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Vol. 26 Issue (5): 471-474

扩展功能

文章信息

张松建, 马铁铮, 唐超, 田波, 全菲, 冀国强, 朱思捷, 张文增, 宋士勋, 李长青, 李印东, 黎新宇
ZHANG Song-jian, MA Tie-zheng, TANG Chao, TIAN Bo, QUAN Fei, JI Guo-qiang, ZHU Si-jie, ZHANG Wen-zeng, SONG Shi-xun, LI Chang-qing, LI Yin-dong, LI Xin-yu
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4年蚊媒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mosquito surveillance of species, densities and carried pathogen from 2011 to 2014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China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5, 26(5): 471-474
Chin J Vector Biol & Control, 2015, 26(5): 471-474
10.11853/j.issn.1003.4692.2015.05.010

文章历史

收稿日期: 2015-04-11
网络出版时间: 2015-08-12 13: 53
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4年蚊媒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张松建1, 马铁铮1, 唐超1, 田波1, 全菲1, 冀国强1, 朱思捷1, 张文增1, 宋士勋1, 李长青1, 李印东1, 黎新宇2    
1 北京市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北京101300;
2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2011-2014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蚊虫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 为北京市蚊媒传播疾病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2014年每年的5-10月在机场周边2000 m范围内选取7个监测点, 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二氧化碳诱蚊灯法, 通过描述性研究方法对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4年蚊虫种类及密度和病原携带情况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2014年共捕获成蚊126 212只, 其中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85.59%, 为优势蚊种, 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95%、0.28%和0.18%;2011-2014年蚊虫年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0.74、45.18、28.76和37.80只/(灯·h), 总体蚊虫月密度在0.29~113.38只/(灯·h)之间, 密度高峰在6-9月;月平均密度高峰淡色库蚊在6月, 三带喙库蚊在9月, 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均在8月;7种生境蚊虫总体年平均密度在4.93~146.17只/(灯·h)之间, 其中温榆河水系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密度最高, 白纹伊蚊在机场中部密度最高;未发现携带有疟疾、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蚊虫。结论 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较高, 河边等野外环境是其栖息的主要场所, 密度高峰期在6-9月, 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是主要蚊种, 发生本地感染疟疾、登革热病例的风险极低。
关键词: 蚊虫     监测     流行病学分析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mosquito surveillance of species, densities and carried pathogen from 2011 to 2014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China
ZHANG Song-jian1, MA Tie-zheng1, TANG Chao1, TIAN Bo1, QUAN Fei1, JI Guo-qiang1, ZHU Si-jie1, ZHANG Wen-zeng1, SONG Shi-xun1, LI Chang-qing1, LI Yin-dong1 , LI Xin-yu2     
1 Shunyi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Beijing 101300, China;
2 Beijing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es, densities and carried pathogens of mosquitoes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during 2011 to 2014, 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of mosquito-borne diseases. Methods Seven monitoring stations within 2000 meters around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Carbon dioxide light traps were used to capture mosquitoes according to GB/T 23797-2009. Descriptiv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was performed with mosquito monitoring data of density and carried pathogen from 2011 to 2014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Results A total of 126 212 adult mosquitoes were captured within the 4 years of investigation. Culex pipiens pallens was the predominant mosquito species (accounting for 85.59% of all captured mosquitoes), followed by Cx. tritaeniorhynchus (13.95%), Anopheles sinensis (0.28%), Aedes albopictus (0.18%). The annual average density indices of mosquitoes in the 4 years were 40.74, 45.18, 28.76 and 37.80 mosquitoes per light-hour, respectively. The monthly average densities were ranged from 0.29 to 113.38 mosquitoes per light-hour. The peak of adult mosquito density appeared from June to September, and that about Cx. pipiens pallens and Cx. tritaeniorhynchus were June and September, that about Ae. albopictus and An. sinensis were all August. The annual average density indices of mosquitoes were ranged from 4.93 to 146.17 mosquitoes per light-hour in seven monitoring stations. The density for Cx. pipiens pallens, Cx. tritaeniorhynchus and An. sinensis were the highest at the riverside, for Ae. albopictus that was the highest in central Airport. There were no mosquitoes that carried pathogens of malaria, dengue fever, Japanese encephalitis. Conclusion The density indices of mosquitoes were high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Mosquitoes mainly inhabited outdoor environments such as riverside. The activity peak period of mosquitoes was between June to September. Cx. pipiens pallens and Cx. tritaeniorhynchus were the predominant species. The risks on spread indigenous malaria and dengue fever were low.
Key words: Mosquitoes     Surveillance     Epidemiological analysis    

