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 姚丹丹, 隋晶晶, 刘福佳, 冯志勇
- YAO Dan-dan, SUI Jing-jing, LIU Fu-jia, FENG Zhi-yong
- 一种新型自动捕鼠系统的应用研究
-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of a new automatic mousetrap system
-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480-482
-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5): 480-482
-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2
-
文章历史
- 收稿日期: 2015-06-15
- 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2
围栏捕鼠技术(trap-barrier system,TBS)即捕鼠器+围栏系统,是近年来国际上兴起的一项无害化控制农田害鼠技术,其原理是在保持原有生产结构与措施的前提下,不使用杀鼠剂和其他药物,利用鼠类沿障碍物边缘运动的行为特点,在布设捕鼠器的围栏内种植诱饵作物,对鼠类进行诱捕[1, 2]。该技术在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水稻田以及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区有较多的应用[3, 4, 5, 6, 7, 8]。针对南方害鼠个体大、机警,作物呈插花种植的特点,我们对现有的TBS技术进行改进,研制出水流加力自动捕鼠器,在这一基础上,开展了围栏的设置、引诱物的筛选和自动捕鼠系统对鼠害的控制效应研究。利用害鼠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害鼠的主要栖息地和迁移扩散路线上布放捕鼠系统,从而达到持续控制鼠害的目的。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自动捕鼠器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制(专利号:ZL 201010606264.3),主要利用杠杆原理设计,捕鼠翻板与装鼠桶相连并设计成可拆卸式,过鼠板下面安装有水管,利用水流的往返流动来快速改变杠杆力矩,过鼠板翻转的速度及角度大幅增加,提高捕鼠效果。
围栏材料为铁丝网,孔径≤1 cm、高度>50 cm,固定杆材料为钢筋,长100 cm,其作用是固定围栏,围栏和固定杆均由北京市隆华新业卫生杀虫剂有限公司提供。透明塑料膜购至广州市天河区长坂综合市场。
1.2 试验方法 1.2.1 自动捕鼠系统引诱物的筛选根据广东省害鼠的食性特征,选择鼠类喜食的食物如谷芽、田间生长的成熟期甜玉米、市场购买的新鲜甜玉米苞、田间生长的成熟期花生和市场购买的带壳花生进行诱鼠试验,在野外选取地貌和作物布局相似的环境设置5个围栏,每个围栏设置2个自动捕鼠器;这些围栏分别以上述5种食物中的1种作为引诱物,连续3个月观察并记录不同围栏的捕鼠数量,比较5种食物的诱鼠效果,筛选引诱能力最强的引诱物。
1.2.2 自动捕鼠系统对鼠害的控制效应选取地貌和作物布局相似、面积6.67 hm2左右的两块样地分别作为试验样地和对照样地,实验前均采用鼠迹法调查鼠密度[9]。其中试验样地在害鼠的主要栖息地设置5个自动捕鼠系统,不再采用其他灭鼠措施,而对照样地由当地政府采用常规杀鼠剂进行化学灭鼠。此后连续3个月逐月采用鼠迹法调查两个样区的鼠密度,调查记录每个围栏的捕鼠数量、种类及其体重。由于黄熟期水稻是害鼠最为喜欢危害的农作物,在自动捕鼠系统样地和化学灭鼠样地分别选择5块黄熟期水稻田,通过调查水稻的鼠害率来评估不同控制方法的效果。
式中N为鼠迹级别,Xn为第N级泥台的总数,P为有效泥台总数。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自动捕鼠系统围栏的设置捕鼠围栏是用铁丝网加固定杆固定围成一圈,铁丝网一端埋入地下20~30 cm,地上部分高约50 cm,并在铁丝网上端用螺母固定30 cm高的透明塑料膜以防止鼠类攀爬,在铁丝网接近地面处开若干个小口,在开口处设置自动捕鼠器。
围栏主要布放在害鼠的栖息地,设置密度应根据当地的鼠密度高低来决定,围栏面积一般为3~5 m2,每个围栏设置1~2个自动捕鼠器,其大小、形状及捕鼠器数量可根据捕鼠地的具体环境因地制宜进行调节。
2.2 自动捕鼠系统引诱物的筛选围栏内引诱物对害鼠的诱集能力关乎整个连续自动捕鼠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田间生长的成熟期甜玉米的诱集效果最好,单个捕鼠器平均每月捕获的害鼠数为(32.50±5.66)只;谷芽次之,捕获害鼠(29.17±4.21)只,但二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3,df=10,P=0.647)。而新鲜甜玉米苞和带壳花生的诱鼠能力略差,显著低于谷芽(t1=2.539,P1=0.029;t2=3.265,P2=0.009)及田间生长的成熟期甜玉米(t1=2.582,P1=0.027;t2=3.106,P2=0.011)(图 1)。由此可见,相比人为投放的食物,鼠类更喜食田间生长的自然食物[10],而玉米和水稻的引诱力显著优于花生,因此田间生长的成熟期甜玉米和谷芽是自动捕鼠系统的首选引诱物。
2.3 自动捕鼠系统的捕鼠情况2012年8-11月,在实施自动捕鼠系统的试验样区中,共捕获害鼠141只,其中黄毛鼠(Rattus losea)58只,占害鼠总数的41.13%,褐家鼠(R. norvegicus)44只,占31.21%,黄胸鼠(R. tanezumi)19只,占13.48%,小家鼠(Mus musculus)和板齿鼠(Bandicata indica)各10只,各占7.09%(表 1)。黄毛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害鼠,与夹夜法调查的结果基本吻合。从不同月份的捕鼠数量来看,8、9月的捕鼠数量明显多于10、11月,与鼠密度和鼠类的繁殖率下降有关。
