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余向华, 胡蔡松, 魏晶娇, 徐毅, 倪朝荣
- YU Xiang-hua, HU Cai-song, WEI Jing-jiao, XU Yi, NI Chao-rong
- 浙江省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
- Public health risks assessment of dengue fever in coastal area in Wenzhou, Zhejiang province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491-493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5): 491-493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18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4-1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11
登革热是一种由蚊类传播引起的虫媒传染病,全球每年约有3.9亿人感染登革热病毒,其中9 600万人发病[1]。另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每年约有50万人因感染登革热病毒而入院治疗,其中大部分是儿童,住院病例的病死率为2.5%[2]。2014年东南亚部分国家登革热疫情形势严峻,我国广东省报告登革热病例4万多例,其中包括广州市登革热本地疫情暴发。温州市地处浙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人员交流频繁,气候条件适宜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孳生繁殖,近年来温州市报道多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3],2014年2例无外出史的登革热病例,提示温州市存在登革热输入并引起本地感染暴发的风险。本研究通过层次分析法建立温州市登革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因素和公共卫生风险,为预防控制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收集并分析温州市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气候、人口、媒介和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等相关影响因素,初步建立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可能性、脆弱性、影响力和应对能力等评估指标体系。
1.2 专家组成来自温州市、县级的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疾控)部门和气象管理部门的12名专家,均在相关工作领域内工作10年以上、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人员。其中卫生应急管理人员1名、传染病控制人员8名、病媒生物防制人员2名和气象管理人员1名。
1.3 研究方法由专家评估初步建立评估指标的合理性,确定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分析[4],通过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获得判断矩阵后,利用特征值确定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相关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权重)。设评估体系中有n个指标,通过两两比较和判断,依据同层次中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列出n×n阶矩阵,称为判断矩阵。在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的条件下,通过解特征根,求出每一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所对应的特征向量,通过权重值进行层次内排序,同时进行一致性检验。然后计算同一层次所有指标对最高层相对重要性的权重系数。
获得各风险因素的权重系数后,采用综合判断法对温州市当前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因素进行评估,风险分为5个等级并采用无量纲化对每个等级分别赋值,即无风险(0)、低风险(1)、中度风险(2)、高度风险(3)和极高风险(4),最后得出风险综合评分,判断风险等级并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建议。
2 结果 2.1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初步确定温州市登革热传播流行公共卫生风险包括准则层4项风险因素(可能性、影响力、脆弱性和应对能力),指标层19项风险因素,见表 1。
2.2 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每项风险因素对登革热传播流行公共卫生风险影响程度不同,所以必须引入权重评估过程,方可得到合理的评价结果,根据表 1构建风险模型,建立其风险的判断矩阵,拟用Saaty[5]提出的1~9标度法,结合相关领域专家对影响登革热传播流行公共卫生的任意两个风险因素关于某一准则的相对重要程度定量赋值,然后计算出各层权重及总权重,再排序。按AHP得出各层风险判断矩阵,见表 2~6。
2.2.1 风险A的判断矩阵可能性、影响力、脆弱性和应对能力的风险权重系数分别为0.389、0.069、0.153和0.389(表 2)。一致性检验λmax=4.044,判断矩阵一致性指数(Consistency index,CI)=0.015,随机一致性指数(Random index,RI)=0.890(已知),随机一致性比率(Consistency ratio,CR)=0.016<0.1,通过验证。
2.2.2 发生可能性B1的判断矩阵国内外疫情流行状况、既往输入性病例数、伊蚊成蚊密度、布雷图指数和气候条件(温、湿度)的风险权重系数分别为 0.153、0.225、0.273、0.273和0.075(表 3)。一致性检验λmax=5.201,CI=0.050,RI=1.120(已知),CR=0.045<0.1,通过验证。
2.2.3 影响力B2的判断矩阵社会关注程度、病死率、发病率和波及范围的风险权重系数分别为0.291、0.384、0.228和0.097(表 4)。一致性检验λmax=4.154,CI=0.051,RI=0.890(已知),CR=0.058<0.1,通过验证。
2.2.4 脆弱性B3的判断矩阵人体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本地人口密度、防蚊设施、人群知晓率和患者发病到就诊时间的风险权重系数分别为0.066、0.156、0.473、0.218和0.087(表 5)。一致性检验得出λmax=5.243,CI=0.061,RI=1.120(已知),CR=0.054<0.1,通过验证。
2.2.5 应对能力B4的判断矩阵口岸发现能力、医生发现诊断能力、实验室检测能力、病例就诊到报告时间、疾控应急处置能力的风险权重系数分别为0.075、0.202、0.202、0.087和0.434(表 6)。一致性检验λmax=5.138,CI=0.034,RI=1.120(已知),CR=0.031<0.1。
2.2.6 风险指标的组合权重系数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组合权重系数较高的有疾控应急处置能力、伊蚊成蚊密度和布雷图指数,分别为0.151、0.110和0.110;人体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和发病到就诊时间的组合权重系数较低,分别为0.006和0.009,见表 7。
