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李长青, 朱思捷, 李娟, 马铁铮, 唐超, 田波, 全菲, 冀国强, 张文增, 宋士勋, 李印东, 张松建
- LI Chang-qing, ZHU Si-jie, LI Juan, MA Tie-zheng, TANG Chao, TIAN Bo, QUAN Fei, JI Guo-qiang, ZHANG Wen-zeng, SONG Shi-xun, LI Yin-dong, ZHANG Song-jian
- 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4年淡色库蚊调查
- Investigation on Culex pipiens pallens in vicinity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from 2011 to 2014, China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67-270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3): 267-270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13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6-02-17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4-14 12:00
2 北京市顺义区李遂卫生院, 北京 101300
2 Shunyi District Lisui Health Center
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是我国北方地区斑氏丝虫病的主要媒介,也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相关[1]。北京市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2]。有研究显示,凭借现代交通工具和物流,蚊虫可被动转移至世界各地,为疾病的国际间传播带来隐患[3]。截至2014年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年度旅客吞吐量已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二,首都机场吞吐量的逐年增多,增加了染疫蚊虫随飞机输入首都的风险。因此有必要了解首都机场周边淡色库蚊等蚊虫种属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北京首都机场蚊媒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基础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工具MT-1二氧化碳诱蚊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隆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制。
1.2 监测点设置在机场周边2 000 m范围内分别选取机场东(居民区40°06′27″N,116°37′44″E)、机场南(宾馆商业区40°02′44″N,116°36′07″E)、机场西(保税区内西侧40°06′32″N,116°34′43″E)、机场北(保税区北杂草地40°06′49″N,116°35′37″E)、保税区南(草地40°06′13″N,116°35′01″E)、机场中(废弃建筑工地40°05′42″N,116°35′22″E)、河边(温榆河水系40°02′46″N,116°38′14″E)7个监测点。
1.3 监测方法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CO2诱蚊灯法。2011-2014年每年的5-10月,每旬监测1次(2011年监测时间为 7月中旬至10月下旬;2012年为6月上旬至10月下旬;2013-2014年监测时间均为5月上旬至10月下旬)。选择晴朗天气开展调查,以远离干扰光源、背风场所作为挂灯点。在光源离地1.5 m处挂灯,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CO2气瓶,诱捕蚊虫2 h。收集蚊虫后关闭CO2气瓶,断开电源,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对收集的蚊虫按照《中国重要医学昆虫分类与鉴别》进行分类,并计数储存。
1.4 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和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蚊虫平均密度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蚊虫种属构成及密度情况2011-2014年5-10月间共监测62旬次,1 687灯次,捕获成蚊126 212只,隶属4属5种,总体密度指数为37.41只/(灯·h),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85.59%,三带喙库蚊(Cx. tritaeniorhynch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分别占13.95%、0.28%和0.18%,捕获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1只,5种蚊虫构成及密度见表 1。
2.2 淡色库蚊密度时间分布淡色库蚊年平均密度为32.02只/(灯·h),2011-2014年年度淡色库蚊平均密度分别为35.87、43.44、15.67和36.88只/(灯·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51,P<0.05),2012、2014年密度与2013年密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150、3.553,P<0.05),2013年淡色库蚊年平均密度较低。淡色库蚊月密度为0.29~113.34只/(灯·h),月密度高峰在6-8月,月平均蚊密度分别为66.21、34.91和47.85只/(灯·h);5-10月蚊虫月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32,P<0.01),10月蚊虫平均密度与6-9月各月平均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441、4.641、6.528、4.498,P<0.01);5月蚊虫平均密度与6、8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6.122、4.339,P<0.05);此外,6月与7、9月蚊虫月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3.971、4.275,P<0.05),5月和10月淡色库蚊数量均低于其他月份。旬密度在0.04~149.71只/(灯·h),5月上旬出现淡色库蚊,蚊虫密度10月上旬起下降。淡色库蚊月密度和旬密度情况见图 1和表 2。
