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杨旭欣, 秦豫民, 马丽, 靳娟, 何海燕, 田广, 杨宁海, 徐立青
- YANG Xu-xin, QIN Yu-min, MA Li, JIN Juan, HE Hai-yan, TIAN Guang, YANG Ning-hai, XU Li-qing
- 青海省2009-2014年人间布鲁氏菌病调查结果分析
-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human Brucellosis in Qinghai province in 2009-2014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4): 378-38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4): 378-38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4.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4-22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6-03 12:09
近年来全国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保持上升趋势[1]。青海省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历史上是人畜布病流行的高发区[2],青海省人间的布病感染和发病率通过控制均有所下降,截至2000年底,青海省布病防治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控制区”标准,但自2006年布病疫情开始回升[3]。为了解青海省近年布病疫情情况,于2009-2014年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2009-2014年青海省中转项目县、国家监测点、布病监测、职业人群监测和门诊等调查结果。
1.2 方法 1.2.1 监测方法按照《全国人间布病监测方案(试行)》进行监测。
1.2.2 诊断标准按照GB 15988-1995《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和WS 269-2007《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检测和确诊。
1.2.3 调查对象对青海省2个市2个区18个县(西宁市、格尔木市、湟中县、平安区、乐都区、民和县、大通县、同仁县、尖扎县、门源县、达日县、久治县、玛沁县、都兰县、共和县、海晏县、河南县、祁连县、天峻县、乌兰县、兴海县、泽库县)进行布病调查。
1.3 试剂来源检测试剂、阴阳性对照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趋势与分布特征。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布病感染率及患病率2009-2014年青海省布病感染率依次为5.30%、6.43%、5.76%、2.78%、3.09%和3.95%;各年患病率见表 1。
2.2 实验室检测2009-2014年共调查24 831人,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6年合计阳性率为4.16%(1 032/24 831);试管凝集试验(SAT)阳性率为1.71%(425/24 831),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为2.04%(21/1 027),见表 2。
2.3 发病情况青海省2009-2014年共报告布病新发病例316例,无死亡病例。其中,2012年病例最多达78例。各年的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05,P < 0.01),见图 1。
2.4 地区分布 2.4.1 各市(区、县)的发病情况此次对青海省2个市2个区18个县进行了布病调查,2009-2014年的布病发病地区逐年扩大,新发病例逐年增多,病例主要集中在达日县、久治县、共和县、海晏县、河南县、祁连县、天峻县、平安区;西宁市、大通县发病病例为从事布鲁氏菌疫苗生产及牲畜养殖的职业人群病例。格尔木市、湟中县、乐都区、大通县、同仁县、都兰县、兴海县、泽库县在近几年逐渐出现了发病病例;只有尖扎县、门源县、玛沁县、都兰县还未发现发病病例。流行强度在逐年增大,6年间布病年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见表 3。
2.4.2 不同性质地区发病情况根据调查地区所处地域及环境的不同,划分为农业、牧业、半农半牧和城镇4个区,感染数、患病数、发病数由高到低依次是牧业区、城镇、半农半牧区和农业区,见表 4。
2.5 患者治疗情况2009-2014年共确诊病例316例,按照2007年版《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和2012年发布的《布鲁氏菌病诊治指南》给予规范治疗,均得到较好效果。
2.6 布病防治情况2012年发放布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表 1 800份,回收1 351份,总知晓率为60.00%[4];2013-2014年发放布病干预包,对牧区的易感人群和职业人群进行布病干预,取得了良好效果。
3 讨论调查结果分析认为青海省布病疫情比较活跃,有继续蔓延的趋势。牧业区、城镇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的布病疫情均有所回升[5-6]。牧业区疫情较高说明布病的传染源依然存在;而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疫情的回升主要因近年来农村家庭养殖业的发展,牲畜交易频繁,传染源扩散;城镇的感染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农业区、半农半牧区,主要因职业人群(生产布鲁氏菌疫苗、国营农牧场)发病率高。
[1] | 徐淑慧, 于秋燕. 1991-2006年济南市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 (5) :434. |
[2] | 杨旭欣, 马丽, 徐立青, 等. 三江源地区布鲁杆菌病人群高危行为习惯调查[J]. 环境卫生学杂志,2015,5 (2) :103–105. |
[3] | 徐立青, 李超, 许红星, 等. 2006-2008年青海省人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资料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 (4) :389–390. |
[4] | 杨旭欣, 徐立青, 李亚楠, 等. 2012年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调查结果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4,33 (4) :422–424. |
[5] | 徐立青, 李亚楠, 杨旭欣, 等. 2010年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监测结果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2,31 (4) :409–411. |
[6] | 田广, 胡桂英, 李超, 等. 2006-2010年青海省人间布鲁杆菌病调查分析[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2012,31 (1) :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