2.3 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体系的应用由专家根据温州市的实际情况对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体系的19项指标分别进行评分,最终得出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为3.097分,属于高度风险。
3 讨论登革热是温州市主要的输入性传染病之一,自2004年首次发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以来,陆续报道20多例输入性病例和2例本地病例,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为该地区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亟需建立适用于温州市实际情况的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体系,提高评价本地区登革热的防控能力;根据指标体系制定相应的调查方案,为防控工作考核提供量化依据;通过工作指标和风险评估,在实际工作中查漏补缺。风险评估在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和生物防治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较多地应用于虫媒传染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防控领域[6-9]。AHP在风险评估中较为普遍应用,是一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是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进行模型化和数量化的过程。决策者通过层次分析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间进行简单比较和计算,得出权重,为选择最佳方案和重要因素提供依据。
该研究采用AHP建立评估指标体系并评估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认为该地区存在高度登革热风险,结合近年来浙江省慈溪、义乌和绍兴市先后发生的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暴发疫情,提示温州市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防范登革热输入并引起本地暴发的风险。登革热防控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爱国卫生、疾控、医疗机构和其他相关政府部门,更需要发动居民共同参与。本研究选取19个指标分为可能性、影响力、脆弱性和应对能力4个部分构成了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经过层次分析,疾控应急处置能力、布雷图指数和伊蚊成蚊密度为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的高危因素,提示应加强疾控机构在登革热防控中的监测、评估、指导、健康教育和媒介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大爱国卫生运动力度、开展环境整治和消除蚊媒孳生地并降低成蚊密度。人体登革热病毒抗体水平和发病到就诊时间两个指标的权重系数较低,可能与登革热病毒抗体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其对人体保护作用有限有关,而发病到就诊时间权重系数较低,可能与该指标易受患者主客观因素等影响有关。
该研究首次尝试采用AHP评估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得出了直观的评估结果,与绍兴、南昌市的风险评估结果不一致[10-11],可能与各地人口流动、气候、媒介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等因素不同有关。该评估选取19个指标纳入评估体系,可能未完全涵盖和客观评价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部分指标的适用性有待验证,仍需深入实践研究,进一步完善温州市登革热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同时,在公共卫生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探索并建立适合于温州市新发和输入性传染病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为科学防控相关传染病提供依据。
[1] | Bhatt S, Gething PW, Brady OJ, et al.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and burden of dengue[J]. Nature, 2013, 496 (7446) : 504–507 .DOI:10.1038/nature12060. |
[2] |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ngue and severe dengue[EB/OL]. (2015-05)[2016-02-15].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factsheets/fs117/en/. |
[3] | 余向华, 倪庆翔, 张孝和, 等. 浙江省温州市两种输入性虫媒传染病监测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 (1) :65–67. |
[4] | 钱正瑛, 金伟, 杨俊. 层次分析法在医疗设备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医学装备,2015,12 (9) :59–62. |
[5] | Saaty TL.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80 : 3 -15. |
[6] | 吴彤宇, 秦娜, 张静, 等. 天津市主要媒介生物传播相关疾病风险评估[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 (6) :528–530. |
[7] | 戚艳波, 邬志薇, 林燕, 等. 云南省登革热跨境传播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职业与健康,2015,31 (1) :108–111. |
[8] | Fisman DN, Leung GM, Lipsitch M. Nuanced risk assessment for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J]. Lancet, 2014, 383 (9913) : 189–190 .DOI:10.1016/S0140-6736(13)62123-6. |
[9] | 裘炯良, 郑剑宁, 浦昀, 等. 国境口岸传染病流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13,36 (5) :338–343. |
[10] | 屠春雨, 方益荣, 傅利军, 等. 绍兴市正在出现的传染病风险评估[J].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 (1) :13–17. |
[11] | 马红梅, 柳小青, 陈海婴. 基于风险评估矩阵法的城市蚊媒疾病风险研究[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 (9) :887–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