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严晓岚, 谢娟, 张剑锋, 俞丽玲, 杜海娟, 杨明瑾, 闻礼永
- YAN Xiao-lan, XIE Juan, ZHANG Jian-feng, YU Li-ling, DU Hai-juan, YANG Ming-jin, WEN Li-yong
- 浙江省2013-2015年钉螺分布情况及有螺原因分析
- Distribution of Oncomelania hupensis and analysis of snail in Zhejiang province, 2013-2015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3): 276-27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3): 276-27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2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2-1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4-11 14:48
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浙江省1995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后,一直保持无内源性急性感染、新感染病例(畜)和感染性钉螺,血吸虫病防治(血防)成果巩固。但是仍有钉螺残存且分布范围较广,有螺环境复杂,输入性传染源时有发现,存在血吸虫病再次传播流行的威胁[1]。为及时掌握钉螺分布情况和分析有螺原因及进一步有效压缩钉螺面积提供科学依据,对2013-2015年浙江省血吸虫病螺情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历史螺区监测根据《浙江省查灭残存钉螺技术方案(2013年修订版)》(方案)要求,3年内有螺村每年春季普查1次,辅以重点环境复查;3~9年未查出钉螺村,每3年普查1次;>10年未查出钉螺村,每5年普查1次;历史无螺村在可疑环境设立监测点,每年查螺1~2次,连续2年。查螺方法为5 m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查2框,复杂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
1.2 钉螺输入监测根据方案要求,与历史螺区毗邻的水系、水网地区停靠来自有螺区船只的地段,定期查螺。从有螺区引进水生动、植物进行饲养繁殖的环境,采用全面细查法连续查螺3年,同时抽查引进的水生动、植物有否夹带钉螺。
1.3 钉螺解剖检获的全部钉螺采用压碎镜检法及时检查死活和有无血吸虫感染。
1.4 灭螺措施采取药物结合土埋的方法进行灭螺。对3年内有螺环境进行巩固性灭螺,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经济开发区建设对原有钉螺孳生环境实施根治性环境改造。
1.5 统计学处理设计调查表对有螺村螺情进行分析,内容包括实有钉螺面积、查出钉螺面积、有螺原因、钉螺面积压缩率等。利用Excel 2003和SPSS 19.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螺情监测情况对浙江省55个历史流行县开展了螺情监测,全省累计1 270个乡、8 774个村开展查螺,查螺投工42.13万工,查螺面积18 501.57 hm2;累计查出有螺村823个,查出有螺面积130.88 hm2,其中复现钉螺面积90.14 hm(占2 68.87%),将有螺环境2年以上无螺定为消灭,2013-2015年累计实际有螺村1 020个,螺点3 691个,有螺面积229.40 hm2;3年累计解剖钉螺240 059只,未查获感染性钉螺,见表 1。
2.2 钉螺分布环境钉螺分布环境主要为沟渠、稻田、苗圃和水产养殖区。其中2013年苗圃、水产养殖分别占实际钉螺面积的21.40%(20.16/94.21)和19.68%(18.54/94.21);2014年分别占实际钉螺面积的19.14%(13.30/69.47)和16.15%(11.22/69.47);2015年占实际钉螺面积的21.03%(13.82/65.72)和16.28%(10.70/65.72),见表 2。
2.3 钉螺复现情况各有螺村查出钉螺面积和实有钉螺面积,上一年度有螺村在次年仍查到钉螺的村呈逐年增加趋势,2012年有螺村中在2013年仍查出的占2013年有螺村的70.73%(261/369),2014-2015年分别上升至84.83%(274/323)和90.85%(298/328)。2013-2015年实有钉螺面积分别为65.99%(62.17/94.21)、89.00%(61.83/69.47)和94.99%(62.43/65.72),3年间新复现村逐年减少,2013年新发现实际有钉螺村比例为29.00%(107/369),2014-2015年该比例分别下降至14.86%(48/323)和9.15%(30/328)。2014-2015年新复现村实有钉螺面积从2013年的34.00%(32.03/94.21)分别下降至11.00%(7.64/69.47)和5.00%(3.29/65.72)。
2.4 有螺村钉螺分布情况2013-2015年共有416个村先后查出钉螺,其中159个村连续3年均查出钉螺,占查出有螺村的38.22%(159/416)。该159个村实际钉螺面积分别占当年总实际钉螺面积的49.86%(46.97/94.21)、64.43%(44.76/69.47)和55.71%(36.61/65.72),见表 3。
2.5 灭螺情况浙江省2013-2015年共有23个县开展灭螺工作,累计灭螺投工29.76万工,灭螺面积350.10 hm2,反复扩大灭螺面积7 122.07 hm2,各年度灭螺情况见表 4。2013-2015年4种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均为沟渠>稻田>苗圃>水产养殖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8 028.360、53 764.850、25 461.490,均P<0.05),见表 5。
2.6 2013-2015年浙江省有螺村钉螺面积压缩率浙江省159个连续3年有螺村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分别为37.01%、48.44%和45.10%。各年度沟渠、稻田、苗圃和水产养殖区4种环境实有钉螺面积压缩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 586.990、29 640.030、33 553.610,均P<0.05),见表 6。
