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Vol. 27 Issue (1): 80-83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刘杰, 吴俊秋, 李剑森, 柯乙武, 管大伟, 吴苏梅, 陈创彬, 彭志强
LIU Jie, WU Jun-qiu, LI Jian-sen, KE Yi-wu, GUAN Da-wei, WU Su-mei, CHEN Chuang-bin, PENG Zhi-qiang
广东省一起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Investigation and response of the dengue outbreak on a construction site in Guangdong province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80-83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1): 80-83
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26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08-20
广东省一起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调查处置
刘杰1,2, 吴俊秋3, 李剑森4, 柯乙武3, 管大伟4, 吴苏梅3, 陈创彬5, 彭志强4    
1. 广州市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州 510055;
2.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广州 511430;
3. 惠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东 惠来 515200;
4.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州 510300;
5. 惠来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 广东 惠来 515200
摘要: 目的 调查广东省揭阳市一个建筑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评价疫情处置效果。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调查分析,于2014年10月9日至11月11日采集患者血液进行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应用布雷图指数开展蚊媒密度调查。结果 首例发病为2014年9月26日,末例发病10月12日,流行期16 d,共发病22例,罹患率为14.7%(22/150),采取防控措施后,蚊媒密度明显下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登革热病毒进化分析显示工地病例分离株序列与广州市流行株有极高的遗传相似度。结论 该起疫情由登革热1型病毒引起,传染源可能来自广州市,早期病例的误诊是导致疫情在工地内传播的主要原因,政府部门及时应对和防蚊措施有效落实是成功防控登革热的关键。
关键词: 登革热     暴发     调查     处置    
Investigation and response of the dengue outbreak on a construction site in Guangdong province
LIU Jie1,2, WU Jun-qiu3, LI Jian-sen4, KE Yi-wu3, GUAN Da-wei4, WU Su-mei3, CHEN Chuang-bin5, PENG Zhi-qiang4     
1. Guangzhou Yuexiu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Guangzhou 51005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2.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ject, Guang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3. Huil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4. Guangdo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5. Huilai County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Bureau
Abstract: Objective Investig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ne dengue outbreak in a construction site in Jiey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nd evaluation of response outcome. Methods Investigate all cases in the site by epidemiology survey methods, collect blood samples from the workers for antibody detection and nucleic acid test, and survey the density of mosquito larvae by Breteau index. Results The 22 cases in total happened within 16 d, the first case on 26th September and the last case on 12th October with a morbidity of 14.7% (22/150) on this construction site. The mosquito density was decreased after the implement of control measures and the dengue outbreak was effectively contained. The isolates of dengue virus from cases had high similarity with the isolates from Guangzhou cases by Dengue virus phylogenetic analysis. Conclusion The outbreak was caused by dengue virus type 1. The source of infection might have come from Guangzhou. Early cases were not recognized in time due to misdiagnosis which led to the spread of dengue on a construction site. The key point for the successful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ngue fever was the timely response of governmental departments and the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mosquito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Dengue fever     Outbreak     Survey     Disposition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以及亚热带的非洲、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我国多见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地。2014年6-12月广东省发生了海南省划分出去(1988年)以来发病数最多的登革热疫情,2014年10月揭阳市惠来县报告了一起建筑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现将其疫情流行及处置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定义

2014年9月1日至11月11日惠来县某工地及周围居民区中出现发热(体温≥38 ℃),伴有头痛、眼眶痛以及肌肉、关节和骨骼痛患者;或持续发热2 d以上,原因不明;或发热同时伴白细胞总数和/或血小板计数下降者。按照原卫生部登革热诊断标准(WS 216-2008)对病例进行分类:实验室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疑似病例。

1.2 病例搜索

根据现场调查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搜索范围:疫点周围半径100 m范围内的工地宿舍、工地施工现场、居民区及惠来县人民医院。发现符合搜索病例定义的人员及时明确诊断和报告。

1.3 现场调查

设计统一的“登革热暴发疫情搜索病例一览表”,对疫点周围半径100 m范围内所有人员及医院可疑人员进行登记和回顾性调查。现场调查由经过培训的惠来县疾病控制专业人员进行。

