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涂涛田, 季恒青, 冯绍全, 杨雪帆, 何亚明, 罗超, 冉贞卫, 刘纯华, 刘义萍
- TU Tao-tian, JI Heng-qing, FENG Shao-quan, YANG Xue-fan, HE Ya-ming, LUO Chao, RAN Zhen-wei, LIU Chun-hua, LIU Yi-ping
- 重庆市部分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杀虫剂的敏感性调查
- A survey on susceptibility of Aedes albopictus larvae to four insecticides in some areas of Chongqi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506-50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5): 506-507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2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11
2 重庆市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4000;
3 重庆市渝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重庆 400010
2 Wanzho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Yuzho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该病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世界上分布最广、发病人数最多、危害最严重的虫媒传染病之一。控制蚊虫种群密度的方法中,化学防治较快且效果显著,但长期使用和滥用杀虫剂会产生抗药性[1]。白纹伊蚊是重庆市蚊类优势种之一[2],为及时了解重庆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指导城镇登革热防控及合理使用杀虫剂,于2014-2015年选择位于主城的渝中区和位于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作为监测点,测定白纹伊蚊对常用4种卫生杀虫剂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来源敏感品系白纹伊蚊,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由重庆市CDC昆虫饲养室提供;野外种群白纹伊蚊,分别采集于渝中区珊瑚公园和鹅岭公园及万州区双河口街道废旧轮胎堆放处,带回实验室饲养1~2代,取4龄幼虫进行药效测定。
1.2 药剂87.4%双硫磷、95.95%溴氰菊酯、92.0%高效氯氰菊酯和99.0%氯菊酯均由中国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丙酮(分析纯)。
1.3 实验方法采用幼虫浸渍法[3]。以4龄初幼虫为测试对象,用丙酮稀释原药,将待测药剂配制5~7个系列浓度,即在250 ml的烧杯中加入199.9 ml脱氯水和0.1 ml相应的药液,每个烧杯内加入20只试虫。
每个梯度设3个重复。以丙酮为对照。试虫在(25±1)℃、相对湿度为(70±10)%、L∶D=14 h∶10 h的条件下,观察并记录各处理组的死亡数。实验重复3次。
死亡判断标准:药物作用24 h后,检查幼虫死亡数,用针尖触碰幼虫,幼虫无逃避反应视为死亡,并做好记录。若空白对照组死亡率>20%,实验需重做。
1.4 抗性评价标准幼虫的抗性倍数<3为敏感; 3≤抗性倍数<10为低抗;10≤抗性倍数<40为中抗;抗性倍数≥40为高抗[3]。
1.5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 18.0软件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和抗性倍数。抗性倍数=野外种群蚊虫LC50/敏感品系蚊虫LC50。
2 结果渝中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LC50分别为0.012 9、0.004 5、0.041 5和0.007 0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7.59、4.50、9.88和3.18倍;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氯菊酯和双硫磷的LC50分别为0.021 8、0.007 5、0.055 8和0.004 4 mg/L,抗性倍数分别为12.82、7.50、13.29和2.00倍,见表 1。
3 讨论渝中和万州区分别作为重庆市中心城区及第二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使用杀虫剂的频率可能高于其他区域。本次调查为继20世纪90年代后的媒介按蚊抗性监测[4]的白纹伊蚊抗性本底调查,且重庆市为登革热暴发预警的二类省(市),本次调查更显重要。
重庆市渝中区的白纹伊蚊对4种常用卫生杀虫剂均产生低度抗性;万州区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及氯菊酯产生中度抗性,对溴氰菊酯产生低抗,可能与重庆市使用较多菊酯类药物灭蚊有关,而万州区白纹伊蚊对双硫磷的抗性倍数为2.00倍,说明万州区可继续使用双硫磷对白纹伊蚊幼虫进行治理。
邓惠等[5]报道韶关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3 6和0.006 0 mg/L;孙养信等[6]报道陕西省安康、铜川市白纹伊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3 71和0.001 45 mg/L,对氯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6 25和0.017 67 mg/L,对溴氰菊酯的LC50分别为0.002 69和0.000 76 mg/L,对双硫磷的LC50分别为0.002 22和0.003 10 mg/L;余技钢等[7]报道成都市城区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的LC50分别0.010 7、0.005 7和0.030 9 mg/L,对双硫磷的LC50 为0.005 2 mg/L;姚毅克等[8]报道珠海市白纹伊蚊对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的LC50为0.005 7和0.000 7 mg/L。本次调查发现渝中和万州区白纹伊蚊幼虫对4种卫生杀虫剂的LC50略高于国内其他省(市),两区白纹伊蚊幼虫对3种菊酯类药物均产生抗性。建议重庆市在登革热防控或城市创建中应以环境治理为主,清除蚊虫孳生地;加强蚊虫密度及抗药性动态监测,停用或减少使用已产生抗性的药物,适时采取交替使用有机磷类或微生物杀虫剂等综合防制措施,避免或减缓抗药性的发展。
[1] | 陆宝麟. 城市灭蚊[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2 : 97 -103. |
[2] | 季恒青, 冯绍全, 何亚明, 等. 重庆市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调查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09,25 (8) :568–571. |
[3] | 王义冠, 师灿南, 林国松, 等. 广东省潮州市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6,27 (3) :228–231. |
[4] | 蒋诗国, 雷心田, 夏瑞恒, 等. 重庆市中华按蚊对杀虫剂抗性检测报告[J]. 现代预防医学,1993,20 (4) :236–237. |
[5] | 邓惠, 刘旭振, 蓝志忠, 等. 广东省韶关市白纹伊蚊抗药性现状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 (2) :203–205. |
[6] | 孙养信, 吕文, 霍丽霞, 等. 陕西省白纹伊蚊抗药性研究和防制策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 (1) :47–49. |
[7] | 余技钢, 胡雅劼, 李观翠, 等. 成都市城区白纹伊蚊对常用杀虫剂抗药性的初步研究[J]. 职业卫生与病伤,2015,30 (5) :308–310. |
[8] | 姚毅克, 王松, 陈瑞利, 等. 珠海市白纹伊蚊抗药性调查[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5,21 (1) :40–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