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刘仰青, 马红梅, 柳小青
- LIU Yang-qing, MA Hong-mei, LIU Xiao-qing
- 南昌地区2016年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及抗药性监测
- Study on the seasonal dynamics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Dengue vector, Aedes albopictus, in Nanchang, 2016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5): 447-45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5): 447-45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4-28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8-09 14:19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我国重要的媒介昆虫,是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及寨卡病毒病等传染病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白纹伊蚊在全球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1-2]。柳小青等[3]调查显示,白纹伊蚊是南昌市城区公园环境的主要蚊种之一,占公园生境蚊虫总数的17.9%。2011年以来,南昌市每年均有1~2例登革热输入病例,输入时间一般为每年的4-10月,主要集中在8月和10月。而与江西省相邻的浙江、广东和福建省均出现过登革热的暴发疫情,登革热输入南昌市的风险进一步加大[4]。目前预防登革热没有有效的疫苗,控制媒介蚊虫是登革热控制的唯一有效途径,化学防治仍是控制白纹伊蚊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已有多地报道白纹伊蚊对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高抗性[5-6],而南昌地区尚无对不同生境白纹伊蚊的密度消长以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报道。因此,笔者于2016年在南昌地区开展了白纹伊蚊的种群密度及抗药性监测,旨在及时了解本地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密度消长趋势以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情况,对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控制登革热传播媒介和科学防控登革热疫情均有实际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杀虫药剂幼虫测定杀虫药剂有92% DDVP、97%残杀威、90%氯菊酯、95%氯氰菊酯、94% DDT和0.025%高效氯氟氰菊酯均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
1.1.2 监测器械双层叠帐(外层1.8 m×1.8 m×1.5 m,内层1.2 m×1.2 m×2.0 m)、计数器、手电筒、电动吸蚊器、500 ml水勺等。
1.1.3 抗性测定白纹伊蚊野外种群采自南昌市所有县(区)(3县6区),每个县(区)分别从3种不同生境(居民区、公园和建筑工地)采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混合饲养,饲养1~2代,取其3龄末4龄初幼虫进行抗药性测定。
1.2 方法 1.2.1 媒介监测 1.2.1.1 布雷图指数(BI)法居民区调查≥100户,公园环境类型调查面积≥300 m2,建筑工地调查≥100户(100户以该工地一层户数计算,<100户的,以该工地内外环境每30 m2折算成1户)。检查记录室内外所有小型积水容器及其蚊幼虫孳生情况,收集阳性容器中的蚊幼虫进行种类鉴定,计算BI,5-10月每月1次。BI=(阳性容器数/调查户数)×100。
1.2.1.2 双层叠帐法每处生境选择避风遮阴处放置蚊帐,在媒介伊蚊活动高峰时段(15:00-18:00),诱集者位于内层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利用电动吸蚊器在两层蚊帐之间收集停落在蚊帐上的白纹伊蚊,持续30 min,5-10月每月2次,上、下旬各1次,每次2帐次。帐诱指数〔只/(顶·h)〕=〔捕获雌蚊数(只)/蚊帐数×30 min〕×60 min。
1.2.1.3 勺捕法每个监测点选取辖区内大中型水体1处(如河流、池塘/水坑、湖泊、水渠等)进行调查,沿着水体岸边,每隔10 m选择1个采样点,用水勺在水体边缘或有水草缓流处迅速从水体中舀起1勺水,吸出蚊幼虫(蛹)并放入已编号的采样管中,进行种类鉴定,5-10月每月监测1次。勺舀指数(条/勺)=采集到的蚊幼虫总数(条)/阳性勺数。
