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曲宝泉, 张世水, 宫学诗, 景晓, 许德江, 王学军, 刘峰, 赵志刚, 孙林, 付颖, 张奎卫, 康殿民
- QU Bao-quan, ZHANG Shi-shui, GONG Xue-shi, JING Xiao, XU De-jiang, WANG Xue-jun, LIU Feng, ZHAO Zhi-gang, SUN Lin, FU Ying, ZHANG Kui-wei, KANG Dian-min
- 两种考核灭鼠效果方法的对比研究
- Comparison two assessment methods of deratization effect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519-521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5): 519-521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24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05-04
- 网路出版日期: 2015-08-12
2 济南铁路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Jinan Railway Bureau
迄今用于考核灭鼠效果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夹夜法、粉迹法(又称粉块法)、食饵消耗法、格粉板法、鼠迹板法、堵洞盗洞法和鼠笼法等[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方法各异。其中,我们曾首先报道了格粉板法[5],之后国内不少地方得到了应用[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近年来又根据粉迹法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称为鼠迹板法[4]。这些方法不仅是评价鼠类种群密度和灭鼠效果优劣的主要技术手段,还是判别鼠害发生与否时的重要工具。但到目前为止,有关格粉板法和鼠迹板法同时考核水泥毒饵盒灭鼠效果的对比研究尚未见报道。
1 材料与方法 1.1 水泥毒饵盒及其放置方法以水泥、黄沙和水按不同比例搅拌均匀后倒入模具中晾干即成。水泥毒饵盒规格为长20 cm,宽10 cm,高10 cm,两端开口,开口φ 8 cm。于每间房内放置1个,若北屋、东屋、西屋、南屋各为3间(中间没有隔墙的直通屋)时,每个房屋内放置2个,若为2个房间时则放置1个。平均每间房放置水泥毒饵盒数量为0.65个。
1.2 毒饵配制及其用量敌鼠钠含量在80%以上,按100%使用。以整粒玉米和整粒小麦为诱饵,按润湿法分别配制0.05%敌鼠钠毒饵。在每个水泥毒饵盒内首次放置毒饵150 g,并于监测鼠情时检查盒内毒饵消耗情况,按吃多多补,不吃不补和吃光加倍的原则补充毒饵。
1.3 观察时间与地点2012年11月初选定临沂市兰山区黑墩乡张黑墩村,该村有280户。将该村分为2组,每组140户,分组方法按文献[1, 2]。该村每户都有一个比较大的院落,有柴草堆(垛),房屋门的缝隙较大,鼠类进出方便。于放置水泥毒饵盒后观察第10、20、30和60天时的灭鼠效果。
1.4 考核灭鼠效果的时间和方法鼠迹板法与格粉板法所用的鼠迹板是在一块20 cm×20 cm纤维板的反面上撒布滑石粉,厚度为1.0 mm左右。距投放水泥毒饵盒前2 d于灭鼠区域内随机选定鼠迹板放置户进行抽样调查,16:00以后按照约15 m2房间放置鼠迹板1块,登记户主姓名、布放的房间、布放位置及放置数量;翌日上午将鼠迹板收回,首先记录有鼠迹板的阳性板数与无鼠迹的阴性板数[4],然后再用格粉板法(S100格法)[7],记录鼠迹板上鼠类足迹的阳性格数。均以阳性率代表鼠类密度。灭鼠后不同时间段对鼠类密度的调查仍按灭鼠前选定的鼠迹板放置户进行布放,次日收回,计算灭鼠效果[5, 7]。
1.5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两个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水泥毒饵盒盛放0.05%敌鼠钠玉米毒饵时采用鼠迹板法与格粉板法的灭效表 1显示,采用鼠迹板法于灭鼠后第10、20、30和60天时的灭鼠率分别为54.05%、54.78%、73.19%和92.47%;格粉板法分别为79.40%、88.38%、95.64%和98.87%。经统计学检验,两种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测定的灭鼠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d,χ2=71.540;20 d,χ2=176.230;30 d,χ2=181.730;60 d,χ2=56.270;均P<0.01)。
2.2 水泥毒饵盒盛放0.05%敌鼠钠小麦毒饵时采用鼠迹板法与格粉板法的灭效表 2显示,采用鼠迹板法于灭鼠后第10、20、30和60天时的灭鼠率分别为35.51%、51.02%、71.28%和85.54%;格粉板法分别为74.08%、87.32%、95.13%和97.53%。经统计学检验,两种方法对不同时间段测定的灭鼠率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 d,χ2=145.720;20 d,χ2=231.720;30 d,χ2=214.560;60 d,χ2=104.230;均P<0.01)。
