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侯海光, 秦娜
- HOU Hai-guang, QIN Na
- 天津市2011-2015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分析
- Analysis on the mosquito surveillance results during 2011-2015, Tianjin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6): 563-565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6): 563-565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6.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9-30 13:42
蚊类为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西尼罗热、基孔肯雅热及寨卡病毒病等多种疾病的传播媒介,在病媒生物传染病中有重要的作用[1]。2014年广东省暴发20年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2],且自2014年美洲多个国家相继出现寨卡病毒病病例。我国于2016年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病输入性病例,严重威胁居民健康,同时对蚊虫及蚊媒传染病监测及防控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解天津市蚊虫密度、种群结构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治及蚊媒传染病的控制提供依据,于2011-2015年对天津市蚊虫分布进行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媒生物科各监测点上报的媒介生物监测数据。
1.2 监测地点在天津市16个区(县)设立18个监测点(滨海新区3个),中心城区每个监测点随机选取居民区2处、公园和医院各1处;河北区为国家级蚊虫监测点,选取居民区、公园和医院各4处;城郊结合部及远郊每个监测点随机选取农户和牲畜棚各2处作为监测点。
1.3 监测时间于2011-2015年每年4-11月,每月上下旬各监测1次,相邻2次的监测时间间隔为15 d,遇风雨天气(风力5级以上)顺延。
1.4 监测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3]中的要求采用诱蚊灯法,诱蚊灯统一采用功夫小帅LTS?M02B型(武汉市吉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诱蚊灯光源离地1.5 m,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6 h。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和监测时间,并收集蚊虫进行分类、计数。蚊密度计算公式:
蚊密度〔只/(灯·h)〕=蚊虫数量/(灯数×捕蚊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9.0软件对不同生境蚊虫数量和构成比进行统计。不同生境蚊虫密度水平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不同生境蚊种构成的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蚊类组成共捕获蚊虫393 176只,5年中均以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94.98%,其次为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insi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分别占3.06%、1.51%和0.44%,见表 1。
2.2 蚊密度季节消长天津市蚊虫年平均密度呈逐年递减趋势,由2011年的18.82只/(灯·h)下降到2015年的4.24只/(灯·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360,P<0.05)。2011-2015年成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均呈单峰分布,自5月开始明显上升,7-8月达到活动高峰,2011年成蚊活动高峰期在7月,达42.08只/(灯·h),2012-2015年高峰期均在8月,蚊密度分别为28.60、24.34、17.75和9.28只/(灯·h),后随气温降低,蚊密度逐渐下降,见图 1。
2.3 不同生境不同年度成蚊密度5种生境蚊密度依次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医院>居民区,分别为24.34、12.85、6.59、2.68和1.93只/(灯·h),各年度不同生境蚊虫数量及其密度见表 2。
2.4 不同生境主要蚊种构成监测结果显示,主要蚊种在不同生境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 909.832,P<0.05)。各生境蚊密度由高到低淡色库蚊依次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医院、居民区;三带喙库蚊密度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其中居民区和医院未捕获;白纹伊蚊密度为牲畜棚、农户、公园、居民区、医院;中华按蚊密度为牲畜棚、农户、居民区,其中公园和医院未捕获。不同生境蚊种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居民区、公园、医院、农户和牲畜棚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构成比分别为99.38%、99.78%、99.84%、95.39%和93.17%。各生境主要蚊虫数量及密度见表 3。
3 讨论调查结果显示,天津市2011-2015年成蚊密度有逐年下降趋势,可能与居民生活及环境卫生水平提高,且防范意识加强及各种防蚊灭蚊的措施广泛应用有关。天津市主要蚊种有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其中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4.98%,与其他北方城市相似[4]。其中白纹伊蚊仅占0.44%,与现实情况略有不符,可能因白纹伊蚊以白天为活动高峰的生态习性导致[5],而此次监测采用的是诱蚊灯法夜间监测,余向华等[6]相关调查也表明诱蚊灯法不适用于白纹伊蚊的监测。
天津市成蚊活动高峰期在每年的7-8月,呈单峰分布。蚊密度受温度及降雨量等气象因素影响较大,尤其是气温[7]。天津市季节分布明显,每年夏季尤其是7、8月随着气温升高,降雨量增多,为蚊虫的孳生提供了条件。根据蚊密度的高峰期和季节,可在蚊虫活动高峰期前对其易孳生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治,合理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防治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蚊密度。
牲畜棚蚊密度最高,其次是农户,居民区和医院最低,与杨迎宇和李明珠[8]调查结果一致。不同生境蚊种构成不同,但均以淡色库蚊为主,其他蚊种数量较少;农户和牲畜棚种类构成不同,均以淡色库蚊为优势种,但有一定数量的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可能由于牲畜棚和农户主要处在城乡结合部及郊区,孳生环境多元化,且卫生宣传不到位,猪和牛等家畜为三带喙库蚊及中华按蚊的主要吸血对象所致[9-10]。提示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城乡结合部和郊区,整治农村环境、清除不同生境的蚊虫孳生地、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知识,动员居民参与防蚊灭蚊,同时加强防护设施的建设,科学使用药剂,有效地降低蚊密度。
通过本次调查基本了解了天津市蚊虫密度特点及季节消长规律,为蚊虫防治和蚊媒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今后应因地、因时地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改善居民生活质量,预防和控制乙脑、登革热、疟疾和寨卡病毒病等蚊媒传染病。
[1] | 陈胤忠. 我国沿海地区医学媒介生物及其所致传染病分布情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6): 637–640. |
[2] | 林钟宇, 潘华峰, 王正, 等. 2014年广东登革热流行趋势与防控对策[J]. 卫生软科学, 2015, 29(9): 590–592.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S].北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5. |
[4] | 张勇, 刘婷, 曾晓芃. 北京2010-2012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2): 101–104. |
[5] | 史锋庆, 张亚萍, 刘增加, 等. 宝鸡市伊蚊白天活动规律的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3): 293–294. |
[6] | 余向华, 林东, 徐毅, 等. 诱蚊灯法对温州市蚊类种群密度季节消长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1): 68–69. |
[7] | 蒋峥, 何建邯, 周莉蓉, 等. 蚊密度与气温及降雨量关系的聚类分析[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5, 21(2): 171–172. |
[8] | 杨迎宇, 李明珠. 上海市宝山区2009-2012年成蚊密度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6): 584–586. |
[9] | 田汶佳, 邓良丽, 李鹏, 等. 成都地区三带喙库蚊乙脑病毒带毒率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15, 31(5): 498–500. |
[10] | 王海防, 王怀位, 程鹏, 等. 中华按蚊偏嗜血行为的实验观察[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4, 32(6): 459–4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