1.2.2 抗药性监测 1.2.2.1 蚊幼虫测试采用浸渍法,操作方法参照刘仰青等[7]的研究方法进行。
1.2.2.2 成蚊测试采用接触筒法,先将恢复筒安装在放隔板的一面,用吸蚊器吸取羽化后24~48 h未吸血的20~25只雌蚊吹入筒内,然后关闭隔板,在隔板另一面装上已衬贴药纸的接触筒,把隔板抽开,将恢复筒内蚊虫轻轻吹入接触筒,迅速关上隔板,将筒平放,即开始计算接触时间,接触60 min,接触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观察蚊虫击倒数,计算接触终止时的击倒率。完毕后再抽开隔板将蚊虫再吹入恢复筒,关上隔板,将筒直放,用浸有5%葡萄糖水的棉团置于尼龙网上,24 h后记录试虫死亡数并计算死亡率。实验重复4~5次,每剂量应至少测成蚊100只。
成蚊和蚊幼虫测试条件:温度(25±1)℃,光周期14 L:10 D,相对湿度60%~80%。
1.3 抗性判定标准幼虫抗性倍数<3为敏感;3≤抗性倍数<10为低抗;10≤抗性倍数<40为中抗;抗性倍数≥40为高抗[8]。成虫的抗性判定标准依据WHO规定,即死亡率>98%为敏感群体(S);死亡率80%~98%为可疑抗性群体(M);死亡率<80%为抗性群体(R)[9]。
1.4 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半数击倒时间(KT50)及其95%CI、毒力回归方程、χ2值及抗性倍数。抗性倍数=抗性种群LC50/敏感品系LC50。
2 结果 2.1 白纹伊蚊密度季节消长2016年5-10月,在全市利用双层叠帐法共诱捕216帐次,共捕获白纹伊蚊266只,平均帐诱指数为2.46只/(顶·h)。其中居民区捕获173只,帐诱指数在3个生境中最高,为4.81只/(顶·h);建筑工地捕获的白纹伊蚊最少,帐诱指数最低,分别为47只和1.31只/(顶·h),见表 1。5-10月3种不同生境白纹伊蚊成蚊密度消长趋势与全市总体消长趋势基本相似,有6月和10月两个活动高峰,见图 1。
BI法5-10月调查3个不同生境共5 482户,调查容器1 507个,阳性容器269个,BI值为4.91。从不同生境监测来看,居民区BI值最高为10.69,建筑工地最低,为1.97,见表 1。5-10月BI总体呈逐月下降趋势,但在10月有所回升。居民区BI值每月均高于公园和建筑工地,5月最高达19.33,之后呈逐月下降趋势,公园及建筑工地BI值最高月份分别为10月和7月,BI值分别为6.0和6.8,见图 1。
5-10月勺捕法共监测270勺,阳性8勺,阳性率为2.96%,共捕到蚊幼虫13条(致倦库蚊幼虫12条,中华按蚊幼虫1条,未捕到白纹伊蚊),勺舀指数为1.63只/勺。
2.2 抗药性测定在成蚊的抗药性测定中,白纹伊蚊对6种杀虫剂24 h死亡率均<80%,表明南昌地区白纹伊蚊成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菊酯和DDT均产生一定的抗药性。其中对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死亡率最低为12.00%,对氯菊酯的死亡率最高为77.00%。对6种杀虫剂的KT50为20.30~92.90 min,高效氯氰菊酯KT50值最高,氯氰菊酯最低。从接触药纸击倒率来看,接触时间1 h内,氯氰菊酯对白纹伊蚊的击倒率最高为100%,DDT最低为20.00%,见表 2。
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氯氰菊酯、DDT、DDVP和残杀威的LC50分别为0.037 3、0.003 05、2.500、0.051 3和0.908 mg/L,参照孙养信等[5]对实验室内敏感白纹伊蚊生物测定的LC50,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对氯菊酯、氯氰菊酯、DDT、DDVP和残杀威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6.29、1.43、15.53、23.53和30.07倍。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幼虫除对氯氰菊酯敏感外,对其他4种杀虫剂均产生了中等抗性,见表 3。
3 讨论近年来,南昌市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中,多使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拟除虫菊酯类的化学杀虫剂控制蚊、蝇等密度[7],在防蚊、蝇方面起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外环境统一用杀虫剂均为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爱卫办)和区爱卫办下拨分配,各县(区)使用的杀虫剂品种和剂型基本相同。本研究从南昌市各县(区)3种不同生境采集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混合饲养测定杀虫剂的抗药性及进行白纹伊蚊密度消长监测,基本可代表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季节消长和抗药性现状。从密度监测结果看,南昌市白纹伊蚊BI值为4.91(<5),表明南昌市不会引起登革热疾病流行和传播。但从不同生境来看,居民区生境5-10月BI值除10月外,其他月份均>5,在5.32~19.33之间,建筑工地和公园除白纹伊蚊活动高峰外,其他月份BI值均<5。BI值是我国登革热控制的重要指标,平时要求将BI控制在20以下,当登革热流行时,要求迅速将BI控制在5以下[10]。南昌市经过多年的爱国卫生运动,白纹伊蚊密度总体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但仍需加强对居民区白纹伊蚊密度的控制,居民区BI较高与近年来居民区内增长的家庭水栽植物、小区绿化日常浇水维护、下水道排水和空调积水等有关。
