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罗乐, 汪涛, 舒波, 黄嘉炜, 王曼, 吴海东, 林奕银
- LUO Le, WANG Tao, SHU Bo, HUANG Jia-wei, WANG Man, WU Hai-dong, LIN Yi-yin
- 登革热疫情中BGS-trap媒介蚊虫监测与网格化管理联合应用效果评价
- Effectiveness of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grid management and BG-Sentinel mosquito traps for vector surveillance during dengue fever epidemic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6): 611-61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6): 611-61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2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9-30 13:42
2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广东 中山 510080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Sun Yat-Sen University
登革热是以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和埃及伊蚊(Ae. aegypti)传播为主的一种虫媒传染病。自1978年佛山市暴发登革热疫情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每年均有病例发生[1]。中山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地区,1979-2015年曾多次暴发登革热疫情[2-3]。在疫情处置中,灭蚊效果的评估依赖于布雷图指数(BI)和普通灭蚊灯,效果欠佳。2015年中山市引进BG?Sentinel mosquito trap(BGS-trap)捕蚊器,在登革热疫情中将其与网格化管理联合应用,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BGS-trap是由BioGents GmbH(雷根斯堡,德国)公司开发。该装置通过引诱剂(主要成分为乳酸、氨和己酸)散发类似于人体的气味而达到引诱成蚊伊蚊的目的,根据国外研究结果[4-5],该捕蚊器较其他捕蚊器捕获伊蚊效果更好。
1.2 研究区域网格化A社区在地图上标记出前5例确诊病例的家庭住址位置(其中病例1、4和病例3、5分别为同一家庭),以家庭住址的中心为圆心,以核心区距离200 m为半径绘制圆形区域,根据圆周作出与圆相切的矩形区域(400 m×400 m),该区域即为研究现场,见图 1。研究现场选择居民区和商业区,每间隔50 m设置1个采样点,每个采样点各放置1台BGS-trap。
1.3 网格化管理A社区经网格化分为64个区域,每个区域约50 m×50 m,且均有社区行政部门选定的固定人员负责管理,主要工作为查找蚊虫孳生风险点、清除孳生地和安排杀灭成蚊等。当监测点的每个捕蚊器捕获伊蚊数>2只时,负责人需对该区域重新排查孳生地的清理情况,并对该区域成蚊进行杀灭,主要使用氯菊酯、倍硫磷和高效氯氰菊酯等药物对伊蚊日常孳生环境进行滞留喷洒处理。
1.4 BGS-trap媒介监测A、G社区监测点均选择居民楼或商铺(置室内或室外靠近门窗区域),根据BGS-trap说明书安装并放置好仪器,装放配套的BGS-Lure引诱剂;使用太阳伞或搭建简易帆布棚等进行遮蔽;每个监测点24 h统计1次数据,每次于17:00开始,鉴定蚊种、性别并计算每台仪器捕获的白纹伊蚊数量。A社区23个监测点,G社区8~9个监测点。
1.5 社区伊蚊控制模式A、G社区在研究开始时均进行1次杀灭成蚊活动。A社区每天统计监测数据并制作网格化监测结果示意图,每天09:00前将前1天的监测结果反馈给社区行政管理部门。若监测点BGS-trap当天捕获的伊蚊数≥2只,则视为该监测点蚊媒密度超过标准。社区行政管理部门每天根据BGS-trap的监测结果对超标准的监测点采取灭蚊及清除伊蚊孳生地等措施;G社区每天反馈监测结果,3 d开展1次杀灭成蚊工作。
1.6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单样本K-S检验对两个社区平均捕获伊蚊数进行正态性检验,对两组数据进行独立样品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A社区确诊登革热实验室病例5例,首例发病日期为2015年7月31日,末例为2015年8月5日,8月6日中山市G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发现并报告该起聚集性疫情,8月7日完成网格化划分和BGS-trap捕蚊器布控,经过最长潜伏期(25 d)无新病例发生,9月2日停止监测;G社区未报告登革热暴发疫情。
2.2 不同控制模式伊蚊密度A社区自2015年8月8日开始监测至8月27日累计监测20 d,23个监测点每天平均捕获伊蚊数均<2只,见表 1。G社区自7月24日开始监测至8月5日累计监测13 d,监测点每天平均捕获伊蚊1.5~6.7只,见表 2。对A、G社区每天平均捕获伊蚊数进行K-S检验,结果显示,A社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G社区数据近似正态分布,采用秩和检验,A社区平均捕获伊蚊数低于G社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67,P=0.000)。
2.3 监测结果反馈A社区根据每天监测的数据制作示意图 2,将示意图与实际数据反馈给A社区行政部门,要求A社区行政部门对高于控制线所在的网格区域采取重点灭蚊措施和查找及清除孳生地措施;G社区仅反馈每天BGS-trap监测数据。
2.4 效果评价监测结果显示,A社区平均每天捕获伊蚊数低于G社区,A社区成蚊控制效果优于G社区,通过每天监测结果及时反馈,由经过网格化划分后的的相应负责人负责疫区登革热的蚊媒控制工作,使社区伊蚊密度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A社区在介入监测和实行媒介控制措施后,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后未出现下一代病例,说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 讨论在我国社区登革热疫情控制中,联合应用BGS-trap和网格化管理进行监测的研究较少,而此次联合应用的效果良好,在登革热疫情中可提高监测数据的利用效率及社区行政部门控制蚊媒密度的能力,从而有效控制疫情。
