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靳木子, 云华, 陈宇飞, 许睿星, 李彬
- JIN Mu-zi, YUN Hua, CHEN Yu-fei, XU Rui-xing, LI Bin
- 2014-2015年内蒙古口岸地区鼠类及其携带病原体调查
-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rodent-borne pathogens in Inner Mongolia port areas of China from 2014 to 2015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4): 347-34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4): 347-34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4.01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4-19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6-12 16:25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俄罗斯交界,边境线长达4 200 km,具有边境线长、口岸多、交通不便和气候恶劣等特点,分布四大鼠疫疫源地,其中3块鼠疫疫源地与国外疫源地紧密相连[1-3]。内蒙古口岸毗邻国家传染病疫情不断,如蒙古国近20年境内鼠疫、炭疽、狂犬病、蜱传脑炎、口蹄疫和肝炎等经常发生,霍乱、禽流感和西尼罗热也有发生。随着国际贸易便利化的发展,口岸卫生检疫工作也面临新的挑战。根据周边口岸地区的土壤、植被、气候等变化,积极开展医学媒介生物的病原体检测工作,以便及时发现和控制疫情,防患于未然。通过对内蒙古各口岸地区鼠类及其携带病原体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为该地区鼠传疾病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以内蒙古各口岸区域范围内为监测地点,包括二连浩特、满洲里、黑山头、室韦、阿日哈沙特、珠恩嘎达布其、甘其毛道、呼和浩特、策克、额布都格、呼伦贝尔和满都拉。
1.2 调查方法依据SN/T 1240-2003《国境口岸鼠类监测规程》,采用ELTON夹夜法,使用2号铁板夹,夹距5 m,行距50 m,于每月14-16日连续布放3 d,每日18:00开始布夹,次日06:00收回,遇风雨雪天顺延。每日布放100夹,诱饵为油炸花生米。收夹时将捕获的鼠体连同鼠夹一起放入白色可密封塑料袋内,放置乙醚棉球麻醉鼠体表寄生物后封口,带回实验室,梳检鼠体表寄生虫,计数、登记并置于含75%乙醇的小玻璃瓶内,标记采集地点、日期和宿主,待分类鉴定;同时对鼠体进行测量、解剖,采集其血膜、鼠肺和肝组织置于医用冻存管内,保存于液氮罐中,待测。
1.3 病原体检测将所获得的鼠肺和肝用消毒剪剪成10~100 mg(米粒)大小放入预先加好2颗ϕ 3 mm氧化锆颗粒的2 ml离心管中;加入800 μl 0.9%氯化钠溶液;26次/s振荡90 s,观察直至成匀浆;取适量用于RNA/DNA提取,其余匀浆液置于-80 ℃保存。提取操作分别按照RNA(TaKaRa,code No. 9767)提取试剂盒和DNA提取试剂盒(TaKaRa,code No. 9765)进行。采用Premix TaqTM(TaKaRa,code No. RR902A)检测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来自于鼠肝组织)、伯氏疏螺旋体(来自于鼠肝组织)和汉坦病毒核酸(来自于鼠肺组织),PCR反应条件见表 1。
共捕获鼠类19种828只,其中满洲里口岸捕获数量最多,达184只,其次为甘其毛道口岸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分别为168和144只,见表 2。捕获的828只鼠中,五趾跳鼠(Allactaga sibirica)数量最多,占捕获总数的27.05%;其次为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和黑线仓鼠(背纹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分别占23.19%和17.39%;而捕获的灰仓鼠(C. migratorius)、短尾仓鼠(C. eversmanni)和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数量最少,各2只。
![]() |
2014年6月捕获鼠数量最多,达172只,其次为8、7、5月,分别捕获163、153和143只;2015年1-3月各捕获1只,各口岸月捕获情况见表 3。
![]() |
828份鼠类样本中,在7份长耳跳鼠样本中检测出鼠疫菌核酸阳性1份;在黑线仓鼠(背纹仓鼠)、长耳跳鼠、小家鼠、五趾跳鼠和达乌尔黄鼠中均检测出汉坦病毒核酸阳性,共12份,分别占各鼠种总数的1.39%(2/144)、14.29%(1/7)、13.21%(7/53)、0.45%(1/224)和0.52%(1/192);在黑线仓鼠(背纹仓鼠)、长耳跳鼠、五趾跳鼠和达乌尔黄鼠中均检测出伯氏疏螺旋体核酸阳性,共8份,分别占各鼠种的0.69%(1/144)、14.29%(1/7)、1.79%(4/224)和1.04%(2/192),见图 1。
![]() |
注:M. DNA Marker(1 000 bp)。A:1.鼠疫菌基因片段(525 bp);2.阴性对照。B:1、2.汉坦病毒基因片段(360 bp);3.阴性对照。C:1、2.伯氏疏螺旋体基因片段(630 bp);3.阴性对照 图 1 鼠类样本核酸检测结果 Figure 1 Electrophoresis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samples of rodents |
|
内蒙古地区分布四大鼠疫疫源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地区每年均开展动物鼠疫疫情监测,对鼠类及其携带病原体进行调查有重要意义[4-10]。2014-2015年内蒙古口岸地区鼠种较多,达20种,以五趾跳鼠数量最多,达乌尔黄鼠次之并分布一定数量的黑线仓鼠(背纹仓鼠)、短尾仓鼠、灰仓鼠和布氏田鼠等。随着现代监测及检测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暴发鼠传疾病的概率较小,但仍不能忽视鼠传疾病的防控工作,应每年、每季度定点监测,对鼠类高密度地区进行重点防范,如满洲里口岸地区、甘其毛道口岸地区、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地区等。本调查发现,内蒙古口岸地区存在鼠疫菌、伯氏疏螺旋体和汉坦病毒的自然感染,为该地区鼠传疾病的防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1] |
刘纪有, 张万荣. 内蒙古鼠疫[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97, 151.
|
[2] |
龚正达, 于心, 刘起勇, 等.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Ⅵ.鼠疫媒介生物学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8): 818-822. |
[3] |
秦长育, 许磊, 张荣祖, 等.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分型研究Ⅴ.鼠疫宿主生物学特征[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2, 33(7): 692-697. |
[4] |
赵肯堂. 内蒙古啮齿动物[M]. 呼和浩特: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1, 18-33.
|
[5] |
杨贵生, 邢莲莲. 内蒙古脊椎动物名录及分布[M]. 呼和浩特: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1998, 56-57.
|
[6] |
郝广福, 乔舜, 张胜, 等. 2007年中蒙联合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调查[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10, 33(5): 308-312. |
[7] |
翟新伟. 蒙古高原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D]. 兰州: 兰州大学, 2008. https://wenku.baidu.com/view/ae55ecc78bd63186bcebbc96.html
|
[8] |
赵成祥, 巴特尔, 石杲, 等. 内蒙古2001-2010年长爪沙鼠鼠疫监测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 2013, 29(3): 298-300. |
[9] |
李建云, 张忠兵, 范蒙光, 等. 内蒙古2004-2013年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4, 46(9): 1082-1085. |
[10] |
白林庆, 司晓艳, 涛波. 内蒙古主要鼠疫传播媒介蚤类的分布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J]. 实用预防医学, 2015, 22(5): 639-6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