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吕燕宁, 陈丽娟, 窦相峰, 孙玉兰, 张秀春, 黎新宇, 王全意
- LYU Yan-ning, CHEN Li-juan, DOU Xiang-feng, SUN Yu-lan, ZHANG Xiu-chun, LI Xin-yu, WANG Quan-yi
- 北京市远郊区恙虫病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 Sero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scrub typhus in suburban districts of Beiji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3): 257-25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3): 257-25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3.011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12-21
- 网络出版时间: 2016-04-14 12:00
2 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北京 100069
2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恙虫病(tsutsugamushi disease)又称丛林斑疹伤寒(scrub typhus),是经媒介恙螨叮咬而传播给人的一种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其病原体为恙虫病东方体(Orientia tsutsugamushi,Ot),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或宿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斑丘疹、焦痂、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致命。恙虫病流行地域甚广[1],广泛分布于亚洲西太平洋地区,西至阿富汗、巴基斯坦,北至俄罗斯,东至韩国、日本,南至澳大利亚等区域内的大部分国家。恙虫病不仅对各国的公共卫生构成严重威胁,也是威胁旅游者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2]。我国10余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有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以往恙虫病仅发生于长江以南地区,近年来恙虫病的疫区有不断扩大趋势。1986年以来,我国恙虫病疫源地不断北移,已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天津、安徽、东北、内蒙古、新疆等地发现该病流行或暴发[3-5]。北京市自2008年报告该病以来,病例数逐年增长。为了解北京市恙虫病的流行现状,本研究选取远郊区开展恙虫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与资料收集于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市的平谷、密云、怀柔和门头沟区随机抽取30个村镇分别进行人群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务农、野外工作较多的人群。同时收集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基本情况,并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北京市历年恙虫病的疫情信息。
1.2 样本采集与恙虫病抗体检测采集被调查者非抗凝静脉血3 ml,取其血清置-20 ℃保存待测。恙虫病IgG抗体采用ELISA法进行检测,试剂使用美国InBios公司产品Scrub Typhus DetectTM IgG ELISA System(货号:STMS-1),具体操作按说明书进行。血清样本与对照品均按1∶100稀释,Cut-off值设定A450为 0.370,每个反应板中,阴性对照(NC)A<0.200,阳性对照(PC)A>0.500,判定系数(APC/ANC)≥5.0。如果无法满足上述标准,需重复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利用Excel 和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调查人群的一般情况及总体感染状况共调查4 362人,男女比例为1∶1.15,平均年龄为44.5岁;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68.57%。4 362份血清中恙虫病IgG抗体阳性者共460份,总阳性率为10.55%。
2.2 性别分布调查的4 362人中,男性2 033人,血清恙虫病IgG抗体阳性者193份,阳性率为9.49%;女性2 329人,阳性者267份,阳性率为1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9,P=0.035),见表 1。
2.3 年龄分布累计调查的4 362人中,0~、21~、41~、61~80岁年龄组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22%、9.56%、12.58%和1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469,P=0.000)。0~岁年龄组与其他3组年龄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14,P=0.001;χ2=31.308,P=0.000;χ2=23.156,P=0.000)。21~岁年龄组与41~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6,P=0.026),与61~8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71,P=0.124)。41~岁年龄组与61~80岁年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0,P=0.560),见表 2。
2.4 职业分布学生群体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为5.42%,农民为12.04%,其他职业者为9.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62,P=0.000)。其中农民与学生的恙虫病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662,P=0.000);农民与其他职业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64,P=0.085);学生与其他职业人群的恙虫病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22,P=0.003),见表 3。
