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熊进峰, 占建波, 谭梁飞, 岳金亮, 彭清华, 姚璇
- XIONG Jin-feng, ZHAN Jian-bo, TAN Liang-fei, YUE Jin-liang, PENG Qing-hua, YAO Xuan
- 黄冈市蜱及宿主动物携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情况调查
- Survey on ticks and host animals of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Huanggang, Hubei province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504-505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5): 504-505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19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11
近年来,湖北、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发现并报告多起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症状的病例。201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从多个省份送检的样本中分离到同种病毒,并确定为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的一种新病毒,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1]。谭梁飞等[2]对湖北省部分地区蜱的种群分布、季节消长规律、蜱密度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数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王庆奎等[3]调查了江苏省东海县居民区和野外鼠类及体表寄生虫、蚊等SFTSV感染情况。刘力等[4]对湖北省SFTS流行病学进行分析。Zhang等[5]在湖北和河南省对SFTS疾病流行区和非流行区分别进行蜱种及SFTSV阳性率调查。为了解湖北省黄冈市SFTS流行区域蜱及宿主动物携带SFTSV情况,于2013年4-6月对SFTS报告病例较多的麻城市和红安县开展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2013年4-6月,选取湖北省麻城市张家畈镇大枫树村、福田河镇油榨街村、盐田河镇南冲庙村及红安县永佳镇蔡店庙村,采集确诊患者住处1 km范围内的蜱及宿主动物血清。
1.2 蜱的采集及鉴定利用布旗法采集野外游离蜱,布旗大小为100 cm×100 cm。采集时间集中在09:00-11:00和14:00-16:00。采集确诊患者住处周边牛、羊体表的蜱,装入已放入湿润棉花的试管中,编号并做好记录。参照文献[6]对蜱进行分类鉴定。
1.3 宿主动物血样采集采集宿主动物血样约5 ml,静置分离血清,于0~4 ℃冰盒保存,带回实验室-70 ℃保存备用。
1.4 实验室SFTSV检测 1.4.1 样本处理及总RNA提取蜱标本用无菌蒸馏水清洗后,用无菌滤纸吸干,放入无菌研钵,加入适量液氮快速冷冻,然后加入500 μl裂解液,在冰上研磨均匀。蜱样本和牛、羊血清均按RNA提取试剂盒(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Catalog #52904,德国Qiagen公司)说明书提取总RNA。
1.4.2 实时荧光PCR检测SFTSV特异性核酸片段,其上、下游引物和荧光探针序列均由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提供。检测试剂购自Invitrogen公司(批号:625327),PCR扩增仪为美国Stratagcne公司生产。RT-PCR反应体系(25 μl):RNase-free water 4.2 μl,SuperScript ⅢRT/Platinum® Taq Mix 1 μl,2×Reaction Mix 12.5 μl,上游和下游引物各1 μl,探针0.3 μl,RNA模板5 μl。RT-PCR参数:50 ℃ 30 min反转录;95 ℃预变性10 min;95 ℃ 15 s,60 ℃ 45 s,共40个循环;在60 ℃处收集荧光。Ct值>40判作SFTSV阴性,Ct值35~40为可疑,Ct值<35确定为阳性。
2 结果 2.1 蜱种类构成捕获蜱1科4属4种共256只。其中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182只,占捕获总数的71.09%(182/256),为优势种;残缘璃眼蜱(Hyalomma detritum)、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和中华硬蜱(Ixodes sinensis)分别占26.56%(68/256)、1.95%(5/256)和0.40%(1/256)。
2.2 蜱性别构成捕获雌蜱182只,雄蜱74只,雌雄比为2.46∶1,长角血蜱、残缘璃眼蜱、微小扇头蜱和中华硬蜱雌雄比分别为6.28∶1(157∶25)、1∶2.24(21∶47)、4.00∶1(4∶1)和0(0∶1)。
2.3 蜱及宿主动物携带SFTSV情况2013年所采集蜱及宿主动物牛、羊血清均检测到SFTSV阳性,其中宿主动物血清阳性率较高,牛、羊血清和蜱组织的阳性率分别为17.65%(3/17)、12.50%(1/8)和3.13%(8/256)。
3 讨论田俊华等[7]调查湖北省已知硬蜱科蜱类6属14种。本次调查蜱类共4属4种,长角血蜱为优势种,蜱种类较少,可能因本次调查仅涉及与SFTS患者密切相关的宿主动物牛、羊体表蜱及其活动范围内的草地,未涉及小兽、鸟类和蝙蝠等其他宿主动物。本次采集的雌蜱明显多于雄蜱,绝大部分来源于宿主动物体表,是否预示雌雄蜱类的吸血习性有差异,有待研究。
本次调查蜱组织及宿主动物牛、羊血清SFTSV均呈阳性,与Zhang等[8]、刘洋等[9]调查结果一致。姜晓林[10]对SFTS疫区的蜱样本、动物血清等RNA进行病毒核酸检测,蜱最低感染率为2.14%,与本次调查结果接近,牛、羊和犬血清阳性率分别为4.70%、6.00%和2.80%,均低于本次调查结果。推测黄冈市的家畜牛、羊等宿主动物对SFTS传播感染起关键作用。
2012年刘力等[4]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湖北省50%以上患者有蜱暴露史,20%以上患者有蜱叮咬史;此外,野外游离蜱的季节消长规律与SFTS病例数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特别是发病高峰5-6月较多[3],故推测蜱可能是SFTS流行的传播媒介之一。刘洋等[9]首次在SFTS流行地区捕获的牛虻体内检出SFTSV,提示除蜱外,SFTS可能还存在其他传播媒介。吕勇等[11]调查发现SFTS存在接触传播的可能,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是危险因素,但是否通过消化道或皮肤黏膜等途径传播难以确定。SFTS的传播方式和媒介等有待研究。
[1] | Yu XJ, Liang MF, Zhang SY, et al.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associated with a novel Bunyavirus in China[J]. N Engl J Med, 2011, 364 (16) : 1523–1532 .DOI:10.1056/NEJMoa1010095. |
[2] | 谭梁飞, 熊进峰, 刘力, 等.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与疾病流行的关系[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3,20 (2) :115–119. |
[3] | 王庆奎, 葛恒明, 胡建利, 等. 江苏省东海县2010-2011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媒介及宿主动物监测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 (4) :313–316. |
[4] | 刘力, 官旭华, 邢学森, 等. 2010年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33 (2) :168–172. |
[5] | Zhang YZ, Zhou DJ, Qin XC, et al. The ecology, genetic diversity, and phylogeny of Huaiyangshan virus in China[J]. J Virol, 2012, 86 (5) : 2864–2868 .DOI:10.1128/JVI.06192-11. |
[6] | 邓国藩, 姜在阶. 中国经济昆虫志. 第39册. 蜱螨亚纲. 硬蜱科[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91 : 43 -345. |
[7] | 田俊华, 周敦金, 吴太平, 等. 湖北省硬蜱科1新纪录属4新纪录种[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 (2) :155–156. |
[8] | Zhang YZ, Zhou DJ, Xiong YW, et al. Hemorrhagic fever caused by a novel tick-borne Bunyavirus in Huaiyangshan,China[J]. Chin J Epidemiol, 2011, 32 (3) : 209–220 . |
[9] | 刘洋, 黄学勇, 杜燕华, 等. 河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类分布及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调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 (6) :500–504. |
[10] | 姜晓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传播媒介及宿主调查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12. |
[11] | 吕勇, 吴家兵, 徐鹏鹏, 等. 皖西地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人传人疫情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2014,30 (9) :1129–11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