵害率及其数量(只)
3 讨论

根据2015年湖北省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全省鼠、蚊、蝇、蜚蠊平均密度分别为1.07%、1.95只/(灯·h)、2.13只/笼和0.23只/张,优势种分别为褐家鼠、三带喙库蚊、家蝇和德国小蠊;不同生境中所捕获媒介生物密度与构成亦不相同。鼠密度以农村自然村最高,不同生境鼠密度季节消长及种群构成也不相同,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不同生境优势鼠种的季节消长不同[3]、创建卫生城市力度不断加大或消杀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扩大[4]。蚊、蝇分别以牲畜棚、农贸市场的密度最高,不同生境蚊、蝇种群构成情况也不相同,可能是由监测器材、诱饵的局限性或温湿度、风力等自然条件的影响所致[5-8]。蜚蠊密度及其侵害率均以餐饮店外环境和农贸市场较高,全年季节消长变化起伏不定,其原因主要是蜚蠊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全年活动,且粘蟑纸布放位置对监测结果也会产生一定影响。

总之,湖北省已基本掌握了主要病媒生物的种类、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制定病媒生物防制方案及媒介传染病的预测预警等提供了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地区鼠、蚊、蝇、蜚蠊的实际监测情况及区域内虫媒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特点,采取以药物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9-10],使媒介生物密度达到不足为害的水平,降低虫媒传染病发生的风险[11]

参考文献
[1]
刘起勇, 孟凤霞, 鲁亮, 等. 探索中国病媒生物可持续控制之路[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4): 261-264.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 北京: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3]
张福顺, 杨玉平, 王利清, 等. 鄂尔多斯沙地不同生境中鼠类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5): 415-417.
[4]
李华民. 咸宁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做法与体会[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525-527.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30
[5]
孙晨熹, 贾艳合, 李德山, 等. 不同光波捕蚊器对成蚊诱捕效果观察[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7, 18(3): 190-192.
[6]
郝蕙玲. 蚊虫引诱因子及其在诱杀技术中的应用[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 20(4): 297-302, 305.
[7]
徐友祥, 冷培恩, 王韶华, 等. 蝇类监测中不同饵料诱蝇效果的对比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6): 522-524.
[8]
韩俊华, 吴炳耀, 刘倩颖, 等. 不同饵料诱蝇效果的比较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6, 22(1): 30-33.
[9]
吴瑜燕, 龚震宇, 侯娟, 等. 浙江省2011-2013年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4): 394-397.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4.017
[10]
刘起勇.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2): 109-113, 126.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2.001
[11]
李文东, 李静媚. 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病媒生物监测[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5): 486-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