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陈祖华, 李帆, 段兴德, 赵文红, 洪梅, 刘伦光, 汪立茂, 祁腾, 金忠强, 陈鑫莹, 沈来红, 唐刚, 黄进, 封正娟, 张金太, 刘红旗
- CHEN Zu-hua, LI Fan, DUAN Xing-de, ZHAO Wen-hong, HONG Mei, LIU Lun-guang, WANG Li-mao, QI Teng, JIN Zhong-qiang, CHEN Xin-ying, SHEN Lai-hong, TANG Gang, HUANG Jin, FENG Zheng-juan, ZHANG Jin-tai, LIU Hong-qi
- 攀枝花市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
- Investigation on natural plague foci in Panzhihua city, Sichuan, 2014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389-392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4): 389-392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20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5-10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6-03 12:10
2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成都 610041;
3 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云南 大理 671000;
4 攀枝花市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5 攀枝花市仁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2 Sichu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Yunnan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Research;
4 Panzhihua Xiq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5 Panzhihua Renhe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与云南省丽江市接壤。1949年前攀枝花地区曾有鼠疫流行[1]。为调查攀枝花市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自2000年开始监测鼠疫动物疫情,2007和2013年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福田镇和西区格里坪镇的犬只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1-2]。为更好地开展鼠疫防治及监测工作,依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和《四川省2010-2015年鼠疫监测方案》,制定了《攀枝花市鼠疫自然疫源性调查方案》。2014年在西区格里坪镇和仁和区福田镇开展了鼠疫相关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本情况西区格里坪镇位于攀枝花市城区西端,26°06′N,101°06′E,地处川滇交界,海拔1 002~2 464 m,辖10个村4个居委会,人口25 000余人,金沙江贯穿全境,物产丰富,耕地面积397 hm2,森林覆盖率38%。仁和区福田镇距西区格里坪镇21 km,东与西区格里坪镇相接,南与云南省华坪县石龙坝乡交接,北与华坪县大兴镇相连,海拔1 022~1 640 m,地处26°05′N,101°73′E,面积52.3 km2,总耕地面积226 hm2,辖4个村,人口4 860人,境内多为二半山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干热河谷气候,有充足的水源和光热条件,两镇是川滇人员往来及重要物资集散地,为城市及农村结合部密集居住区。
1.2 地理景观收集西区格里坪镇及仁和区福田镇地理环境、人群分布与物产资源等资料。
1.3 调查时间及范围2014年3-12月,在攀枝花市西区格里坪镇的大水井村、苦荞村、经堂村和仁和区福田镇务子田村等进行调查,调查范围约10 km2。
1.4 调查方法运用流行病学、动物学、昆虫学和地理学等方法进行系统调查,采集10 km2范围内各村社犬、猫血清,搜索不明原因自毙动物(尤其是啮齿类动物),在不同生境(居民区、耕地和山林)捕获小兽进行种类鉴定,取标本检验。宿主动物调查以自制油条为诱饵,每个村社居民区室内布放捕鼠笼≥300个,室外耕地、山林等环境布放捕鼠夹≥300夹,均晚放晨收。媒介昆虫调查,将捕获小兽单只装入布袋,用乙醚麻醉,梳检鼠体蚤,用75%乙醇或生理盐水保存,待计数和鉴定,同时计算鼠体染蚤指数。
1.5 检测方法 1.5.1 诊断试剂鼠疫间接血凝试验(IHA)试剂(青海省地方病预防控制所提供);鼠疫噬菌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鼠疫布鲁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提供);鼠疫赫氏干燥培养基(北京陆桥公司生产);生理盐水(四川科伦公司提供)。
1.5.2 标本鉴定将捕获小兽放入布袋中,用乙醚麻醉后检蚤,鉴定种类,对难以鉴定的制作头骨标本,根据牙齿等特征按《四川兽类原色图鉴》[3]鉴定。
1.5.3 细菌培养参考《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4]分离培养鼠疫菌、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胶体金标法检测鼠疫F1抗原。
1.5.4 血清学检测对采集的血清样本采用IHA、ELISA和胶体金试纸条检测鼠疫F1抗体。
2 结果 2.1 流行病学调查共调查6村389户,家中均有鼠类活动,2012-2013年田地曾有死鼠现象,但无大批自毙鼠情况,本次调查捡自毙鼠5只,居民养犬140只,猫74只,未发现疑似鼠疫患者、不明原因高热患者及其他患者。
2.2 小兽种类及其构成调查区域共布放鼠笼(夹)4 636个,捕获小兽192只,隶属3目3科10种,捕获率为4.14%,以小家鼠(Mus musculus)为优势种,占48.96%。其中室内捕获小兽6种135只,捕获率为4.95%,主要有小家鼠、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大足鼠(R. nitidus)、斯氏家鼠(R. rattus sladeni)、黄胸鼠(R. tanezumi)和贝氏树鼩(Tupaia belangeri)。室外捕获小兽9种57只,捕获率为2.98%;主要有小家鼠、黄胸鼠、齐氏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卡氏小鼠(M. caroli)、斯氏家鼠、灰麝鼩(Crocidura attenuate)、中华姬鼠(Apodemus draco)、大足鼠和褐家鼠,见表 1、2。
