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郜振国, 马合木提, 邓红, 张建, 刘同中, 李新兰, 张本忠
- GAO Zhen-guo, MAHE Mu-ti, DENG Hong, ZHANG Jian, LIU Tong-zhong, LI Xin-lan, ZHANG Ben-zhong
- 新疆地区蚊种分布及虫媒病毒调查
- Investigation of mosquito species distribution and arbovirus in Xinjiang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2): 186-189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2): 186-189
- 10.11853/j.issn.1003.8280.2016.02.025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12-21
2 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兰州 730000
2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 Lanzhou University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亚欧大陆中心,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形成昆虫种类和分布的独特差异。吸血双翅目昆虫中的蚊类,其刺叮吸血机械性携带并传播多种病原,威胁人类健康。蚊虫种类及其传播病原研究更是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的基础工作。近年来新疆蚊媒传染病的发生,如2004年喀什地区80例不明原因脑炎病例的发生,后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证实为西尼罗病毒感染[1]。吕新军等[2]、唐承军等[3]分别于2005年和2011年在喀什地区分离出辽宁病毒,Lu等[4]于2006年在新疆喀什地区分离到Tahyna病毒。因此需加强新疆蚊媒病毒的调查与监测。新疆生态区系属于古北界蒙新区,其中以中亚区系为主,其次是欧洲、西伯利亚区系。新疆内部高山与盆地相间,“三山夹两盆”,生态各异[5]。随着气候和生境变化,新疆蚊虫种类及分布范围优势种比例也在发生变化。本研究从地域分布上调查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主要蚊种及分布特点,以及蚊虫携带病毒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光触媒灭蚊器(功夫小帅M02型)、捕虫网、解剖镜、蚊虫标本制作工具及材料;液氮罐、研磨管、核酸提取仪、电泳仪、凝胶成像仪等。
1.2 调查地点于2014年7-10月在新疆每个地州市选择州府所在地及下辖一个县进行蚊虫标本采集。选择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庭院、牲畜棚及生活沟渠边。
1.3 调查方法于2014年7-10月在同一地区,定人、定时、定点、定方法。每月调查3次(5日、15日和25日),如遇特殊情况顺延。
1.3.1 诱蚊灯法梅花形布点法,每个调查点设置5盏诱蚊灯,两灯之间距离≥10 m,距地面高度1.5~1.8 m[6],在远离干扰光源的避风地点放置光触媒灭蚊器,监测自日落前1 h开始至次日日出前1 h,取下诱蚊灯收集蚊虫。
1.3.2 挥网法挥网采集用60目绢纱制成网口φ 20 cm的锥形网,柄长60 cm。采集者手持网柄做“X”形交叉挥网,于日间进行蚊虫采集,以55次/min的频率,每采集5 min收集1次蚊虫[7]。上、下午各1 h。两种方法采集到的蚊虫用氯仿处理后鉴定,分管标记采集时间、地点、生境,液氮罐中冷冻保存,用于病毒检测。
1.4 病毒核酸检测 1.4.1 样本前处理蚊虫标本约65只一组,从液氮罐取出后,研磨管内加3 ml研磨液,研磨管置于冰中研磨,保持低温。直至组织块完全消失,研磨均匀后,4 ℃ 12 000×g离心10 min,取上清液[8, 9]。
1.4.2 核酸提取使用QIAGEN Rneasy Mini Kit核酸提取试剂盒手工提取核酸,操作方法按说明书。