3 讨 论 3.1 格粉板法与鼠迹板法测定鼠密度和灭鼠效果的可行性研究表明,鼠迹板法与格粉板法所使用的材料易得,简便经济;特别是获得的鼠类足迹印痕非常清晰,不仅可以充分反映出鼠类种群密度指数,而且不受室内环境及地面的限制;在测定灭鼠效果时,格粉板法的主要优点是能够获得更多的数据,因此比粉迹法具有更高的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 [5, 7, 14],但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与其他如少于100格法的灭效评价方法一样还需要一定的经验和技术。而鼠迹板法与粉迹法比较则更具有实用性[4],因为在橱、柜下、床下、沙发下面靠墙处粉迹法就不易放置,而这些地方由于隐蔽性较强,是鼠类活动频繁之处,所以采用粉迹法布放粉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且只能布放在比较容易观察的地方[1, 2, 4],另由于粉迹法是直接将滑石粉布放于室内的地面上,因此易受人、家禽家畜和宠物踩踏等因素的干扰而造成无效粉块;鼠迹板法则是将滑石粉撒布于纤维板比较粗糙的一面,对室内地面几乎无污染,可以布放在鼠类经常活动的橱、柜下、床下、沙发下面靠墙处以及其他较为安全的地方,这样就防止了人和家禽家畜以及宠物踩踏等因素的影响,不仅可以用于测定灭鼠效果,而且更适用于对城镇鼠类种群密度的考核工作,值得推广。
3.2 格粉板法灭鼠效果优于鼠迹板法研究结果显示,在水泥毒饵盒中盛放0.05%敌鼠钠玉米毒饵时,采用格粉板法于灭鼠后第10、20、30和60天时测得的灭鼠率比鼠迹板法分别高25.35%、33.60%、22.45%和6.47%(表 1);而盛放0.05%敌鼠钠小麦毒饵时,格粉板法测得的灭鼠率比鼠迹板法分别高38.57%、36.30%、23.85%和11.99%(表 2)。说明无论在盒内投放玉米毒饵还是小麦毒饵格粉板法均显著高于鼠迹板法。还说明采用两种方法考核的灭鼠效果越高两者差距越小,灭鼠效果越低则两者差距就越大。这是因为,灭鼠前的鼠类种群密度高,灭鼠后密度低,鼠类密度低时采用格数较多的带有S100格的有机玻璃板罩在鼠迹板上容易显出[7],因此,依据灭鼠前后鼠类种群密度变化计算出来的灭鼠效果准确性较好。由此可见,虽然有100个格数数起来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但比格数少于100格(4~50格)的格粉板法准确性更好[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3 灭鼠效果分析
表 1、 2显示,灭鼠后30 d时,采用鼠迹板法考核的灭鼠效果明显较低,而采用格粉板法测得的灭鼠效果则较高;至灭鼠后60 d时,两种方法考核的灭鼠效果虽然相差不大,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同一次灭鼠工作采用两种方法考核的灭鼠效果不同,不能相互替代。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格粉板法更适用于判定灭鼠效果优劣,且精细、准确性较好;而鼠迹板法虽然可以测定灭鼠效果,但因该法灵敏度高且敏感性强,所以更适用于判定鼠类种群密度的高低,从而判别鼠害发生的轻重等,简便实用。
[1] | 汪诚信, 潘祖安. 灭鼠概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3:270, 277-284. |
[2] | 郑智民, 姜志宽, 陈安国. 啮齿动物学[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8:506-508, 555. |
[3] | 王陇德. 病媒生物防制实用指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238-241. |
[4] | 曲宝泉. 夹夜法与鼠迹板法调查鼠密度的关系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9, 10(2):94-95. |
[5] | 赵承善, 张世水, 曲宝泉. 格粉板法测定灭鼠效果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83, 4(2):157-160. |
[6] | 李镜辉, 汪诚信. 特殊环境灭鼠三例[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83, 19(5):292-294. |
[7] | 赵承善, 曲宝泉, 张世水. 用不同格数的玻板测定灭鼠效果的研究[J]. 兽类学报, 1985, 5(3):229-232. |
[8] | 汪诚信, 赵月明, 郭成玉, 等. 晋东南农村的家鼠及其防制 Ⅰ.鼠情调查[J].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1985, 1(1):14-17. |
[9] | 张世水, 曲宝泉, 赵承善. 一次投放杀鼠灵散饵和袋饵灭家鼠尝试[J].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1985, 1(1):26-27. |
[10] | 张世水, 宫学诗, 曲宝泉, 等. 蜡皮混合毒饵对褐家鼠和小家鼠的灭效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4, 41(6):1081-1082, 1085. |
[11] | 刘起勇, 李镜辉, 汪诚信. 一所新建医院的灭鼠试验[J]. 中国鼠类防制杂志, 1988, 4(1):37-39. |
[12] | 王灵岚, 洪朝长, 陈小彬, 等. 4种鼠情调查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5, 6(5):352-355. |
[13] | 宫学诗, 张世水, 曲宝泉, 等. 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和褐家鼠杀灭效果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2, 18(6):501-503. |
[14] | 曲宝泉, 单宝德, 霍新北, 等. 4种毒饵盒对小家鼠和褐家鼠的灭效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0, 16(1):45-49. |
[15] | 郭天宇, 鲁亮, 陈贵春, 等. 家栖鼠类数量估计方法[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6, 17(1):63-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