2.3 不同生境淡色库蚊密度2011-2014年7种生境蚊虫总体密度为4.34~144.21只/(灯·h),年平均蚊密度居前3位的生境分别为河边、机场中和机场北,蚊密度分别为105.72、34.14和23.65只/(灯·h),机场南密度最低,为9.71只/(灯·h),7种生境蚊虫年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102,P<0.05),仅河边与其他6种生境(机场东、机场南、机场西、机场北、机场中、保税区南)蚊虫年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10.879、12.198、10.931、10.413、9.154、12.101,均P<0.05),见表 3。
3 讨 论首都机场周边环境多样,有居民区、商业区,也有河流、林地等自然生境。本研究选取机场周边居民区、商业区、工作区、河边、建筑废弃地、草地林地等生境,以反映不同生境蚊虫种群特点,通过4年的长期监测基本掌握了北京首都机场周边蚊虫侵害总体状况。
3.1 淡色库蚊是北京首都机场周边的优势蚊种本次调查显示,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5.59%,是北京首都机场周边的优势蚊种,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2, 4]。与北京全市蚊虫监测数据不同(4.62%),三带喙库蚊构成比次之,占捕获总数的13.95%。此外,机场周边2011-2014年总体蚊虫年平均密度为28.76~45.18只/(灯·h),较北京市日常监测点高出31.16~46.38倍,2010-2012年北京市18个区(县)不同环境蚊虫密度为0.62~1.45只/(灯·h)。机场周边蚊虫种属与北京全市基本一致,但密度高,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比例较高。
3.2 淡色库蚊时间分布特点本次调查显示,机场周边淡色库蚊密度高峰在6-8月,北京市和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常规监测点蚊虫密度高峰一般出现在7-8月[2, 5]。6-8月为北京市的雨季,张松建等[6]研究发现机场周边蚊虫密度受当月及其前2个月气压均值和当月及其前1个月降雨量的影响。机场周边主要为野外环境,雨水增多等条件利于蚊虫孳生,蚊虫密度在短期内可能大幅增高。因此,在6-8月应做好机场周边淡色库蚊的灭蚊、防蚊工作。
本研究还发现,2012年、2014年首都机场周边淡色库蚊密度均与2013年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3年淡色库蚊密度较低,而三带喙库蚊密度却较往年有大幅增高[7]。此外,2013年总体蚊虫密度低于往年,但机场周边外环境生境因素无较大变化,故可能为2013年异常的气象因素所致。查阅2011-2013年《北京市顺义区统计年鉴》发现,2013年降雨量低于2012年和2011年 (2011-2013年顺义区5-10月平均降雨量分别为90.75、104.185和75.35 mm;4-5月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1.45、37.15和5.35 mm)。其他气象因素变化不大。由于降雨量降低导致淡色库蚊密度降低,从而为三带喙库蚊孳生提供了条件,故2013年三带喙库蚊密度大幅增高。景晓等[8]研究发现骚扰阿蚊与淡色库蚊存在种间竞争现象,淡色库蚊与三带喙库蚊是否存在种间竞争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3.3 河边等野外环境是淡色库蚊栖息的主要场所本研究发现,淡色库蚊年平均蚊密度居前3位的生境分别为河边、机场中和机场北,其中河边捕获的淡色库蚊数量占总数的47.12%。本次调查的7个监测点,除机场南监测点为商业区内的一个宾馆外,其他监测点均为野外环境,其中河边监测点有大面积积水;保税区南为草地;机场西为草地但其西侧200 m左右有积水塘;机场北为机场保税区内的工作区,但其北侧和东侧有大面积无人管理的杂草地且有小的积水坑;机场中为废弃的建筑工地及垃圾堆;机场东为某居民区西侧100 m外的树林,其北侧50 m左右有积水沟。蚊虫生活史的整个过程依赖一定的地物特征[9],沈元等[10]利用“3S”技术发现优势蚊种与地物特征的对应关系显著相关,如与淡色库蚊显著正相关的地物特征为湿地。机场周边的河边淡色库蚊密度高于其他生境蚊虫密度,与河边积水较多而利于蚊虫孳生有关。
综上所述,基本掌握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淡色库蚊密度、季节变化趋势和地区分布特点,但影响淡色库蚊密度的因素(如地物特征和气象因素)还需深入调查,从而为北京首都机场周边蚊媒密度变化趋势及蚊媒传播疾病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1] | 王陇德. 病媒生物防制实用指南[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 : 51 . |
[2] | 张勇, 刘婷, 曾晓芃. 北京市2010-2012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 (2) :101–104. |
[3] | 李俊成, 付士红, 聂维忠, 等. 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监测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7,30 (2) :75–76. |
[4] | 刘佳, 车志军, 刘永有, 等.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 (5) :479–480. |
[5] | 黎新宇, 李长青, 张松建, 等. 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1年蚊媒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 (5) :472–473. |
[6] | 张松建, 赵新, 唐超, 等. 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的气象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5,31 (1) :10–11. |
[7] | 张松建, 马铁铮, 李长青, 等. 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 (4) :323–325,329. |
[8] | 景晓, 李兆凰, 吴文久, 等. 2种蚊虫种间竞争现象观察[J]. 中国公共卫生,2006,22 (5) :570–572. |
[9] | 王晓东, 刘美德, 宋锋林, 等. 应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水稻种植区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 (5) :396–399. |
[10] | 沈元, 许林, 赵强, 等. 应用3S技术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蚊虫群落与地物特征的相关性[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 (6) :503–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