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赵亚娥
- ZHAO Ya-e
- 一起实验室革螨叮咬人事件报道
- A human case report of biting by Gamasid mites in the laboratory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3): 304-30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3): 304-30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3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12-29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2-20 08:16
2016年初西安某医学院教学实验大楼,因家鼠常年频繁出没,甚至筑窝,导致革螨叮咬多人并引起革螨性皮炎,造成一定恐慌。因此,对被叮咬人员进行病情观察及病原体检测。
1 病例报道及螨种鉴定2016年 1月 28日,实验室 1名研究人员突然感觉前臂发痒,出现多个红色丘疹,ϕ 0.5~1.0 cm,中央可见针尖大小的刺蜇痕迹(图 1A);在颈部、肩胛、前胸和腰部等相继出现相同的红色丘疹,奇痒难忍;偶然间在实验桌上发现有针尖大小的小虫活动,立即用胶带粘住,经显微镜镜检发现,小虫呈卵圆形,棕褐色,颚体发达,可见螯肢和须肢,足 4对,跗节末端叶状爪垫清晰,体表刚毛稠密,初步判定为革螨。最近 1 年实验楼内常有家鼠出现,1月 25日有家鼠被粘鼠板粘住死亡,1月 27日才进行处理,怀疑为家鼠携带的革螨叮咬而引起。1月 29日其他实验室又有 3名研究人员相继被叮咬。在准备喷洒杀螨药时,发现被叮咬人员实验桌抽屉周围有许多相似的小虫活动,再次镜检,全部为革螨,共检获革螨 100余只;依据革螨的大小和体形分为 3大类,见图 1B、C、 D。
1.1 螨种鉴定提取革螨 gDNA,分别经核糖体 ITS 区、线粒体 16S和线粒体细胞色素 C氧化酶亚基Ⅰ3个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和测序,3 类螨虫与 GenBank 中柏氏禽刺螨(Ornithonyssus bacoti)的序列差异率均<2%,属种内差异[1]。因此,确认 3类螨虫均为柏氏禽刺螨,形态差异分别为吸血成虫(图 1B)、未吸血成虫(图 1C)及未吸血若虫(图 1D)。
1.2 病情观察2~3 d后4名被叮咬者瘙痒症状均逐渐减轻,1周后皮疹消失;经长期观察被叮咬者均未出现任何不良症状。
2 讨论我国记载的革螨有 21 科 78 属 600 余种。据不完全统计,自 1952年金大雄等首次报道天津市鸡皮刺螨叮咬事件后,国内曾有 16个省(直辖市)有革螨叮咬人事件 30余次,被叮咬场所非常广泛,主要涉及毛纺厂、肉联厂、香烟厂、车间厂房、仓库、商业大楼、动物实验室、家庭、学生宿舍,甚至托儿所、病房及产房等。被叮咬人数 1个村庄最多可达 512人,1个商业大楼 173人,1家医院家属区 169人。涉及螨种主要为柏氏禽刺螨,占 70%左右,其次为囊禽刺螨、鸡皮刺螨、格氏血厉螨、茅舍血厉螨、纳氏厉螨和巴氏刺脂螨等。本次医学机构研究人员被柏氏禽刺螨叮咬事件为西安市首次报道,可能因实验室饲养小鼠的饲料招引家鼠所致。
革螨在我国分布广泛,叮咬人事件时有发生,严重者可引起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2],危害人体健康。尽管此次革螨叮咬仅引起革螨性皮炎,但革螨作为 HFRS、地方性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痘、 Q热、兔热病等多种虫媒病的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应引起全社会和卫生防疫部门的重视,积极开展鼠类防治和鼠穴的清理工作,医学科研机构应加强对革螨携带病原体的检测,避免鼠源性革螨引起虫媒疾病在人间流行。
[1] | Zhao YE, Cheng J, Hu L, et a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and phylogenetic study of Demodex caprae[J]. Parasitol Res, 2014, 113(10) : 3601–3608 .DOI:10.1007/s00436-014-4025-3. |
[2] | 冯心亮, 李喜来, 吴建伟, 等. 一次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调查分析(革螨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的作用)[J].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87, 7(4): 307–3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