1.4 血清学检测

采集病例血清,使用北京万泰登革热IgM/IgG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核酸检测

使用上海之江公司的试剂进行登革热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型,用Life technology公司的SuperScriptⅢ One-Step RT-PCR试剂做RT-PCR检测及测序分析。设计扩增引物为:正向5′-CAC ATG CCA TAG GAA CAT CC-3′,反向5′-ATG CTG GGT CTC AGC CAC TT-3′,扩增条件为50 ℃ 30 min,94 ℃ 2 min,1个循环;94 ℃ 30 s,55 ℃ 40 s,68 ℃ 1 min,35个循环;68 ℃ 10 min,4 ℃保温。序列分析采用Mega 4.1软件进行。

1.6 临床检验

采集部分病例血液标本进行白细胞和血小板分类计数。

1.7 蚊媒密度调查

对疫点及其周围半径100 m范围内居民住户现场,调查室内外各种容器积水、积水孑孓阳性数,统计布雷图指数(BI),调查地点包括该工地及周边居民社区。

1.8 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调查结果,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用构成比、柱状图、曲线图展示结果。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揭阳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21.4 ℃,平均降雨量1 723 mm。惠来县截止2014年9月26日未发生登革热疫情,广州市自2014年6月发生登革热暴发疫情后,疫情不断扩散。

工地位于城镇中心,南邻葵南花园和洋美社区、西邻县检察院某机关。工地南北约300 m长,东西约150 m宽。工地分生活区和施工区两部分,施工区共31层楼,生活区3栋2层高的板房楼,其中一栋为办公用房和食堂,另两栋为员工宿舍,工地约150名工人和家属,均在工地内食宿,无基本防蚊措施,活动范围有限。工地南邻的葵南花园共5栋楼,约300人,惠城镇洋美社区约5 030人。惠城镇面积178 km2,人口155 823人。

2.2 疫情的发现与确认

2014年10月9日11:50,惠来县疾病控制工作人员在审核中国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时发现揭阳市人民医院报告:惠城镇凯悦国际广场工地2名工人于2014年10月8日到该医院门诊就诊,被确诊为登革热实验室确诊病例。

首发病例:雷某某,男,34岁,建筑工人,居住在惠城镇凯悦国际广场工地,无外出史,于2014年9月26日突发高热、头痛、无力,自述口服用药后经过约1周休息后痊愈,期间未离开工地范围。

指示病例调查:贺某某,女,26岁,居住惠城镇凯悦国际广场工地,于2014年10月1日发病;先后于10月5日到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10月7日在惠城镇红十字医院就诊,口服用药后未见好转,未明确诊断,于10月8日前往揭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9日被确诊为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9日退热,11日症状消失痊愈。金某,女31岁,居住惠城镇凯悦国际广场工地,于2014年10月4日发病,先后于10月5日前往县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于10月7日前往惠城红十字医院就诊,口服用药后未见好转,均未明确诊断,于10月8日前往揭阳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9日被确诊为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9日退热,11日症状消失痊愈。

2.3 病例搜索

发现疫情后,惠来县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在工地范围内开展了病例搜索,采集11份疑似病例血液样本送实验室检测,结果均为登革热病毒核酸PCR检测阳性。截止11月6日,该工地及周围100 m范围内共报告22例本地登革热病例。

2.4 临床表现

表 1

表 1 惠来县某工地登革热病例主要临床表现
2.5 实验室检查结果

22例登革热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5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7例;其中8例血常规结果中5例白细胞总数偏低,6例血小板计数偏低。

2.6 流行病学分析

暴发疫情持续16 d,共发病22例,均为轻症,无死亡病例。首例病例9月26日发病,10月3日达到发病高峰,10月12日起未再发现确诊及可疑病例。所有病例均在距工地100 m范围内,其中工地病例17例,占总病例数的77.3%,葵南花园2例,县检察院宿舍、洋美村、元春村各1例。22例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以青壮年(20~49岁)为主。17例患者为工地工人和家属,5例为工地附近居民区居民。

