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张桂林, 郑重, 孙响, 刘晓明, 刘然, 李海龙
- ZHANG Gui-lin, ZHENG Zhong, SUN Xiang, LIU Xiao-ming, LIU Ran, LI Hai-long
- 新疆地区常见蜱种生态景观分布调查
- A survey of tick species and its distribution with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in Xinjia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5): 432-435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5): 432-435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5.00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6-2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8-11
蜱是重要的医学昆虫,可自然感染及传播森林脑炎、莱姆病、巴贝西虫病等多种疾病[1]。蜱传疾病呈显著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特点,媒介蜱的生态分布及数量动态影响其分布和流行特征[2-3]。通过调查不同生境蜱的种类、数量组成、景观分布特点及病原体自然感染情况,对蜱传疾病流行特征及蜱传疾病预警有重要意义。新疆地区地域广阔,生态类型多样,蜱种类丰富且分布广泛,蜱传疾病危害严重,存在新疆出血热、森林脑炎、莱姆病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斑疹热等疾病[4]。为了解新疆地区新发蜱传疾病的种类、分布和流行特征,做好蜱传疾病的防控,于2011-2015年对新疆部分地区蜱种类、数量组成及景观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2011-2015年每年的4-6月,在新疆北部及南部地区根据不同生境选择14个采集点,分别是布尔津县白哈巴村(86°47′E,48°41′N,1 200 m)、哈巴河县克孜乌雍克乡(85°35′E,48°08′N,450 m)、富蕴县可可托海镇(88°50′E,47°20′N,1 200 m)、博乐市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81°43′E,45°07′N,1 800 m)、霍城县阿勒马力地区(80°24′E,44°36′N,1 480 m)、玛纳斯县兵护村(86°14′E,44°54′N,470 m)、乌苏县巴音沟(85°3′E,43°58′N,1 500 m)、乌鲁木齐县水西沟村(87°27′E,43°25′N,940 m)、和硕县清水河乡(86°86′E,42°24′N)、曲惠乡(87°07′E,42°16′N)、乌什塔拉乡(87°18′E,42°14′N)和新塔热乡(86°17′E,42°11′N),海拔1 080~1 500 m;尉犁县英库勒镇(86°40′E,40°59′N)和乌鲁克镇(87°05′E,40°50′N),海拔900~1 500 m。
1.2 调查方法 1.2.1 布旗法采集生境中的游离蜱。布旗由60 cm×100 cm白绒布制成,采集人员身着防护衣帽在草地或荒漠中边走边拖拉布旗,在灌木丛及森林中可行走在兽道上,每行走20~30 m检查并用镊子收集布旗两面黏附的蜱以及采集人员衣、裤、帽上的蜱。
1.2.2 人工诱捕法采集胡杨林等荒漠生境中的游离蜱。采集人员身着防护衣帽,于树下或草丛中诱捕游离蜱,用镊子收集地面爬行的蜱。
1.2.3 宿主体表检查法采集家畜体表的寄生蜱。仔细检查羊、马、牛、犬等家畜的颈、耳背、股内侧、肛周等,用镊子收集蜱,保存于70%乙醇。
1.3 种类鉴定将采集蜱带回实验室后,根据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鉴定[5-6]。
2 结果 2.1 蜱种类及其构成2011-2015年每年的4-6月在新疆地区10个县(市)的14个调查点共采集成蜱8 667只,其中寄生蜱6 576只,占捕获总数的75.87%;游离蜱2 091只,占24.13%。经分类鉴定有5属13种,其中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4种,分别为短小扇头蜱(Rh. pumilio)、图兰扇头蜱(Rh. turanicus)、血红扇头蜱(Rh. sanguineus)和俄扇头蜱(Rh. rossicus);璃眼蜱属(Hyalomma)2种,分别为亚洲璃眼蜱(Hy. asiaticum asiaticum)和盾糙璃眼蜱(Hy. scupense);革蜱属(Dermacentor)3种,分别为森林革蜱(D. silvarum)、边缘革蜱(D. marginatus)和银盾革蜱(D. niveus);血蜱属(Haemaphysalis)3种,分别为嗜群血蜱(Ha. concinna)、具沟血蜱(Ha. sculcata)和刻点血蜱(Ha. punctata);硬蜱属(Ixodes)1种,为全沟硬蜱(I. persulcatus),见表 1。全沟硬蜱和图兰扇头蜱数量最多,分别占捕获总数的20.08%(1 740/8 667)和19.75%(1 712/8 667),其次为边缘革蜱和森林革蜱,分别占17.76%(1 539/8 667)和16.45%(1 426/8 667);亚洲璃眼蜱和短小扇头蜱数量也较多,分别占10.57%(916/8 667)和7.86%(681/8 667);银盾革蜱、嗜群血蜱和血红扇头蜱分别占3.07%(266/8 667)、2.04%(177/8 667)和2.02%(175/8 667);具沟血蜱、盾糙璃眼蜱、刻点血蜱和俄扇头蜱数量极少,共占0.40%(35/8 667)。采集的成蜱以寄生蜱为主,宿主广泛,包括各类家畜,如山羊、绵羊、马、牛和犬,吸血趋性主要与当地家畜种类和数量有关。游离蜱数量较少,主要为采集于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的全沟硬蜱、森林革蜱、边缘革蜱和嗜群血蜱及南疆尉犁县的亚洲璃眼蜱。
