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Vol. 26 Issue (5): 528-529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刘丽军, 朱敏慧, 徐劲秋, 冷培恩
LIU Li-jun, ZHU Min-hui, XU Jin-qiu, LENG Pei-en
速克力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现场防制效果研究
Efficacy of Su Keli Gel Bait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528-529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5): 528-529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27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05-11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2 14:01
速克力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现场防制效果研究
刘丽军1, 朱敏慧1, 徐劲秋2, 冷培恩2    
1 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1101;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 200336
摘要: 目的 测定速克力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现场防制效果。方法 于6月25日至8月25日选择4个单位食堂作为现场, 其规模、设施与环境基本相同, 均为单位食堂的操作间和配菜间, 面积均在100 m2左右。用一次投药法, 将胶饵点投在德国小蠊活动场所, 观察施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变化,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施药1 d后, 现场发现大量被杀灭的德国小蠊, 平均密度下降率为62.23%, 第3天下降率为74.03%, 30 d后下降率达到98.14%, 60 d后下降率仍控制在95%以上。结论 速克力杀蟑胶饵具有性价比高, 无气味和污染, 对人畜安全, 使用方便等特点, 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灭蟑药物, 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速克力杀蟑胶饵     德国小蠊     效果    
Efficacy of Su Keli Gel Bait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LIU Li-jun1, ZHU Min-hui1, XU Jin-qiu2, LENG Pei-en2     
1 Minha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101, China;
2 Shanghai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033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Su Keli Gel Bait against Blattella germanica. Methods Four cafeteria were selected for field experiment. Applying the gel bait at one time at the places where B. germanica frequently appear, assessing the killing efficacy by observing the density change of cockroaches before and after the gel bait application. SPSS 17.0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data. Results The density of B. germanica decreased 62.23% after one day, 74.03% after 3 days, 98.14% after 30 days, and 95% after 60 days. Conclusion Su Keli Gel Bait against B. germanica had the following advantages: high performance, no smell, no pollution, safety for humans and animals and convenient to use, etc. So it was an ideal Gel Bait against cockroaches, which warrants to be recommended for large scale application.
Key words: Su Keli Gel     Blattella germanica     Efficacy    


蜚蠊是城市重要卫生害虫,目前在上海市居民家庭、食品加工厂、单位食堂等场所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已成为优势种[1],并且对各行业的侵害呈逐年上升趋势。为了寻找经济方便、行之有效的灭蟑产品,2014年7月,采用速克力杀蟑胶饵在德国小蠊出没较频繁的食堂进行现场灭效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速克力杀蟑胶饵(Su Keli Gel)有效成分为0.5%呋虫胺(Dinotefuran),由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提供。蟑螂粘捕盒(15 cm×10 cm),由北京绿叶世纪日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现场选择

闵行区江川地区汽轮机厂的面食间和打菜间以及金属结构厂的食堂厨房作为试验场所。选择七宝镇社区事务服务中心食堂的厨房作为对照场所。4处场所面积均在100 m2左右,均为单位食堂。

1.3 方法 1.3.1 蜚蠊密度测定

施药前后进行蜚蠊密度测定采用粘捕法[2],测定时将粘蟑盒靠墙脚或蜚蠊经常活动出没的场所投放,按1盒/15 m2投放。盒内放2 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每晚20:00布放,次日06:00收回。将粘获蜚蠊进行分类计数,同时计算密度指数〔只/(盒·夜)〕。

1.3.2 施药部位及方法

试验根据房间面积和蜚蠊侵害情况决定布饵数和布饵量,将饵剂以注射方式,点状施用于各种缝隙、橱柜转角、边角、电器内部等蜚蠊栖息活动场所。对照区做空白对照不施药。

1.3.3 施药量及投药量

视蜚蠊种类和密度而定,每药点直径约2.5 mm(0.05 g)。布饵量按0.2~0.5 g/m2,每隔30~50 cm投一点,密度高时酌情增加投药量。

1.3.4 效果观察

在施药第1、3、7、15、30、45、60天,分别测定试验区和对照区蜚蠊密度,计算其密度下降率(%)[3, 4, 5]

1.3.5 数据处理

试验后将所得蜚蠊密度录入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投药效果。

2 结 果

本次试验现场选择的均是单位食堂,施药1 d后,现场发现大量被杀灭的德国小蠊,蜚蠊密度下降明显,平均密度下降率为62.23%,第3天密度平均下降率为74.03%,30 d后密度下降率达到98.14%,60 d后仍控制在95%以上。经分析各试验现场和对照现场蜚蠊密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 1),说明速克力杀蟑胶饵的杀蟑效果显著。

表 1 施药前后各现场蜚蠊密度及密度下降率
3 讨 论

以往的灭蟑方式多为滞留喷洒、烟熏和投放毒饵。滞留喷洒对居室有污染,遗留有气味,影响入住感受;烟熏多为一过性,药效不易持久;投放毒饵则影响卫生视觉。杀蟑胶饵可以补充上述方法的不足,它具有用量小,施药方法简单、隐蔽、无异味、污染小,可以涂抹于物体表倒悬面和缝隙,特别适合各种高标准场所灭蟑,安全又不影响环境,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剂型[6, 7, 8]

德国小蠊对速克力杀蟑胶饵适口性良好。据现场跟踪观察,投药后2~3 min,蜚蠊就主动出来觅食,甚至于多只德国小蠊在同一投药点争食,在投药后1~3 d检查,密度高的部位所投胶饵减少量明显,显示较高的诱杀率。德国小蠊在其觅食后0.5~1.0 h就能中毒致死,说明该胶饵是速杀型灭蟑剂,因此被杀灭的极大部分蜚蠊会暴露于杀灭现场,易于清理。

点投于现场的胶饵观察至10 d时,未被食完的残存胶饵,没有干结,还呈现湿润性的微渗透胶体,符合德国小蠊喜食湿性饵料的食性要求,由此说明,该胶饵可保持长期的湿润柔软体,点投残存的胶饵,如未被人为破坏,可保持较长时间的药效。该胶饵具有无气味和污染,对人畜安全,使用方便等特点,因此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灭蟑药物,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迎宇. 2006-2008年上海市宝山区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6):601-602.
[2] 舒晓明. 维多克杀蟑胶饵对蟑螂现场防制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12(3):201-203.
[3] 文成滨. 杀蟑胶饵现场灭蟑效果的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6, 12(4):305-306.
[4] 林建新. 拜力坦与奋斗呐杀虫剂室内灭蟑螂效果的对比观察[J]. 医学动物防制, 2004, 20(10):633-634.
[5] 陈坎牛, 郑锦龙, 陈友仙, 等. 康星杀蟑胶饵现场灭蟑螂效果观察[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02, 8(1):25-27.
[6] 林俊钦, 陈学榕. 杀蟑胶饵现场灭蟑效果观察[J].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2012, 18(5):12.
[7] 冯向阳, 费守华. 应用胶饵防治德国小蠊的现状和研究进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3):277-280.
[8] 谭梁飞, 岳金亮, 张令要, 等. 硼酸胶饵与现场滞留喷洒灭蜚蠊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3):270-271, 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