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周良才, 施维, 倪涛, 包继永, 陈晓敏, 朱军生
- ZHOU Liang-cai, SHI Wei, NI Tao, BAO Ji-yong, CHEN Xiao-min, ZHU Jun-sheng
- 武汉市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控制研究
- Quality control on pest management services for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uhan city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404-406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4): 404-406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2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2-26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6-03 12:00
2 武汉有害生物防制协会, 武汉 430015
2 Wuhan Pest Control Association
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是城市创卫和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增高,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越发重要[1]。随着环境的改善,有害生物繁殖和栖息条件也发生变化,防制难度加大。以群众运动和行政指令为主的爱国卫生工作模式面临新的挑战。社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由20世纪50年代的“除四害”发展而来[2-3]。为适应我国新形势下病媒生物防制工作要求,探索病媒生物管理新的工作模式,自2003年武汉市在城区的部分社区外环境采取专业有害生物防制(PCO)公司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消除有害生物工作,取得良好成效[4]。同时政府公开招标,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承包社区外环境的PCO公司服务质量进行督导考核。武汉市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协会)积极参与,自2007年至今每年中标并督导考核PCO公司承包的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以下简称“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督导项目”。该文对近些年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督导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发现影响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城市有害生物控制质量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社区外环境除害督导项目实施依据每年中标后协会向武汉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爱卫办)承诺工作目标和任务,并与其签订项目合同书,为顺利完成工作目标和任务,协会制订了《武汉市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督导项目实施方案》及若干相关规定[5]。通过项目现场督导组及内部质量控制督查组共同推进该项工作及控制工作质量。
1.2 抽样量与督导频次每次检查按各PCO公司承包社区总数的10%进行随机抽样。督导组每月组织1次对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质量控制督导检查。
1.3 督导工作形式及内容现场督导工作,邀请“武汉市消毒杀虫灭鼠专家委员会”专家,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武汉市CDC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及部分高校离退休专家,组成项目督导组;市、区爱卫办相关负责人以观察员身份参与。现场督导内容分为资料检查、现场检查和民意调查3部分。
1.3.1 资料部分查阅社区服务中心内卫生干事留存的除害现场施工单,查看负责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PCO公司现场施工的频次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施工记录是否翔实,如:施工时间、人员、范围、孳生地点和施药情况等,核实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有害生物防制员资格。
1.3.2 现场部分现场检查500延长米外环境(50户)有害生物孳生情况:①灭鼠考核采用查洞法记录典型鼠洞处数,计算鼠洞两千率;②灭蚊考核采用目测法,察看外环境各种不同类型的积水(包括下水道)、中小型水体(水面<100 m2)和孳生场地积水情况(记录阳性和阴性积水数量,不记录虫数),计算蚊幼阳性路径指数;③灭蟑考核采用药激法察看外环境的公共垃圾通道或垃圾存放容器及下水道蜚蠊成若虫侵害情况(记录阳性和阴性数量,不记录虫数);④灭蝇考核采用目测法,检查外环境垃圾存放容器、养花积肥容器及暴露的孳生地蝇幼虫及蛹的检出率。
1.3.3 民意调查在每个检查社区内随机访问3~5位居民,了解居民对政府出资购买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服务工作的知晓情况,调查居民对目前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满意度,并详细记录居民反映的意见和建议。
1.4 评估标准 1.4.1 灭鼠检查外环境2 000延长米的鼠迹≤5处。
1.4.2 灭蚊检查各种大、小型积水及水体蚊虫密度,蚊幼阳性路径指数≤0.5(每千米阳性处数)。
1.4.3 灭蜚蠊检查外环境的公共垃圾通道或垃圾存放容器及下水道蜚蠊成若虫密度,每个垃圾通道和下水道口折算为1个房间,蜚蠊成若虫阳性间≤3%为合格。
1.4.4 灭蝇检查外环境垃圾存放容器、养花积肥容器及暴露的孳生地,检查蝇幼虫和蛹的检出率≤3%为合格。
2 结果 2.1 考核情况2010-2014年项目督导组对各承包社区外环境的PCO公司工作效果进行督导考核,考核情况见表 1。
2.2 民意调查情况2010-2014年共访问社区居民325人,其中对社区外环境承包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知晓的有236人,占72.62%。由于垃圾楼道封闭,社区内鼠、蜚蠊数量明显减少,开展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承包工作后蚊虫和蝇类数量也呈逐年减少趋势。但仍有部分社区居民反映局部鼠、蚊密度较高。
