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Vol. 27 Issue (2): 209-210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夏仪, 刘洪霞, 汤泓, 李颖, 殷为申, 蔡恩茂
XIA Yi, LIU Hong-xia, TANG Hong, LI Ying, YIN Wei-shen, CAI En-mao
温度对白纹伊蚊种群发育的影响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edes albopictus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209-210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2): 209-210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31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6-02-17
温度对白纹伊蚊种群发育的影响
夏仪1,刘洪霞2,汤泓1,李颖1,殷为申1,蔡恩茂1    
1 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051;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关键词: 白纹伊蚊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Effect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Aedes albopictus
XIA Yi1,LIU Hong-xia2,TANG Hong1,LI Ying1,YIN Wei-shen1,CAI En-mao1     
1 Changn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051, China;
2 Shang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近年来,全球登革热的流行情况呈不断上升趋势,2014年广东省也出现登革热疫情大暴发,上海市长宁区近10年每年均有登革热输入性病例,2014年辖区病例数创近10年新高。目前,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是中国登革热传播的主要媒介,传播流行性乙型脑炎、西尼罗热、基孔肯雅热等多种病毒性疾病,为东南亚及我国重要的医学昆虫[1, 2, 3]。本研究拟观察不同温度对白纹伊蚊各虫期发育的影响,为了解白纹伊蚊种群数量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虫

从辖区内东、西、南、北、中5个方位采集白纹伊蚊,实验室驯化饲养至子1代(F1)。

1.2 材料

蚊笼、搪瓷盆、搪瓷碗、人工气候箱(温差为±0.1 ℃)。

1.3 方法

采用多级人工变温法,实验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温度设置为15、20、25、30和35 ℃,相对湿度为65%,光周期L∶D=14 h∶10 h。观察并记录产卵前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等各虫态的平均发育历期以及发育起点温度。

1.3.1 卵期

挑选同一批次卵粒至3个实验碗中,每碗50粒新鲜卵粒。将含有卵粒的搪瓷碗置于恒温箱中饲养,每日08:00、12:00、16:00和20:00观察并记录卵的孵化时间以及数量,挑出已孵蚊幼虫,观察至卵全部孵化。根据记录每粒卵的孵化时间,计算出全部孵化卵的平均孵化时间长度即为卵发育历期。白纹伊蚊卵期观察时间最长为7 d。

1.3.2 幼虫期

将养蚊笼中取出的卵置于搪瓷碗中,每日08:00、12:00、16:00观察卵粒的孵化情况。将首批孵化出来的幼虫去除,然后将同一批次的初孵幼虫用吸蚊管吸入3个实验搪瓷碗内,每碗50只(每碗中的脱氯水数量和饲料量相同,每2 d换水和饲料1次)每日08:00、12:00、16:00和20:00观察并记录幼虫化蛹出现的时间及数量,挑出已化蚊蛹,观察至蚊幼虫全部化蛹。根据记录的所有幼虫发育至4龄末所用的平均时间长度即为幼虫发育历期。

1.3.3 蛹期

当幼虫发育至3、4龄时,开始每日08:00、12:00和16:00观察幼虫化蛹情况。从首次发现幼虫化蛹开始计时,去除前2日化出的蛹,然后将同一批次的蛹用吸蚊管吸到3个实验搪瓷碗内,每碗50只。将实验碗放入容器内开始计时。24 h后,每隔2 h观察并记录蛹化成蚊的时间及数量,直至所有蛹全部化成成蚊。根据每只蛹羽化所用的时间,计算出蛹羽化的平均时间长度即为蛹发育历期。

1.3.4 产卵前期(成虫期)

将同一天羽化的成虫转移至相同规格的蚊笼内饲养,羽化第5 天挑选90对雌雄蚊,分3组,每组30对,放入温控设备中,同时饲喂小白鼠1 d,放置产卵碗(产卵纸)。每天08:00、12:00、16:00和20:00观察并记录成蚊产卵出现的时间。观察至成蚊不再产卵为止。记录成虫从羽化至开始产卵所用时间,计算成虫从羽化到开始产卵所用时间平均值作为成虫产卵前期。

1.4 数据处理

有效积温(K)和发育起点温度(℃)均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C为发育起点温度,K为有效积温,T为实验温度,V为发育速率(发育历期的倒数),n为实验温度组数。

2 结 果

在研究温度范围内白纹伊蚊各虫期平均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在15 ℃下蚊虫不吸血、卵粒不孵化、幼虫不发育,见表 1。产卵前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5.98±0.79)、(13.79±0.72)、(13.09±0.17)和(13.60±0.17)℃;有效积温分别为(25.20±2.61)、(45.98±5.42)、(92.11±1.29)和(19.64±0.99)日度。

表 1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各虫期发育历期(x±s
3 讨 论

研究显示白纹伊蚊的危害程度与其种群密度密切相关[4]。影响白纹伊蚊密度变化的因素包括气象、环境和人为等因素。同时统计学研究显示成蚊密度与气温具有较好的相关性[5]。因此,研究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的发育历期可作为了解其种群数量变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对于预测登革热等蚊媒病的流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白纹伊蚊各虫态平均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而且随温度的逐级降低平均发育历期的增幅逐渐增大,该结果与李菊林等[6]研究结果一致。在15 ℃蚊虫吸血阶段观察所有蚊虫死亡时均未发现其吸血;在恒温箱饲养的7 d内,卵粒不孵化;李菊林等[6]研究结果显示15 ℃下幼虫化蛹的最早时间为34 d,而本研究在15 d的观察期内幼虫不能发育,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期限有关;在15 ℃下蛹发育至成蚊的平均历期为200 h,是该阶段在20 ℃时的2倍。本研究结果显示产卵前期、卵期、幼虫期和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与刘凤梅等[7]研究淡色库蚊的生殖营养周期、卵孵化期和幼虫+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不同,其原因可能与研究的蚊种不同有关。另外本研究选择每天08:00、12:00、16:00、20:00观察,可能时间间隔较长对结果有一定影响。由于本研究选择的温度范围在15~35 ℃,未观察>35 ℃时白纹伊蚊的发育周期的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综上所述,白纹伊蚊的发育周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温度过低抑制蚊虫发育。

参考文献
[1] 王丕玉,周红宁. 白纹伊蚊实验室饲养研究[J]. 医学动物防制,2002,18(9):497-498.
[2] 江毅民,严子锵. 我国亚热带地区登革热发生机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8,19(1):80-81.
[3] 杨舒然,刘起勇. 白纹伊蚊的全球分布及扩散趋势[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3,24(1):1-4.
[4] 周毅彬,冷培恩,曹辉,等. 气温和降雨量对白纹伊蚊密度影响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0,16(2):105-107.
[5] 赵瑶,刘泽军,曾晓芃,等. 北京市蚊虫密度与气象因素关系的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9,20(1):11-14.
[6] 李菊林,朱国鼎,周华云,等. 不同温度下白纹伊蚊发育情况的观察[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5,27(1):59-61.
[7] 刘凤梅,刘相萍,胡玉祥,等. 淡色库蚊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的研究[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4,7(3):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