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朱礼平, 杨闳智, 刘坚基, 张健波, 王婧颖, 佘玲玲, 秦飞, 王德全
- ZHU Li-ping, YANG Hong-zhi, LIU Jian-ji, ZHANG Jian-bo, WANG Jing-ying, SHE Ling-ling, QIN Fei, WANG De-quan
- 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密度和种群分布状况研究
- Research on the density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small mammals in the new tourist area of Shenzhen city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5): 437-43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5): 437-43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5.00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4-21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8-09 14:23
2 深圳市大鹏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深圳 518119
2 Dape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Shenzhen
大鹏新区作为深圳市新型旅游区成立于2011年,是市民及游客滨海旅游和文化休闲的重要目的地,2015年获批“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发展定位是以争创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严格保护生态,打造生态生物岛、生命健康岛、国际旅游岛,建设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旅游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暖湿、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6%,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合小兽栖息繁殖。小兽不仅有传播鼠疫、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等疾病的风险,还严重干扰居民的日常生活,甚至会影响游客对旅游度假区的满意度,因此,掌握小兽密度和种群分布状况对小兽的科学防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为保证深圳市新型旅游区不受小兽危害的影响,于2016-2017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每月中旬调查一次,遇雨天、台风等恶劣天气顺延。调查地点为深圳市大鹏新区下辖3个街道,分别为葵涌、大鹏和南澳街道。根据小兽栖息活动特点,结合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将调查地点划分为居民区、旧屋村、一般单位、餐饮行业和旅游景区共5类生境。
1.2 调查方法采用鼠笼法,以烧鸭或番薯为诱饵,室内布笼按1只/15 m2,>100 m2的房间沿墙根每5 m布笼1只,室外直线布笼,1只/5 m,晚放晨收,记录回收笼数与有效笼数。每月每个街道设3个调查点,每个调查点布放80只鼠笼,每月共布笼720只(除3月外)。对捕获的小兽进行分类鉴定。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率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小兽种群构成共布放鼠笼8 460只,有效笼为7 708只,共捕获小兽559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3属8种,分别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 tanezumi)、黄毛鼠(R. losea)、施氏屋顶鼠(R. sladeni)、大足鼠(R. nitidus)、小家鼠(Mus musculus)、卡氏小鼠(M. caroli)和臭鼩鼱(Suncus murinus)。其中臭鼩鼱270只,占捕获总数的48.30%,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占25.22%,其他鼠种构成情况见表 1。深圳市新型旅游区3个街道中,葵涌街道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35.42%和34.72%,大鹏街道和南澳街道均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分别占57.73%和56.56%,见表 1。
2.2 不同生境小兽种群分布及其密度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臭鼩鼱在5类生境中均有分布,野栖型施氏屋顶鼠、黄毛鼠、卡氏小鼠和大足鼠仅在旅游景区发现。居民区、旧屋村、一般单位和旅游景区均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分别占59.78%、64.60%、57.97%和43.12%;餐饮行业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46.09%,其次为黄胸鼠和臭鼩鼱,分别占30.47%和18.75%。不同生境间小兽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46,P=0.000)。以旧屋村小兽密度最高,为11.35%,其次为餐饮行业和旅游景区,分别为7.84%和6.61%,一般单位最低,为4.62%,见表 2。
2.3 小兽密度季节消长2016年3月至2017年2月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平均密度为7.25%,不同月份间小兽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19,P=0.000),小兽密度消长曲线呈单峰型,密度高峰出现在9月,为11.93%,1月和6月小兽密度较低,分别为1.72%和4.95%,小兽密度季节消长明显,见图 1。
3 讨论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种群构成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其次为褐家鼠,与2007年广东省、2009年深圳市龙岗区和2012-2014年深圳市光明新区调查结果比较[1-3],褐家鼠种群数量明显下降,臭鼩鼱成为小兽优势种,可能是生态环境的改变影响小兽种群的消长分布,且本次调查覆盖生境较多,不同环境类型小兽种群构成存在差异。据研究,褐家鼠和臭鼩鼱均可携带汉坦病毒,为HFRS的宿主动物[4-5],提示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在进行小兽防制时,既要针对褐家鼠采取防鼠、灭鼠措施,也要防止臭鼩鼱密度上升,减少鼠传疾病发生的风险。本次还在旅游区捕获农田害鼠黄毛鼠,但数量较少,可能是旅游区开发过程中黄毛鼠栖息地急剧减少,导致该鼠数量减少。
食源、水、隐蔽及栖息场所等是决定鼠种群繁殖的重要条件[6]。深圳市新型旅游区餐饮行业发达,为小兽提供了丰富食源,故该生境小兽密度较高;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优良,灌木丛、茅草丛和农耕地等适合野栖鼠生长繁殖,这也是小兽密度较高的原因;旅游区城市化落后,旧屋村环境设施差、河沟污水等卫生死角较多,易于小兽栖息,故与居民区和一般单位相比,小兽密度偏高。餐饮行业、旅游景区和旧屋村3种生境将是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防制的重点场所,在开展防制工作时,应根据不同生境的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消除或减少小兽栖息场所和食源。
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平均小兽密度为7.25%,明显高于江苏省沿海地区(2.07%)[7],说明小兽防制工作不容松懈。小兽密度季节消长明显,密度高峰期出现在8-10月,与广州[8]、泰安[9]、西安[10]和攀枝花[11]等地不同,可能与地域、温湿度及生态环境差异有关[9]。本次调查1月和3月气温较低、6月雨天较为频繁,均不宜于小兽活动,因此,小兽密度相对较低。其余月份温度适宜,小兽觅食和繁殖等活动频繁,故小兽密度较高。小兽防制应与其季节消长结合起来,力争达到最好的防控效果。
病媒生物是衡量一个城市是否环境优美、安全卫生的重要指标[12],鼠类作为病媒生物之一,其密度高低与危害程度将直接影响深圳市大鹏新区作为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形象,通过本次研究基本掌握了深圳市新型旅游区小兽密度和种群分布状况,可为旅游区小兽防制提供科学依据。小兽防制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各级部门应加强爱国卫生运动,做好防鼠、灭鼠工作,创造旅游区良好的卫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