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Vol. 27 Issue (2): 190-193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韩冰, 赵钢, 张忠兵, 李建云, 张大禹
HAN Bing, ZHAO Gang, ZHANG Zhong-bing, LI Jian-yun, ZHANG Da-yu
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
The analysis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plague natural foci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2001-2013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190-193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2): 190-193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2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10-15
内蒙古地区2001-2013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疫情分析
韩冰1,赵钢2,张忠兵2,李建云2,张大禹2    
1 内蒙古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 呼和浩特 010010;
2 内蒙古地方病防治研究中心, 呼和浩特 010031
摘要: 目的 分析2001-2013年内蒙古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特点,为鼠疫监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1-2013年内蒙古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各年度鼠疫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 2001-2013年,共捕获达乌尔黄鼠18937只,鼠密度为0.88只/hm2;共梳检达乌尔黄鼠38203只,染蚤率为48.60%,获蚤76452匹,蚤指数为2.00;从察哈尔丘陵地区的长爪沙鼠中分离到鼠疫菌1株,间接血凝试验检出达乌尔黄鼠鼠疫F1阳性血清93份。结论 2001-2013年该疫源地未发生人间鼠疫疫情;除2011、2013年外其他年份均有动物间鼠疫疫情,疫源地动物间鼠疫仍活跃。
关键词: 鼠疫     达乌尔黄鼠     流行特点    
The analysis of Spermophilus dauricus plague natural foci in Inner Mongolia during 2001-2013
HAN Bing1,ZHAO Gang2,ZHANG Zhong-bing2 ,LI Jian-yun2,ZHANG Da-yu2     
1 Inner Mongolia Medical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Hohhot 010010,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2 Inner Mongolia Center for En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Research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enzootic plague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Inner Mongolia Spermophilus dauricus plague natural foci in the ChaHaEr hill-Song Liao plains during 2001-2013, provided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plague surveillance and management. Methods Collected plague monitoring data from 2001 to 2013 in the Inner Mongolia S. dauricus plague natural foci, used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method to analyze the data. Results From 2001 to 2013, 18 937 S. dauricus were captured, rat density was 0.88; In total 38 203 S. dauricus were combed for fleas, flea infection rate was 48.60%. Together 76 452 fleas were collected, fleas index was 2.00;One strain Yersinia pestis was identified from Meriones unguiculatus and 93 positive serum samples of S. dauricus were detected by IHA from 2001 to 2013. Conclusion Enzootic plague persists in natural foci which is mainly maintained by S. dauricus, while there has been no human cases reported.
Key words: Plague     Spermophilus dauricus     Epidemic characteristics    

达乌尔黄鼠(Spermophilus dauricus)鼠疫自然疫源地察哈尔丘陵、松辽平原为典型草原,最早由伍连德报道通辽豆鼠(黄鼠)鼠疫(黄鼠鼠疫)传播给人类[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鼠疫防治工作,现已确定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为达乌尔黄鼠,传播媒介为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sungarius),次要宿主为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传播媒介为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鼠疫菌是通辽(ⅡB、Ⅲ、Ⅷ、Phe)生物型[2]。目前,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4个盟(市)25个旗(县),现将该疫源地2001-2013年鼠疫监测数据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1-2013年各年度内蒙古鼠疫监测数据 。

1.2 方法与标准

根据《全国鼠疫监测方案》及《内蒙古鼠疫监测方案》要求,在疫源地内开展鼠疫监测工作,病原学及血清学检验按照《鼠疫诊断标准》(WS 279-2008)进行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软件录入宿主、媒介、病原学及血清学等数据并分析,血清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宿主动物调查

2001-2013年,松辽平原地区累计设立监测点287个,平均每年设21~23个点。达乌尔黄鼠密度共调查19 786 hm2,捕获达乌尔黄鼠13 131只,平均密度为0.66只/hm2。夜间活动鼠共调查200 805夹次,捕获鼠类6 301只,捕获率为3.14%,见表 1。其中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最多,占捕获总数的54.48%。察哈尔丘陵地区累计设立监测点43个,平均每年设2~5个点。达乌尔黄鼠密度共调查1 764.75 hm2,捕获5 806只,平均密度为3.29只/hm2。夜间活动鼠共调查42 143夹次,捕获鼠类584只,捕获率为1.39%,见表 2。其中黑线仓鼠最多,占69.83%。