2.7 传染来源分析

曾经在广州市务工的3名工人发病期间在该工地工作10多天(9月8日起),工作期间与首发病例居住在同一楼层。 登革热病毒基因进化分析发现,凯悦国际工地登革热患者中分离到的病毒D14466基因序列同广州市9月初发病病例分离的登革热病毒D14231具有更近的遗传关系(图 1)。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初步判断该起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可能是经广州市到惠来县务工的工人传入。

图 1 揭阳市惠来县疫情和广州市疫情登革热病毒的进化关系
2.8 蚊媒密度调查

10月9日首次对疫点工地开展BI调查结果为75。对该工地采取蚊媒密度控制措施后,该工地的BI明显下降,但工地周围居民区BI仍较高,经过灭蚊和清理积水工作不断落实,10月15日BI下降至5左右,之后BI一致保持在较低水平。BI下降一段时间后,新发病例数亦逐步减少,10月12日之后未再发现新发病例,见图 2

图 2 揭阳市惠来县某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BI分布
2.9 现场处置

病例确诊报告当天,立即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第2天升级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现场指挥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监察局、惠来县卫生与计划生育局、惠来县卫生监督所成立督查组。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导灭蚊,负责监测蚊媒密度和疫情研判,每日将疫点蚊媒密度及存在问题上报给督导组。要求现症病例在医院隔离治疗,对其余工人开展医学观察。对登革热疫情实施“零”报告制度,提高疫情报告的敏感性与及时性。9日起对工地疫点及周围居民区开展清理积水灭蚊行动,每3天开展一次,并在工地张贴预防登革热宣传画和面对面开展相关健康教育。 2.10 防控效果 疫情发生1周后,疫点及周围BI由最高的75下降至3.8,所有病例11月20日前均完全恢复。末例发病10月12日,当天隔离之后25 d内无续发病例,应急响应终止。

3 讨 论

首发病例(或早期病例)不就诊或被误诊[1, 2],以及卫生人员对登革热的认识不足常造成登革热的暴发[3]。疫情早期控制措施不及时、不到位,是导致疫情扩散的原因之一[4]。该工地疫情早期病例因误诊等原因未及时发现,导致在工地内传播,并传播至邻近社区、机关,工地蚊媒密度高,若不及时采取措施,很可能迅速扩散至周边地区。在开发出有效的登革热疫苗前,灭蚊是唯一有效的控制登革热方法[5]。加强登革热患者管理和快速杀灭成蚊、彻底清除蚊媒孳生地是控制登革热疫情的有效措施[6, 7]。要在短时间内将BI降至5以下水平[8]

登革热防控一定意义上是考量城市综合管理能力,多个职能部门之间若未形成协作制度,防蚊、灭蚊措施不到位,蚊媒密度高,是疫情扩散的因素之一[9]。本次惠来县工地登革热暴发疫情早期,仅卫生部门行动,蚊媒密度居高不下,形势极为被动。县政府重视后及时应对,督促各部门防蚊措施有效落实是成功防控疫情的关键。因此,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关乎整个登革热疫情的防控时机和处置效果,而发现疫情后政府部门能否及时正确应对是疫情处置成功的保障。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工地工人中部分近期曾在广州市务工,病毒的分子进化分析显示该工地病例分离的病毒株与广州市病例分离的病毒株有较高的相似性,提示该疫情的传染源可能来自广州市的输入性病例。

参考文献
[1] 王鸣,周端华,陈小霜,等. 一起疑似伤寒实为登革热暴发流行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4,4(5):549-552.
[2] 李桂娇,古有婵,吴宝燕,等. 中山市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控制杂志,2004,8(5):396-398.
[3] 陈建东,刘于飞,王玉林,等. 一起地铁工地登革热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5):38-40.
[4] 罗雷,杨智聪,王玉林,等. 广州市2006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5):11-14.
[5] Guzmán MG, Kouri G. Dengue: an update[J].Lancet,2002,2(1):33-42.
[6] 叶双岚,庞志明,李钊宏,等. 1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2,38(4):73-74.
[7] 肖晓玲,湛柳华,罗晓风,等. 广州市越秀区一起家庭登革热Ⅲ型病毒感染疫点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11,11(8):969-970.
[8] 陈平华,张萌,钟新光,等. 东莞市首起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2,31(1):63-65.
[9] 周端华,王鸣,邱季春,等.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04,4(5):559-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