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尹小平, 赵姗姗, 田延河, 巴特, 张江国, 程天利, 王远志
- YIN Xiao-ping, ZHAO Shan-shan, TIAN Yan-he, BA Te, ZHANG Jiang-guo, CHENG Tian-li, WANG Yuan-zhi
- 中国-哈萨克斯坦边境虎鼬体表寄生物及鼠疫染疫调查研究
- Surveillance on ectoparasites and Yersinia pestis from Vormela peregusna near China-Kazakhstan border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3): 274-275,27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3): 274-275,27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2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1-23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4-11 16:29
2 新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新疆 石河子 832000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ihezi University
虎鼬(Vormela peregusna)隶属于哺乳纲(Marralia)食肉目(Carnivorous)鼬科(Mustelidae)虎鼬属(Vormela),是虎鼬属唯一种。中国主要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部草原带、中国-哈萨克斯坦(中哈)边境地区荒漠广泛分布,也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山西和陕西北部等省(自治区),在东欧、哈萨克斯坦等中亚5国也有分布,是荒漠、半荒漠草原地带的代表动物[1]。虎鼬挖洞穴居,也利用其他动物的洞穴或在大沙鼠(Rhombomys opimus)洞群中栖息,主要在夜间和晨昏活动,以捕获鼠类、鸟、蜥蜴等动物为食,其体外寄生物的交换、转移及鼠疫染疫情况备受关注。目前,国内外有关虎鼬的研究主要有解剖形态学、核型分析、分子遗传学、地理变异、伯氏疏螺旋体、旋毛虫及鼠疫等方面[2-4]。但对其体表寄生物种类构成及传疫的流行病学研究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2007-2016年在中哈边境口岸城区、郊区、野外及中哈边境两翼的荒漠戈壁区对大沙鼠洞群布夹捕获虎鼬,收集其体表寄生物,采集虎鼬全血3 ml后放生。
1.2 形态学鉴定将采集蜱和蚤根据《新疆蜱类志》[5]和《新疆蚤目志》[6]进行形态学鉴定。
1.3 鼠疫病原体检测利用IHA、RIHA、ELISA进行鼠疫病原体检测。
2 结果 2.1 体表寄生物构成及染疫情况共捕获虎鼬14只,采集其体表寄生蜱2科4属4种615只,染蜱率为100%,蜱指数为43.93(615/14)。经形态学鉴定有短垫血蜱(Haemaphysalis erinacei)、雷氏硬蜱(Ixodes redikorzevi)、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和特突钝缘蜱(Ornithodors tartakovskyi),分别占捕获蜱总数的92.52%、4.07%、3.25%和0.16%。其中特突钝缘蜱于2009年6月在乌兰达布森首次捕获。同时采集蚤2科4属4种284匹,染蚤率为100%,蚤指数为20.29(284/14)。经形态学鉴定有臀突客蚤(Xenopsylla minax)、长吻角头蚤(Echidnophaga oschanini)、秃病蚤指名亚种(Nosopsyllus laeviceps laeviceps)和人蚤(Pulex irritans),分别占捕获蚤总数的48.24%、19.72%、14.08%和17.96%,人蚤在口岸未见报道。见表 1。
2.2 血清学检测对14份虎鼬鼠疫病原体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3.1 虎鼬体表寄生物的构成特征虎鼬体表同时寄生蜱和蚤类,共4科8属8种899只(匹)。于心等[5]在《新疆蜱类志》中记载蜱类22种,其中短垫血蜱、亚洲璃眼蜱(Hyalomma asiaticum)、残缘璃眼蜱(Hy. detritum)和特突钝缘蜱等为优势种,在伊犁霍城县三道河子荒漠虎鼬体表采集到雌性雷氏硬蜱。本次在虎鼬体表采集的4种寄生蜱均为该地区常见种,短垫血蜱为优势蜱种,且首次采集到特突钝缘蜱,该蜱是大沙鼠鼠疫传播的优势种,也是其他动物体表的常见种,并首次在虎鼬体表采到口岸新纪录种人蚤,证实虎鼬体表寄生物极其丰富多样。
3.2 虎鼬体外寄生物构成的流行病学意义臀突客蚤不仅是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的优势传播媒介。2005年从大沙鼠和臀突客蚤中均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Yersinia pestis,鼠疫菌),本调查证实该蚤也是虎鼬体表的优势蚤种,可寄生在家栖宿主动物体表[7]。臀突客蚤在宿主动物间交换、转移的动态变化显示,存在野外鼠疫疫情可通过宿主动物和媒介生物进行传播的潜在风险,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人蚤作为鼠疫的高效传播媒介,其分布广、数量多、游离快、跳跃力强并喜侵袭家犬和人,国内遍布各省(自治区),新疆境内一般南疆多于北疆,主要宿主是旱獭、狐和獾等[8]。本调查仅在中哈边境的1只虎鼬体表发现人蚤51匹,但由于中哈边境除铁丝网外无任何自然屏障,动物可自由窜入迁出。因此,人蚤可能随虎鼬输入种或在本底调查中未发现该蚤,有待调查。人蚤作为口岸地区的新纪录种,有传播鼠疫的特殊意义。虎鼬喜到鼠洞中捕食啮齿动物,感染鼠疫概率大。2009年雷刚等[9]在准噶尔盆地北部和布克赛尔县鼠疫监测中发现,虎鼬可感染当地鼠疫菌并有较高的阳性率,表明其参与了该疫源地的鼠疫流行。本调查尽管未检出虎鼬染有鼠疫,但存在该动物通过捕食染疫鼠而感染鼠疫的可能。2015年Guo等[4]报道艾比湖地区虎鼬体表的短垫血蜱可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raoultii)。因此,在以后的鼠疫疫源地调查或疫情监测工作中,应关注鼬科动物及其体表寄生物传播疫情的潜在风险。
[1] | 李湘涛. 我国的鼬科动物[J]. 大自然, 2001, (1): 6–7. |
[2] | 张春燕, 侯天德, 徐登翠, 等. 虎鼬肾组织结构及水通道蛋白1, 2的表达[J]. 兽类学报, 2014, 34(4): 406–413. |
[3] | 姚文炳. 从虎鼬体内检出旋毛虫及其在我国的记录[J]. 内蒙古医学杂志, 1982, 2(4): 468–469. |
[4] | Guo LP, Mu LM, Xu J, et al. Rickettsia raoultii in Haemaphysalis erinacei from marbled polecats, China-Kazakhstan border[J]. Parasites Vectors, 2015: 461.DOI:10.1186/s13071-015-1065-1. |
[5] | 于心, 叶瑞玉, 龚正达. 新疆蜱类志[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 4-43. |
[6] | 于心, 叶瑞玉, 谢杏初. 新疆蚤目志[M]. 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0: 83-96. |
[7] | 尹小平, 彭定希, 李东, 等. 阿拉山口口岸地区蚤类区系调查及动态分析[J]. 地方病通报, 2008, 23(1): 33–36. |
[8] | 于心. 人蚤的生态及流行病学意义[J]. 地方病通报, 1986, 1(3): 241–246. |
[9] | 雷刚, 闫化奎, 阿不力米提·买托呼提, 等. 准噶尔大沙鼠鼠疫疫源地虎鼬体内检出鼠疫F1抗体[J]. 地方病通报, 2009, 24(6):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