有研究显示,凭借现代交通工具和物流,蚊虫可被动转移至世界各地,为疾病的国际间传播带来隐患[1, 2]。北京首都国际机场2012年旅客吞吐量稳居世界第二,吞吐量的逐年增多,增加了登革热或疟疾等蚊媒疾病疫区的蚊媒随飞机输入首都的风险,因此有必要开展首都机场周边蚊虫种类、密度、季节消长及蚊虫登革热、疟疾病原感染情况的监测,为北京市蚊媒传播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工具

诱蚊灯(型号为MT-1)、二氧化碳诱蚊器(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隆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研制)。 1.2 监测点设置

在机场周边2000 m范围内分别选取机场东(居民区)、机场南(宾馆商业区)、机场西(保税区内西侧)、机场北(保税区北侧废弃草地)、保税区南(草地)、机场中(废弃建筑工地)、河边(温榆河水系)7个监测点。 1.3 监测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中的二氧化碳诱蚊灯法。5-10月每旬1次(其中2011年监测时间为 7月中旬至10月下旬;2012年为6月上旬至10月下旬)。选择晴朗天气开展调查,远离干扰光源,背风场所作为挂灯点。在光源离地1.5 m处挂灯,日落前1 h接通电源,开启二氧化碳气瓶,诱捕蚊虫2 h。关闭二氧化碳气瓶,断开电源,记录温度、湿度、风速,并收集蚊虫进行分类、计数、储存。 1.4 实验室检测

捕获的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采用商品化试剂盒进行登革热和疟疾病原核酸检测,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病毒核酸检测由顺义区CDC进行。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疟疾和登革热病例信息来源

病例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乙脑病例均为本地感染病例,即乙脑患者在发病前21 d内一直在顺义区居住或工作。 1.6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录入,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蚊虫平均密度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使用Spearson秩相关对蚊虫密度与乙脑发病情况进行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蚊虫种类构成及密度

2011-2014年5-10月共监测62旬次,1687灯次,捕获成蚊4属5种126 212只,密度指数为37.41只/(灯·h),2011-2014年蚊虫平均密度指数分别为40.74、45.18、28.76和37.80只/(灯·h),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32,P>0.05)。淡色库蚊(Cx. pipiens pallens)为优势种,占捕蚊总数的85.59%,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分别占13.95%、0.28%和0.18%,捕获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1只,5种蚊虫构成及密度见表 1

表 1 2011-2014年首都机场周边蚊虫捕获只数及密度〔只/(灯·h)〕 Table 1 The numbers and densities (mosquitoes per trap·hour) of captured mosquitoes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during 2011-2014
2.2 蚊虫密度的时间分布

2011-2014年机场周边总体蚊虫月密度在0.29~113.38只/(灯·h)之间,蚊虫5月开始出现,密度高峰在6-9月,4年来6-9月月平均蚊密度分别为66.25、34.98、49.33和57.53只/(灯·h),10月蚊虫密度快速下降;经方差分析,4年来5-10月蚊虫月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85,P>0.01),经两两比较分析发现,仅5、10月蚊虫月平均密度分别与6、8、9月蚊虫月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月对6、8、9月q值分别为4.950、3.552和4.524;10月对6、8、9月q值分别为6.739、5.239和6.429;均P>0.05)。4年来淡色库蚊月平均密度高峰在6月,密度为66.21只/(灯·h),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高峰为9月,密度为24.98只/(灯·h),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月平均密度高峰均在8月,密度分别为0.31和0.18只/(灯·h)。不同蚊虫月密度情况见表 2

