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贾玉新, 刘旭红, 何建, 李治平, 吴照
- JIA Yu-xin, LIU Xu-hong, HE Jian, LI Zhi-ping, WU Zhao
- 某建设集团尼日利亚项目部建设工地疟疾和伤寒疫情的调查与处置
- Investigation and control of malaria and typhoid fever in construction site by a construction group in Nigeri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501-50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5): 501-50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2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5-23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11
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传染病,主要由雌性按蚊叮咬进行传播,以间歇性发作的寒战、高热,继以大汗而缓解为临床特点[1]。目前全球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仍在流行疟疾,30多亿人受其威胁,每年约有病例2亿例,死于疟疾感染达60余万例,其中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这些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于非洲。伤寒是由伤寒杆菌(Salmonella typhi)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以持续的菌血症及毒血症和回肠下段淋巴组织为主的增生、肿胀、坏死与溃疡形成为基本病理特征[1]。伤寒的传播方式多样,可通过饮水、食物及日常生活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2]。非洲部分国家由于卫生﹑经济条件的限制及饮用生水的习惯,仍为伤寒高发地区之一[3]。在非洲,疟疾疫区也是伤寒疫区。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地处6°27'N,3°24'E,为西非东南部的国家,属热带草原气候,总体高温多雨,全年分旱季和雨季,年平均气温为27.0 ℃,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为32.2 ℃,最北部可达40.6 ℃。
2013年6月中旬,某建设集团尼日利亚项目部建设工地疑似发生疟疾、伤寒疫情,因涉及人数众多,而引起各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接到疫情报告后,有关部门立即组织各相关专业人员对疫情进行调查与处置。现将调查和处置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建设工地位于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爱多州(Edo State)奥其(Auci)小镇,离爱多州首府贝宁城(Benin city)约2.5 h的车程,是尼日利亚官方政府尚未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地区。历年来该地区为恶性疟的高发区,也是伤寒的流行区。2005年2-3月,该地区曾暴发疟疾疫情,造成100余例患者住院治疗,50余例死亡。2012年5月,卡特疟疾控制项目数据表明,全球25%的疟疾病例发生在尼日利亚,每年尼日利亚超过30万人罹患疟疾,死于疟疾的大多数为儿童,66%的临床诊断及30%的住院病例与疟疾有关。据尼日利亚国家疟疾控制项目透露,尼日利亚每年花费约9.06亿美元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及预防等。伤寒、霍乱和黄热病也是尼日利亚的主要传染病(2012年5月由中国驻尼日利亚使馆经商处提供)。
1.2 调查对象建设工地共有中方职工74人,其中男性72人,女性2人。最大年龄63岁,最小20岁。生活区、办公区与作业区相对分开。生活区宿舍20余间,每间3~4张上下床,每房间住4~6人。办公区为上下2层,分别供双方管理人员办公。无单独医务室(随队医生宿舍兼医务室)。职工食堂1个,可供20余人同时淋浴的浴室1个,水冲式厕所1个,简易垃圾集中堆放点1个,全封闭水井2个。所有房屋均为临时搭建的活动式板房。
1.3 方法2013年6月采用现场走访和回顾性调查等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用疟疾实验室病原学镜检疟原虫、伤寒实验室血培养等方法确诊病例。
1.4 现场处置措施以现场滞留喷洒、物体表面擦拭及在重点场所布撒漂白粉等方式定期集中消毒杀虫[4];工人现场作业时随身携带蚊虫驱避剂随时涂抹,以防蚊虫叮咬。
由于当地条件所限,先行采用在水体内投放和滞留喷洒0.5%敌敌畏(100 ml/m2,50%敌敌畏乳油稀释100倍)[5]、重点场所布撒漂白粉的方法进行应急消杀;同时,建议与尼方协商,调用国内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及有效氯含量为500 mg/片的泡腾片定期对现场进行消毒杀虫。
对食堂周边与外界相通的孔、洞、缝隙进行填堵,加装防鼠板和纱帘,更换或修补食堂和职工宿舍破损的纱窗;同时对生活区内的下水系统进行全封闭处理。对伤寒患者及伤寒杆菌携带者进行隔离治疗。
2 结果 2.1 现场情况建设工地职工食堂有中国厨师1人,当地黑人帮厨2人。每日就餐约70人。食堂用彩钢板搭建,距厕所及垃圾堆放点<20 m,四周与外界相通(周围鼠、蜥蜴、蛇较多),无防鼠设施,防蝇设施老化破损。工人餐具虽由自己清洗保管,但食堂所有餐饮工具日常均未进行消毒。食堂所用蔬菜和肉类均在当地市场购买,市场设施简陋,管理混乱,卫生条件极差,发病前食堂还经常提供凉拌菜。
