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育松, 吕燕宁, 陈永亮
- YANG Yu-song, LYU Yan-ning, CHEN Yong-liang
- 北京市密云区关节炎患者莱姆病血清学调查
- Serological investigation in arthritis patients with Lyme disease in Miyun district, Beiji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5): 490-49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5): 490-491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6-29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 100013
2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感染的典型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地理分布广,对人体的损害临床表现极为复杂,涉及关节、皮肤、心脏、神经系统等多脏器[1]。北京市密云区于2005年对莱姆病人群血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莱姆病总抗体阳性率为11.36%[2]。2006年对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蜱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巢式PCR方法检测蜱带菌率为10.16%[3],说明密云区可能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通过检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密云区各级医疗机构尚未有关于莱姆病的临床诊断报告。为了解关节炎患者伯氏疏螺旋体感染状况,对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2016年在北京市密云区部分医疗机构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点的选择选择符合莱姆病自然疫源地特征的10个镇,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就诊的患有关节炎症状的患者(排除风湿性关节炎等其他疾病)填写知情同意书,采集静脉血2~3 ml,分离血清后,置-20 ℃低温冰箱保存,待检。
1.2 试剂伯氏疏螺旋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货号EI-2132-9601M;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货号EI-2132-9601-2G;伯氏疏螺旋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WB法),货号DN-2131-3201-2M;伯氏疏螺旋体IgG抗体检测试剂盒(WB法),货号DN-2131-3201G,均购自欧蒙医学诊断(中国)公司。
1.3 检测方法用ELISA法进行初筛检测,阳性样本再以免疫印迹法进行确证检测,具体操作及判定标准参考试剂盒说明书。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03软件录入数据;利用SPSS 17.0软件,运用R×C列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关节炎患者血清莱姆病抗体检测结果及地区分布共采集关节炎患者血清标本140份,莱姆病抗体阳性标本17份,总抗体阳性率为12.14%。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9.29%。其中石城镇、冯家峪镇、东邵渠镇、溪翁庄、新城子镇和不老屯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00%、16.67%、13.33%、10.00%、8.33%和5.56%,见表 1。不同乡镇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85,P=0.320)。
2.2 不同人群关节炎患者血清莱姆病抗体检测男性及女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11%和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6)。抗体阳性患者年龄最小47岁,最大73岁,以50~岁年龄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41.18%,见表 2。不同年龄组间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88,P=0.926)。17例莱姆病抗体阳性患者中,农民16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例。
2.3 临床特点17例血清莱姆病抗体阳性患者中,膝关节病变患者最多,为14例;肩关节和肘关节病变的3例;腕关节病变的2例。
3 讨论本研究首次从密云区本地关节炎患者中检出伯氏疏螺旋体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2.14%,说明在密云区存在临床表现为关节炎症状的莱姆病患者。17例血清抗体阳性的关节炎患者中,主要为膝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病变。而莱姆关节炎在莱姆病晚期发生率最高,关节炎症状可见于60%感染者[4]。临床医生在诊治膝关节、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踝关节病损为主,反复对称性发作,关节肿痛,病程迁延,对抗生素治疗有效的患者时,应结合皮肤、心脏及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等情况考虑莱姆病的鉴别诊断,进行血清学或病原体检测,以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
莱姆病临床上分为三期,第一期为局部皮肤损害期;第二期为发生神经和循环系统症状;第三期为关节损害[5]。早、中期患者自觉症状不甚明显,患者尤其医务人员认识还不够普及,常被误诊,致使多数中期患者发展到晚期[6]。蔡玥和王全意[7]对包括密云区在内的4个北京市郊区医生莱姆病知信行模式(KABP)调查发现,北京市郊区莱姆病高暴露人群周边基层医生对莱姆病的认识不足,50.30%的医生从未听说过该病,83.10%的医生不知道或不认为自己工作的地方存在莱姆病。基层临床医务人员对莱姆病的早期诊断能力较弱,应加强对本地临床医生莱姆病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认知能力和诊疗水平。
密云区的地貌、植被适合莱姆病媒介蜱类及宿主的生长,应重视莱姆病的预防控制,广泛开展莱姆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1] |
严旭玲, 史如斌, 盛绍鼎, 等. 江苏省2614名莱姆病高危人群血清检测结果分析[J]. 广西预防医学, 2000, 6(2): 69-71. |
[2] |
王化勇, 侯学霞, 李立琴, 等. 2005年北京市密云地区人群莱姆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8): 737-739. |
[3] |
王化勇, 耿震, 李立琴, 等. 密云地区莱姆病螺旋体宿主动物和传播媒介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2): 154-156. |
[4] |
李静, 宝福凯, 柳爱华. 莱姆病临床表现研究进展[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22): 4181-4183. |
[5] |
杨绍基, 任红. 传染病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255-259.
|
[6] |
刘增加, 张晓鹏, 石淑珍, 等. 104例莱姆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1997, 15(5): 334-337. |
[7] |
蔡玥, 王全意. 北京郊区医生莱姆病KABP调查[J]. 疾病控制杂志, 2006, 10(4): 377-3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