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茌静, 古文媚, 陈戊申, 杨磊
- CHI Jing, GU Wen-mei, CHEN Wu-shen, YANG Lei
- 3种媒介伊蚊监测方法在登革热疫点中的应用及相关性研究
-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of three monitoring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in epidemic area of dengue fever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495-497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5): 495-497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6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05-01
-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2 13:46
2 深圳市现场流行病学班, 广东 深圳 518055;
3 深圳市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Shenzhen Field Epidemiology Training Program, Shenzhen 518055, Guangdong Province, China;
3 Luohu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登革热是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灭蚊是控制登革热传播最有效的手段。2014年广东省中部气温高、雨水多,导致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密度随之增高,广东省遭遇20年以来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截止到2014年12月15日,深圳市登革热病例突破450例,与2013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1倍,疫情防控形式严峻。 目前《广东省登革热防控工作指引》中将布雷图指数作为登革热防治措施落实情况评价的参考指标,认为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说明媒介控制未达到要求。
在罗湖区登革热疫情处置中,发现某小区布雷图指数几乎均为0,却报告一起登革热暴发疫情,患者5例,其中4例为二代病例。该起暴发疫情提示仅依靠布雷图指数评估疫情发展态势值得商榷。2014年9月,《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提出所有登革热蚊媒应急监测点必须采用布雷图指数法和双层叠帐法监测,诱蚊诱卵器可酌情采用。在登革热流行区域,成蚊密度和幼虫孳生状况关系如何,选择何种监测方法,值得深入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和现场选择本次试验于2014年10月13日至11月14日分5个阶段完成,即10月13-17日、10月20-24日、10月27-31日、11月3-7日、11月10-14日。每个阶段各做1次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监测和3次双层叠帐法监测。
选择深圳市某医院小区内的休息花园作为试验现场。该花园位于医院西侧,位置相对独立,便于布放的诱蚊诱卵器回收,花园面积约1500 m2。
1.2 试验材料诱蚊诱卵器购自广州市东南消毒杀虫有限公司。水体:选择试验场所人工容器储存的清洁水。蚊帐购自深圳市某市场。
1.3 试验方法与监测指标 1.3.1 布雷图指数法每阶段的第2天进行入户布雷图指数调查。布雷图入户调查选择该医院内居民小区,2人一组,入户至少50户,一个门牌算一户,查看每户所有积水容器,布雷图指数外环境调查500 m,10 m折算一户,共计50户,为避免连续监测对蚊虫密度造成影响,相邻两次在不同户次进行;判断标准以两人同时在一个积水容器发现伊蚊幼虫或虫卵确定为阳性。
布雷图指数(BI)=伊蚊幼虫及蛹卵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
容器指数(CI)=伊蚊幼虫及蛹卵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
房屋指数(HI) =伊蚊幼虫及蛹卵阳性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
1.3.2 诱蚊诱卵器法在医院小区监测点内按每25 m距离布放1个诱蚊诱卵器,按规范布放至少60个,连续布放4 d,第4天回收检查。计算阳性率,成蚊直接肉眼观察,虫卵先肉眼观察,然后显微镜下观察,对不确定是否为阳性的诱蚊诱卵器进一步在室温条件下孵化1周,有幼虫孵化确认为阳性。
诱蚊诱卵指数(MOI)=阳性诱蚊诱卵器数/有效诱蚊诱卵器数×100
1.3.3 双层叠帐法在白纹伊蚊活动高峰时段内,在小区绿化处选择一处相对避风、朝阴的地方,悬挂蚊帐。外层蚊帐上下四角撑开固定,使蚊帐下缘距离地面25 cm。里层蚊帐四角用绳子固定于外层蚊帐四角。下缘垂到地面并与地面形成一个封闭环境。诱集者位于内部封闭蚊帐中暴露两条小腿,收集者手持电动吸蚊器捕获外蚊帐内的伊蚊持续30 min,分类鉴定,记录诱蚊开始与结束的时间、地点、温度、湿度和风力,并计算叮咬指数。
叮咬指数〔只/(人·h)〕=捕获蚊虫数(只)/时间(30 min)×(60 min)
1.4 质量控制①确定监测现场,与小区物业及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以期得到有效地配合,每次监测无特殊情况,诱蚊诱卵器布放的位置固定,并告知居民不要随意丢弃、损坏布放的伊蚊诱捕器。②伊蚊诱蚊诱卵器的回收率保证在95%以上。③采用双人试验法,每次试验结果要双人操作双人观察。④每阶段3种监测方法的时间保持一致,气候条件的测量时间和调查时间保持一致。
1.5 统计学处理利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布雷图指数法监测每阶段的第2天做入户调查,5次入户共调查各类积水容器232个,阳性积水容器42个,阳性率为18.10%。共调查268户,阳性户数27户(表 1)。监测现场发现积水容器往往以户为单位呈聚集现象,有的住户家中有多个积水容器,多数住户家无积水容器,导致阳性户数较少。基于此,认为房屋指数和容器指数指示蚊虫密度的参考价值较低,主要考虑布雷图指数。 2.2 诱蚊诱卵器法监测 2014年10-11月共做了5次诱蚊诱卵器监测,共布放314个诱蚊诱卵器,回收312个,回收率为99.36%。共捕获成蚊1只,为白纹伊蚊。收集蚊卵19枚。诱白纹伊蚊阳性的容器为1个,诱卵阳性的容器为5个,诱蚊诱卵阳性容器共6个(表 2)。
