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赵爽, 陈志强, 詹志辉, 叶婷婷, 王秀彦
- ZHAO Shuang, CHEN Zhi-qiang, ZHAN Zhi-hui, YE Ting-ting, WANG Xiu-yan
- 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汉坦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 Investigation on Hantaviruses carried by rodents in Nansha ports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6): 591-59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6): 591-59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8-03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9-30 13:4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HV)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1]。我国病例较多,占世界报告病例数的90%[2]。南沙口岸作为国际卫生港口,通过监测鼠形动物所携带的HV情况,了解口岸HFRS宿主动物种类、带病毒率和病毒类型等情况,为口岸预防与控制HFRS的流行、传入与传出制定防制措施。
1 材料与方法 1.1 鼠形动物监测 1.1.1 监测时间及地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每月调查1次。根据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监管区域确定7个区域分批进行监测:每月第1周在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金洲(东发码头和南伟码头)及南沙客运港及游艇会会所周围;第2周在通用码头和龙穴岛;第3周在出口加工区和小虎岛。
1.1.2 监测方法以油条为诱饵,在室外人和禽畜活动较少的区域放置鼠夹,在室内外人和禽畜活动较多的区域放置鼠笼,晚放晨收。
1.1.3 鼠肺标本采集对捕获的鼠形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在生物安全柜下解剖并采集鼠肺,-20 ℃冷冻保存待检,并记录。
1.2 病原体检测采用实时荧光PCR,委托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卫生检疫实验室进行病原体检测。
1.3 人员健康状况监测监测南沙口岸区域居民健康状况,如有HFRS等病例及时报告。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和SPSS 13.0软件对7个监测区域所捕获的鼠形动物数量及携带HV情况进行分析,利用方差分析对不同区域的鼠形动物、地区和季节分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鼠形动物分布及构成共捕获鼠形动物546只,其中残缺鼠8只,故对其余538只进行鉴定,隶属2科6种,优势种为臭鼩鼱(Suncus murinus),占捕获数的53.16%(残缺鼠除外),其次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黄胸鼠(R. tanezumi)、板齿鼠(Bandicota indica)、小家鼠(Mus musculus)和黄毛鼠(R. losea),分别占捕获数的19.33%、12.27%、10.97%、3.90%和0.37%。7个监测区域均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其中龙穴岛和通用码头鼠形动物密度较高,均>4.50%;南沙客运港及游艇会会所周围鼠形动物密度最低为1.97%,其他区域鼠形动物分布见表 1。
2.2 鼠形动物密度季节消长此次调查共布放有效鼠夹和鼠笼14 601只(笼),捕获鼠形动物546只,平均密度为3.74%。南沙口岸5月和11月鼠形动物平均密度最高,各月平均密度均超出控制标准(1%),见图 1。
2.3 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 2.3.1 不同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共检测鼠形动物肺样本538份,HV阳性率为2.60%(14/538),基因型均为汉城型HV(SEOV)。其中仅板齿鼠、褐家鼠和臭鼩鼱携带HV,阳性率分别为10.17%(6/59)、5.77%(6/104)和0.70%(2/286),送检黄毛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为2、66和21只,均未检测到HV,各动物携带H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10,P<0.01)。
2.3.2 不同地区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监测点鼠形动物携带HV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小虎岛6.82%(3/44)、出口加工区6.06%(2/33)、金洲4.11%(3/73)、龙穴岛2.05%(4/195)、通用码头1.82%(2/110)。南沙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南沙客运港及游艇会会所周围分别送检样本46和37份,均未检测到HV,不同地区HV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8.015,P>0.05)。
2.4 HV的季节分布南沙口岸捕获的鼠形动物中14只携带HV,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2 -2月)的HV阳性率分别为6.72%(8/119)、1.34%(2/149)、2.20%(4/182)和0(0/88)。不同季节H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73,P<0.05)。
2.5 人间疫情监测根据南沙口岸区域内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监测,未发现HFRS病例。
3 讨论南沙口岸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距广州市中心70 km,属亚热带季风型气候区,口岸植物多样,食物丰富,气候环境适中,适合媒介生物孳生和繁殖[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南沙口岸以臭鼩鼱为优势种,与以往监测结果基本一致[3-5]。可能因南沙口岸目前居民较少,户外农田、荒地等自然生境较多,植被丰富,灌丛草地较多,适宜臭鼩鼱繁殖。南沙口岸鼠形动物平均密度为3.74%,超出控制标准(1%),提示南沙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应制定有效的防制措施,严格控制鼠密度,以臭鼩鼱为防制重点。