2.3 媒介昆虫调查在捕获的192只小兽中,有5种25只小兽染带蚤类71匹,隶属5科5属6种,总染蚤率为13.02%,鼠体蚤总蚤指数为0.37。室内捕获的135只小兽中,褐家鼠、大足鼠和黄胸鼠3种20只染带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64匹)和无孔微棒蚤(Stivalius aporus,1匹),染蚤率为14.81%,3种鼠染蚤率依次为10.44%、3.73%和0.75%,鼠体蚤总蚤指数为0.48,其中印鼠客蚤指数为0.48,无孔微棒蚤指数为0.01。室外捕获小兽57只,齐氏姬鼠、斯氏家鼠和黄胸鼠3种5只染带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5匹)、喜山二刺蚤川滇亚种(Peromyscopsylla himalaica sichuanoyunnana,1匹),染蚤率为8.77%,3种鼠染蚤率依次为5.17%、1.72%和1.72%,鼠体蚤总蚤指数为0.11,其中不等单蚤指数为0.09,喜山二刺蚤川滇亚种指数为0.02。犬体表染带蚤2种19匹,以猫栉首蚤(Ctenocephalides felis)为优势种,东洋栉首蚤(C. orientis)为常见种,见表 3。
2.4 血清学检测在2区2镇7个村中,采集指示动物血清283份,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31份(滴度1∶20~1∶320),阳性率为10.95%。其中3月采集指示动物犬只血清85份,阳性7份(滴度1∶80 4份,1∶40、1∶160、1∶320各1份);12月采集指示动物犬只血清189份,阳性21份(滴度1∶20 12份、1∶40 9份),猫血清6份,阳性2份(滴度均为1∶20);猪血清3份,阳性1份(滴度1∶80)。同时采集啮齿动物血清18份,均为阴性。
2.5 阳性指示动物来源、饲养情况对31只血清学阳性动物的来源和饲养方式进行调查,有96.77%在本地饲养,83.87%采取拴(圈)养方式,见表 4。
2.6 病原学检查捕获小兽192只,剖检其肝脏和脾脏,5只自毙鼠经鼠疫细菌学培养、鼠疫F1抗原检测和鼠疫F1抗原胶体金标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本次调查啮齿动物共3目3科10种。居民区室内以及居民区耕作地、山林等以小家鼠为优势种(48.96%),其次为褐家鼠,均有鼠疫菌分离报道[5],且小家鼠和褐家鼠均有春季迁徙到野外、秋末返回室内的习性,在野外携带鼠疫菌回到室内,通过其寄生蚤传播给人,发生人间鼠疫。
捕获蚤类5科5属6种。居民区室内小兽体外以印鼠客蚤为优势种(98.46%),而居民区耕作地、山林等室外以不等单蚤为优势种(83.33%),染蚤指数为0.37。印鼠客蚤在家鼠疫源地中是传播鼠疫最活跃的媒介,动物感染率达100%,其分布、繁殖和季节消长与人、鼠间鼠疫关系密切。在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印鼠客蚤及其宿主全年均可繁殖,并能保持一定数量,人、鼠间长年均可发生鼠疫[6]。因此,印鼠客蚤指数≥1时,应引起高度警惕,有鼠疫暴发的可能[7]。
从该地区采集到的犬、猫、猪等指示动物血清中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31份,阳性率为10.95%,其中犬、猫、猪血清阳性分别为28、2和1份。目前按照《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GB 16883-1997)[8],在非鼠疫疫源地根据血清学阳性无法判定为动物鼠疫流行。因该地区未分离出鼠疫菌,尚无法判定其为鼠疫自然疫源地。但本次调查在犬、猪、猫血清中均检出鼠疫F1抗体阳性,说明猪也受当地动物鼠疫影响[9],且猪的活动范围基本固定,进一步缩小疑似鼠疫疫情来源范围。经调查抗体阳性动物96.77%为本地繁殖饲养,且83.87%采取拴(圈)养方式。因此,该地区指示动物血清抗体阳性与本地动物疫情有关,预示该地可能存在鼠疫疫源地。
综上所述,攀枝花市监测发现主要媒介印鼠客蚤、主要宿主小家鼠和褐家鼠的构成比例均低于云南省家鼠鼠疫疫源地,但从环境、历史及鼠密度、染蚤率、优势鼠种和优势蚤种等因素分析,该地区存在鼠疫发生和流行的可能。因此,应加强以鼠疫“三不”、“三报”为主要内容的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居民自我防护意识;其次,加大对该地区的鼠疫监测工作力度,及早掌握动物间鼠疫疫情,防止传播到人间;再次,应加强对当地乡村医生的培训力度,特别是鼠疫临床和鼠疫应急处置措施等知识技能的培训;最后,要加强组织机构和鼠疫队伍建设,提高鼠疫应急处理能力。
[1] | 汪立茂, 刘寿宇, 李帆, 等. 四川省攀枝花地区鼠疫疫源地调查[J]. 寄生虫病与感染性疾病,2011,9 (2) :64–67. |
[2] | 祁腾, 马丽, 汪立茂, 等. 攀枝花市2013-2014年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 (2) :192–193. |
[3] | 王酉之, 胡锦矗. 四川兽类原色图鉴[M].第3版.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9 : 1 -278.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79-2008鼠疫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8:8-12. |
[5] | 秦长育, 李克昌. 宁夏啮齿动物与防制[M]. 银川: 宁夏人民出版社, 2004 : 177 -188. |
[6] | 张丽云, 梁云, 吴爱国. 云南印鼠客蚤的地理分布特征与鼠疫流行现状[J]. 医学动物防制,2003,19 (10) :577–579. |
[7] | 董兴齐, 宋志忠. 中国南方家鼠鼠疫形势与防治对策建议[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 (4) :253–255. |
[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 16883-1997鼠疫自然疫源地及动物鼠疫流行判定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1997:1-5. |
[9] | 杨智明, 吴明寿, 张丽云, 等. 猪血清鼠疫F1抗体IHA和RIP检测结果分析[J]. 地方病通报,1999,14 (1)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