2.3 双层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
在布放诱蚊诱卵器的4 d内,连续3 d用叠帐法监测成蚊密度,每天监测0.5 h。蚊虫一般在清晨、黄昏或黑夜活动,但白纹伊蚊多在白天活动,因此监测时间选择在白天(日落前0.5 h)16:30-17:00。共捕获蚊虫41只,其中白纹伊蚊37只(表 3)。
2.4 双层叠帐法、诱蚊诱卵器监测指标和布雷图指数的相关性
对5次试验获得的诱蚊诱卵器指数、叮咬指数和布雷图指数(表 4)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在登革热流行区诱蚊诱卵器指数、叮咬指数、户内布雷图指数和户外布雷图指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5 风力与各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气候因素是影响蚊虫密度的重要因素。由于监测时间仅为10-11月,气象条件(温度、湿度、日照等)变化差异小,暂不分析温度和湿度与各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监测现场发现风力的大小直接影响捕获蚊虫的多少,为此记录了监测4 d的风力,取平均值计算,风力使用气象局公布的当地整体数据。结果显示,风力与叮咬指数呈负相关(图 1),相关系数r=-0.837,P=0.014,线性回归方程:y=2.318-0.145x,y为叮咬指数,x为风力。
3 讨 论登革热主要是由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Ae.aegypti)等传播媒介叮咬吸血时将登革热病毒传播给人或动物[1]。在我国,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所以,对白纹伊蚊的密度进行监测,对于登革热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布雷图指数是登革热媒介密度监测最常用的方法,我国已将布雷图指数作为登革热控制的重要指标,日常要求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20 以下,当登革热流行时,要求迅速将其控制在5 以下。诱蚊诱卵器监测法起步较晚,2005年被纳入《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试行) 》。在此之前诱蚊诱卵器的设计者林立丰等对该方法做了大量试验研究,发现该方法操作简便易行,在调查的主动性和指标的灵敏性上更有优势,监测结果与布雷图指数法相近,其诱蚊诱卵指数与目前国际通用的诱卵杯诱卵指数存在正相关关系[2]。
登革热防控中防止续发病例的出现是疫点防控的关键,灭蚊是首要任务。在疫情接报后,赶往疫点首先对患者住家及周围200 m范围内大力消杀成蚊防止疫情蔓延[3],其次动员疫点住户统一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灭蚊效果如何需要对疫点蚊媒密度进行监测。双层叠帐法是一种新研发的监测成蚊密度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能快速反映疫点成蚊密度,最大的优势是它能保护监测人员。而常规监测方法布雷图指数法在疫点监测中有局限性:①工作量大,耗时费力;②受房主的配合程度制约;③准确性差,计算时不考虑容器大小、蚊卵数量、房屋大小;④主要检查户内孳生地,户内孳生地仅占整个孳生情况的少部分。诱蚊诱卵器法是调查一定时间内(4 d)诱蚊诱卵器诱集雌蚊产卵的阳性率和捕获蚊虫数量反映环境中吸血蚊虫的相对密度,它的时效性差,受环境卫生因素的制约[4],容易丢失。
考虑到以上两种监测方法的局限性,本研究选择某医院小区作为试验现场,采用布雷图指数法、诱蚊诱卵器法和双层叠帐法3种监测方法对小区蚊虫密度进行监测。并用Spearman分析了3种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发现3种监测指标之间无统计学相关性。传统常规监测发现在一定时期内特定区域的成蚊密度和蚊幼虫孳生阳性率呈正相关[5]。但在登革热流行疫点由于人为干预大力消杀,可能导致各监测指标间的关系发生变化,幼虫密度已不能间接反映成蚊密度。蚊虫密度受到气温、日照、降雨量、湿度、风力等多种气候因素的影响[6, 7]。本研究结果显示风力与叮咬指数呈负相关,与其他各监测指标无统计学相关。
总之,仅用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不能全面评估疫点蚊媒密度,双层叠帐法作为监测成蚊密度的一种方法在登革热应急监测中不容忽视,值得大力推广。
[1] | 张菊仙, 龚正达. 中国蚊类研究概况[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6):595-599. |
[2] | 何林, 李雪梅, 陈戊申, 等. 不同水质对诱蚊诱卵器监测白纹伊蚊效果评价[J]. 中国媒介生物学与控制杂志, 2013, 24(4):327-329. |
[3] | 景晓, 王学军, 江媛媛. 白纹伊蚊飞翔能力和扩散距离观察[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1998, 9(3):165-167. |
[4] | 蔡松武, 刘文华, 何紫电, 等. 环境卫生条件对诱蚊诱卵器监测影响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5):436-437. |
[5] | 高强, 曹晖, 周毅彬, 等. 成蚊密度与蚊幼孳生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2014, 20(4):323-325. |
[6] | 于德宪, 林立丰, 罗雷, 等. 广州市蚊虫密度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18(5):330-333. |
[7] | Rose-freitasmg, Schreiber KV, Tsouris P. Associations between dengue and combinations of weather factors in a city in the Brazilian Amazon[J]. Rev PanamSalud Publica, 2006, 20(4):2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