本次调查褐家鼠和板齿鼠的HV阳性率较高,与我国HV主要宿主为野栖黑线姬鼠(Aposemus agrarius)和家栖褐家鼠的结论相符[6-7],与广东口岸鼠形动物携带HV情况也基本相似[8]。其中褐家鼠HV阳性率为5.77%,略低于广州市褐家鼠HV阳性率(6.58%)[9],板齿鼠HV阳性率(10.17%)高于褐家鼠(5.77%),与广州地区情况差异较大[9],应加以关注。从臭鼩鼱肺中检测出HV,再次表明臭鼩鼱可感染HV,与其他研究相符[9-11]。南沙口岸鼠肺中HV阳性率为2.60%,低于广州地区(5.56%)[9]和广东口岸水平[8],略低于全国平均阳性率(2.75%)[12]。可能因部分鼠形动物通过夹夜法捕获,采集鼠肺时其所携带的HV已经降解。经分型,均属于SEOV,与广东省属于汉城型疫区的报道一致[13-14]。南沙口岸已多次从入境航行船舶、集装箱和货物中截获鼠形动物。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曾在外籍维修船只中捕获鼠2只,经调查为码头攀爬上船[15]。随着贸易往来频繁,口岸防控境外携带HV的鼠形动物传入不断增加。
南沙口岸鼠形动物携带HV在区域分布上无明显差异,即存在南沙口岸各区域均有鼠形动物携带HV的可能性,增加了防制难度。在季节分布中,南沙口岸春季HV阳性率与南沙口岸各区域鼠形动物的季节消长情况相一致,与广州市HFRS发病情况一致[16]。因此,在HV流行季节来临之前应控制传染源,加强鼠形动物的数量、种类等监测。
在过去的10余年间,中国的HFRS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14],但广州市监测结果显示HFRS发病数和发病率逐渐上升[17],几乎与全国水平持平,且鼠间疫情形势严峻,HFRS的发病风险不断升高[18]。
随着南沙口岸建设的陆续投入使用,进出口业务量逐年增加,来往船只日趋频繁,由境外输入媒介生物的风险逐渐加大,同时输入的媒介生物携带病原体的可能性增加。应加强口岸出入境货物和运输工具等检验检疫工作,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1] | 颜迎春, 李悦, 吕东霞. 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研究与防治现状[J]. 中国热带医学, 2008, 8(3): 465–467. |
[2] | Wei L, Qian Q, Wang ZQ, et al.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ased ecologic niche models to forecast the risk of hantavirus infec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J]. Am J Trop Med Hyg, 2011, 84(3) : 497–503 .DOI:10.4269/ajtmh.2011.10-0314. |
[3] | 叶婷婷, 闫清丽, 赵醴丽, 等. 广州港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调查报告[J]. 旅行医学科学, 2010, (4): 73–76. |
[4] | 李华, 叶婷婷, 符玉飞, 等. 广州港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监测与控制技术报告[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8, 31(增刊): 19–24. |
[5] | 熊小元, 凌展锋, 杜健能, 等. 南沙港区鼠类调查结果报告[J]. 口岸卫生控制, 2007, 12(6): 29–31. |
[6] | 陈化新, 丘福禧, 赵秀芹, 等.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流行季节分布特点[J].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1994, 8(3): 197–203. |
[7] | Song G, Hang CS, Liao HX, et al. Antigenic difference between viral strains causing classical and mild types of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in China[J]. J Infect Dis, 1984, 150(6) : 889–894 .DOI:10.1093/infdis/150.6.889. |
[8] | 高云霞, 李小波, 方盛藩, 等. 广东口岸鼠形动物间鼠疫耶尔森菌和汉坦病毒感染状况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137–140. |
[9] | 景钦隆, 罗雷, 肖新才, 等. 2001-2010年广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2, 12(1): 15–18, 33. |
[10] | 梁彩云, 邱季春, 熊远. 广州市臭鼩鼱携带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相关抗原的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2, 13(3): 175. |
[11] | 张小岚, 马汉武, 谢旭, 等. 深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自然疫源地调查[J]. 热带医学杂志, 2006, 6(10): 1108–1110. |
[12] | 陈化新, 罗成旺, 陈富, 等. 中国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 1999, 15(7): 616–623. |
[13] | 陈化新, 罗成旺. 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苗应用研究[M]. 香港: 香港医药出版社, 2001: 1-64. |
[14] | Zhang YZ, Zou Y, Fu ZF, et al. Hantavirus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animals, China[J]. Emerg Infect Dis, 2010, 16(8) : 1195–1203 .DOI:10.3201/eid1608.090470. |
[15] | 宋明昌. 国境口岸卫生监督员工作规范[M]. 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3: 73-273. |
[16] | 刘远, 许杨, 李意兰, 等. 广州市2009-2012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2013, 7(11): 651–652. |
[17] | 王芹, 周航, 韩仰欢, 等. 中国2005-2008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及疫情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10, 31(6): 675–680. |
[18] | 景钦隆, 罗雷, 许杨, 等. 广州市2009年肾综合征出血热监测分析[J]. 热带医学杂志, 2011, 11(1): 32–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