2.2 常见蜱种生态景观分布特点根据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本次采集的蜱种分布在天山及伊犁河谷区、阿尔泰山地区、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4个自然区地形、地貌及气候不同[7]。天山山地植被垂直带分布明显,根据海拔自下而上分为荒漠、草原、灌丛、森林、草甸等。其中低山荒漠草原和低山荒漠主要为图兰扇头蜱(99.68%);山地森林、山地森林草甸主要分布全沟硬蜱和森林革蜱,其中全沟硬蜱主要栖息在原始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为该生境的优势种(88.28%);此外在伊犁天山河谷阔叶林主要分布有嗜群血蜱(82.42%)。阿尔泰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根据海拔自下而上分为山地亚荒漠带、山地草原带、山地森林带和高山带。山地亚荒漠带盐渍化荒地、荒漠化草原分布5种蜱,以银盾革蜱为主(82.64%);低山荒漠草原分布有边缘革蜱(100%);山地森林和山地灌丛草原分布有2种蜱,分别为森林革蜱(55.56%)和边缘革蜱(44.44%)。准噶尔盆地位于阿尔泰山和天山之间,而玛纳斯县、乌鲁木齐县的调查地点均位于准噶尔盆地,为盐渍化荒地、荒漠化草原及绿洲农田,蜱种以图兰扇头蜱(52.44%)和亚洲璃眼蜱(44.07%)干旱区种类为主。塔里木盆地地处新疆南部,位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之间,本次调查地区和硕县和尉犁县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部及东北部,属于大陆性荒漠气候,在塔里木河流域胡杨林灌丛生境分布种类为亚洲璃眼蜱,而盐渍化荒地、荒漠化草原及绿洲农田以扇头蜱属为主(84.76%),包括短小扇头蜱、图兰扇头蜱和血红扇头蜱,见表 2。
3 讨论新疆地区蜱种类丰富,包括9属42种,其中软蜱科2属6种,硬蜱科7属36种[6]。近年关于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和阿勒泰地区蜱类区系研究发现,准噶尔盆地硬蜱有5属21种,以草原革蜱(D. nuttalli)、亚洲璃眼蜱和银盾革蜱为优势种[8];阿勒泰地区的蜱有4属15种,优势种为草原革蜱和银盾革蜱[9];塔里木盆地有5属10种,以亚东璃眼蜱(Hy. asiaticum)和亚洲璃眼蜱为优势种,不同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中蜱的群落结构差异极大,东部地区寄生蜱中以图兰扇头蜱为主,且血红扇头蜱的数量也较多,游离蜱以亚洲璃眼蜱为主[10-11]。与以往调查比较,本次采集的蜱种类较少,并且优势种有所变化,可能与调查地区和生境有关。本研究除对和硕、尉犁、乌鲁木齐、玛纳斯和乌苏县等调查外,重点对霍城、布尔津、哈巴河县和博乐市中哈边境地区的蜱类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调查,完善了蜱类调查资料。
本次调查全沟硬蜱数量最多,是我国最重要的媒介蜱种,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新疆地区,是森林脑炎、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巴贝西虫病的重要媒介[4, 12]。本次调查全沟硬蜱在新疆地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山地林区海拔1 300~2 000 m原始的针阔叶混交林。本次调查全沟硬蜱仅分布在阿拉套山南坡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在原始的针阔叶森林带密度较大,是该景观中的优势种。从全沟硬蜱中分离出多株森林脑炎病毒株[13],并检测到伯氏疏螺旋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存在较高的复合感染率(19.12%)[14]。因此,在阿拉套山可能存在森林脑炎、莱姆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和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等多种蜱传疾病。
本次调查发现图兰扇头蜱、短小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和俄扇头蜱4种扇头蜱,其中图兰扇头蜱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生境包括天山低山荒漠草原及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荒漠半荒漠地区。对图兰扇头蜱、短小扇头蜱、血红扇头蜱蜱媒病原体的PCR检测发现,其可携带伯氏疏螺旋体、无形体和康氏 (Rickettsia conorii)立克次体等[15-16]。因此,新疆地区以扇头蜱属为优势种的荒漠半荒漠生境可能存在无形体病和地中海斑点热等蜱传疾病。