水井2个,1个干涸弃用,1个深约45 m,水井周围杂草丛生,卫生较差,井下水源部分系地面雨水渗入形成。水井距生活区约800 m,每天持续由1辆运水车将井水泵入水罐内运至生活区,然后泵入简易的二次供水设施——塑料储水箱,供工人日常生活用。运水车、水罐、储水箱及水均未经消毒或净化处理,水质未经检测。工人卫生防范意识较差,饮生水、饭前便后不洗手、随地大小便等不良习惯时有发生。
整个生活和办公区杂草丛生,人为及自然积水较多,水体内蚊幼虫孳生密度非常高;生活区内下水排放管道未全部封闭,当地雨水丰沛,为蚊虫孳生提供了便利条件。所有工作及生活用房均为彩钢板搭建,防蚊、蝇纱窗大部分老化破损;职工宿舍内采用蚊帐及灭蚊气雾罐进行防蚊、灭蚊,但作业时无任何防护措施,大部分工人现场作业时,因天气炎热而挽起裤腿,上身几乎全部裸露,是造成疟疾流行的重要因素。
2.2 发病及诊疗情况自2012年12月始陆续有工人出现发冷、发热、出汗及头痛、头晕现象,有部分伴有轻微腹泻症状,在随队医生的指导下虽进行抗疟和抗菌治疗,但发病例数却越来越多,部分工人甚至出现反复发病的情况,至2013年6月中旬陆续发病达53例,随后在随队医生的建议下,分别于6月10-15日到离工地较近的伊哥拉小镇的私人诊所进行疟原虫检测,被诊断为疑似疟疾患者60例;由于疟疾的一些症状与伤寒极其相似,当地又是疟疾和伤寒流行区,在当地医生建议下,全部进行了伤寒检测,结果60例疑似疟疾患者中,有57例为疑似伤寒患者,在工人中引起极度恐慌。中国驻尼日利亚拉各斯领事馆得到消息后非常重视,随后于 21-22日在拉各斯一家比较权威的医院选派2名护士对所有工人进行血样采集,实验室检测,结果患疟疾3例,同时患有疟疾和伤寒的4例,携带伤寒杆菌者26例,其中包括食堂仅有的3名厨师。随后在工作组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对疟疾患者进行规范治疗,同时对伤寒患者及伤寒杆菌携带者进行隔离和针对性治疗。
2.3 处理措施 2.3.1 健康教育首先对全体人员开展健康宣教,提高人们防患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改变不良生活或卫生习惯,清除蚊、蝇孳生地及室内外杂物,改善环境卫生。要求现场施工人员一律穿着长袖工服,随身携带、使用蚊虫驱避剂。强化随队医生的公共卫生监督管理职能,随时监督各项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督促厂方立即建立独立的医务室。
2.3.2 建立消杀制度要求厂方立即制定食堂卫生制度和环境卫生管理制度;要求食堂在每日工作前对所有餐饮用具进行清洗消毒;对生活区、办公区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杀虫,每周2次;随时对生活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整治,清除蚊、蝇孳生地;垃圾随时清理,在集中堆放点用生石灰进行掩埋;对食堂周边与外界相通的孔、洞、缝隙进行填堵,加装防鼠板和纱帘,并更换或修补食堂和职工宿舍破损纱窗。
2.4 建议该集团公司应结合公司的工作性质和特点,制定《涉外项目重大疾病应急预案》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食堂用水及饮用水全部使用桶装净化水,购买净水设备对井水进行净化处理后作为其他生活用水;在当地筛选2家条件相对较好的医院,作为工人的定点治疗医院;食堂停止加工食用生冷食品;对未患病的工人和即将到该施工现场工作的工人在当地或出国前实施伤寒疫苗免疫接种;对患有疟疾或伤寒、并同时有其他基础性疾病的工人接回国内进行规范性治疗。
3 讨论疟疾患者及携带疟原虫者是疟疾的主要传染源,人对疟疾普遍易感。消灭蚊虫、清除蚊虫孳生地及广泛使用灭蚊药物,加强个人防护,避免被蚊虫叮咬是预防疟疾的重要措施[1]。尼日利亚是疟疾的高发区,若防护措施不到位,极易被感染。伤寒通常因食物或饮用水遭到带菌者粪便污染所致,不良的卫生习惯是感染该病的主要因素,预防的重点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同时做好卫生宣传教育,消灭蝇类和蜚蠊,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隔离患者和带菌者[1]。
本次事件的发生对集团公司和其他有涉外项目工作的单位均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主要是现场工人在出现疑似疟疾和伤寒症状时,未引起相关人员重视,从而扩大传播范围,造成工人恐慌,影响工程进度。故在项目启动前或出国前应了解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卫生状况、传染病发病情况及防范措施等,从而进行预防控制;加强施工现场、生活区的环境卫生、食堂卫生和饮用水卫生,重视工人的健康教育,一旦出现疟疾或伤寒疑似症状,应得到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
[1] | 杨绍基, 任红. 传染病学[M].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140-148 -567-274. |
[2] | 韦显威. 一起伤寒暴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理[J]. 广西医学,2008,30 (1) :77–78. |
[3] | 戴素良. 非洲伤寒肠穿孔病人的围术期护理[J]. 全科护理,2010,8 (1) :189–190. |
[4] | 薛广波. 实用消毒学[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1985 : 326 -327. |
[5] | 消毒杀虫灭鼠手册编写组. 消毒杀虫灭鼠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9 : 304 -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