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Vol. 27 Issue (1): 68-70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毛德强, 李洪, 张春华, 沈卓之
MAO De-qiang, LI Hong, ZHANG Chun-hua, SHEN Zhuo-zhi
三峡库区成库前后鼠疫相关鼠形动物种群及数量变化趋势
Rodent charateristic chang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efore and after the water storage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68-70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1): 68-70
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22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11-03
三峡库区成库前后鼠疫相关鼠形动物种群及数量变化趋势
毛德强, 李洪, 张春华, 沈卓之    
重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峡疾病监测办公室, 重庆 400042
摘要: 目的 分析长江三峡工程重庆段蓄水前后库区鼠疫相关鼠形动物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为评价三峡库区鼠疫流行潜在危险性提供依据。方法 1997-2012年,在三峡库区蓄水前后采用鼠夹法和鼠笼法调查库区鼠形动物,分析鼠疫相关鼠类密度变化趋势。结果 蓄水前库区鼠密度室内为4.14%,室外为4.29%;蓄水后库区鼠密度室内为1.67%,室外为1.44%;蓄水前高于蓄水后。但是,黄胸鼠室内密度在蓄水后近两年有明显增高,2011、2012年分别达到0.84%和0.77%,远高于2004-2010年鼠密度。结论 长江三峡工程二期蓄水后库区鼠密度明显降低,作为南方家鼠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的密度有增高趋势,应引起注意,需要进一步监测。
关键词: 鼠密度     三峡     蓄水    
Rodent charateristic changes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efore and after the water storage
MAO De-qiang, LI Hong, ZHANG Chun-hua, SHEN Zhuo-zhi     
Chongq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ongqing 40004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n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od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water stora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Methods Mouse traps and cages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density of rodent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the Water Storage. Results The indoor density of rodents before water storage was 4.14%. While it was 1.67% after water storage; the outdoor density of rodents before water storage was 4.29%, and it was 1.44% after water storage. The former was higher. The indoors densities of Rattus tanezumi in recent two years were much higher than before, it was 0.84% in 2011 and was 0.77% in 2012. Conclusion The densities of rodent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after the second water storage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But the indoors densities of R. tanezumi in recent two years were much higher than before. Continuous monitoring of rodent populations is warranted.
Key words: Density of rodents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Water storage    


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长江三峡工程经过四期蓄水后,鼠类的生存环境发生急剧变化,家栖鼠类由175 m水位以下向175 m以上扩散并与野栖鼠类混杂,致使蓄水线以上的局部区域鼠密度增高,极可能引起鼠传疾病的暴发和流行[1, 2, 3, 4, 5]。1996年启动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人群健康监测子系统,以及2004年启动的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资金三峡库区鼠疫防治项目,对三峡库区的病媒生物(鼠)等进行了持续监测[6]。现将三峡库区鼠疫相关鼠形动物监测情况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调查收集三峡库区重庆段自然环境、灭鼠、土地开垦、植树造林、移民建镇等情况。

1.2 宿主动物监测 1.2.1 项目研究选点

从2004年开始,在三峡库区万州区、涪陵区、丰都县、忠县、云阳县、开县、奉节县和巫山县沿江1 km范围内各选择2个乡镇设立监测点开展调查,同时收集三峡库区成库前三峡人群健康监测项目(1997-2003年)的监测资料[7, 8]。三峡库区位于川、鄂低山峡谷和川东平原峡谷低山丘陵区,北靠大巴山麓,南依云贵高原北缘,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占74%,丘陵占21%,河谷平坝占5%,平坦地形狭小;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动物地理区划同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地质、地貌和植被与我国南方黄胸鼠(Rattus tanezumi)鼠疫疫源地相似,动物种群相近,与我国最近的黄胸鼠鼠疫疫源地天生桥水库相距约500 km[9, 10, 11]。三峡库区行政区域指三峡水库涉及到的湖北省所辖的宜昌、秭归、兴山、巴东4个县,重庆市所辖的巫山、巫溪、奉节、云阳、万州、开县、忠县、石柱、丰都、涪陵、武隆、长寿、渝北区、巴南区和重庆市近郊7个区以及江津市16个县(区),共20个县(市、区),土地面积5.4万km2,人口1 966.44万人。

1.2.2 监测方法

采用鼠夹法(2004-2010年)及鼠笼法(2011、2012年)捕鼠,每次在室内、外(包括草地、菜地、果园、空地等)布放鼠夹,晚放晨收。计算鼠密度,并进行鼠种鉴定。全年监测6次,1、3、5、7、9、11月各监测一次。

1.3 统计学处理

对三峡库区蓄水前后、室内外鼠密度进行汇总,列出图表,采用计数资料两样本率比较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鼠形动物种群、密度监测

成库前的监测数据来源于“三峡人群健康监测”,包括万州、丰都、奉节县(区)及重庆市的巴南、江北、渝北、长寿县(区)成库后的监测数据来源于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资金鼠疫防治项目,包括涪陵区、万州区、丰都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开县。

2.2 室内鼠形动物密度调查

三峡库区成库前后的监测结果表明,库区长江岸带成库前室内平均密度为4.14%,高于成库后的1.67%(χ2=783.08,P<0.01);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 1。从鼠种来看,褐家鼠(R. norvegicus)、小家鼠(Mus musculus)和黄胸鼠为室内优势鼠种。

表 1 成库前后三峡库区室内鼠形动物数量(只)及密度(%)
2.3 室外鼠形动物的密度调查

三峡成库前后的监测结果表明,库区长江岸带成库前室外平均密度为4.29%,高于成库后的1.44%(χ2=1 390.69,P<0.01);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 2。从鼠种来看,四川短尾鼩(Anourosorex squamipes)、褐家鼠、小家鼠为室外优势鼠种。