1.4.3 反转录及扩增引物序列由中国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脑炎室提供,试剂由北京梓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共10组引物,检测3属(黄病毒属、甲病毒属、布尼亚病毒属)5种〔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辽宁病毒、Tahyna病毒、蜱传脑炎以及西尼罗病毒〕病毒。辽宁病毒和乙脑病毒应用其设计的2对引物进行检测,病毒均为中国境内常见蚊传虫媒病毒及新疆境内可能存在种类。甲病毒属病毒及乙脑病毒检测采用巢式PCR法,其他病毒检测采用普通PCR法。使用QIAGEN OneStep RT-PCR Kit试剂盒,采用一步法,反转录及扩增过程同时进行。体系配制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扩增反应条件的设置:综合引物设计和试剂盒说明书中反应温度、时间和循环数等条件最终确定适合引物和试剂盒设计的扩增反应条件,反转录过程:50 ℃ 30 min,一个循环。热启动 95 ℃ 15 min,一个循环。变性94 ℃ 30 s;退火53 ℃ 30 s;延伸72 ℃ 1 min;35个循环。终扩展72 ℃ 10 min。
1.4.4 结果收集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扩增结果分离,并于GEL Doc XR凝胶成像仪下读取结果;阳性条带标本由北京梓熙测序公司进行基因测序和Blast比对。
2 结 果 2.1 蚊种分布及构成采用挥网法共捕获蚊虫773只,有3属5种。由于挥网法在日间且每日仅2 h,所获蚊虫数量及种类较少,其中以尖音库蚊(Culex pipiens)为主,占该方法捕获蚊虫总数的53.56%,其次是里海伊蚊(Aedes caspius),占33.50%。灯诱法共捕获蚊虫2 777只,有4属7种,较于挥网法,灯诱法夜间诱捕时间长,所以捕获蚊虫数量及种类相对较多。捕获蚊虫数也以尖音库蚊为主,占该法捕蚊总数的54.48%,其次是里海伊蚊,占28.23%。两种方法所捕获蚊虫种类中,挥网法未捕获赫坎按蚊(Anopheles hyrcanus)和环跗脉毛蚊(Culiseta annulata),无文献证实两种蚊虫于日间栖息,故分析与日间挥网法捕获蚊虫时间较短有关,也与方法不同有关。网捕法和灯诱法捕获蚊虫数均以尖音库蚊为主,但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9,P=0.648);其次是里海伊蚊,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06,P=0.004),见表 1。
2.2 不同地区蚊虫种类分布从地理分布上看,南北疆地区分属于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地及周缘,生境差异较大。比较发现,虽然尖音库蚊均为南北疆地区的优势蚊种,但南疆地区尖音库蚊构成比为63.15%,北疆地区为45.7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10,P=0.001)。本次调查大部分地区优势蚊种为尖音库蚊,部分地区以里海伊蚊为优势蚊种,如布尔津县、克拉玛依区、伊宁市、麦盖提县、墨玉县等。伊宁市以里海伊蚊为优势蚊种,构成比为47.78%,尖音库蚊仅占13.89%,与其他地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70,P=0.001)。伊犁地区新源县以刺扰伊蚊(Ae. vexans)为优势蚊种,构成比为46.09%,其次为里海伊蚊和米赛按蚊(An. messeae)(χ2=0.575,P=0.448),见表 2;未采集到尖音库蚊。
2.3 蚊密度及其种群变化新疆地区7-10月蚊密度高峰呈单峰分布,9月上旬蚊密度最高为11.67只/(灯·h),10月下旬蚊密度最低为0.89只/(灯·h)。不同蚊种密度季节高峰有一定差异,如尖音库蚊的蚊密度高峰在9月上旬,为6.91只/(灯·h),而里海伊蚊在8月中旬,为4.13只/(灯·h),见表 3、图 1。季节不同,蚊虫分布高峰不同,基本呈中间高,两边低趋势,不同种类蚊密度高峰均在8、9月,7月和10月蚊密度均较低[10]。
2.4 病原学检测
共采集蚊虫3 550只,分类鉴定后,每组约65只,分55组检测虫媒病毒,均未检测到病毒。
3 讨 论尽管新疆地区的蚊虫种类和分布已经在某些地区做过调查,如曹汉礼等[11]于1990年对南疆地区蚊种和地理分布的调查;马德新和安继尧[12]对阿勒泰地区的蚊种和生态调查。但大多选取某固定地区,有一定地域限制。本次调查覆盖新疆全境范围,具有一定地域代表性和全面性。但因调查时间限制,每个地区调查时间相对较短,仅对与人类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生境中的蚊种进行调查,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次调查显示尖音库蚊为新疆地区优势蚊种,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北美已证实尖音库蚊可传播西方马脑炎、圣路易脑炎及西尼罗病毒[13];吕志等[1]从伽师县一乡采集蚊虫中检测到西尼罗病毒,但本次捕获蚊虫未检测到病毒。分析认为,可能由于采集地域或者生境范围内蚊虫确未携带西尼罗病毒;且样本的收集和保存过程严格,无样本病毒失活或者降解可能性;检测方法为RT-PCR及巢式PCR,实验设计和操作均有保障;样本数量少均可能会导致结果不全面。