3 讨论 3.1 病媒生物防制市场化运作顺应新形势下爱卫工作要求随着市场经济不断推进,政府工作职能转变[1]以及居民观念意识的变化,以群众运动为主的有害生物防制工作形式已逐渐暴露弊端[6]。武汉市自2003年开始尝试通过政府购买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形式进行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经过10多年的实践与摸索,取得一定效果。但随着国家对爱国卫生工作要求的提高,武汉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取得的成绩,提出更高的要求。应进一步完善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抓住关键点,提高质量。
3.2 重新确定社区数量科学评估除害经费近年来,武汉市城市发展步伐加快,城市大规模建设,各区的行政区域不断变化,其社区数量和范围也发生变化。部分社区合并重组,同时也新增了社区,给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带来一定困难。因此,2014年武汉市爱卫办重新确定全市社区数量,摸清该市社区本底,包括每个社区中的老旧小区、单位型小区,低、中、高档物业小区的面积、人口、物业费等基本情况。同时市爱卫办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当前的物价水平重新评估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经费,为今后更科学地制定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模式及除害经费预算打下基础。
3.3 加强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宣传社区有害生物防制工作已经开展10多年,但项目组在督导中发现仍有部分居民完全不知晓政府招标PCO公司进行此项工作,可能与部分PCO公司的宣传不到位有关,PCO公司施工人员现场工作缺少与居民必要的沟通。根据调查发现,仅少数PCO公司宣传效果较好。如在服务的社区人群聚集场所悬挂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服务信息公示牌,公布负责该社区有害生物防制服务的公司名称、人员联系方式、社区毒饵站数量、布放位置及使用的药物与注意事项等。日后社区外环境督导项目组可要求PCO公司统一制作公示牌,同时现场施工向居民宣传有害生物防制知识,如灭蚊的关键是处理好各类积水;灭鼠要做好防鼠,管理好食源;灭蝇的关键是管理好暴露垃圾等。宣传教育为当前城市病媒生物综合治理过程中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7]。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病媒生物防制的参与意识,对病媒生物的长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8-9]。采取专业队伍控制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方式,从而取得持续良好的效果。
3.4 进一步巩固创卫成果严格控制蚊媒密度武汉市经过23年的努力,在2014年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也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湖北省第2个有害生物全部达标的城市。多年来,老旧居民区垃圾楼道全封闭、社区“883行动计划”的路面硬化、下水管网改造、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城中村拆迁改造、“城管革命”、小餐饮店整治等一系列工作的开展,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有害生物的孳生地大为减少。由于武汉市的气候条件利于病媒生物孳生,特别是夏季蚊、蝇较多,部分拆迁区域周边基础环境较差,鼠密度较高。对此,各区、部门、街道应持续重点关注各类病媒生物孳生地,进一步采取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可持续性地控制创卫成果。同时,负责社区外环境进行有害生物防制的PCO公司,应详细记录工作中发现的病媒生物孳生点,针对此类点位重点处置,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标准以内。
3.5 严格控制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由于PCO行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且流动频繁,造成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波动。且同一名工作人员,可能同时为多个公司服务。建议PCO公司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施工人员的相对稳定,加强对员工的定期技术培训,以确保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质量的稳定。同时社区外环境督导组也应加强对类似现象的惩处力度,并报市爱卫办使其受社区承包经费控制,切实提高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防制工作的质量。
[1] | 王小林, 余樟有. 除四害市场化运作效果分析与监管经验探讨[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16 (6) :483–485. |
[2] | 冷培恩. 上海市PCO管理的现状及展望[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 (1) :51–52. |
[3] | 孙丽群. 我国有害生物防制行业发展的现状及管理对策[J]. 医学动物防制,2006,22 (6) :468–470. |
[4] | 吴风波, 刘国雄, 梁建生. 探索政府购买除四害服务的模式[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8,14 (4) :324–325. |
[5] | 梁建生, 吴风波, 施维. 武汉市社区外环境有害生物控制服务督导工作探讨[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 (6) :615–616. |
[6] | 严运涛. 为了让社区建设永久造福市民:武汉市883行动计划"收官"故事[J]. 社区,2005, (21) :19–20. |
[7] | 林立丰. 病媒生物控制法规管理探讨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 (5) :386–388. |
[8] | Sanchez L, Perez D, Pérez T, et al. Intersectoral coordination in Aedes aegypti control:a pilot project in Havana city, Cuba[J]. Trop Med Int Health, 2005, 10 (1) : 82–91 .DOI:10.1111/tmi.2005.10.issue-1. |
[9] | Yasuoka J, Mangione TW, Spielman A, et al. Impact of education on knowledge, agricultural practices, and community actions for mosquito control and mosquito-borne disease prevention in rice ecosystems in Sri Lanka[J]. Am J Trop Med Hyg, 2006, 74 (6) : 1034–104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