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施旭光, 孙继民, 任江萍, 凌锋
- SHI Xu-guang, SUN Ji-min, REN Jiang-ping, LING Feng
- 浙江省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 Epidemiological survey and risk factors analysis of brucellosis among occupational popul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7, 28(3): 262-26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7, 28(3): 262-264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7.03.017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7-01-25
- 网络出版时间: 2017-04-11 16:16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近年来,布病的人畜疫情在国内外均出现了回升势头。随着各省畜牧业的频繁交流,北方疫源地的病畜不断流入浙江省养殖和屠宰行业,人间布病发病人数持续上升,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和经济发展。为正确指导布病防控工作,对浙江省布病流行特征及人间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选择浙江省从事牛羊饲养、运输、交易、屠宰、兽医、皮毛、乳肉加工及海洋捕捞等布病重点职业人群。病例组为确诊的布病病例,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居住同一地区、从事相同职业的暴露人群且SAT为阴性、无临床症状作为监测对象,病例诊断标准参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269-2007)》。
1.2 调查内容制定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开展个案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职业史、从业防护措施、工作和饮食习惯等。调查人员经过统一培训,数据质量可靠。
1.3 调查方法采集重点职业人群全血5 ml,分离血清,采用RBPT进行初筛,初筛阳性者利用SAT进行血清抗体定量检测,滴度≥1:100判为阳性,试剂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布鲁氏菌病室提供。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资料,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相关变量进行统计描述。不同职业人群布病及接触不同畜别感染率差异采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对重点职业人员3 410人开展布病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其中男性2 483人,女性927人。从业者多为中年,41~60岁年龄组2 360人,占69.21%,平均年龄为(50.13±12.08)岁(KS检验为2.612,符合正态分布)。汉族3 401人,其他民族9人。运输、屠宰、饲养人员(包括挤奶)、兽医和其他职业分别为64、1 286、1 303、75和682人。
2.2 不同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采集重点职业人群全血3 410份,其中105份血清SAT为阳性(滴度1:100),感染率为3.08%。男女性感染率分别为3.10%(77/2 483)和3.02%(28/9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70)。诊断为布病病例66例,隐性感染39例,其中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90岁。运输从业人员布病感染率最高,为6.25%,其他职业人员最低,为0.59%,不同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77,P=0.000),见表 1。接触羊、牛人群阳性率分别为2.90%和3.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8,P>0.05),见表 2。
2.3 单因素分析以确诊的布病病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居住同一地区、从事相同职业的暴露人群且SAT为阴性、无临床症状的人群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按α=0.05水准,单因素检验发现,性别、年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91、0.037,P=0.374、0.848)。工作时从不穿防护服、从不戴口罩、从不戴手套、从不用消毒液和手部有伤口或皲裂均与布病发病有关(χ2=8.792、7.241、10.511、11.107、4.678,P=0.003、0.007、0.001、0.001、0.031),见表 3。
2.4 多因素分析根据单因素分析结果,将P<0.05的变量引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变量,其中选入变量的P<0.05,剔除变量的P>0.05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从不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或皲裂与布病发病有关(χ2=7.918,P=0.005;χ2=3.994,P=0.046),见表 4。
3 讨论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的布病疫情经过综合防控基本稳定,1995年达到布病控制区标准。近年来,随着浙江省畜牧业的发展及北方牧区疫情的大幅回升,布病疫情出现回升趋势,部分地区出现人间布病局部暴发[1]。本次调查显示,浙江省布病重点人群感染率为3.08%,高于前两年的报道[2]及福建省职业人群感染率[3],提示浙江省职业人群布病感染状况不容乐观。
布病多发生于青壮年[4],但并不说明人群易感染有年龄差异。男女性布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男性发病例数多于女性,可能因男性青壮年从事畜牧业生产活动的人数较多,同时接触传染源的机会较多[5],提示在以后的布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应多关注男性青壮年劳动力。不同人群感染率的高低取决于接触牲畜等传染源机会的多少,不同人群无易感性差异[6]。布病具有明显的职业性,接触牲畜、畜产品较多者发病率较高[7]。从事运输、销售、挤奶和屠宰等职业人员为主要感染者[8]。本次调查发现,浙江省不同职业人群感染率存在差异,从事运输、屠宰人员发病率较高,可能因部分从事运输人员也从事屠宰工作,且在屠宰时很少采取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接触牛、羊的职业人群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浙江省从事与羊接触有关职业的人群较多,如绍兴市上虞区某羊交易市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羊交易市场等,感染人数相对较多。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从不戴手套、手部有伤口或皲裂是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布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若手部有伤口或皲裂易感染,布鲁氏菌(Brucella. spp)可通过皮肤黏膜侵入人体。在日常接触病畜、屠宰等过程中佩戴手套可降低布病的传播。
消化道传播也是布病传播的途径之一。有研究表明,饮用未消毒的生奶是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9],但本研究未发现该因素有统计学意义,可能因浙江地区人群无饮用生奶的习惯。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也是布病感染的方式之一,佩戴口罩是布病发病的保护因素[10],可阻挡布鲁氏菌经呼吸道侵入人体。但本研究未将戴口罩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
布病是一种多种感染途径的传染病,切断传播途径是防控的关键,不良的生活习惯、未防护或防护不当等均使职业人群易感染布鲁氏菌。应在重点职业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和促进工作,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人群防护意识。
[1] | 徐卫民, 朱素娟, 王衡, 等. 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疫情与防控对策[J]. 疾病监测, 2012, 27(11): 881–883. DOI: 10.3784/j.issn.1003-9961.2012.11.012 |
[2] | 朱素娟, 徐卫民, 王衡, 等. 浙江省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 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10): 15–17. DOI: 10.3969/j.issn.1007-0931.2012.10.006 |
[3] | 肖方震, 邓艳琴, 陈亮, 等. 福建省2010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与分析[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8(3): 47–48. |
[4] | 李晔, 余晓花, 贺天锋. 2004-2010年中国人间布鲁杆菌病疫情分析[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2, 27(1): 18–20. |
[5] | 叶双岚, 陈清, 刘小宁, 等. 广州地区职业人群布鲁氏菌病危险因素调查及干预措施研究[J]. 医学动物防制, 2014, 30(9): 948–951,954. DOI: 10.7629/yxdwfz201409002 |
[6] |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45. |
[7] | 汤灼明, 周勇, 李小向, 等. 广州市白云区2009-2012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10): 1233–1235. |
[8] | 郭振平, 崔法曾, 张哲, 等. 陕县2011-2012年布鲁氏菌病监测结果分析及防治对策[J]. 中国热带医学, 2013, 13(10): 1288–1289,1298. |
[9] | Earhart K, Vafakolov S, Yarmohamedova N, et al. Risk factors for brucellosis in Samarqand Oblast, Uzbekistan[J]. Int J Infect Dis, 2009, 13(6) : 749–753 .DOI:10.1016/j.ijid.2009.02.014. |
[10] | 张红岩, 姜文国, 颜丙新. 布氏杆菌人间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1, 1(6): 21–22,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