表 2 成库前后三峡库区室外鼠形动物数量(只)及密度(%)
2.4 南方家鼠型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密度变化分析

1997-2012年,室内布放有效夹313 309夹次,捕获黄胸鼠819只,捕获率为0.26%;室外布放有效夹372 223夹次,捕获黄胸鼠374只,捕获率为0.10%,室内黄胸鼠密度在2010年以前均处在0.40%以下的较低水平,但2011、2012年分别达到0.84%和0.77%,1997-2012年黄胸鼠密度见表 12

3 讨 论

鼠疫宿主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与鼠疫疫情的发生、流行密切相关。三峡库区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贵州省动物地理区划同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具有南方家鼠鼠疫疫源地类似自然条件[12, 13, 14, 15]。在近年捕获的三峡库区鼠形动物鼠疫主要宿主有黄胸鼠,次要宿主有褐家鼠、黄毛鼠(Rattus losea)、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小家鼠、黑线姬鼠(Apodemus agrarius),偶然宿主四川短尾鼩[16, 17, 18]

成库前后的监测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的鼠形动物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成库后的密度保持在1.20%~2.00%之间的低水平;主要原因与三峡库区二、三、四期库底卫生清理期间开展了大面积灭鼠有关[19]。借鉴广西天生桥发生鼠疫的历史教训,三峡库区重庆段在二、三、四期库底卫生清理中均进行了鼠类与鼩鼱类动物毒杀工作,共投灭鼠类和鼩鼱类动物毒饵158.01 t。捡获死鼠16 286只,回收毒饵117.94 t。居民区灭鼠面积18 019 350 m2,耕作地12 533.2 hm2,集贸市场、屠宰场、码头、仓库、垃圾堆面积共5 362 446 m2。各期库底卫生清理工作完成后,分别在城镇、农村布点204个进行鼠密度监测,均达到<1%的验收标准。

黄胸鼠是我国三大家栖鼠种之一,属东洋界种类。在南方部分地区,黄胸鼠的优势地位已被其他鼠所取代。住房结构的改变使黄胸鼠适生环境改变,是其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20]。通过成库前后监测结果对比分析,总体来看,南方鼠疫主要宿主黄胸鼠密度虽然低于褐家鼠、小家鼠,但在部分地区,其构成比仍然很高。近两年的监测结果表明黄胸鼠的密度、构成均明显上升,特别是在2009年丰都县鼠疫疫源地专项调查中,在湛普镇室内黄胸鼠密度达3.11%,占总捕获鼠数的86.67%;在室外也达1.29%,占总捕获鼠数的47.06%;分析原因与2010年以前采用鼠夹法、2011年以后采用鼠笼法有关;是否与蓄水及近两年来未采取灭鼠措施等有关,需要进一步监测证实[21]

参考文献
[1] 刘起勇. 我国病媒生物监测与控制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5,26(2):109-113,126.
[2] 刘秋倩,唐甜,吴龙,等. 2000-2008年我国西部部分地区鼠疫疫源地的疫情及生态特征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1,5(1):145-151.
[3] 梁江明. 广西鼠疫防治研究论文汇编[G].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34-49.
[4] 俞东征. 我国鼠疫形势与鼠疫控制策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5,24(5):473-474.
[5] 董兴齐,宋志忠. 中国南方家鼠鼠疫形势与防治对策建议[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4):253-255.
[6] 毛德强,贾庆良,汪新丽,等.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与疾病变化的监测[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6):3012-3014.
[7] 毛德强,李洪,陈小兵. 三峡库区开县鼠疫疫源地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7):4550-4552.
[8] 韩林,甘业光,李革,等. 2004年和2005年三峡库区涪陵段鼠疫危险因素监测分析[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7,26(5):586.
[9] 李寿生,梁江明,韦锦平,等.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特征、性质及状况的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2,33(3):151-153,158.
[10] 黄凤晓,吴声荣,廖生华,等. 2000-2011年广西隆林县鼠疫流行特征及监测结果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012,18(6):365-367.
[11] 田杰. 云南184年人间鼠疫历史的分段[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4,35(3):211-213.
[12] 陈贵春,吕太富,王昭孝,等. 贵州省天生桥水电站库区沿岸鼠疫疫源地调查[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2003,22(5):414-416.
[13] 张贵宁,李祥,吴定昌,等. 贵州省黔西南州鼠疫疫源地调查结果[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06,21(4):231-233.
[14] 梁江明,杨进业,曾竣,等. 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6,17(6):470-472.
[15] 周树武,梁江明,曾竣,等. 西林县鼠疫流行期间主要宿主动物和媒介蚤的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7):1420-1422.
[16] 黄文几,陈延熹,温业新. 中国啮齿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132-145.
[17] 刘振才,程治国,张雁冰,等. 我国鼠疫自然疫源地染疫动物种类及其分布[J].现代预防医学,2002,29(6):768-770.
[18] 葛军旗,李镜辉,马永康. 家鼠型鼠疫监测指标[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5):400-402.
[19] 苏培学,汪新丽,毛德强,等. 三峡水库二期蓄水重庆段库底卫生清理方法及其评价[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5,22(6):484-485.
[20] 蔡建福,王玉兰,谢天仁,等. 家栖鼠类数量动态与相关疾病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0,11(4):310-312.
[21] 毛德强,李洪,冯连贵,等. 三峡库区丰都县段潜在鼠疫疫源地调查分析[J].重庆医学,2011,40(27):2763-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