3 讨论浙江省虽未查获感染性钉螺,有螺面积进一步下降,但仍存在一定面积钉螺且灭螺难度大,螺情易反复,防治形势不容乐观。2013-2015年钉螺分布环境主要为沟渠、稻田、苗圃和水产养殖区,与当前浙江省钉螺分布环境相同[2]。本调查结果显示,苗圃及水产养殖区的钉螺分布比例逐年增高,在创建生态城市的大环境下,苗木种植园区和水产养殖基地应成为今后查螺的重点环境。分析有螺原因:(1)钉螺难以彻底消灭。(2)随着城市绿化建设,越来越多的苗木植株被用于各种环境,而大部分苗木喜温暖湿润气候,适合生长于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且苗木植株土地长年不翻耕[3-4],周边腐殖质植物较多,为钉螺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宜环境。(3)水产养殖作为某些地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而灭螺药物氯硝柳胺对水生生物(鱼、蚌等)毒性较大[5-6],使灭螺工作难以开展或灭螺效果不佳。(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国家对生态的重视、五水共治等规划的实施、大量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建设、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使螺情复现。(5)钉螺存在环境日趋复杂,如湿地芦苇、柑橘地等,且查螺方法比较传统,当残存钉螺密度较低时,螺情难以查清。
钉螺复现面积相对集中在2013-2015年有螺村。159个村连续3年均查出钉螺,钉螺面积占总有螺面积的比例较高,提示该159个村应作为浙江省查灭螺的重点对象,若进行集中灭螺,将使浙江省有螺面积压缩60%以上。通过分析159个村钉螺分布环境,显示苗圃有螺面积比例较高,接近沟渠中的有螺面积比例,说明浙江省应加强对苗木地区钉螺的监测,采取相应措施有效压缩钉螺面积,进一步巩固血防成果。
2013-2015年浙江省沟渠和稻田的有螺面积压缩率较高,而苗圃及水产养殖区的压缩率较低,同样在159个村中4种环境钉螺面积压缩率也呈相同趋势,说明在一般情况下,通过药物及环境改造可使沟渠及稻田中的钉螺面积压缩80%~90%,而对于苗圃及水产养殖区压缩率仅达到40%~60%,分析原因:(1)沟渠有螺环境基本与水利基本建设结合,消灭沟渠内钉螺及改变钉螺孳生环境,灭螺效果较好。(2)稻田环境随着种植季节的转换,土地翻耕,不利于钉螺孳生,加之针对性地采取药物结合土埋方法易消灭稻田环境中的钉螺。(3)苗圃因土地长年不翻耕,腐殖质植物(落叶等)给钉螺孳生提供了较好的栖息场所。(4)苗木移植使钉螺扩散,易造成钉螺分布范围扩大,增加灭螺难度。(5)水产养殖是水产养殖户主要经济收入,而药物灭螺影响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矛盾异常突出,灭螺风险大,故水产养殖区钉螺压缩率最低。总之,在长期灭螺过程中,沟渠及稻田的灭螺效果稳定,苗圃的灭螺效果不稳定,水产养殖区灭螺较难。
综上所述,2013-2015年浙江省钉螺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苗圃和水产养殖基地对钉螺的影响日益加大,导致灭螺难度加大。建议对涉及苗木种植的有螺地段,制定有针对性的灭螺措施,与种植户沟通协调后采取土埋、药物及黑色地膜覆盖等综合性灭螺措施[7-9]。同时制定苗木植株外运出售时钉螺检验检疫相关文件或规定,防止螺情扩散。对于水产养殖区域有螺地带,应做好政府参谋,与养殖户签订灭螺告知书,尽可能灭螺。对无法灭螺的地段采取土埋、对水产养殖影响较小低毒性的药物等措施开展灭螺工作[10-11]。
[1] | 闻礼永, 严晓岚, 张剑锋, 等. 当前我国传播阻断省份血吸虫病监测情况和巩固策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1, 23(1): 18–21,31. |
[2] | 闻礼永, 郑伟, 朱明东, 等. 浙江省钉螺分布抽样调查[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4, 22(6): 324–327. |
[3] | 朱显东. 绿化苗木的科学培育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5): 47–48. 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07.15.037 |
[4] | 魏军. 园林苗木栽植及病虫害防治[J]. 农业与技术, 2015, 35(24): 133. |
[5] | 金伟, 杜金奎, 元艺, 等. 氯代水杨胺灭螺效果的实验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07, 25(5): 411–414. |
[6] | 戴建荣, 梁幼生, 李洪军, 等. 氯硝柳胺悬浮剂的毒性评价[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7, 19(6): 415–417. |
[7] | 蒋能明, 叶晓东, 黄礼兰, 等. 机械和人工土埋灭螺的效果-成本分析[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 26(3): 343–344. |
[8] | 郑寿贵, 蒋能明, 郑海鸥, 等. 山丘地区现场灭螺方法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9, 21(5): 426–427. |
[9] | 汪松波, 叶晓东, 郑寿贵, 等. 碳酰胺结合黑色地膜覆盖灭螺效果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5, 27(1): 94–95. |
[10] | 杨华中, 黄琼瑶, 彭飞, 等. 血水草生物碱对鱼类毒性实验的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03, 15(4): 276–278. |
[11] | 朱丹, 闻海波, 刘和香, 等. 密达利对淡水鱼类的毒性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0, 22(3): 284–2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