表 2 2011-2014年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只/(灯·h)〕 逐月分布 Table 2 The monthly density of captured mosquitoes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during 2011-2014
2.3 不同生境总体蚊虫密度

2011-2014年7种生境蚊虫总体密度在4.93~146.17只/(灯·h)之间,年平均蚊密度居前3位的生境分别为河边、机场中、机场北,蚊密度分别为124.73、38.66和29.20只/(灯·h),机场南密度最低,为10.95只/(灯·h),经方差分析,7种生境蚊虫年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12,P>0.01),经两两比较分析发现,仅河边与其他6种生境蚊虫年平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机场南、保税区南、机场东、机场西、机场北、机场中对比q值分别为11.866、11.707、10.888、10.542、9.969和9.074,均P>0.01);4年中河边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机场中部(建筑工地)密度最高。7种生境总体蚊虫密度情况见表 3

表 3 2011-2014年首都机场周边7个监测点蚊虫捕获只数及密度〔只/(灯·h)〕 Table 3 The numbers and densities (mosquitoes per trap·hour) of captured mosquitoes at the seven monitoring stations in surrounding areas of Beijing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during 2011-2014
2.4 乙脑发病情况

除2013年外,其他3年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未报告乙脑病例。2013年9月22日、10月9日、24日顺义区各报告1例,2013年8-10月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46、74.45和2.55只/(灯·h)。根据乙脑平均潜伏期为10~14 d的特点,将乙脑患者发病日期往前推10~14 d,即为患者的暴露日期,因此2013年9月因暴露蚊虫发病2例,10月发病1例,使用Spearson秩相关对2013年5-10月蚊虫密度与乙脑发病进行相关分析,乙脑发病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呈正相关(rs=0.898,P=0.015)。 2.5 疟疾及登革热发病情况

4年来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无本地感染疟疾及登革热病例报告。2011年9月和2014年10月各报告1例疟疾输入性病例;2011年11月,2012年8月和2013年2月各报告1例登革热输入性病例。 2.6 蚊虫病原携带情况

4年来对捕获的231只白纹伊蚊进行登革热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对捕获的348只中华按蚊进行间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三日疟原虫及卵形疟原虫核酸检测,均未检出。2013-2014年对捕获的13 849只三带喙库蚊进行乙脑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讨 论

北京市属疟疾和登革热的非流行区,报告病例均为输入性病例[3, 4]。有文献报道,首都机场口岸存在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和传播疟疾的中华按蚊[5]。随着北京建设的不断强化,首都机场吞吐量的逐年增多,登革热和疟疾病例及疫区蚊媒通过飞机传入到北京市的风险越来越大。因此机场口岸蚊虫密度及病原携带状况监测对传播疾病的预测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2010-2012年北京市18个区(县)100个监测点共捕获蚊虫37 603只,不同环境蚊虫密度在0.62~1.45只/(灯·h)之间,淡色库蚊占捕蚊总数的95.26%,为优势种;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凶小库蚊(Cx. modestus)分别占4.62%、0.08%、0.03%和0.01%[6]。本次调查显示,机场周边2011-2014年总体蚊虫年平均密度在28.76~45.18只/(灯·h)之间,蚊虫密度较北京市日常监测点高出31.16~46.38倍,优势蚊种均为淡色库蚊,构成比排在第2位的为三带喙库蚊(占蚊虫总数的13.95%)。因此可以说,机场周边蚊虫种属与北京市基本一致,但呈现密度高,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三带喙库蚊构成比例较高的特点。

北京市和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常规监测点蚊虫密度高峰一般出现在7-8月[6, 7]。本次调查显示,机场周边蚊虫密度高峰在6-9月,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机场周边主要为野外环境,一旦出现雨水增多等利于蚊虫孳生的条件,蚊虫密度就可能在短期内出现大幅增高,另外,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密度一般在9月达到高峰[8],一旦9月三带喙库蚊密度异常增高(如2013年9月)就会出现以该蚊为主的密度高峰月。另外,机场周边不同种属蚊虫密度高峰月分布有不同特点,如淡色库蚊月平均密度高峰在6月,三带喙库蚊月平均密度高峰为9月,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月平均密度高峰均在8月,提示机场周边6-9月应做好灭蚊、防蚊工作。