阿尔泰山山地中哈边境森林草原生境分布大量的森林革蜱和边缘革蜱,且边缘革蜱在其他3个自然区中均有分布,范围较广。该两种蜱的病原学研究表明,森林革蜱是阿勒泰山森林脑炎疫源地的主要传播媒介,在夏尔西里森林脑炎自然疫源地具有媒介作用[13, 17]。在多个地区发现边缘革蜱和森林革蜱感染康氏立克次体,感染率为4.88%~31.11%[18]。康氏立克次体是蜱传淋巴结病(Tick-borne lymphadenopathy,TIBOLA)的主要病原体,因此,新疆山地草原边缘革蜱分布区可能存在蜱传淋巴结病。
新疆地区蜱的调查具有重要的医学意义,该地区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民与蜱接触较为密切,因此,蜱传疾病在该地区的传播和流行风险性较大,应提高蜱传疾病的预警和防控能力。
[1] | 孟阳春, 李朝品, 梁国光. 蜱螨与人类疾病[M].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5 : 75 -109. |
[2] | Kivaria FM. The shifting landscape of tick-borne diseases and the effects of global change[J]. Vet J, 2012, 193 (2) : 311–312 .DOI:10.1016/j.tvjl.2012.01.004. |
[3] | Randolph S. Predicting the risk of tick-borne diseases[J]. Int J Med Microbiol, 2002, 291 (33) : 6–10 . |
[4] | 赵俊伟, 王环宇, 王英. 中国蜱传病原体分布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 (5) :445–448. |
[5] | 陆宝麟, 吴厚永. 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M]. 郑州: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 652 -679. |
[6] | 于心, 叶瑞玉, 龚正达. 新疆蜱类志[M]. 乌鲁木齐: 新疆科技卫生出版社, 1997 : 36 -84. |
[7] | 黄姣, 高阳, 赵志强, 等. 基于GIS与SOFM网络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J]. 地理研究,2011,30 (9) :1648–1659. |
[8] | 刘继荣, 米来, 王平福, 等. 准噶尔盆地硬蜱区系考察与名录记述[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3,21 (1) :60–65. |
[9] | 刘继荣, 安那斯, 赛力克布里·哈级别克, 等. 阿勒泰地区硬蜱区系研究与分析[J]. 新疆农业科学,2013,50 (6) :1165–1170. |
[10] | 热孜万, 阿布力克木, 李冰, 等. 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组成和分布[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 (5) :390–394. |
[11] | 张渝疆, 曹汉礼, 戴翔, 等. 塔里木盆地蜱类群落的分型和多样性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6,24 (6) :404–409. |
[12] | 耿震, 万康林. 莱姆病流行病学研究新进展[J].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7,9 (2) :158–160. |
[13] | 张桂林, 刘然, 孙响, 等. 新疆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蜱传脑炎疫源地调查[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 (5) :438–442. |
[14] | 刘晓明, 张桂林, 刘然, 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夏尔西里自然保护区全沟硬蜱复合感染蜱媒病原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5,36 (10) :1153–1157. |
[15] | 刘晓明, 张桂林, 赵焱, 等. 新疆尉犁荒漠地区蜱中主要蜱传疾病病原检测[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 (6) :496–498. |
[16] | 孙响, 张桂林, 刘晓明, 等. 新疆和硕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体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 (1) :5–7. |
[17] | 孙响, 张桂林, 刘然, 等. 新疆阿勒泰山地蜱传脑炎疫源地调查[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5,31 (12) :1189–1192. |
[18] | 孙响, 张桂林, 刘然, 等. 新疆地区Rickettsia raoultii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 (7) :756–7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