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熊进峰, 田俊华, 姚璇, 谭梁飞, 杨瑞, 彭清华
- XIONG Jin-feng, TIAN Jun-hua, YAO Xuan, TAN Liang-fei, YANG Rui, PENG Qing-hua
- 武汉市2014年致倦库蚊种群密度及抗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 Population density and insecticide resistance of 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 in Wuhan, 2014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6, 27(1): 32-34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6, 27(1): 32-34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6.01.009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10-27
2. 武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武汉 430015
2. Wuha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广泛分布于武汉市城区,是当地蚊类的优势种[1],是淋巴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同时也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次要传播媒介[2, 3],给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威胁。长期以来,蚊虫控制是蚊媒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途径和措施[4]。化学防治因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在综合治理中占有重要地位[5]。但长期大量的使用化学杀虫剂,使很多区域的蚊虫对多数化学杀虫剂已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6]。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变,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和分布等发生了新的变化,且伴随着新发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出现[7]。因此,开展病媒生物密度和抗药性的监测工作,对于提前掌握病媒生物的异常变化、降低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发生流行以及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化学杀虫剂意义重大。本次调查开展了武汉市致倦库蚊密度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密度监测方法在武汉市选择居民区、公园、医院各4处,郊区农村农户和牲畜棚(牛圈、羊圈和猪圈等)各4处,除牲畜棚为室内监测外,其余均在外环境中进行。监测方法采用诱蚊灯法,诱蚊灯为“功夫小帅”诱蚊灯(由武汉吉星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监测时间为3-11月,每月监测2次,相邻两次时间间隔15 d,遇风雨天气顺延。监测时间从日落20 min后开始,连续诱集6 h,第2天将收集到的蚊虫进行分类鉴定和计数。密度计算公式:密度〔只/(灯·h)〕=捕获蚊虫数/(诱集时间×诱蚊灯数)。
1.2 抗药性监测方法 1.2.1 供试药剂95.95%溴氰菊酯、92.0%敌敌畏、87.4%双硫磷、94.0%滴滴涕(DDT)和95.0%仲丁威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媒介生物控制室提供。稀释溶液为丙酮(分析纯)。
1.2.2 试虫来源在湖北省CDC院内采集致倦库蚊成虫带回实验室饲养繁殖,取第1代3龄末4龄初健康幼虫开展抗药性监测。
1.2.3 抗药性测定方法采用WHO推荐的幼虫浸渍法,以丙酮为溶剂将原药稀释成5~7个浓度梯度,在250 ml烧杯中,分别加入0.1 ml待测药液和去氯水,配制成200 ml药液,加入25条健康的3龄末4龄初幼虫,在温度26 ℃,相对湿度70%,光周期L∶D=16 h∶8 h的培养箱中饲养24 h,记录死亡数,剔除化蛹数,计算死亡率;对照组加入相应量的丙酮,实验重复3次。若化蛹>10%、对照组死亡率>20%,实验无效,需重做。幼虫死亡判定标准:用利器轻触幼虫呼吸管,不能运动或仅对刺激做微小反应(抽搐),并且不能主动逃逸避免刺激的持续发生,即为死亡。
1.2.4 统计与计算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记录处理试虫数。通过分析得出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独立回归线的斜率b值。若5%<对照组死亡率<20%,用Abbott公式校正处理死亡率。
武汉市2014年致倦库蚊平均密度(各个生境的密度平均值)呈单峰曲线,全年平均密度高峰期在5-6月,分别为3.60和3.69只/(灯·h),见表 1。
从环境类型来看,牲畜棚致倦库蚊全年平均密度为2.79只/(灯·h),显著高于其他环境蚊密度。牲畜棚密度最高值出现在6月,达18.08只/(灯·h),见图 1。其他环境蚊密度全年较为平稳。
2.2 抗药性监测武汉市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抗性差异较大,抗性最高的杀虫剂为溴氰菊酯,达358.50倍,其次为敌敌畏和DDT,抗性倍数分别为151.14和42.56倍,残杀威和双硫磷抗性倍数相对较小,为9.72和1.30倍,见表 2。