蚊虫生活史的整个过程都依赖一定的地物特征[9],沈元等[10]利用“3S”技术发现优势蚊种与地物特征的对应关系显著相关,如与淡色库蚊显著正相关的地物特征为湿地,与白纹伊蚊显著正相关的是建筑用地。本次调查发现,机场周边河边、机场中、机场北、机场西蚊虫密度较高,其中河边蚊虫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生境;不同蚊种在生境分布上有不同特点,其中河边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和中华按蚊密度最高;白纹伊蚊在机场中部(废弃建筑工地)密度最高。不同地区蚊虫分布的特点可能与该地区大型水体、小型积水、植被等分布有关。于德宪等[11]发现总蚊虫密度与同期的蒸发量、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日照、温度、降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气压有负相关关系。因此,在同一地区不同的生境特点可能会导致影响蚊虫孳生的微小气候因素变化,从而导致蚊虫密度不同。

4年来虽捕获了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但其密度指数均较低,且白纹伊蚊登革热病毒核酸和中华按蚊疟原虫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同时北京市为疟疾和登革热的非流行区,疟疾输入性病例发生时间以7-10月为主[3],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全年各月均有发生[4]。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每年仅存在1例左右的疟疾或登革热输入性病例,发生时间以8-10月为主。虽然疟疾或登革热输入性病例输入时间与传播登革热和疟疾的蚊媒密度高峰期相吻合,但由于输入性疟疾或登革热病例数较少,本地白纹伊蚊和中华按蚊密度较低,且未携带相应病毒,因此登革热、疟疾在机场周边通过蚊虫造成本地传播的风险极低。值得注意的是,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的密度较高,虽然在2013年和2014年捕获的三带喙库蚊中未发现乙脑病毒核酸,但2013年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有乙脑病例发生,且乙脑发病与三带喙库蚊密度呈正相关[8],说明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存在乙脑病毒的循环,因此应高度关注机场周边三带喙库蚊防蚊、灭蚊工作。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本掌握了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周边蚊虫种类构成、密度及季节变动趋势和病原携带情况,但对影响蚊虫种属及其密度的因素还未做深入调查分析,因此下一步应开展地物特征和气象因素对蚊虫密度的影响研究,为首都机场周边蚊媒密度变化趋势及蚊媒传播疾病的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曹敏, 何宇平, 李平, 等. 上海口岸输入的蚊虫[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1, 22(2):158-159.
[2] 李俊成, 付士红, 聂维忠, 等. 输入性蚊类携带虫媒病毒监测研究[J].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2007, 30(2):75-76.
[3] 何战英, 王小梅, 李旭, 等. 2005-2011年北京市输入性疟疾现状[J].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2, 10(4):225-227.
[4] 田丽丽, 黎新宇, 吕燕宁, 等. 北京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疫情风险评估[J]. 国际病毒学杂志, 2012, 19(6):245-249.
[5] 刘佳, 车志军, 刘永有, 等.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9, 20(5):479-480.
[6] 张勇, 刘婷, 曾晓芃. 北京市2010-2012年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及变化趋势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2):101-104.
[7] 黎新宇, 李长青, 张松建, 等. 北京市顺义区2009-2011年蚊媒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2, 23(5):472-473, 476.
[8] 张松建, 马铁铮, 李长青, 等. 首都机场周边2011-2013年三带喙库蚊监测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4, 25(4):323-325, 329.
[9] 王晓东, 刘美德, 宋锋林, 等. 应用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水稻种植区蚊虫分布和地理景观因素之间的关系[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08, 19(5):396-399.
[10] 沈元, 许林, 赵强, 等. 应用3S技术和冗余分析方法研究蚊虫群落与地物特征的相关性[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3, 24(6):503-505.
[11] 于德宪, 林立丰, 罗雷, 等. 广州市蚊虫密度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0, 28(5):330-333."