表 1 松辽平原地区宿主和媒介监测结果
2.2 媒介调查

松辽平原地区共梳检达乌尔黄鼠25 673只,染蚤鼠11 074只,染蚤率为43.13%;获蚤28 313匹,平均蚤指数为1.10。共挖掘达乌尔黄鼠巢1 538个,染蚤巢932个,染蚤率为60.60%;获蚤14 104匹,蚤指数为9.17。探黄鼠洞干14 650个,染蚤洞2 026个,染蚤率为13.83%;获蚤4 146匹,平均蚤指数为0.28,见表 1。察哈尔丘陵地区共梳检达乌尔黄鼠12 530只,染蚤鼠7 491只,染蚤率为59.78%,获蚤48 139匹,平均蚤指数为3.84;共挖掘黄鼠巢423个,染蚤巢350个,染蚤率为82.74%;获蚤8 487匹,平均蚤指数为20.06。探黄鼠洞干3 250个,染蚤洞424个,染蚤率为13.05%;获蚤1 129匹,平均蚤指数为0.35,见表 2

表 2 察哈尔丘陵地区宿主和媒介监测结果
2.3 病原学和血清学调查

松辽平原剖检鼠类74 358只,其中达乌尔黄鼠63 747只,未检出鼠疫菌。培养蚤类10 356组51 612匹,其中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7 011组34 916匹,未检出鼠疫菌。间接血凝试验(IHA)法共检查各种动物血清76 708份,其中检测达乌尔黄鼠血清74 746份,检出鼠疫F1阳性血清31份,均为达乌尔黄鼠血清,阳性率为0.04%(表 3)。

表 3 松辽平原地区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

察哈尔丘陵地区剖验各类鼠共18 140只,其中达乌尔黄鼠16 264只,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1 228只,2010年检出1株长爪沙鼠鼠疫菌。培养蚤类共11 240组59 760匹,其中方形黄鼠蚤6 126组41 498匹,未检出鼠疫菌。共检测动物血清12 847份,其中达乌尔黄鼠血清11 563份,检出鼠疫F1阳性血清62份,均为达乌尔黄鼠血清,阳性率为0.48%,见表 4;两地血清学阳性率进行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09,P=0.000)。

表 4 察哈尔丘陵地区病原学和血清学检验结果
3 讨 论 3.1 年度流行特点分析

松辽平原地区仅在2006-2007年、2010-2011年、2013年未检出阳性血清,其余年度虽然未检出鼠疫菌,但均检出鼠疫血凝阳性血清,疫情分布在3个盟(市)7个旗(县),说明该地区动物间疫情仍活跃。察哈尔丘陵地区在2010年检出长爪沙鼠阳性菌株1株,2001-2013年共检出鼠疫血凝阳性材料62份,尤其在2003、2004年度检出多份鼠疫F1阳性血清,动物间鼠疫流行较为严重。该地区达乌尔黄鼠平均密度为3.29只/hm2,每年鼠密度为1.94~4.91只/hm2,超出我国达hm2疫自然疫源地控制标准最低的鼠疫流行病学密度(1只/hm2),而且平均蚤指数相对松辽平原地区也较高。

3.2 地区流行特点分析

松辽平原地区3个盟(市)黄鼠平均密度均较高,其中兴安盟科右前旗在2012年检测出黄鼠阳性血清1份,为该地20世纪70年代末后再次检测出阳性样本[3]。历史上通辽地区人间和鼠间鼠疫流行比较严重,由于多年连续开展鼠疫防控黄鼠密度下降,但一些边缘地区黄鼠密度仍较高,应加强疫源地监测和检索[4]。20世纪90 年代以来,低山丘陵区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仍活跃。虽然大部分仍保持原始生态环境,少部分垦植为半农半牧区,预计疫源性将长期存在[5]。2005年扎鲁特旗监测点IHA检出阳性材料1份,当年黄鼠密度为0.65只/hm2,小型鼠密度为1.33%,鼠体染蚤率为43.89%,鼠体蚤指数为1.21;比较其鼠疫监测各项指标也相差无几,原因有待分析[6]。2001-2013年在扎鲁特旗、阿鲁科尔沁旗、敖汉旗、巴林右旗共检出血凝阳性血清22份,鼠疫疫源地和动物鼠疫流行,且部分居民有剥食主要宿主——黄鼠的陋习,易增加人感染鼠疫的危险性[7]