3 讨 论从致倦库蚊密度监测数据来看,2014年武汉市除牲畜棚5-6月蚊密度极高外,其他环境如公园、医院、居民区等环境因开展灭蚊工作及环境治理等因素,全年蚊密度较为平稳,无明显高峰期。分析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1)蚊类孳生繁殖与气候紧密相关,温度及降雨量对蚊密度影响极大[11]。2014年武汉市5-6月降雨量较多,且气候温暖潮湿,适宜蚊类孳生繁殖。(2)武汉市2014年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全市大范围组织开展了病媒生物预防控制工作,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市区蚊密度水平。(3)农村牲畜棚因大部分饲养猪、牛、羊等家畜,有稳定的宿主供吸血,而且受卫生城市创建的灭蚊工作影响小,故5-6月蚊密度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市区环境全年蚊密度较为平稳。总体来看,武汉市致倦库蚊密度全年呈单峰曲线,5-6月为其高峰期。因此,4-5月蚊密度上升期是灭蚊的最佳时期,可起到事半功倍效果。此外,还应加强农村牲畜棚灭蚊工作。
化学防治一直是蚊类防制的主要手段。本次致倦库蚊对5种化学杀虫剂抗药性监测结果显示,抗性倍数溴氰菊酯>敌敌畏>DDT>残杀威>双硫磷。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由于其低毒、高效等特点,在我国媒介生物防制中得到广泛应用[12],导致其抗药性非常严重。本次监测结果显示致倦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达到358.50倍,原因是单位院内每年定期开展灭蚊工作,选用的杀虫剂均以溴氰菊酯为主。敌敌畏因灭蚊效果好,成本低,是我国20世纪80-90年代防治卫生害虫的主要杀虫剂[13],虽然目前敌敌畏、DDT均已禁止使用,但其抗性水平依然很高。残杀威抗性较低,可作为蚊虫控制滞留喷洒剂的替代药剂。双硫磷因为低毒、高效,是被WHO推荐的唯一可用于饮用水中杀幼虫剂[6]。武汉市河流湖泊等水体众多,针对不易清除的水体,可选择双硫磷类作为灭蚊幼杀虫剂。
为延缓蚊类抗药性,建议:①采取综合防治方法,如使用纱门、纱窗、蚊帐的物理防治,投放苏云金芽孢杆菌灭蚊的生物防治,疏通沟渠清除蚊类孳生地的环境治理等;②各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交替使用;③进一步研发新型灭蚊方法,如索科线虫寄生蚊幼灭蚊[14],Wolbachia感染按蚊防制疟疾等[15],均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可为蚊类防制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
[1] | 包继永,吴太平,徐小堂,等. 武汉城区蚊虫种类及季节消长[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5,16(4):310-311. |
[2] | 詹发先,张绍清,王莉莉,等. 湖北省淋巴丝虫病的流行、控制与消除历程[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2,30(1):65-70. |
[3] | 吴彤宇,李力,秦娜,等. 天津市首次从淡色库蚊检测出基因Ⅰ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23(4):301-302,323. |
[4] | 张晓越,孟凤霞,刘起勇,等. 多杀菌素Natular G30对海南省不同生境致倦库蚊的控制效果比较研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4,25(2):105-108,112. |
[5] | 刘慧,孟凤霞,鲁玉杰. 蚊虫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检测技术研究进展[J].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2010,17(1):55-60. |
[6] | 孟凤霞,靳建超,陈云,等. 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 22(6):517-520,528. |
[7] | 刘起勇,孟凤霞,樊景春. 中国重要病媒生物应急监测与控制[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1,22(1):1-4. |
[8] | 白勇,徐荣,任建新. 宁波城区淡色库蚊对常见杀虫剂的敏感性[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0,21(5):494-495. |
[9] | 吴彤宇,张咏梅,张静,等. 天津市2010年蚊蝇抗药性监测[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12,23(2):122-124. |
[10] | Iijima R, Kurata S, Natori S.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cDNA cloning of an antifungial protein from the hemolymph of an Sarcophaga peregrina(fresh fly) larvae[J].J Biol Chem,1993,268(16):12055-12061. |
[11] | Chuang TW, Hildreth MB, Vanroekel DL, et al. Weather and land cover influences on mosquito populations in Sioux Falls, South Dakota[J].J Med Entomol,2011,48(3):669-679. |
[12] | 姜志宽,王以燕. 我国的卫生杀虫剂发展概况[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12(6):413-418. |
[13] | 孙晨熹,阎丙申,卢侠冰. 卫生杀虫药械的现状和进展[J].医学动物防制,1998,14(2):66. |
[14] | 朱丹丹,范木娇,邵彬,等. 武昌罗索线虫的研究与展望[J].昆虫知识,2009,46(3):362-366. |
[15] | Bian GW,Joshi D,Dong YM,et al. Wolbachia invades Anopheles stephensi populations and induces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infection[J].Science,2013,340(6133):748-7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