目前应对登革热疫情主要是控制白纹伊蚊密度,包括消除伊蚊孳生地、投放杀灭伊蚊幼虫的杀虫剂及喷洒针对成蚊的杀虫剂[6]。大多数研究表明依靠单一杀灭成蚊的手段,只能在短时间内降低成蚊密度,清除孳生地对于降低埃及伊蚊效果显著,但对于白纹伊蚊的效果则不太明显[7-8]。处理登革热疫情通常应用BI监测,再通过监测数据指导灭蚊。但BI结果往往一致性较差,人员对监测水平有一定影响,且BI仅反映伊蚊幼虫密度,无法反映疫区的成蚊密度。利用BGS-trap进行监测,并将疫区网格化,划分责任管理区域,监测结果可为下一步风险控制工作提供指导,通过每天的结果反馈促进登革热疫区的蚊媒控制,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社区行政部门蚊媒密度控制的效率和效果。通过网格化管理,大多监测点未出现连续捕获伊蚊数量≥2只/d的情况,其他监测点通过反馈和强化干预措施后均迅速控制伊蚊数量<2只/d,效果较好。
在疫情暴发的初期控制成蚊密度是防止疫情扩散的最重要手段,因此,运用BGS-trap监测成蚊密度更有意义。国外有大量研究发现,应用BGS-trap进行现场捕获成蚊,尤其是白纹伊蚊相当有效,比我国以往常规使用的成蚊监测装置(如诱蚊诱卵器、普通诱蚊灯和人诱法)有明显优势[4, 9]。刘小波等[10]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现场运用BGS-trap开展蚊虫监测,捕获伊蚊成蚊的效果不佳,可能因疫情中大面积和高频率地开展灭蚊工作,影响了BGS-trap的捕获效果。本次研究应用BGS-trap评价灭蚊效果和成蚊密度,在A社区放置23台BGS-trap监测20 d共捕获伊蚊278只,捕获伊蚊的效果不佳,但该结果可为下一步媒介控制工作提供方向,提高蚊媒控制工作的时效性。
在暴发登革热疫情时应用BGS-trap开展伊蚊密度监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目前国内外均无成熟的评估标准,本次监测标准仅参照中山市以往疫情中捕蚊灯监测的实际数据和日常BGS-trap的监测数据;其次BGS-trap价格较高,全面推广有难度;最后,各地区行政部门的行政执行能力也影响蚊媒控制的效果。建议在今后的疫情中联合应用BGS-trap和网格化管理,以全面地评价成蚊监测和疫情控制效果。
[1] | 梁文佳, 何剑峰, 罗会明, 等. 广东省2001-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华南预防医学, 2007, 33(5): 4–7. |
[2] | 李桂娇, 古有婵, 吴宝燕, 等. 中山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分析[J]. 疾病控制杂志, 2004, 8(5): 396–398. |
[3] | 张瑞红, 吴海东, 周海, 等. 中山市一起登革热局部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4): 425–427. |
[4] | Krockel U, Rose A, Eiras AE, et al. New tools for surveillance of adult yellow fever mosquitoes:comparison of trap catches with human landing rates in an urban environment[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06, 22(2) : 229–238 .DOI:10.2987/8756-971X(2006)22[229:NTFSOA]2.0.CO;2. |
[5] | Meeraus WH, Armistead JS, Arias JR. Field comparison of novel and gold standard traps for collecting Aedes albopictus in northern Virginia[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08, 24(2) : 244–248 .DOI:10.2987/5676.1. |
[6] | 罗会明, 何剑峰, 郑夔, 等. 广东省1990-200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2, 23(6): 427–430. |
[7] | Amoo AOJ, Xue RD, Qualls WA, et al. Residual efficacy of field-applied permethrin, d-phenothrin, and resmethrin on plant foliage against adult mosquitoes[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08, 24(4) : 543–549 .DOI:10.2987/08-5783.1. |
[8] | Alimi TO, Qualls WA, Roque DD, et al. Evaluation of a new formulation of permethrin applied by water-based thermal fogger against Aedes albopictus in residential communities in St. Augustine, Florida[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13, 29(1) : 49–53 .DOI:10.2987/12-6295R.1. |
[9] | Maciel-de-Freitas R, Eiras AE, Lourenço-de-Oliveira R. Field evaluation of effectiveness of the BG-Sentinel, a new trap for capturing adult Aedes aegypti (Diptera:Culicidae)[J]. Mem Inst Oswaldo Cruz, 2006, 101(3) : 321–325 . |
[10] | 刘小波, 郭玉红, 李金海, 等. 西双版纳州登革热暴发现场BGS-trap媒介蚊虫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2): 97–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