正蓝旗、正镶白旗和多伦县仍保持原始生态,具有保存鼠疫自然疫源地的条件,疫源性一直存在,动物鼠疫疫情也相对严重[8] 。2001-2013年,分离鼠疫菌1株(长爪沙鼠),鼠疫血凝阳性血清62份,其中多伦县检出58份,占检出血清总数的93.55%。另外,监测数据显示,该地区达乌尔黄鼠密度较高,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主要宿主的平均蚤指数相对较高,说明该地区的动物疫情仍处在活跃期。

3.3 两地区流行现状比较分析 3.3.1 宿主动物调查数据比较

察哈尔丘陵地区主要宿主密度是松辽平原地区的5倍,但松辽平原地区夜间活动鼠的捕获率为察哈尔丘陵地区的2倍。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各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也发生变化,宿主动物种类在不同时期出现更替、混居等情况,直接影响疫源地主要贮存宿主的寄生蚤种类,这种生态学的更替也意味着鼠疫菌的改变[9]

3.3.2 媒介调查数据比较

察哈尔丘陵地区的染蚤率及蚤指数均高于松辽平原地区,而洞干蚤的调查数据显示染蚤率及染蚤指数相近。1948-2012年在赤峰市黄鼠疫源地从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角尖眼蚤指名亚种(Ophthalmopsylla praefecta praefecta)及阿巴盖新蚤(Neopsylla abagaitui)3种蚤体内均检出鼠疫菌,说明这些蚤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流行过程中有参与传播或保存鼠疫菌作用[10]

3.3.3 病原学及血清学调查数据

松辽平原地区未检出鼠疫菌,察哈尔丘陵地区检出1株长爪沙鼠鼠疫菌;两地血清学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09,P<0.05);察哈尔丘陵地区血清阳性率为松辽平原地区的12倍,故该地区应该加强动物间疫情监测。

通过分析,两地动物间鼠疫一直处于流行状态,而察哈尔丘陵地区流行更为活跃,其原因可能是察哈尔丘陵地区达乌尔黄鼠与长爪沙鼠疫源地紧密相连,长爪沙鼠近十几年每年都有动物间鼠疫流行,达乌尔黄鼠察哈尔丘陵地区连年流行。随着生态环境、气候、人为因素等影响,鼠密度、蚤指数的提高可能造成该地区动物鼠疫流行,也是动物间鼠疫暴发流行的重要信号。因此,要重点加强该地区动物监测,及时掌握宿主、媒介相关数据变化情况,做好动物间疫情处置工作,严防人间疫情发生。

参考文献
[1] 纪树立. 鼠疫[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79-96.
[2] 方喜业.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26.
[3] 李国军,石杲,李保荣. 内蒙古2012年达乌尔黄鼠鼠疫监测结果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14,30(3):330-331.
[4] 冯国臣,于高娃,王力. 通辽市鼠疫疫源地类型与自然景观特征[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12):746-748.
[5] 范蒙光,韩效中,王兰芳,等. 近年来达乌尔黄鼠鼠疫流行特点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3,14(1):50-52.
[6] 张雁冰. 国家级监测点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小型鼠调查分析[J].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11,30(10):230-233.
[7] 杨连胜,石杲. 赤峰市达乌尔黄鼠鼠疫疫源地动物鼠疫疫情分析[J]. 医学动物防制,2007,23(12):920-921.
[8] 张春华,吕景生,浦清江. 达乌尔黄鼠疫源地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4,19(6):345-348.
[9] 白林庆,司晓艳,涛波. 内蒙古主要鼠疫传播媒介蚤类的分布特征及其流行病学意义[J]. 实用预防医学,2015,22(5):639-642.
[10] 朱建新,石杲. 赤峰市鼠疫媒介蚤类及防治研究[J]. 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2013,7(4):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