里海伊蚊分布在新疆大部分地区,国外曾报道里海伊蚊能机械性传播土拉伦斯菌,应引起重视[13]。新源县以刺扰伊蚊为主,国外曾从本种伊蚊自然分离出东方马脑炎、西方马脑炎、加利福尼亚组、鹭山、巴泰等虫媒病毒[14],我国分离出乙脑病毒[8],应加强监测。米赛按蚊是欧洲及北亚地区疟疾的传播媒介之一。赫坎按蚊是东地中海地区,包括阿富汗、伊朗等疟疾传播媒介之一[15]。由于米赛按蚊和赫坎按蚊种群数量相对较少,且传疟能力低,所以在新疆致病风险相对较低。
本研究从新疆全境范围内进行,比较全面地覆盖了新疆境内所有的地州市,基本调查清楚新疆境内蚊虫种类的分布情况,并确定新疆不同地州市优势蚊种的差异。对于新疆蚊密度的变化情况以及不同蚊虫季节消长有新的认识。以往并未对全疆范围内地县的蚊虫分布及变化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对新疆蚊种分布情况的基线资料做了全面补充。尽管未能检测到虫媒病毒,但是对于新疆地区发现并检测相关虫媒病毒的检验能力进行了全面掌握,为以后进行虫媒病毒的调查及发现提供了坚实基础。
[1] | 吕志,付士红,李铭华,等. 中国新疆部分地区蚊传黄病毒感染调查[J]. 疾病监测,2011,26(6):431-434. |
[2] | 吕新军,吕志,孙肖红,等. 喀什0507JS32病毒的分离鉴定[J]. 中国医药导报,2009,6(9):21-23. |
[3] | 唐承军,吕志,付士红,等. 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病毒分离鉴定[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5):381-383,387. |
[4] | Lu Z,Lu XJ,Fu SH,et al. Tahyna virus and human infection, China[J]. Emerg Infect Dis,2009,15(2):306-309. |
[5] | 孟祥永,胡茵,吴天虹. 新疆森林病虫生态地理区划及主要病虫害种类[J]. 森林病虫通讯,1998(1):19-25. |
[6] | 吴翠荣,陈娟云. 诱蚊灯放置位置对诱蚊的影响[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1):1531-1532. |
[7] | 张振宇,丁强,孙洪波,等. 济南国际机场不同采集方法捕蚊效果的比较[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2003,26(6):342-343. |
[8] | 查冰,于德山,付士红,等. 甘肃省河西走廊地区2011年蚊虫种类及虫媒病毒调查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23(5):424-427. |
[9] | 李国太,付鸿,付士红,等. 甘肃省长江流域地区蚊虫及其携带病毒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4):303-305. |
[10] | 曲健,刘东华,袁勤德,等. 东营市蚊虫种群密度监测及季节消长调查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13,19(6):504-507. |
[11] | 曹汉礼,张渝疆,瞿逢伊. 新疆南部地区蚊类及其地理分布[J]. 地方病通报,1993,8(2):48-53. |
[12] | 马德新,安继尧. 新疆阿勒泰地区蚊种组成及生态调查[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1994,5(1):48-49. |
[13] | 陆宝麟. 中国动物志. 昆虫纲. 第8卷. 双翅目:蚊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80,189,400. |
[14] | Wozniak A,Dowda HE,Tolson MW,et al. Arbovirus surveillance in South Carolina,1996-1998[J]. J Am Mosq Control Assoc, 2001,17(1):73-78. |
[15] | 陆宝麟. 中国动物志. 鸟纲. 第9卷. 雀形目:太平鸟科-岩鹨科[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19,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