2.4 自动捕鼠系统的控制效果实施自动捕鼠系统1个月后,鼠密度下降54.87%;随后2个月鼠密度持续下降,11月的鼠迹指数由8月的53.38%降至10.17%,防治效果达到80.94%,而水稻的鼠害率为0.96%,比对照区降低了 77.46%。对照区在8月统一灭鼠后,9月的鼠害率和鼠迹指数均下降到很低水平,但灭后鼠类种群恢复很快,到11月鼠迹指数已接近灭前水平,平均鼠害率达到4.26%(表 2)。因此与化学防控相比,采用自动捕鼠系统能持续捕杀害鼠,将害鼠种群数量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控制效果更显著,不会出现类似化学灭鼠后害鼠种群数量报复性反弹现象,且对环境无污染,对解决长期使用化学灭鼠剂带来的鼠类抗药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3 讨 论 3.1 自动捕鼠系统的应用技术TBS技术主要适用于种植作物基本一致、鼠类危害较重的连片农田[2],而南方作物多为插花种植,地貌复杂,害鼠聚集分布,个体大,攀爬能力强,因此自动捕鼠系统对TBS中的捕鼠器和围栏进行了改进,围栏的面积缩小,一般3~5 m2,主要设置在害鼠的栖息地,围栏上端固定透明塑料膜以防止鼠类攀爬,捕鼠器改造成过鼠板加捕鼠桶式,过鼠板下面装有水流助力管,利用水流的往返流动来快速改变杠杆力矩。同TBS一样,自动捕鼠系统具有高效、安全、环保等优点,可重复使用,减少灭鼠成本,避免了使用杀鼠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害鼠的抗药性问题。通过筛选确定谷芽和田间生长的成熟期甜玉米为围栏内最佳引诱物,谷芽的制备方法很简单:在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将稻谷直接撒在自动捕鼠系统内潮湿的泥土中,3 d左右就可以长出谷芽。当长出秧苗至苗高5 cm左右时引诱效果大幅下降,需重新更换谷芽。由于甜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期所需时间较长,为保证自动捕鼠系统的持续捕鼠效果,可以在围栏内间隔20 d左右播种一小批甜玉米,从第一批播种的玉米进入成熟期开始,围栏内就一直保持有成熟的甜玉米苞来持续诱捕害鼠。在第一次种植的甜玉米尚未成熟期间,可利用谷芽或直接从市场购买新鲜的甜玉米苞来诱捕害鼠。
在实际应用中,一个自动捕鼠系统的辐射保护面积一般为0.67~1.33 hm2,而一个TBS系统的辐射保护面积可达6.67 hm2[11],主要与捕鼠系统围栏面积小和农业生态环境有关。自动捕鼠系统对鼠种没有特异性,除进行灭鼠外,还可作为鼠情监测工具使用,利用捕获的害鼠,对鼠类种群生态特征进行研究。
3.2 自动捕鼠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南方地区潮湿多雨,在雨水季节,桶内积水过多会影响过鼠板的翻转,进而影响捕鼠效果,需定期清理积水,同时,捕鼠器需定期检查维护,保证过鼠板翻转的灵活性和水管的水量,围栏材料为铁丝网,易生锈腐蚀,两年左右需重新建设,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此外,捕鼠器除捕到鼠类外,还会捕到青蛙、鼩鼱等其他非靶生物,破坏田间生物的多样性。由于目前自动捕鼠系统的应用面积小,其大面积的持续控制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 陈越华, 陈伟. 围栏捕鼠技术初探[J]. 湖南农业科学, 2009(10):97-98. |
[2] | 梁红春, 兰璞, 郭永旺. 围栏捕鼠技术在天津地区应用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2):145-147. |
[3] | Singleton GR, Sudarmaji, Jacob J, et al. Integrated management to reduce rodent damage to lowland rice crops in Indonesia[J]. Agr Ecosyst Environ, 2005, 107:75-82. |
[4] | Singleton GR, Sudarmaji, Suriapermana S. An experimental field study to evaluate a trap-barrier system and fumigation for controlling the rice field rat, Rattus argentiventer, in rice crops in West Java[J]. Crop Prot, 1998, 17:55-64. |
[5] | Brown PR, Nguyen PT, Grant RS, et al. Ecologically based management of rodents in the real world: applied to a mixed agroecosystem in Vietnam[J]. Ecol Appl, 2006, 16(5): 2000-2010. |
[6] | 李国忠, 张敬德, 郑凯, 等. 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应用效果初报[J]. 植物保护, 2012, 38(1):174-176. |
[7] | 李广华, 伊力亚尔, 魏新政, 等. 新疆TBS灭鼠技术示范应用效果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8):27-29. |
[8] | 杨再学, 郭永旺, 金星, 等. TBS技术监测及控制农田害鼠效果初报[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2, 31(4):301-306. |
[9] | 姚丹丹, 梁文立, 隋晶晶, 等. 广东省农区鼠情调查及两种调查方法的比较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6):509-511. |
[10] | 姚丹丹, 邱俊荣, 黄军定, 等. 板齿鼠对田间作物的食量研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 21(3):192-195. |
[11] | 郭永旺, 张振铎, 李国忠, 等. 围栏陷阱(TBS)捕鼠技术对玉米田害鼠的防治效果及鼠害产量损失研究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 2011(10):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