2.5 地域分布平谷区人群恙虫病IgG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1.66%。门头沟区阳性率最低,为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86,P=0.000)。平谷、密云、怀柔区的恙虫病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门头沟区与平谷、密云和怀柔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874、16.118、11.898,P<0.05),见表 4。
3 讨 论1985年以前,我国恙虫病仅在31° N以南地区广泛流行,多在夏季高发,被称为夏季型恙虫病。1985年以后,我国长江以北该病新疫区不断被发现和证实,流行形式主要呈秋冬型。北京市自2008年首次在平谷区发现本地恙虫病病例[3, 6],之后病例数连年上升,平谷区为主要流行区,流行形式亦为秋冬型。密云、延庆和昌平区也有病例报告[7-9],但仅平谷区的病例得到实验室证实。
研究表明北京地区恙虫病感染主要与居住于村边、山地、草地、菜地附近、院落中杂草以及秋收等劳作活动有关[10]。女性恙虫病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性,其中平谷区男性阳性率与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地区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恙虫病确诊病例中女性略高于男性一致[9]。可能与女性参加农业劳作和家务劳动较多,与恙虫病传播媒介恙螨的接触机会较多有关。
调查人群中0~岁年龄组人群恙虫病感染率最低,与其他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者主要以41~80岁为主,与病例监测结果一致[9, 11]。目前农村青年外出务工较多,农村务农人群主要以40~60岁为主,与恙螨接触较多,感染风险较高。农民感染率最高,其他职业人群次之,学生最低,与病例监测结果一致[9, 11],其中农民与其他职业人群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与未对其他职业进行细致分类有关。北京地区恙虫病感染主要与秋季从事农活、接触杂草有关[10],因而农民的感染风险最高。
目前北京市报告的恙虫病病例主要来自平谷区,是恙虫病的主要流行区。本次调查平谷区恙虫病感染率最高,与其临近的自然条件相近的密云及怀柔区也有较高的感染率,而相对地理位置较远的门头沟区则感染率较低。恙虫病传播媒介是恙螨,恙螨活动范围极小,呈点状分布,常聚集于一处,形成“恙螨岛”。恙虫病通过携带Ot的恙螨幼虫叮咬而传播。恙螨幼虫孵出后,在地面草丛中活动,遇到宿主动物或人时即附着其体表叮咬、吸取组织液,3~5 d吸饱血后落于地面。恙螨一般只在幼虫期叮咬宿主动物1次,感染Ot后经卵垂直传播,当子代恙螨叮咬人时传播本病。人与人之间不传染,因此恙虫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但宿主动物可携带Ot、恙螨以及感染Ot的恙螨到更多地区,导致恙虫病疫源地不断扩大,山东、河北、山西省的恙虫病疫源地发现和发展已证实这一点[12]。目前平谷、密云、怀柔、延庆和门头沟区定位为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而恙虫病严重威胁此种经济模式,尤其是对旅游服务、生态园服务、生态农业和林业种植、生态养殖等职业人群及外来旅游者健康有较大影响。因此,在生态涵养区开展恙虫病防控研究有重要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
本调查提示目前北京市恙虫病的流行态势存在地域差异,平谷、密云、怀柔区感染和传播风险较高,报告病例主要来自平谷区,但恙虫病的误诊率高,临床与接诊医生的经验、水平影响其诊断,无病例报告并非无病例发生。因此,在密云和怀柔区应加强疾病和宿主动物及媒介监测工作,并在高危人群中做好疾病防治的宣传教育工作,对基层医院医生加强恙虫病诊疗知识的培训,从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该病。
[1] | Watt G, Parola P. Scrub typhus and tropical rickettsioses[J]. Curr Opin Infect Dis, 2003, 16 (5) : 429–436 . |
[2] | Walker DH. Rickettsial diseases in travelers[J].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03, 1 (1) : 35–40 . |
[3] | 付秀萍, 刘玉英, 张宝华, 等. 首次实验室证实北京平谷地区恙虫病东方体暴发流行[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 (2) :137–140. |
[4] | 张守印, 蒋德勇, 俞东征. 我国秋季型恙虫病地方特点及流行状况分析[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09,30 (3) :133–135. |
[5] | Zheng L, Bi ZW, Kou ZQ, et al. Genotype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of Orientia tsutsugamushi in scrub typhus patients and rodents in Shandong,northern China[J]. Infect Genet Evol, 2015 : 126–130 . |
[6] | Li WH, Dou XF, Zhang LQ, et al.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genotype identification of scrub typhus from Pinggu district, Beijing, 2008 and 2010[J]. Am J Trop Med Hyg, 2013, 89 (1) : 123–129 . |
[7] | 张立芹, 窦相峰, 田丽丽, 等. 北京市平谷区恙虫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职业与健康,2013,29 (11) :1355–1356. |
[8] | 田丽丽, 张立芹, 吕燕宁, 等. 北京市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实际感染病例数估计[J]. 职业与健康,2013,29 (21) :2765–2768. |
[9] | 田丽丽, 张立芹, 张华岗, 等. 2008-2013年北京市恙虫病分布特征及临床诊断分析[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5,22 (2) :88–93. |
[10] | Lyu Y, Tian LL, Zhang LQ, et al. A case-control study of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scrub typhus infection in Beijing, China[J]. PLoS One, 2013, 8 (5) : e63668. |
[11] | 田丽丽, 张秀春, 关增智, 等. 北京市67例恙虫病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6 (3) :211–213. |
[12] | 张萌, 王显军, 赵仲堂. 中国恙虫病流行态势及预防控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32 (4) :419–4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