从抗药性监测来看,南昌地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和氯菊酯等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中等抗性,与孙养信等[5]对陕西省安康和铜川两地白纹伊蚊抗性的监测结果接近。除对拟除虫菊酯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外,对有机磷类DDVP、氨基甲酸酯类残杀威和有机氯类杀虫剂DDT也产生了抗性,此与2002年广东省几个城市的白纹伊蚊幼虫对仲丁威有6~15倍不等的抗性,对DDVP产生5~10倍的抗性报道相似[6]。由于近年来白纹伊蚊传播的登革热疫情持续大范围发生,杀虫剂使用量激增,不合理的使用杀虫剂,会导致登革热疫情防控失败。2002年我国台湾地区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原因是埃及伊蚊(Ae. aegypti)对氯菊酯产生了抗药性[4],导致控制失败。因此,对于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控制,应在了解媒介密度消长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传促进工作,以孳生地管理、翻盆倒罐、清除积水等环境治理为重要措施,以控制蚊幼虫为根本,选择环境友好型杀蚊幼剂,当疫情流行或媒介密度异常升高等应急情况下才选择使用杀虫剂控制成蚊,同时根据当地白纹伊蚊对杀虫剂的抗性情况,合理选择杀虫剂,提高媒介及疫情防控效果。
[1] |
董学书, 周红宁, 龚正达. 云南省蚊类的生物多样性特征[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2): 141-149. |
[2] |
Kampango A, Abílio AP. The Asian tiger hunts in Maputo city the first confirmed report of Aedes(Stegomyia) albopictus (Skuse, 1895) in mozambique[J]. Parasit Vectors, 2016, 9: 76. DOI:10.1186/s13071-016-1361-4 |
[3] |
柳小青, 陶卉英, 陈海婴, 等. 2种方法监测蚊虫密度消长和种群构成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8, 14(4): 262-265. |
[4] |
孟凤霞, 王义冠, 冯磊, 等. 我国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媒介伊蚊的综合治理[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1): 4-10. DOI: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1.002 |
[5] |
孙养信, 吕文, 霍丽霞, 等. 陕西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和防制策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1): 47-49. |
[6] |
蔡松武, 林立丰, 段金花, 等. 广东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与抗性治理对策[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4): 274-276. |
[7] |
刘仰青, 柳小青, 陈海婴, 等. 南昌市不同生境致倦库蚊的抗药性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4): 329-332. |
[8] |
Zhang K, Zhang W, Zhang S, et al. Susceptibility of Sogatella furcifera and Laodelphax striatellus(Hemiptera:Delphacidae)to six insecticides in China[J]. J Econ Entomol, 2014, 107(5): 1916-1922. DOI:10.1603/EC14156 |
[9] |
王义冠, 师灿南, 林国松, 等. 广东省潮州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28-231. DOI: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04 |
[10] |
肖东楼, 罗会明, 李德新, 等. 登革热防治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